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道路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交通

簡介[編輯]

  荷治時期,荷蘭的勢力由安平延伸至淡水,當淡水逐漸確立成為北臺灣的重心之後,荷蘭當局思索的是,希望建立一條大員到淡水(Tayouan-Tamsuy)的陸路交通--「淡水道路」(de Tamsuysen Wech)。

  若能打通淡水到大員的道路,當局南北互動便可依靠海路、陸路兩方面,同時可擴張統治勢力,進而藉以讓橫亙在其中的在地勢力大肚王國臣服於東印度公司。

  當時的淡水原住民在荷蘭當局開拓治理北臺灣的過程中,亦曾擔任重要的角色,當初東印度公司的開路考察行動,曾帶領一名淡水原住民隨軍擔任翻譯,這名原住民翻譯者最後在大甲溪附近逃走;而當「淡水道路」開通之後,淡水原住民也開始擔任信差的角色。從紀錄顯示,當時從淡水到大員途中經過12個村落,原住民信差大概需花費10.5天完成任務。

自行車 淡水區YouBike金色水岸自行車道關渡自行車道
船隻 淡水舢舨船淡水渡船頭
港口 漁人碼頭淡水第一漁港淡水港
遊覽車 淡水世界文化城市街車
道路 藍色公路淡水道路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登輝大道
橋樑 淡江大橋豬哥崎橋關渡大橋彩虹橋
機車 文化機車暨自行車停車場
鐵路 淡水捷運站捷運竹圍站捷運紅樹林站淡水信義線淡水輕便鐵道臺鐵淡水支線淡海輕軌臺鐵亞細亞支線深奧鐵路腳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