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計畫簡介
淡江大學位於淡水,對於在地經營一向不遺餘力,並長期投入以淡水為主題之相關研究。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Metro Tamsui Memory of Cultural Creative Heritage)是由淡江大學文學院所推動的多年期、跨領域的整合型重點研究計畫,自2012年8月起至2018年7月,共六年;其中部分成果延續自其上一期計畫「文史創意產業平台開發設計之研究」。總計六年成果,共產出紀錄片62部,網站1個(淡水維基館),另外,論文篇數、展演次數、項科技不提交之計畫件數 ... 等,也都相當可觀,
茲就前後期計畫中,與淡水相關且互相整合者,概述如下:
2011.8~2012.7 文史創意產業平台開發設計之研究
2011年8月起,文學院邱炯友院長主持的重點研究計畫「文史創意產業平台開發設計之研究」有兩個子計畫,其中與淡水相關並與後續計畫整合的為:
2012.8~2013.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一)
2012年8月1日起至2013年7月31日,為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一年計畫,同樣共有兩個子計畫,其中與淡水相關並與後續計畫整合的為:
2013.8~2014.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二)
2013年8月1日起至2014年7月31日為第二年計畫,總計畫由新任的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希望能更加發揮團隊合作力量,有效整合文學院五系師生,共同將淡水相關研究彙整。因此自本年度開始,其下的兩個子計畫皆與淡水相關,並與前後期計畫相互整合:
- 子計畫一:「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
- 由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中文系周彥文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淡水具有歷史之9家工商團體: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保安堂、淡水長老教會、工研益壽多文化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金枝演社、琉傳天下藝術館、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而田野調查研究室團隊則持續關注淡海二期議題,完成一部紀錄片:觀音山的距離。
- 子計畫二:「淡水在地文化數位典藏協作系統之開發與建置」
-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周宗賢老師共同主持。本子計畫之具體成果即淡水維基館,創建於2013年9月13日,期望匯集淡水在地文化元素,以紀錄淡水的一切,包括淡水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 ... 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者無所不包,並以維基(Wiki)協作方式作為整合匯流平台,開放大眾對淡水相關資料加以彙整。期望以後只要一提到淡水,古往今來資料都可在這個平台上找到,以利大眾瞭解淡水在地知識、文化源流、社會變遷、重要歷史事蹟與當代生活脈絡;同時,其成果亦可提供相關研究者做為重要參考資源。
2014.8~2015.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三)
2014年8月1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進行第三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共同主持。其下雖同樣是兩個子計畫,不過規模更加擴大,進一步整合文學院五系教師共同研究:
- 子計畫一:「淡水風土志」
- 由中文系周彥文老師主持、大傳系王慰慈老師共同主持。大傳系團隊拍攝「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共8部紀錄片記錄淡水在地小農的故事: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梁素秋、淡水農夫市集召集人程進益、牛埔有機農場盧建和、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江瑩青、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張國良、牧蜂農莊簡德源以及三芝有機農場馬文權;田野調查研究室由周彥文老師指導第十屆團隊,拍攝「輿圖」共4部紀錄片:把房子舉起來-淡水舉牌人、夜鷺與巷-淡水夜鷺與巷弄、漁魚漁魚-淡水漁業與觀光業、流動之潮-淡水出入口,與靜態展:世紀之聲-淡水日本遺留文化財。
- 子計畫二:「淡水人口研究、民俗與地方文化資料庫」
-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周宗賢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
