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的距離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紀錄片
圖檔簡述:觀音山的距離主視覺。
所有人:淡江大學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編輯]

  觀音山的距離,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的成果之一,由第九屆田野調查研究室成員完成之成果。內容包含淡海雜記、親愛的淡水小鎮、我們的家三部分,最後有田調成員各自在這一年中的心得感受。

手冊內文[編輯]

[編輯]

淡海雜記[編輯]

親愛的淡水小鎮[編輯]

  • 文 林庭萱

  睿婕搬到淡水已有兩年,甫來此半年即遇到徵收。她是一個家庭主婦,經常可以看見她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走跳淡水,和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會的成員們一同參與各種活動,除了照料孩子,她也是一個房東太太,水源街學生房客的大小事都需要她處理。第一次見到她,是在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會每周固定一次的會議上,那天的議程是淡海二期範疇界定會的籌備會議,自救會的居民詳細地準備了相關的資訊,在環保署的正式會議上,提出開發過程的瑕疵以及不必要,捍衛自己的家園。

  那時,她帶著兩個孩子姍姍來遲,這是我第一次在這種嚴肅的場合看見小孩。承承與姐姐甫到來,便撲入自救會成員的懷中,撒嬌拿到手機後,便走向會議室的最後面,小孩子不管是拿手機對抗容易渙散的注意力,或是滿屋子亂跑,都很是自得其樂,偶爾聲音大了點,身為母親的睿婕皺起眉頭,小聲地告誡他們,便又安靜了下來。在後來的一些活動,例如反核遊行、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會定期會議都能看到姐弟倆小小的身影,他們總是在活動中悠遊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玩耍。睿婕帶著承承姊弟參與很多活動,兩個孩子非常的活潑,與投入的學生、運動圈的各路師長專家,承承姊弟倆和大家的互動一點也不羞澀。

  談起淡水,許多人一定立刻想起老街、夕陽、阿給、渡輪,這也是睿婕一開始對淡水的想像,在我看來商業化的老街,卻有她喜愛的鼎沸人聲與熱鬧人潮,還有美麗的自然景觀能夠使孩子擁有愉快的童年。此外,坐落於雙北的淡水,也有比宜蘭老家好的教育資源,這是睿婕選擇來到淡水的原因。睿婕也認為,淡水作為北部知名的觀光地區,美好的景致受到破壞,一定會有熱愛這依山傍水之美的人願意為期發聲。

  相信久居淡水的民眾或者淡江的學生,肯定聽過「淡海新市鎮」,甚至非常喜歡前往座落其中的量販店採買。量販店的周圍一片空闊,許多外地人當作景點,開心的採買逛街,絲毫沒察覺到不遠的地方,有一群人面臨的問題,關乎於家,更關乎於生存。居住正義的議題在這幾年層出不窮,但與導致當地居民死亡的大埔事件、桃園航空城等爭端,淡海二期似乎不值一看。在去年淡海二期反徵收的議題開始運作時,淡海二期的議題對我來說也是非常陌生,很少能從電視、新聞、網路看到迅速又正確的資訊,但睿婕對於這樣的關注度卻不是非常擔心,她認為這樣的徵收案件不到緊要關頭,本來就不會有太多人注意。

  新市鎮是為了紓解都會地區的人口壓力、抑制高房價,而打造一個新的聚落,淡海新市鎮始於1992年,原先是長達25年的計畫,但在2006年停止開發,直到現在仍有四成的空屋率。到了2013年,營建署開始推動淡海二期,其範圍一期還要大了許多,影響範圍更廣,必須搬離自己心愛家園的民眾更多,使得淡海二期的居民起身反抗,組成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會,睿婕便是其中一員。

  在訪調二期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以往從未知曉的秘境,放眼過去一片錯落有致的梯田,有白鷺鷥在田中休憩,下雨過後濕潤的泥土地,隨風擺盪的稻子,波紋如縠的埤塘,展翅翱翔的老鷹,這般難得的景致是都市叢林中少見的桃花源。承承與姊姊曾在二期廣袤的農地之中嬉戲亂竄,拿起乾淨新鮮的農產品直接放入口中,認識美麗的花朵與昆蟲,這就是身為母親的睿婕的心願,她希望孩子能夠貼近土地的成長。

  在承承與姊姊還小的時候,住在宜蘭老家的睿婕遇到了一場大水災,她看著淹了一層樓的水,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憂心。許多天災過後,政府單位的檢討總是指向了「過度開發」,但是過度開發的源頭卻未能正視,所以睿婕加入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會,除了不希望自己家被徵收之外,不想環境被過度的破壞也是很大的原因之一。

  隨著睿婕參與反徵收的抗爭愈來愈久也愈深入,她也認識了許多同受徵收所困擾而組成的團體,他們發揮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會關注、聲援彼此的社區。其中,她相當佩服灣寶自救會的洪箱大姊,以及林口A7的玉紅姐。「對土地要抱持著感恩,因為一切皆來自土地。」這是洪箱大姊影響睿婕的。身為母親,睿婕非常關注食安問題,有好的土地、好的環境,才能夠有好的食物。而玉紅姐則認為土地與人的關係是相對的,我們不能夠只想從土地中去獲得什麼,應該反過來想,我們能夠賦予土地什麼。人與土地的情感在許多徵收事件中都能夠看到,從一開始需要立足之地而依賴土地,到因歲月流逝而產生依戀,我想這樣的情感是生長在都會的人很難體會的。

