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Rocio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悠訊息
  • 本館第三號註冊使用者! (2013-09-14)
  • 最喜歡的話:
「吾人來自星辰,歸於星辰,生命者不過一場他鄉過客之旅程...」- 擷取自《夢書之城》
「海的圖騰,留不住千古的喜憂;
 薄薄血脈,承載著隱藏的悸動;
 潮起潮落,我們在未完成的遙遠身世中,繼續探索。」-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追尋古台灣」
  • 今天偶然聽到的...蔡以倫先生帶鄧公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導覽結尾,要大家記住八個字「河港山城,紅磚窄巷」(好耳熟),淡水一路可看到漢人、日人跟洋人的足跡。
  • 跟淡水社大還有文化基金會合作?在他們網站上掛連結?
  • 從在地文化...文創方面著手? (2014-01-17)
  • 定調?從這裡認識不一樣的淡水。 (2014-02-12)
  • 圖書館怎麼沒頁面!? (2014-05-29)
  • 透過點的深入,藉由平台讓點之間連結成線,期望最後可以讓線與線之建構成面!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點,從我們的腳下、視野,去關注、去探索生活的土地,一起建構大眾的淡水平台~淡水維基館~。 (2014-06-23)
  • 2018-07-16 參加2018國際石滬專家交流研討會(台中文創園區-衡道堂)
  • story map (FREE):https://storymaps.arcgis.com/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佳心舊社調查"屏"命之河 延續萬年新溪望

 網站日誌  淡水書籍  淡水論文  網路資源

  計畫相關資料

  • 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九位人物,頁面以專題形式呈現。
  • 1021 文創大淡水第一期計畫成果(人物誌電子書)上傳到網站上。(檔案已轉出,準備上傳)
  • 1022 紀錄片上傳Youtube,採非開放形式...
  • 1022 建立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頁面,編輯九位人物的簡介,並嵌入九部紀錄片。
  • 1022 請Liao協助在NAS上建FTP空間,供上傳相關資料。(暫停)
  • 1023 隨身碟交給大傳系影棚助教,等待文字與照片。
  • 1025 研討會中,接到大傳助教的通知,星期一取件。
  • 1028 取回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內文(PDF、DOC)與相關相片檔案。
  • 1029 掃描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淡水學用語辭典封面。
  • 1104 完成九位人物誌的頁面內容 (照片與全文PDF檔待處理)
  • 1108 子頁面有點難搞定...。想做成以紀錄片名為子頁面,可是標題有點長=A=。而且原書本身是以人名做標題。
  • 1114 完成專題形式模板呈現紀錄片子頁面(參考棒球的專欄設計),人物頁面尚未修改完畢。

  • 0621 取得第二期大傳系大淡水食貨志之資料。
  • 0622 建立大淡水食貨志計畫主頁面,九部影片上傳Youtube,訪談文稿初步整理。
  • 0630 九部影片先嵌入大淡水食貨志主頁面,等待後續編整。(同步請Vanya處理訪談稿及稿內的照片另存成圖檔)。
  • 0702 九部影片準備加入首頁的紀錄片模板→隨機顯示。(請Supau協助將九部影片加入模板中...)。
  • 0716 大淡水食貨志計畫主頁面,九部紀錄片與封面介紹加入完成。上傳Vanya儲存出來的照片之封面那張。
  • 0806 大淡水食貨志訪談稿內容照片由Vanya上傳完畢。
  • 0808 首頁紀錄片隨機播放模板加入大淡水食貨志九部紀錄片。
  • 0925 Vanya完成大淡水食貨志所有紀錄片頁面。修改首頁紀錄片連結方式,讓一二季的都能連結。

  • 0901 大傳系風土志八部影片(九位人物),主題是小農&農場(園),呈現方式也許要不同於食貨和人物。
  • 0925 準備整理我們上傳時需要的檔案形式提供給王慰慈老師,便於成果整理呈現與上傳。
  • 20150606 建立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頁面及紀錄片陸續上傳。
  • 20150625 嵌入紀錄片及照片。

  淡水相關網站資料

政府

組織

教育&其他

專題新聞

社群平台

(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欣賞"淡水之美"、知道"淡水大小事"。很棒,可以接觸很多故事、照片,還可以互相請益討論...)

數位典藏計畫

學習心得(歷史、影像、踏查)[編輯]

2016-10-17 歷史系曾令毅老師

  雖然知曉淡水鄞山寺是汀州會館、客家人的寺,也聽過關於它的風水故事,但好像真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淡水汀州人的印象,這次藉由曾老師的演講,才知道原來汀州客的故事這麼大,淺山經濟這麼大,但我們印象最深也比較常聽聞的,是海港這邊的故事。
  從風水故事的水蛙鬥蜈蚣、台米運輸,講到暗仔街、草厝尾,風水的故事也帶有族群關係的描述,汀州人的離開連帶鄞山寺的沒落,卻也因為這樣讓會館外觀幾乎沒什麼改變,維持著原汁原味的感覺,除了周遭的大樓變化。或許是塞翁失馬的情況,讓此一失卻在彼獲得,其實許多事情或許都是這樣,你不知道失去是不是禍,得到又豈是福,所以不需要大起大落的心念起伏吧。羅姓兄弟的墓,之前黃繁光老師帶我們踏查時有講過,還有關於後方兩口井一清一濁,但當時下著雨所以不太看得出來。而更沒有想過的是故事講一講會跟林本源會有關係,當然,本站沒有林本源的頁面,認知上他是板橋那邊的事情...(欸,好糟糕)。

  碑文是有看過的,在福佑宮的望高樓碑誌、在金福宮旁邊那模糊不清的衙後街的石碑、在公司田溪橋遺跡的碑...,但只是看過如故事、如紀錄、如佐證某些建築或開發等,從沒想過碑誌還會提供不一樣的脈絡,或者代表某些人物的經過、某些聚落的變遷...。不過要我特別去找尋碑誌、墳墓還真難啊。這些東西非常多,但不容易被重視,不過就算是僅存,我想也不容易被重視。田調是要實際去走過才會發現,有時候像阿成老師說的一樣,盡信書不如無書,別人的紀錄可能錯誤,只有真的去走了才知道到底是對是錯,就像之前有篇遊記寫說要找某個庄子內福德宮重修的碑,據他的資料是在我家旁邊的福德宮,結果卻沒有,卻是在我常去吃飯的那條街(那邊的福德宮旁邊是賣肉的...所以我很少靠近),這也是真走過才會懂吧!因此最初開始寫網站的時候,我才會盡可能的去實際走過、拍照,至少自己走過才知道,有些地點真的不是幾段文字就找得到,我轉了半天才發現在某個轉角= =,或者發現還要迴轉才能到。

  印象最深應該是公司田溪橋的部分,文字描述的印象是交通要道,但對於為什麼會有一堆人幫忙重修,其實沒想那麼多也沒概念,但沒想到跟當時的淺山經濟是有關係的。除了知道茶、樟腦...,好像對於以前相思林的經濟部分很陌生,說到這也讓我想到兩年前的專家座談會,有提出過靠近河港這邊其實很多資料,但往山邊去的、新市鎮那一帶的就甚少,淺山地區的開發也就沒有接觸多少(或許是我鎮志都不看經濟相關的部分...)。關於林本源跟淺山經濟的資料,或許可以藉由寫頁面的過程,來增加印象,也讓網站的面向更完整。

  演講中提到很多地名、人名、事件或經濟活動,認真來說只要聽一場淡水/淡北相關演講,根本挖坑...挖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