資圖系持續建置淡水維基館,並將子計畫一隻成果收錄至網站。資傳系楊智明老師帶領學生進行上帝吻過的天使-林芷瀅的故事、原創音樂(大道公主題曲-讓記憶疊起來, 出遊, together, 迎神頌)、大道公醫虎喉有聲書、關不住的慈悲(大道公輪祀紀錄片)及重訪李雙澤之相關訪問與書寫。
2015.8~2016.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四)
2015年8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進入第四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歷史系周宗賢老師共同主持。
- 子計畫一:「淡水裨史志」
- 由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中文系周彥文老師共同主持。大傳系拍攝淡水裨史志-淡水生命軌跡 坊間人物故事,共8部紀錄片探詢並紀錄淡水具有文創精神的人物。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有靜態展「地方再現-淡水加工罐頭‧淡水裨史志」、紀錄片《滬尾2017》。
- 子計畫二:「淡水石滬、歷史職業資料庫暨民歌探源」
-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李其霖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共分成三部分進行:
- 其一為「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之建置」
- 其二為「歷史職業及社會層級資料庫」
- 其三為「民歌探源之李雙澤研究」
2016.8~2017.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五)
2016年8月1日起至2017年7月31日進入第五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歷史系周宗賢老師、資圖系林雯瑤老師共同主持。
- 子計畫一:「淡水記憶與生命故事」
- 由中文系周彥文老師主持、大傳系王慰慈老師、陳玉鈴老師共同主持。
- 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完成淡水水文志《渠水溯源》紀錄片1部,預計於6月7日舉辦成果發表會。
- 大傳系完成淡水炫光志:淡水藝術家的故事,共8部紀錄片及專訪集,並於5月20日舉辦成果發表會。
- 子計畫二:「淡金海岸石滬暨淡水歷史職業資料庫之建置」
-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李其霖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共分成二部分進行:
- 其一為「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之建置」
- 其二為「淡水歷史職業資料庫建置」
2017.8~2018.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六)
2017年8月1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進入第六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共同主持。
- 子計畫一:「淡水記憶與生命故事」
- 由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大傳系陳玉鈴老師共同主持。
- 大傳系拍攝《新住民志》共8部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以大淡水地區新住民家庭的故事為主題,了解他們與在地文化的融合,2018年6月2日舉辦紀錄片成果發表會。
- 中文系有紀錄片淡水《水文志》與靜態展,預計於2018年6月11日至15日在淡江大學文學館二樓穿堂,展出「公司田溪下游印象展」,6月15日中午於文學館L522進行淡水水文志紀錄片《聆聽下游》發表會。
- 子計畫二:「淡金海岸石滬暨歷史人口資料庫與李雙澤研究」
-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李其霖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共分成三部分進行:
- 其一為「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之建置」
- 其二為「歷史人口資料庫建置」
- 其三為「李雙澤研究」
2018.8~2019.7 遊藝淡水—典藏紀錄與地方觀覽
2018年8月1日起至2019年7月31日進入第七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煌達院長主持。
- 子計畫一:「淡水人文與在地敘事」
- 由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共同主持。
- 子計畫二:「淡金海岸石滬觀覽與網絡行銷」
- 由資傳系賴惠如老師主持,歷史系李其霖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圖系林信成、王美玉老師共同主持。
【回上端】
淡水學用語辭典
