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培銓
簡介[編輯]
歐陽培銓,淡水「崁仔腳」(今公明街,臨淡水河)人,於淡水公學校小前總統李登輝二屆,國小畢業後,考入臺北二中(今成功高中),因學業優秀,經學校核可,越級跳班考取名校「臺北高等學校」。
1945年4月,高等學校畢業,立即考取臺北帝大醫學部,適逢戰爭末期,戰局惡化,年青人被日徵兵,他立刻被編入「學徒兵」(即學生兵)入伍。幸同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乃得退伍回校,同年學校接連改名為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醫學院畢業後,從該院附屬醫院(即臺大醫院)實習醫師幹起,1954年升總住院醫師,1956年升主治醫師,1958年升講師,1967年升副教授,1976年升教授,且於1975年始擔任臺大婦產科主任(1975—1981),其後任者即名醫李鎡堯。
他孜孜於學術研究,一生淡泊,未曾開業。1966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進修生殖內分泌學一年,1971年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Fredericksberg醫院鑽研內分泌學一年,並於1979年赴英國劍橋大學Charing Cross醫院研究腫瘤學八個月。其研究成果非常豐碩,例如臺灣大學出版之1980—1985年的學術論文集,在這六年,他有三十二篇醫學論文,其中二十八篇用英文,四篇用中文,可謂「著作等身」。
1956年,他與萬華名門閨秀魏清德院長的次女魏淑順結婚,魏女士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為「臺北西畫女畫家畫會」會員,頗多作品展出。夫妻相敬相愛,育有一男四女。
歐陽培銓在金門服役時,遍查金門歐陽姓氏,追朔歐陽祠堂,將歐陽家族的字輩抄錄回來給父親編到「淡水歐陽族譜」。歐陽自幼就孝順父母,當年在英國進修時,接到母親生病的消息,不惜擱下未完成的學術研究,專程趕回來探視母病。他的晚年對於西洋之烘焙技巧,從西點到麵包更有獨到之處,據說連著名餅店也望塵莫及。由於平生立身嚴謹,特別關心病患而輕忽了自身的健康,1990年病逝於臺大醫院。
參考資料[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折疊]
|
||
文學家 | 文化工作者 | 許慧明 |
文史工作者 | 張建隆.紀榮達.羅文德.蘇文魁 | |
作家 | 舞鶴.林良.林輝焜.王昶雄.林蔚伶 | |
書法家 | 張炳煌 | |
詩人 | 汪李如月.林其美.李魁賢.洪萬吉 | |
歷史研究者 | 謝德錫 | |
其他 | 蔡素芬.鄭水龍.張永智 | |
台灣之最 | 乞丐之母 | 施照子 |
匠師 | 佛雕 | 邵來成 |
其他 | 李棗柴 | |
技術人員 | 技手 | 富田四郎 |
改革人士 | 抗日 | 雷燦南 |
政治人物 | ||
里長 | 李宗文 | |
副鎮長 | 李永熏 | |
淡水鎮長 | 陳根旺.鄭永富 | |
街長 | 淡水街街長 | |
廈門司法代書人會會長 | 蔣光農 | |
總統 | 李登輝 | |
總統夫人 | 李曾文惠 | |
鎮長 | 杜麗水.王慶賢 | |
其他 | 白金泉.張安樂.盧宗興.盧修一.李獻鐘.蔡錦賢.鄭宇恩.高永.李宗卓.陳家興 | |
科學家 | 柯威霖 | |
軍人 | 查爾斯‧謝朵沃斯 | |
音樂家 | 作曲家 | 李雙澤 |
其他 | 金門王.鍾成虎.黃政德.黃淵泉.江文也.李炳輝.林生祥 | |
茶家 | 陳廷堅 | |
商人 | 陳有財.許炳松.李好生.李江河.林熊徵.林謝罕見.洪許俸.洪維新.紀秋水.紀錦成.施萬松.施禎益.許添財.許添福.鄭水梯.鄭春生.麥春福.陳天錫.李水清.李永和.林建盛.王慶賢.林平侯.李奎璧.郭水源 | |
基督徒 | 牧師 | 連易宗.駱先春 |
教育家 | 校長 | 居浩然.居瀛玖.張鳴.謝隆盛.陳淑女.鄭嘉昌.盧園.有坂一世.樓迎統.張建邦 |
教師 | 柯設偕.杜守正 | |
教授 | 黃瑞茂.蔡葉偉.王慰慈.黃建淳.張家宜.黃繁光.施金水.林信成.盧明智.李其霖.林呈蓉.梁景峰.李乾朗 | |
講師 | 蔡以倫 | |
望族 | 汪明燦.李祥奎 | |
畫家 | 張萬傳.莊武男.李永沱.林玉珠.楊三郎.楊進士 | |
運動員 | 棒球選手 | 李桀郡.王宸浩.許聖杰.顏淳浩 |
職業高爾夫球員 | 柯設偕.杜守正 | |
職業高爾夫球師 | 陳清水 | |
其他 | 曾文鼎 | |
歌手 | 張雨生.胡德夫.李建復.楊弦.楊祖珺 | |
廚師 | 楊鄭錦文 | |
醫生 | 歐陽培銓.張洪蚶.陳信雄.李樹林 | |
藝人 | 盧廣仲.桂綸鎂 | |
警界人物 | 山本正一 | |
攝影師 | 蔡坤煌.白雙爵.程許忠.馮文星.張鑽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