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大事記"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中華民國時期(1945-)) |
(→中華民國時期(1945-)) |
||
行 167: | 行 167: | ||
*[[1988年]] | *[[1988年]] | ||
{{:1988年}} | {{:1988年}} | ||
+ | *[[1989年]] | ||
+ | {{:1989年}} | ||
*[[1990年]] | *[[1990年]] | ||
{{:1990年}} | {{:1990年}} | ||
+ | *[[1991年]] | ||
+ | {{:1991年}} | ||
+ | *[[1992年]] | ||
+ | {{:1992年}} | ||
*[[1993年]] | *[[1993年]] | ||
{{:1993年}} | {{:1993年}} | ||
+ | *[[1994年]] | ||
+ | {{:1994年}} | ||
*[[1995年]] | *[[1995年]] | ||
{{:1995年}} | {{:1995年}} | ||
+ | *[[1996年]] | ||
+ | {{:1996年}} | ||
+ | *[[1997年]] | ||
+ | {{:1997年}} | ||
*[[1998年]] | *[[1998年]] | ||
{{:1998年}} | {{:1998年}} | ||
+ | *[[1999年]] | ||
+ | {{:1999年}} | ||
*[[2000年]] | *[[2000年]] | ||
{{:2000年}} | {{:2000年}} |
於 2014年2月10日 (一) 17:05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淡水記錄 | 本頁參考資料來源
目錄
[隱藏]史前
淡水地區目前有發現的考古遺址,包含新石器時代「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老崩山系統」,鐵器時代的「十三行文化」。
原住民和探險家時期(1629之前)
西班牙人時期(1629-1642)
- 明崇禎二年。
- 明崇楨七年。
- 西班牙人在淡水約二百人。
- 明崇禎十四年。
- 荷蘭人攻雞籠、淡水(史稱第一次聖薩爾瓦多城戰役),西班牙人堅守,不利而還。
荷蘭人時期(1642-1668)
- 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南明隆武元年。
- 因淡水多雨,導致紅毛城建城工期耽擱。
- 1645年荷人召集歸順平埔族長老,組織評議會,將全台灣分為南部、北部兩個評議會。根據1650年之荷蘭戶口表,北部集會區有69村,南部集會區有92村,淡水地方村落有93村,卑南一帶村落61村,總計315村。
- 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南明紹武元年。
- 紅毛城完工,荷蘭駐軍八十員。
明鄭時期(1661-1683)
- 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
- 鄭成功征台,克鹿耳門,下普羅民遮城,荷蘭人堅守熱蘭遮城,與鄭軍對峙。
清治時期(1683-1895)
- 清康熙二十三年。
- 清康熙五十年。
- 清廷為了搜捕洋盜鄭盡心,設淡水防兵,黃曾榮移駐淡水(八里坌)。
- 清康熙五十三年。
- 諸羅知縣周鐘瑄北巡,至雞籠、淡水登八里坌山(今觀音山)。
- 淡北為化外之地,多閩省捕亡,恐肇亂階,其後乃有清革流民,以大甲溪為界之請。人民踰大甲溪北上者,非有官照不得行。
- 清康熙五十七年。
- 置淡水營守備駐八里坌。
- 清雍正元年。
- 臺灣府行政區重劃,割諸羅虎尾溪以北至大甲溪以南增設彰化縣,而大甲溪以北成立淡水廳。
- 淡水廳設置初期因北路地方未闢,廳治暫時附設於彰化城內。
- 增淡水港社船為六隻,特准運輸淡水米糧,接濟漳、泉民食。
- 清雍正二年。
- 清雍正十一年。
- 淡水廳治正式遷至竹塹(今新竹),自此,竹塹逐漸成為北台灣政經文化教育中心。
- 建八里坌巡檢署。
- 清乾隆六年。
- 清乾隆十五年。
- 七月大風雨,毀八里巡檢署。
- 清乾隆五十七年。
- 清廷正式開放八里坌與大陸兩岸直航。
- 清道光2年。
- 鄞山寺建立,供奉定光古佛。
- 清同治10年。
- 清同治11年。
- 清光緒8年。
- 07/21 -- 臺灣首間現代化新式學校竣工開學,名為「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
- 清光緒10年。
日治時期(1895-1945)
- 日本明治28年;清光緒21年;臺灣民主國永清元年。
- 日本明治30年;清光緒23年。
- 日本明治33年;清光緒26年。
- 臺鐵淡水支線開工,開始土地三角測量。
- 日本明治34年;清光緒27年。
- 日本明治43年;清宣統2年。
- 日本明治44年;清宣統3年。
- 03/08 -- 淡水演武館開幕。
- 04/11 -- 新北市三芝區三芝國小創校。
- 04/14 -- 音樂教育家陳泗治誕生。
- 08/08 -- 廈門輪船金順號,泊淡水被掠。
- 九月,滬尾支廳改為淡水支廳。
