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南北軒"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淡水南北軒]]'''與[[和義軒]]一樣,由[[淡水軒]]分出,由[[許文達]]發起創立,成立於[[1917年]]也就是民國6年(大正6),成立初衷是為因應當時勞動社會景象為勞工朋友解勞忘憂與民間遊藝娛樂所需。成員多以淡水港碼頭工人、攤販和人力車伕居多,今日團員來自各行各業,且加入許多年輕學子,是淡水老字號的[[北管子弟軒社]]。每年參與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的農曆5月5日暗訪、5月6日遶境、福祐宮媽祖誕辰獻藝等。其演出特色為演奏曲目內容有一定的師承系統(歷年有蔡和重、張秀子、秋火榮等藝師傳承),融入常民生活文化氛圍,展現北管靈活之音樂特色,頗具地方性。
+
  [[淡水]]的北管子弟兵團,為供奉西秦王爺的福祿派,以成立於[[1909年]]的[[滬尾淡水軒]]歷史最悠久,之後'''[[淡水南北軒]]'''與[[和義軒]]則相繼於[[1912年]]、[[1917年]]成立。'''[[淡水南北軒]]'''與[[和義軒]]一樣,由[[淡水軒]]分出,由[[許文達]]發起創立,成立於[[1917年]]也就是民國6年(大正6),成立初衷是為因應當時勞動社會景象為勞工朋友解勞忘憂與民間遊藝娛樂所需。成員以淡水港碼頭工人、攤販和人力車伕居多,今日團員來自各行各業,且加入許多年輕學子,是[[淡水]]老字號北管子弟軒社,每年參與[[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的農曆5月5日暗訪、5月6日遶境、[[福佑宮]]媽祖誕辰獻藝等。其演出特色為演奏曲目內容有一定的師承系統(歷年有[[蔡和重]]、[[張秀子]]、[[邱火榮]]等藝師傳承),融入常民生活文化氛圍,展現北管靈活之音樂特色,頗具地方性。
  
 
  另外,其展出文物有[[南北軒]]之繡旗,以及北管樂器。
 
  另外,其展出文物有[[南北軒]]之繡旗,以及北管樂器。
  
  '''[[南北軒]]'''一開始是由海關人員與碼頭工人共同成立的[[子弟軒社]],供奉西秦王爺及文武判官,范、謝將軍是後來才組的,其中神將文武判官是由福州組裝直接從淡水商港入台,其臉部雕刻神韻細膩,是後期雕刻神將所無法比擬。南北軒成立之初有南管清弦閣的弦友加入,在[[南北軒]]的先輩圖中,有[[紀清夫]]、[[許春]]等[[清弦閣]]人士名列其中。在戰後初期非常活躍,與[[和義軒]]競爭激烈。除在[[淡水]]演出子弟戲外,也常應邀到外地表演,與台北共樂軒、「會安樂社」、台北「金海利」等子弟團交流密切。
+
  '''[[南北軒]]'''一開始是由海關人員與碼頭工人共同成立的子弟軒社,供奉西秦王爺及文武判官,范、謝將軍是後來才組的,其中神將文武判官是由福州組裝直接從淡水商港入臺,其臉部雕刻神韻細膩,是後期雕刻神將所無法比擬。[[南北軒]]成立之初有南管[[清弦閣]]的弦友加入,在[[南北軒]]的先輩圖中,有[[紀清夫]]、[[許春]]等[[清弦閣]]人士名列其中。在戰後初期非常活躍,與[[和義軒]]競爭激烈。除在[[淡水]]演出子弟戲外,也常應邀到外地表演,與臺北共樂軒、「會安樂社」、臺北「金海利」等子弟團交流密切。
  
 
  由於子弟軒社要演出北管戲所需的費用龐大,成員平時又有自己的事業要忙,如今多以清唱排場為主。自民國78年的演出後,已罕有戲曲演出。
 
  由於子弟軒社要演出北管戲所需的費用龐大,成員平時又有自己的事業要忙,如今多以清唱排場為主。自民國78年的演出後,已罕有戲曲演出。
行 30: 行 30:
 
</gallery>
 
</gallery>
  
==地圖資訊==
+
==相關資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21號
+
*開放時間:周日18:00 - 21:00皆可參觀
*時間:周日 18:00 - 21:00皆可參觀
 
 
*電話:02-2622-7836 / 0930-985615
 
*電話:02-2622-7836 / 0930-985615
 +
*電子信箱:www7073@livemail.tw
 +
*參訪主題:北管表演(子弟戲、唱曲)、神將
 +
*延伸體驗:節慶踩街、遶境等表演
 +
*小提醒:平常不對外開放,但對於北管有興趣者,可聯繫參觀練團情形
 +
 +
==交通資訊==
 +
*所在位置:25173[[新北市淡水區]][[草東里]][[公明街]]21號
 +
*大眾運輸:抵[[淡水捷運站]]後,步行約3分鐘;
 +
:::&nbsp;&nbsp;&nbsp;&nbsp;抵[[淡水渡船頭]]後,步行約8分鐘
 
:{{Map1|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21號}}
 
:{{Map1|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21號}}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淡水學用語辭典]]
 
:*[[淡水學用語辭典]]
:*《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報告書》,(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
:*《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報告書》,([[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https://tw.news.yahoo.com/%E5%8C%97%E7%AE%A1-%E7%9F%B3%E9%9B%95-%E9%86%92%E7%8D%85%E9%99%A3-%E5%88%97%E5%82%B3%E7%B5%B1%E8%97%9D%E8%A1%93-203222883.html 2012年9月6日自由時報-北管、石雕、醒獅陣 列傳統藝術]
 