  淡海二期的環評會、範疇界定會都能夠看到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會成員的身影,僅僅只是希望能夠住在自己的房子裡、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竟是如此辛苦的事情。而且農地荒廢、受汙染可以等候時間修復,但是建築了高樓大廈後,土地只是冷冰冰的鋼筋水泥,就不可能有修復的一天。

我們的家[編輯]

  • 文 林立涵

  搭乘捷運到進到關渡,熟悉的觀音山立刻出現在我們眼前,迎接來往淡水的人群,成為旅人游子來到淡水的第一印象,從捷運站出來,老街就直面著觀音山,再也沒有甚麼地方,是感受它最近的距離了,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整座山在淡水河畔,黃昏時伴著夕落,為遊人如織的老街添加一道美好的風景,住在二期的某些居民,其實看到的,也是同樣的景色。

  正忠哥家裡正是如此,他告訴我們,以前在家前面是一片田野,從二樓望過去,可以看到觀音山和海邊,如今觀音山的距離沒變,但不知不覺中,丘陵被剷平了,眼前的高樓越蓋越多,觀音山和小時候走過的田野亦已消失了,觀音山到底去了哪裡 ? 不只居民們想問,更是我們想問的。

  政府因為「無殼蝸牛」的運動,市民社會的抬頭,與台北相臨的淡水小鎮,成了政府紓困高房價及住房壓力的選址處,讓那些人能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淡水的一期、二期正好是計畫區域,淡海從此開始了迎來改變,正忠哥的家在二期的計畫範圍內,也是最能看到一期改變的地方。

  如果你有注意到,在二期的抗議場合中,總是有一位憨厚木訥的男人,被媒體拉到角落,誠懇的用質樸的語言,述說二期環自然環境的美好和民眾希望保留現有生活的心情,他就是正忠哥。實際接觸他的人很難想像,這個古意不擅言詞的中年男人,居然是淡海二期自救會中,最重要的總幹事。寡言的正忠哥不會搬出複雜的論述,或慷慨激昂的長篇大論,他就像一般的台灣小市民一樣,努力踏實,樂天知命,

  在個人的生活中享受人生小小的幸福,他們的祖先在淡水紮根、務農,直到今日,他們成為了一個和樂而純樸的大家庭,淡水對他們來說,就是熟悉而眷戀的家鄉,正忠哥伸手比劃著從前是一望無際,眼下卻長成棟棟高樓的景廓,怎麼會好好仍在那的觀音山,就好像已經消逝的景致一樣,要被正忠哥用追憶的方式描述呢?

  正忠哥現在已經很熟悉帶人進入二期的小路,為他們導覽了,他說這樣可以更直接的去感受在地的聲音,體會差我們的家別。我們就像走入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這裡離我們熟悉的淡水不遠,但會讓你懷疑是否在同一個城鎮,這裡常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感,有連綿的梯田,小小的農舍配著田野,三兩位農人在田裡辛勤勞作,潺潺的水圳,和到處可見的埤塘,活絡了附近一整片的生機, 處處是生活的影子,這裡是我們所不曾注視到的淡水, 田邊還可發現清代先人的石碑,而一期的高樓與我們遙遙相望,隔絕了山與海。把步伐再踏回現世,一期的市景逐漸出現在我們眼前。

  新蓋的大樓永遠都是那們有稜有角,但又面容模糊,我們最先注意到的是各式各樣的大幅建案廣告如「天藝」、「海洋都心2」…等等,路邊是舉著廣告牌的工作人員,土地被分割成一塊塊的大方格,各種樣式的高樓顯得擁擠而密集,經過一期的公司田溪,已經看不出原生的樣貌。來到程家古厝,昔日可以遠眺山景的老房子消失了,低矮的平房被高大的樓房圍繞。在一期,我們看到是公正齊整的方塊地圖,直接坐落在淡水起伏有致的土地上,與旁邊接壤處的土地有極大的落差。除了缺少人氣和統一以外,我們沒有找到觀音山,匆匆路過的車輛、行人,不曾停下來發覺天空的消失,只有正忠哥帶著我們,繞過整排空曠的街景,回到了他最熟悉的那片田野。

  在今年九月,正忠哥從工作上暫時退下來,幫阿嬤一起種田,照顧阿公,過上現在許多都市白領欣羨的田園生活,農田裡種植各式各樣的蔬菜,使用有機農法栽種,孩子在課餘之時也會來田裡幫忙,客人來訪時,偶而也會帶客人到田裡參觀,這些農事雖然讓正忠哥減少參加聯誼的時間,朋友卻沒有減少,反而大家都喜歡到他家裡拜訪,體驗耕作,他因而結識了更多朋友。