- 馬偕博士長子偕叡廉自加拿大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返台籌辦學校。
- 日本大正3年;民國3年。
- 日本大正14年;民國14年。
- 日本昭和5年;民國19年。
- 日本昭和6年;民國20年。
中華民國時期(1945-)
- 民國39年。
- 民國40年。
- 民國54年。
- 教育部核准設立「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即今日真理大學前身。
- 鍾肇政編選《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及《臺灣省青年作家叢書》,具有其文學史價值。
- 民國73年。
- 12/30 -- 滬尾文教促進會成立。
- 民國74年。
- 民國77年。
- 民國79年。
- 民國82年。
- 民國83年。
- 民國84年。
- 民國85年。
- 民國86年。
- 1月 -- 淡水文化基金會發行《文化淡水》試刊號。
- 02/25 --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公告列為第三級古蹟。
- 民國87年。
- 民國88年。
- 民國89年。
- 民國92年
- 03/17 --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類別為建築物類,是臺北縣淡水鎮(現今新北市淡水區)內第一件指定為「歷史建築」的傳統民宅。
- 04/24 -- 台灣第一座市立考古博物館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建立。
- 民國93年。
- 09/21 --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原本有四棟,其中三棟遭拆除。
- 10/29 ~ 10/30 --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三屆淡水學暨清法戰爭1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為「清法戰爭」,地點在淡江大學覺生國際會議廳。
- 民國94年。
- 07/01 --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成立。
- 民國95年。
- 民國96年。
- 民國97年。
- 民國98年。
- 民國99年。
- 《臺灣漢詩人洪以南的現代文明旅遊足跡》一書出版,主人翁是日治時期淡水街第一任街長洪以南先生,也曾是現今淡水紅樓(昔稱達觀樓)的樓主。
- 6月 -- 淡海輕軌可行性研究獲得中央核定。
- 10/14 -- 淡海新市鎮第一發展區第二開發區「公8公園」、「兒童遊樂場」開發工程完成。
- 10/15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行「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工程環境影響說明書」之「紅樹林生態影響」及「計畫道路本身定位」專家會議。
- 10/15~16 -- 淡江大學舉辦「第五屆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歷史‧社會‧文化」
- 10/15~16 -- 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鎮民環境劇場「西仔反傳說」。
- 12/25 -- 臺北縣淡水鎮改制為新北市淡水區。
- 民國100年。
- 民國101年。
- 02/06 -- 文化機車暨自行車停車場開工。
- 04/24 -- 于右任墓經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 08/01 -- 淡江大學文學院啟動「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一年計畫案。
- 10/01 -- 竹圍機車停車場啟用。
- 12月 --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對外開放,是淡水目前所開放之古蹟景點中唯一的漢人傳統民居歷史建物。
- 12/30 -- 福佑廣場暨中正觀光市場正式啟用。
- 民國102年。
- 01/30 --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經公告為歷史建築。
- 07/17 -- 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經公告為新北市一般古物。
- 08/01 -- 淡江大學文學院啟動「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二年計畫案。
- 08/16 -- 文化機車暨自行車停車場完工啟用。
- 09/13 -- 淡江大學林信成教授創立淡水維基館,以Wiki平台匯集淡水在地文化,旨在紀錄淡水的一切。
- 11/01 -- 新北市政府北海岸區聯合服務中心裁撤。
- 11/05 -- 淡江大學資傳系出版大道公點龍睛繪本。
- 12/14 -- 基隆港務局淡水宿舍公告為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