淡水學用語辭典,是淡江大學文學院重點研究計畫「文史創意產業平台開發設計之研究」其中的子計畫二「地方文史資料電子書之開發與設計:以《淡水學用語辭典》為例」之成果,於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歷史系與資圖系師生團隊合作完成的電子書及平面書籍。內容分為人物、神祇、文化歷史事件、古蹟與歷史建物、民俗技藝與節慶活動、街道地區、機構協會、創作、特產景點、其他等九類,約380個辭條。
序
淡江大學文學院近年來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學程,以中文、歷史、資圖、大傳、資傳等五系為架構,並將各系所授予之知識及特色加以整合,開設數位內容、影視娛樂、創新出版、文化觀覽、創意漢學等五項主修領域。本計畫即藉由「地方文史資料電子書之開發與設計:以《淡水學用語辭典》為例」先導計畫,結合歷史系與資圖系之專業,將過去淡水學研究資料統整,進行電子書實作開發。
淡江大學歷史系幾十年來對於史學研究不遺餘力,並長期蒐集淡水地區的相關史料,協助執行淡水學相關計畫,於1998年起即籌辦多場「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期望紀錄及推廣淡水在地的歷史文化。而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書籍載體的轉變已由紙本圖書漸漸拓展至數位化的電子檔案,而電子書亦即將圖像及文字透過一套閱讀軟體,以電子文檔的格式,下載至閱讀器中閱覽。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近幾年,持續著手電子書的開發與設計,期望能使電子書的相關技術更趨成熟。
此項計畫之辭典內容主要由淡江大學歷史系負責;淡江大學資圖系負責辭條分類、文字排版、頁面設計、照片拍攝及數位化成果等後製技術工作,並以淡江大學文學院之名義出版。本計畫成果將以平面書籍及電子書兩種方式呈現,期望此次計畫的成果能作為未來其他相關計畫之礎石。
總計畫主持人 邱 炯友
淡江大學文學院 院長
計畫團隊
- 總計畫名稱:文史創意產業平台開發設計之研究
- 總計畫主持人:邱炯友
- 子計畫二名稱:地方文史資料電子書之開發與設計:以<淡水學用語辭典>為例
- 子計畫二主持人
- 歷史學系參與人員
-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參與人員
電子書
站內辭典條目連結
人物
神祇
文化歷史事件
古蹟與歷史建物
民俗技藝與節慶活動
街道地區
機構協會
創作
特產景點
其他
【回上端】
經略淡水-淡水人的在地觀點
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的子計畫之一,於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主任負責執行。該計畫總計拍攝了9位受訪者:林建盛、紀榮達、張建隆、程許忠、黃政德、黃瑞茂、劉秀美、蔡以倫、蔡葉偉(以姓名筆畫排序),以記錄他們在淡水的生活與事蹟。
序言
本計畫擬整合文學院各系專長及歷年研究成果,蒐錄與「大淡水地區」所有相關的人事物,整合平面及影像資料,期待未來以網路平台入口方式呈現淡水文化之風貌。可以提供大眾化、文化或學術性相關之各項資料檢索和資源再利用,俾使淡江大學文學院於未來數年內,能成為大淡水地區權威性的全方位資訊中心。
本計畫透過計畫主持人周彥文教授的引薦,針對九位淡水重要菁英份子進行影像紀錄和文字採訪,內容關注於每人在淡水地區成長的歷程、目前經營或從事的事業與淡水政治、商業、文化、教育、歷史等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淡水近年來公共政策的看法。這九部紀錄短片,以及人物報導,是我本人繁忙的主任行政工作之餘擔任監製、助教曾小玲擔任執行總監、大四9位學長姐現場指導,並由大傳系第28屆54名大三學生共同分組成軍,歷時8個月時間拍攝剪輯而成。
這次整合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上學期的「影視節目企畫」「影視節目製作」兩門課程,透過專業知能服務學習的過程,學生一邊學習紀錄片的製作,一邊有具體執行的拍攝對象,從做中學,得到不少寶貴經驗。本課程規劃了「準備」、「執行」、「反思」及「成果展現」等期程;學生付出時間與精神,以及自己的專長,投入了他們原本陌生的這塊土地。藉著這些多采多姿的受訪者,他們開始關懷社區裡曾發生的許多人、許多事。
在週週填服務日誌及課程進行反思的討論中,我看到學生們的成長、他們的認真。求好心切下,不斷的修改,早已遠遠超過4個學分基本的要求。在此特別感謝林建盛、紀榮達、張建隆、程許忠、黃政德、黃瑞茂、劉秀美、蔡以倫、蔡葉偉(以姓名筆畫排序)9位受訪者熱情的參與、文學院邱炯友院長、周彥文計畫主持人、大力推動「專業知能服務學習」的學務長柯志恩、以及大傳系影棚助教曾小玲認真又無私的協助。少了你們一位,這個專案不可能誕生的。
大淡水人物誌 總監
大傳系系主任
王慰慈
人物誌
張建隆《我心中尚未崩壞的淡水》
- 編撰:闕郁明、劉昱余、張仲宇、葉玟均、蘇意凌、蔡易軒
|
林建盛《淡水禮餅獻》
- 編撰:賴映汝、張瑞文、林琪娜、李芮綺、許嘉伶、陳宣霖
|
黃政德《樂在琴衷》
- 編撰:沈逸欣、江珮瑜、劉珊伶、張菩容、黃詩容
|
程許忠《忠於本色》
- 編撰:柯敬倫、呂懿娟、謝曉珊、王思穎、王亮博
|
|
紀榮達《守滬者》
- 編撰:甘育瑜、簡意臻、李又如、林俊耀、詹雅靖、郭筱君
|
劉秀美《國民美術之魂》
- 編撰:蔡經謙 紀又瑄 陳 郁 曾微傛 張師嘉 陳昀培
|
黃瑞茂《都市遊俠》
- 編撰:余則寬 羅一心 黃致遠 吳慕萱 陳佳君 黃潤怡
|
|
蔡以倫《香草街屋》
- 編撰:余泊萱 吳書瑜 高嘉崎 楊子澔 賴盈璇 趙方豪