  一方面為了方便親友間的連絡,再來也真的是圖個好玩,正忠哥創立了「盧家莊」的粉絲專業,開始有人會在上面詢問有沒有宅配服務,也有餐廳有興趣與他們長期合作,在有空閒的時間,正忠哥也會跟山友組織一起去爬山,對現在的正忠哥來說,雖然這次退休是計畫外的,但就像一次長期的休假,正好可以讓自己慢下來,去設想未來的計畫,農務也是一種休閒的方式,雖然可能為了宅配和與餐廳合作的項目花更多時間下田,但目前還沒有把它當作專業的想法。

  對現在的他來說,自救會是目前生活的重心,雖然連帶犧牲了全家的休閒時光,但在瞭解他所要抗爭是什麼後,也會在他背後默默支持他的行動。在一期計畫開始之初,他並不屬於積極參與的人,直到二期要徵收時聽到民間所舉辦的公聽會,也聽到了當地老人的心聲,猛然發覺事情再這樣下去不行,開始投入到自救會的活動,在這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當上了總幹事,在這其中,認識了許多文史工作者和其他面臨開發的地區代表,正忠哥的心態也在其中慢慢改變,從以前看到新聞,到了現在自己投身進社會運動,使正忠哥是這樣說的:「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是不會有感覺的。」,淡水的美景依舊,正忠哥在捷運上看著與遊客相同的景色,可是關於淡水,關於發展,關於家,我想在正忠哥的心裡淡水卻比一般人要複雜更多。

  這些反對二期的人,並非不想要淡水能夠進步,正忠哥認為,在二期是有發展觀光休閒有機產業的潛力的,目前已經有成功的案例,只是都比較小型和處在比較外圍的地區,二期本來就有許多可供耕種的田地,如果政府取消廢耕政策,並開放鼓勵政策,年輕人就可能回流二期這個區域,發展觀光有機農業而不破壞目前二期的環境與地景。正忠哥笑說自己是「山裡的淡水人」,與一般人所熟悉的老街的淡水生活環境是不同的,他小時候喜歡去散步和撿貝類的海灘在一期的建設中已經消失,他不希望二期的景觀也重蹈覆轍。正忠哥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若是競選里長勢必會肩負更多溝通協調的工作,他不是沒有猶豫,但這時候,現代社會無恐不入的傳媒力量起到關鍵作用,正忠哥在看到「我的自由年代」裡面一個女孩被教授亂打分數,她的朋友替她挺身而出,並說出「小薇,妳不幫妳自己誰來幫妳,妳要投自己一票,要懂得捍衛自己的立場!」,這段劇情讓正忠哥深受激勵,並他堅定了自己選里長的念頭,參選是為了凸顯自己想保留二期的心聲。

  我們曾經問過正忠哥,會不會有時候會覺得很累,想要放下這一切呢 ? 目前諸多行程滿檔,一天到晚有參訪或訪問調查的要招待,還常常會有突發事件發生,使他無法隨意的拿起登山包,應山友的邀約一起去到處爬山,會不會偶爾會覺得辛苦呢,想像不用去管這些抗爭和活動的日子,他一如往常地笑了笑:「雖然偶爾會覺得辛苦,不過保護自己的家鄉的是仍要有人來做,這樣想就不覺得辛苦了。」,或許有一天,等到抗爭真的成功了,家裡還是可以像現在這樣種田,但也不用擔心土地被徵收,他可以到處去登山,也可以無限期的旅遊或是環島,但最終他仍可回到自己親切的家園。

  淡海一期,曾被居民寄以過厚望,他們期待著一個進步而美好的家園,但如今,原本預計入住的十三萬人來了不到十分之一,留著弧光的黝黑的大樓成了對在開發的美好想像最大的諷刺。本來,建設美好的家本該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目標,但從何時起,山與海的距離變的遙遠,淡水除了舊時地域上有著山上山下的區分,二期的居民更被視為是停滯、守舊的頑民呢?大家對於距離有不同的標準,進步、開發、生態、家鄉,下一代,很難追共識。

  某一個坐捷運到淡水的夜晚,我想著有沒有可能,老街成為了被拆遷的對象,觀音山不再是大家所共有的美景,也許到了那時,觀音山的最近的距離最近的距離,就再也無庸置疑了。

資料來源[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紀錄片 消逝中的香火─農曆八月二十沙崙拜門口滬尾2017滬里滬外-淡水興仁石滬的第二春渠水溯源後花園-三芝雙連石滬擺渡 淡水河銘仔袂去叨位謎樣台灣:淡水輿圖觀音山的距離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聆聽下游滬尾傳真:張鑽傳鏡頭下的時代容顏小島大歷史-再現聖薩爾瓦多城我們在淡江的青春歲月
歌曲 流浪到淡水淡水的月光校園民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河邊春夢淡水的雨淡水舊情淡水河邊淡水暮色淡水風雲
影片 動畫 阿雄與悉達多
短片 飛閱文學地景-日落淡水河
電視劇 青梅竹馬(電視劇)
電影 小畢的故事我們的天空(電影)誰搞鬼上身
戲劇 戰祭1884西仔反傳說聲樓霸市淡水小鎮(戲劇)
攝影作品 蔡坤煌/攝影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