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編輯]
- 影片描述: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為淡江大學文學院研究團隊所拍攝之淡金海岸石滬紀錄片系列之一。
紀錄片字幕[編輯]
(待補 ...)
相關頁面[編輯]
石滬,亦有作「石扈」(英文有稱「stone tidal weir、Stone Fish Weir、stone weir、Fish Weir」,日文「石干見」[1])可追溯到清朝時期,石滬可以減緩海潮之害,形成海堤外的外堤,是臺灣海岸上最早的生態工法、早期沿岸漁民的生活經濟來源。石滬捕魚技術似「守滬待魚」,利用了魚類逐浪的特性與潮間的變化,將隨著漲潮游進石滬的魚群困在石滬中,退潮時,漁民拿著竹簍進到石滬捕魚,為早期淡水沿海重要的捕魚方式,且是使用在地石材建立的捕魚設施。
在本館中與石滬相關的有資料:
頁面:
直播影片:
紀錄片:
- 屯山人說故事_石滬
- 守滬情 傳承心-淡水興仁石滬
- 滬里滬外-淡水興仁石滬的第二春
- 後花園-三芝雙連石滬
- 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
媒體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