|
蔡葉偉《幼見區長》
- 編撰:楊于萱 林丞殷 張晶美 陳韻竹 古舒云 李家光
|
|
【回上端】
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
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二期的子計畫一,於2013年8月1日起至2014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周彥文老師共同執行。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淡水具有歷史之9家工商團體: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保安堂、淡水長老教會、工研益壽多文化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金枝演社、琉傳天下藝術館、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而田野調查研究室團隊則持續關注淡海二期議題,完成一部紀錄片:觀音山的距離。
2014年6月21日於淡江大學鐘靈中正堂Q409進行計畫成果發表會。
序言
本年度大淡水全紀錄計畫主題為「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主要以淡水具有歷史之9家工商團體為採訪對象,記錄其經營現況。選定之工商團體為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保安堂、淡水長老教會、工研益壽多文化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金枝演社、琉傳天下藝術館、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這些團體對淡水的文化、商業、藝術、歷史、觀光和信仰,皆具有深遠的影響力。本屆在文學院102年度重點計畫的支助下,完成的九部12至15分鐘的紀錄片,九篇5000字的人物專訪報導,以及相關照片的保存。希望藉由整合文字以及影像資料,期待未來以網路平台入口方式呈現淡水文化之風貌。在此感謝這九個團體機構被拍攝者的大力協助,若沒有你們的熱心,願意給學生機會,這一切是不可能完成的。
本年度執行最大的困難點是,現今業界忙碌的生活中,學生在面對許多淡水各工商團體大老,取得他們的協助、信任、重視,是很不容易的事。開始接洽時,我們是常常吃到閉門羹,光是尋求約見面、企畫書過目審查、溝通、排出時程、簽約,到開拍等等,一路走來十分辛苦。把學生弄出校門參與服務學習,外加作大型計畫,最辛苦的是老師。這樣的課程規劃,老師和學生可謂是增加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額外負擔。這需要有極高的教學熱誠、服務社區的使命感、對這塊土地的情感,以及對紀錄片的熱愛。我相信,透過這樣的經驗,學生可以快速的成長,並且從這些優秀的長輩,學習到人生寶貴的功課;除此之外,他們的作品由初學的水平,提升到必須達到基本專業的要求。
本整合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上學期的「影視節目企劃」、「影視節目製作」兩門課程,透過專業知能服務學習的過程,學生藉由專業來服務大眾,從做中學,得到不少寶貴經驗。本系為了保持一定的品質,投入了很多的人力支援。本案由本人擔任監製,大傳系曾小玲擔任行政指導,以及第28屆大四的兩位行政助理林丞殷、黃詩容,另外還有9位協力指導,吳慕萱、羅一心、柯敬倫、余則寬、賴映汝、闕郁明、陳韻竹、沈逸欣、張仲宇共同參與;感謝這些大四學生,一邊忙著自己的畢業製作,一邊還要分身照顧第29屆大三共計52位學弟妹紀錄片的拍攝。所有人歷時八個月時間從田野調查、採訪、拍攝、後製剪輯而成。
在此也特別感謝中文系周彥文教授的支持和指導;感謝學務處的專業知能服務學習的支持;以及教務處,提供實習經費,解決學生外出拍攝的交通費。最後特別感謝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的淡水入口網站,定名為「淡水維基館」,已於2013年9月上線運作,大家可以自由上網看到我們更多精彩的淡水故事。
食貨志
慶銨按摩店
- 編撰:蔡依庭、謝宛君、許閔翔、林欣儀、李昱君、羅 靓
|
【回上端】
永吉麻油行
- 編撰:黃雙雙、劉綺欣、翁淳宜、陳怜汝、張 祈、張馨云
|
【回上端】
保安堂參藥行
- 編撰:陳泓翰、趙巧婷、張敦喻、潘倩彣、杜維華
|
【回上端】
淡水長老教會
- 編撰:陳韋辰、李政晏、王千豪、陳 磬
|
|
【回上端】
工研益壽多文化館
- 編撰:王奕雯、張希凝、尤儷容、彭夢瑤、倪天韻
|
【回上端】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 編撰:楊庭薇、杜尹柔、蕭良仁、楊書愛、王芩敏、張博智
|
【回上端】
金枝演社
- 編撰:顏郁珊、吳明軒、陳 歆、陳家愷、顏源鴻、廖楚若
|
【回上端】
琉傳天下藝術館
- 編撰:劉羽諾、蔡佩臻、陳慧婷、潘芸嫻、陳漢寧、林素妤
|
【回上端】
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 編撰:王家欣、楊宜君、夏天然、陳卉昕、郭庭安、江昱靚
|
【回上端】
【回上端】
淡水在地文化數位典藏協作系統之開發與建置
簡介
