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溯源"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新頁面: {{導覽條1|學術研究}}{{大淡水計畫導覽條}} {{檔案:淡水水文志渠水溯源.jpg}} <!-- <poem> '''探訪淡水的...)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導覽條1|學術研究}}{{大淡水計畫導覽條}} | {{導覽條1|學術研究}}{{大淡水計畫導覽條}} | ||
[[檔案:淡水水文志渠水溯源.jpg|400px|thumb|{{檔案:淡水水文志渠水溯源.jpg}}]] | [[檔案:淡水水文志渠水溯源.jpg|400px|thumb|{{檔案:淡水水文志渠水溯源.jpg}}]] | ||
− | + | {{Youtube|WAUTOu7ieUc|400|right|淡水水文・渠水溯源}} | |
+ | |||
<poem> | <poem> | ||
'''探訪淡水的水源,''' | '''探訪淡水的水源,''' | ||
行 8: | 行 9: | ||
'''還原與水息息相關的深度。''' | '''還原與水息息相關的深度。''' | ||
'''在淡水今昔的脈絡間,靠近地方與人們的生活。''' | '''在淡水今昔的脈絡間,靠近地方與人們的生活。''' | ||
− | </poem | + | </poem> |
− | |||
==簡介== | ==簡介== | ||
行 15: | 行 15: | ||
這一次田調的成員選擇離開人潮洶湧的淡水市區,行經[[三空泉]]、[[水源地]]([[滬尾水道]]與[[第三水源]])、[[水梘頭]],逆著河流向上「溯源」,在河海交界處,與水相映。「溯源」,也是這部紀錄片的核心理念,透過現場觀察、口述訪談及回顧歷史文獻,來認識此三處的地景、面貌、水的用與無用,兼以相關人士的記憶、感覺與認知,企望重構淡「水」的源頭之於我們生活中的意義。<ref>田野調查研究室,[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02157656690179/?active_tab=about 淡水水文志紀錄片發表會 x 歷年紀錄片靜態回顧展覽]活動詳情,2017年6月7日。</ref> | 這一次田調的成員選擇離開人潮洶湧的淡水市區,行經[[三空泉]]、[[水源地]]([[滬尾水道]]與[[第三水源]])、[[水梘頭]],逆著河流向上「溯源」,在河海交界處,與水相映。「溯源」,也是這部紀錄片的核心理念,透過現場觀察、口述訪談及回顧歷史文獻,來認識此三處的地景、面貌、水的用與無用,兼以相關人士的記憶、感覺與認知,企望重構淡「水」的源頭之於我們生活中的意義。<ref>田野調查研究室,[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02157656690179/?active_tab=about 淡水水文志紀錄片發表會 x 歷年紀錄片靜態回顧展覽]活動詳情,2017年6月7日。</ref> | ||
+ | |||
+ | 成員發現要了解淡水水文的完整面貌,不能將注意力僅放在溪流本身,還必須要關注人們與溪水之間的關係。同時若從不同面向(如聚落設施、產業經濟、民俗信仰、自然生態、日常生活等)去觀察,更會發現淡水的水文的面貌十分豐富且多元,因此決定先從淡水水文的上游,來做為呈現淡水水文完整面貌的第一步,以三空泉、水源地、水梘頭為例。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行 21: | 行 23: | ||
==相關連結== | ==相關連結== |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02157656690179/?active_tab=about 淡水水文志紀錄片發表會 x 歷年紀錄片靜態回顧展覽]【FB活動頁面】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02157656690179/?active_tab=about 淡水水文志紀錄片發表會 x 歷年紀錄片靜態回顧展覽]【FB活動頁面】 | ||
+ | {{淡水影音資料導覽盒}} |
於 2022年6月18日 (六) 22:20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探訪淡水的水源,
尋覓渠水的足跡,
細究上游的型態,
還原與水息息相關的深度。
在淡水今昔的脈絡間,靠近地方與人們的生活。
簡介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淡水水文志紀錄片《渠水溯源》,是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五年的成果影片。2017年6月7日在文學館L522會議室進行成果放映,同時展出田野調查研究室之歷年紀錄片靜態回顧。
這一次田調的成員選擇離開人潮洶湧的淡水市區,行經三空泉、水源地(滬尾水道與第三水源)、水梘頭,逆著河流向上「溯源」,在河海交界處,與水相映。「溯源」,也是這部紀錄片的核心理念,透過現場觀察、口述訪談及回顧歷史文獻,來認識此三處的地景、面貌、水的用與無用,兼以相關人士的記憶、感覺與認知,企望重構淡「水」的源頭之於我們生活中的意義。[1]
成員發現要了解淡水水文的完整面貌,不能將注意力僅放在溪流本身,還必須要關注人們與溪水之間的關係。同時若從不同面向(如聚落設施、產業經濟、民俗信仰、自然生態、日常生活等)去觀察,更會發現淡水的水文的面貌十分豐富且多元,因此決定先從淡水水文的上游,來做為呈現淡水水文完整面貌的第一步,以三空泉、水源地、水梘頭為例。
參考資料
- ↑ 田野調查研究室,淡水水文志紀錄片發表會 x 歷年紀錄片靜態回顧展覽活動詳情,2017年6月7日。
相關連結
- 淡水水文志紀錄片發表會 x 歷年紀錄片靜態回顧展覽【FB活動頁面】
|
||
紀錄片 | 消逝中的香火─農曆八月二十沙崙拜門口.滬尾2017.滬里滬外-淡水興仁石滬的第二春.渠水溯源.後花園-三芝雙連石滬.擺渡 淡水河.銘仔袂去叨位.謎樣台灣:淡水.輿圖.觀音山的距離.滬回憶–淡水屯山石滬群.聆聽下游.滬尾傳真:張鑽傳鏡頭下的時代容顏.小島大歷史-再現聖薩爾瓦多城.我們在淡江的青春歲月 | |
歌曲 | 流浪到淡水.淡水的月光.校園民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河邊春夢.淡水的雨.淡水舊情.淡水河邊.淡水暮色.淡水風雲 | |
影片 | 動畫 | 阿雄與悉達多 |
短片 | 飛閱文學地景-日落淡水河 | |
電視劇 | 青梅竹馬(電視劇) | |
電影 | 小畢的故事.我們的天空(電影).誰搞鬼上身 | |
戲劇 | 戰祭1884.西仔反傳說.聲樓霸市.淡水小鎮(戲劇) | |
攝影作品 | 蔡坤煌/攝影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