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編輯]
- 影片描述: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
- 影片來源:YouTube
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為淡江大學文學院研究團隊所拍攝之淡金海岸石滬紀錄片系列之一。
紀錄片字幕[編輯]
(待補 ...)
相關頁面[編輯]
簡介[編輯]
石滬,亦有作「石扈」(英文有稱「stone tidal weir、Stone Fish Weir、stone weir、Fish Weir」,日文「石干見」[1]),此項捕魚設施可追溯到清朝時期,石滬可以減緩海潮之害,形成海堤外的外堤,是臺灣海岸上最早的生態工法、早期沿岸漁民的生活經濟來源。石滬捕魚技術似「守滬待魚」,利用了魚類逐浪的特性與潮間的變化,將隨著漲潮游進石滬的魚群困在石滬中,退潮時,漁民拿著竹簍進到石滬捕魚,為早期淡水沿海重要的捕魚方式,且是使用在地石材建立的捕魚設施。
在本館中與石滬相關的資料有:
頁面:
直播影片:
紀錄片:
- 屯山人說故事_石滬
- 守滬情 傳承心-淡水興仁石滬
- 滬里滬外-淡水興仁石滬的第二春
- 後花園-三芝雙連石滬
- 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
媒體採訪:
[折疊]
|
||
步道 | 三空泉登山步道.山仔頂登山步道.牛港稜登山步道.林美石磐步道.金色水岸.硬漢坡.楓樹湖登山步道.楓櫃斗湖登山步道.跤頭趺崙步道.賣菜崎古道.滬尾櫻花大道 | |
街道 | 淡水藝術村.巴拉卡公路.淡水老街.真理街.淡海新市鎮.重建街.馬偕街.貴陽街.鄧公路.淡水街.英專路.烽火段.七條通.三民街.三層厝街.清水街.學府里 | |
聚落 | 演戲埔腳.老梅庄.行忠社區.林仔社.頂圭柔山庄 | |
廣場 | 馬偕藝術銅像.觀潮藝術廣場 | |
鄰里 | 竹圍子.破布子腳.水源里.水碓仔.水碓里.正德里.民生里.民安里.民權里.永吉里.沙崙里.油車口.油車里.新北市淡水區.新民里.新生里.新春里.新興里.樹林.樹興里.清文里.賢孝里.竹圍里.竿蓁里.草東里.義山里.福德里.興仁里.大庄里.屯山里.文化里.幸福里.忠山里.忠寮里.崁頂里.長庚里.鄧公里.蕃薯里 | |
遺址 | 白砲台遺址 | |
隧道 | 櫻花隧道 | |
其他 | 石滬.石滬角.淡金海岸石滬群 |
[折疊]
|
||
紀錄片 | 消逝中的香火─農曆八月二十沙崙拜門口.滬尾2017.滬里滬外-淡水興仁石滬的第二春.渠水溯源.後花園-三芝雙連石滬.擺渡 淡水河.銘仔袂去叨位.謎樣台灣:淡水.輿圖.觀音山的距離.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聆聽下游.滬尾傳真:張鑽傳鏡頭下的時代容顏.小島大歷史-再現聖薩爾瓦多城.我們在淡江的青春歲月 | |
歌曲 | 流浪到淡水.淡水的月光.校園民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河邊春夢.淡水的雨.淡水舊情.淡水河邊.淡水暮色.淡水風雲 | |
影片 | 動畫 | 阿雄與悉達多 |
短片 | 飛閱文學地景-日落淡水河 | |
電視劇 | 青梅竹馬(電視劇) | |
電影 | 小畢的故事.我們的天空(電影).誰搞鬼上身 | |
戲劇 | 戰祭1884.西仔反傳說.聲樓霸市.淡水小鎮(戲劇) | |
攝影作品 | 蔡坤煌/攝影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