「淡水在地文化數位典藏協作系統之開發與建置」為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二年計畫之子計畫二,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周宗賢老師共同主持,執行期間自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其成果為「淡水維基館」。
軟硬體環境由淡江大學文學院資圖系林信成老師帶領的研究團隊創建,淡水維基館初期內容先以過去由資圖系與歷史系合作之電子書《淡水學用語辭典》、中文系與大傳系拍攝之紀錄片「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為藍本,再予以擴展。由於強調資源分享精神,在初步內容建置略具雛形後,即全面開放使用者參與,將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素材(如老照片、文物等)數位化,透過網路分享。研究團隊則致力於系統技術、人才培育、內容發展、營運策略等面向,以引導使用者持續參與、交流。同時,藉由將淡水重要的歷史文化資產數位化,使參與者體驗傳統歷史文化藉由現代資訊科技提升價值之歷程,並引導使用者與建構者共同交流,使本平台能發展出活躍的、正向的社群生態。
研究團隊
發表文章
- 林信成、陳美聖。「建構公眾協作平台以重現地方群體記憶之初探 -- 以淡水史為例」。2014年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於天津南開大學。
【回上端】
屯山人說故事
簡介
屯山人說故事由淡江大學資傳系執行製作,新北市淡水區屯山國小及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協力完成。透過訪談當地居民、耆老,講述屯山社區的故事。分為德安居、保安獅、屯山水牛、葉家古厝、罟寮、石滬、六塊厝漁港、慈玄宮、洗衣窟、大屯溪綠堤、大屯溪魚梯、大屯溪口生態、大屯溪陳天送。在成果網站上亦有提供QRcode版影片。
- 屯山人說故事網站:http://www.ic.tku.edu.tw/tunshan
- 漫遊屯山‧發現美好: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創意數位媒體教學實習中心」屯山社區營造成果網站。
故事影片
石滬 |
六塊厝漁港 |
罟寮 |
保安獅 |
屯山水牛 |
洗衣窟 |
德安居 |
慈玄宮 |
葉家古厝 |
大屯溪綠堤 |
大屯溪魚梯 |
大屯溪口生態 |
大屯溪陳天送 |
【回上端】
淡水風土志
淡水風土志是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三期子計畫一的主題,於2014年8月1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進行。由中文系周彥文老師主持、大傳系王慰慈老師共同主持。
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
「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由大傳系團隊拍攝,共8部紀錄片記錄淡水在地小農的故事: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梁素秋、淡水農夫市集召集人程進益、牛埔有機農場盧建和、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江瑩青、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張國良、牧蜂農莊簡德源以及三芝有機農場馬文權。
輿圖
「輿圖」,由田野調查研究室由周彥文老師指導第十屆團隊,拍攝共4部紀錄片:把房子舉起來-淡水舉牌人、夜鷺與巷-淡水夜鷺與巷弄、漁魚漁魚-淡水漁業與觀光業、流動之潮-淡水出入口,與靜態展:世紀之聲-淡水日本遺留文化財。
【回上端】
淡水裨史志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淡水裨史志」是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四期子計畫一的主題,由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中文系周彥文老師共同主持。
淡水裨史志-淡水生命軌跡 坊間人物故事
由大傳系團隊拍攝,探尋並記錄具有文創精神,在平凡生活中以自己一手之力,建立生活情趣的人物。拍攝對象包含:素人阿嬤畫作鍾素梅、農婦畫家周江武子、三芝區婦女互助服務協會江翠芳前理事長、全方位創作的藝術家張金蓮、在老街開設心波力幸福書房的詩人許赫、新北之星特色學校橫山國小校長陳志哲、平日開計程車之餘,致力於民間鐵路文學的羅文德老師、年輕創業的插畫新秀蔡佩倫。
共8部紀錄片(上下集DVD)、被拍攝者8篇人物報導專訪集一本、每位被拍攝者收錄了精彩生活照片30張。並於2016年5月21日在三芝區里民活動中心舉辦成果放映會,三芝區公所課長盧愛玲及埔坪里里長曾玉珍等人出席共襄盛舉,吸引逾140位居民欣賞。
滬尾2017
由田野調查研究室由周彥文老師指導第十一屆團隊,成果包含靜態展「地方再現-淡水加工罐頭‧淡水裨史志」、紀錄片《滬尾2017》。紀錄片採訪拍攝了淡水地區地方文史領域深耕多年之地方耆老,走訪前社大主任張建隆老師、淡江中學校史館館長蘇文魁老師、香草街屋店主蔡以倫先生、重建街上心波力幸福書房主人許赫先生、滬尾文史工作室紀榮達老師等人,分別從不同的視野談論淡水地區的過往、現在,及未來的展望。片長90分鐘,於2016年6月7日晚間在文學院文館橋上放映。
【回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