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樓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人文景觀
景點簡介[編輯]
牧師樓位於姑娘樓西側,為吳威廉在1909年為自己建的宿舍。後來明有德、孫雅各兩位牧師(淡中代校長)也住過,因此俗稱它為孫牧師樓。後來也被淡江中學租作學寮,叫「青龍寮」(姑娘樓叫「朱雀寮」)。戰後,一度作為純德女中音樂教室,1965年,撥給今日真理大學使用,目前現況作為教員餐廳(真善美餐廳)。
吳威廉牧師又在「姑娘樓」西側,建了一棟相似的紅磚洋樓作為其寓所。自此,加上東側兩棟馬偕所蓋的西班牙式洋樓、和兩棟同樣形式的海關「總務稅司公署」官邸,以及英國領事官邸,砲台埔頂就成了洋樓特區了。
1936年淡江中學被日本政府強制接管後,德姑娘、杜姑娘和蘭姑娘一直住到1940年年底,見時局無望才返回加拿大。而姑娘樓西側的牧師樓,在吳牧師過世後由明有德牧師(Rev Hugh .A . Mac Millan)進駐,明牧師是淡江中學男校最後一任校長,學校被日人接管明牧師搬到雙連後,成為孫雅各牧師(Rev James Dickson)的牧師樓,孫牧師是臺北神學校校長,較年輕前衛,他有一部福特汽車,因此牧師樓西側的地下室就成為他的車庫,而教會人士習慣稱牧師樓為「孫牧師樓」。後來孫牧師和神學校再度遷到雙連,牧師樓就租給美國商人王武路(Wanble),一直到戰爭前英美撤僑。
交通資訊[編輯]
- 搭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出站後搭乘指南客運紅26至紅毛城(真理大學)站下車即可抵。
讀取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