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場町
目錄
今日馬場町[編輯]
馬場町紀念公園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的公園。原本做為軍事用地,但在臺北市政府長期的努力下則改建為現今的「馬場町紀念公園」。現在的馬場町已不復見當年的森嚴和肅殺,平時可以在這裡騎單車,欣賞新店溪的河岸景觀、看夕陽西下、溜狗散步等等,儼然已成為萬華區休憩遊樂的好去處,其中更包含附近的華江雁鴨公園及中正河濱公園。
簡介[編輯]
臺北市有四個大町 (一)馬場町 (二)西門町 (三)永樂町 (四)太平町,這四大町與臺灣歷史緊密相聯。馬場町的所在行政區為萬華區。追朔回原住民時代,這裏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聚集的雷裡社,直到漢人逐漸聚集後,因鄰近新店溪使馬場町紀念公園成了貨物交易的地方,開始了農地的耕作。日本治臺後,將「馬場町」收為「陸軍飛機場」稱「南機場」。現今的紀念公園原為馬場町刑場,隸屬國防部,作為一九五零年代白色恐怖大逮捕時期槍決政治犯的主要刑場。當時負責槍決行刑的部隊應為憲四團,1951至1953年是執行槍決最密集的時期,1954年逐漸轉由安坑刑場執行槍決。馬場町刑場推測是執行最多政治犯死刑槍決之處。馬場町刑場約於1954年停止使用。原馬場町及其南機場舊址,其中近五十甲土地轉為國防部各單位使用,改建為近三十個眷村,為當時全臺規模最大的軍眷區,現多改建為國宅。解嚴後的1993年起,政治受難者所組織的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臺灣地區政治事件處理協會,每年均在馬場町舉辦秋祭追思。1998年臺北市政府規劃在馬場町、六張犁設立「白色恐怖紀念公園」,以紀念白色恐怖時代犧牲之政治犯,2000年落成後定名為「馬場町紀念公園」。
歷史發展[編輯]
-日治時期馬場町的由來[編輯]
日治時代,馬場町是作為日軍在台北的軍事訓練區,名為「台北練兵場」。之所以稱為馬場町,是因為在這一帶訓練的士兵,多為步兵及騎兵。除此之外更因為腹地廣大,常被充當機場使用。這裡便被稱為「南機場」,是相較於松山機場的地理位置。
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編輯]
白色恐怖時期,馬場町成為處決白色恐怖罪犯、二二八事件罪犯的刑場。國民政府遷台後,馬場町不再作為軍事基地使用,而是成為槍決用的刑場,在戒嚴時期用來處決具有投共事實或是有嫌疑的政治犯。而在此被處決,知名度最高的,便是第一位國民政府行政長官──陳儀,還有宋斐如、李友邦等人。在馬場町被槍決的政治犯不在少數,而馬場町也因此染上一股肅殺之氣。
跑馬場時期[編輯]
80 年代,馬場町成為跑馬場,大多為官方馬場, 專門提供高官及其家人們溜馬,訓練馬匹與騎手。但是卻不開放給民眾使用,導致台北市的許多民眾只知道青年公園,卻不清楚旁邊還有一個寬闊的地方。
馬場町紀念公園時期[編輯]
1998年,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決定在馬場町、六張犁設立「白色恐怖紀念公園」,以紀念白色恐怖時代犧牲之政治犯。2000年,位於馬場町之紀念公園落成,台北市長馬英九定名為「馬場町紀念公園」。在歷任總統的努力下,設立成為馬場町紀念公園,並建立土丘、裝飾牆等設施,做為白色恐怖的紀念場所之一。2020年3月6日,臺北市文化局以「馬場町刑場」將公園登錄為史蹟。
土丘紀念的意義[編輯]
過去做為刑場時,便是在土丘上執行槍決,槍決完後,便在土丘上覆蓋新土。因此,便用土丘做為「象徵」。
馬場町河濱公園紀念丘碑文[編輯]
一九五0年代為追求社會正義及政治改革之熱血志士,在戒嚴時期被逮捕,並在這馬場町土丘一帶槍決死亡。現為追思死者並紀念這歷史事蹟,特別保存馬場町行場土丘,追悼千萬個在台灣犧牲的英魂,並供後來者憑弔及瞻仰。
後續影響[編輯]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每年仍會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年⼀度的「白色恐怖秋祭」,讓人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只不過隨著時間轉變用不同眼光回頭望。現今台灣已走出民主政治摸索時期,享受自由民主氛圍,享有言論自由,文化藝術百花齊放,馬場町紀念公園也是轉型正義的⼀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