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寮李祖厝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簡介[編輯]

  淡水忠寮的李氏宗族,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1751年(乾隆16)開臺祖李鼎成渡海來臺,在關渡落腳,以行醫、捕魚、種水芋為業。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1789年(乾隆54)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山腳水源地,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太平、次子長生、三子江中、四子山石,成為日後李家發展的四房主幹,陸續向三芝一帶發展。

  迄今李氏宗族古厝分布範圍涵蓋北投子水尾子竹圍子大竹圍桂花樹等處。咸豐九年,三房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1866年(同治5),二房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1871年(同治10)四房李山石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1876年(光緒2)大房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1877年(光緒3)大房長子李秋波(懋澄)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1891年(光緒17)三房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1893年(光緒19)大房四子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至於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則已完全倒塌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李家先祖流傳下來的百年「古厝」目前尚存有多幢,其中有完整資料記載者共九座,「燕樓」為李氏宗族的代表堂號。「燕樓」名稱之由來,係取自春秋戰國時期的首都「燕京」(即今之北京)東角樓之簡稱。

  今在北投里李家發跡處建有李氏宗祠,每年仍舉行春秋二祭(三月初三、九月初九)。今日李氏族人在文化界仍大放異彩,如素人畫家李永沱、詩人李魁賢、建築史家李乾朗、燕樓匠師李自然等。

古厝群列表[編輯]

  • 1859年(咸豐九年):三房(李江中)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竹圍仔8號。
  • 1866年(同治五年):二房(李長生)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
  • 1871年(同治十年):四房李山石(懋民)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
  • 1876年(光緒二年):大房(李太平)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竹圍仔10號。
  • 1877年(光緒三年):大房(李太平)長子李懋澄(秋波)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
  • 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已完全倒塌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 1891年(光緒十七年):三房(李江中)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桂花樹3號。
  • 1893年(光緒十九年):大房(李太平)四子李懋蟾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按: 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

資料來源[編輯]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蔡相煇〈淡水鎮忠寮里之史蹟〉,二十七卷二期,(臺中:臺灣文獻,1976)。

參考資源[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