:*[https://tw.news.yahoo.com/%E5%8C%97%E7%AE%A1-%E7%9F%B3%E9%9B%95-%E9%86%92%E7%8D%85%E9%99%A3-%E5%88%97%E5%82%B3%E7%B5%B1%E8%97%9D%E8%A1%93-203222883.html 2012年9月6日自由時報-北管、石雕、醒獅陣 列傳統藝術]
==圖集==
+
 
<gallery>
 
檔案:南北軒st1.JPG
 
</gallery>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淡水淡水軒]]
 
:*[[淡水淡水軒]]
行 62: 行 67:
 
:*[http://album.blog.yam.com/southnorthxuan 淡水南北軒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southnorthxuan 淡水南北軒相簿]
 
:*[http://cloud.culture.tw/frontsite/inquiry/contentListAction.do?method=doFindContent&id=50f6f936cfa348000fcdd4b3&subMenuId=405&siteId=101 文化部-iCulture 淡水南北軒]
 
:*[http://cloud.culture.tw/frontsite/inquiry/contentListAction.do?method=doFindContent&id=50f6f936cfa348000fcdd4b3&subMenuId=405&siteId=101 文化部-iCulture 淡水南北軒]
 +
 
[[Category:淡水北管團]]
 
[[Category:淡水北管團]]
 +
{{淡水地方機構導覽盒}}

於 2023年11月11日 (六) 00:38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團體 > 淡水北管團
圖檔簡述:南北軒外觀
拍攝日期:2014-07-16
拍攝地點:南北軒
所有人:Caramel
攝影者:Caramel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編輯]

  淡水的北管子弟兵團,為供奉西秦王爺的福祿派,以成立於1909年滬尾淡水軒歷史最悠久,之後淡水南北軒和義軒則相繼於1912年1917年成立。淡水南北軒和義軒一樣,由淡水軒分出,由許文達發起創立,成立於1917年也就是民國6年(大正6),成立初衷是為因應當時勞動社會景象為勞工朋友解勞忘憂與民間遊藝娛樂所需。成員以淡水港碼頭工人、攤販和人力車伕居多,今日團員來自各行各業,且加入許多年輕學子,是淡水老字號北管子弟軒社,每年參與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的農曆5月5日暗訪、5月6日遶境、福佑宮媽祖誕辰獻藝等。其演出特色為演奏曲目內容有一定的師承系統(歷年有蔡和重張秀子邱火榮等藝師傳承),融入常民生活文化氛圍,展現北管靈活之音樂特色,頗具地方性。

  另外,其展出文物有南北軒之繡旗,以及北管樂器。

  南北軒一開始是由海關人員與碼頭工人共同成立的子弟軒社,供奉西秦王爺及文武判官,范、謝將軍是後來才組的,其中神將文武判官是由福州組裝直接從淡水商港入臺,其臉部雕刻神韻細膩,是後期雕刻神將所無法比擬。南北軒成立之初有南管清弦閣的弦友加入,在南北軒的先輩圖中,有紀清夫許春清弦閣人士名列其中。在戰後初期非常活躍,與和義軒競爭激烈。除在淡水演出子弟戲外,也常應邀到外地表演,與臺北共樂軒、「會安樂社」、臺北「金海利」等子弟團交流密切。

  由於子弟軒社要演出北管戲所需的費用龐大,成員平時又有自己的事業要忙,如今多以清唱排場為主。自民國78年的演出後,已罕有戲曲演出。

相關報導[編輯]

2012年9月6日〔自由時報記者何玉華/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委員日前訪查、審議傳統藝術提報案,文化局昨天公布通過劉英宏的石雕、張遠榮的醒獅陣、淡水南北軒的北管音樂,登錄為新北市傳統藝術,也讓全市的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從現有的十三項增為十六項。

彰顯地方特色 13增為16項

  文化局局長林倩綺說,今年提報審查的有傳統工藝美術類劉英宏的石雕,以及傳統表演藝術類張遠榮的醒獅陣、淡水南北軒的北管音樂三項,委員訪查與審議均認為,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中,構成傳統藝術的特殊藝能表現,技法優秀者;且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的特質,年底將會頒獎表揚。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曾繼田說,劉英宏的石雕以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鐘樓、鼓樓上的花鳥柱石雕為代表作,各式鳥類、花草巧妙不同又栩栩如生;張遠榮創立鴻勝醒獅團,除獲國家民族藝術薪傳獎肯定,技巧、服裝、獅身製作不斷突破創新,培育不少醒獅、鼓藝能手;淡水南北軒成員從早期的工人到現在的大學生,是當地重要的北管軒社。

  曾繼田補充,目前登錄新北市傳統藝術的文化資產有:表演藝術類廖瓊枝的「歌仔戲」、楊秀卿的「說唱」、邱火榮「北管」、亦宛然掌中劇團的「布袋戲」、江賜美的「布袋戲」、板橋潮和社的「北管音樂」與林竹岸的「歌仔戲文場音樂」,工藝美術類王錫坤的「製鼓工藝」、陳嘉德的「製墨」、謝錦鐘的「金屬工藝」、李煥章的「剪紙」、吳宗霖的「銅鑼工藝」與洪耀輝的「木雕」。

相關照片[編輯]

相關資訊[編輯]

  • 開放時間:周日18:00 - 21:00皆可參觀
  • 電話:02-2622-7836 / 0930-985615
  • 電子信箱:www7073@livemail.tw
  • 參訪主題:北管表演(子弟戲、唱曲)、神將
  • 延伸體驗:節慶踩街、遶境等表演
  • 小提醒:平常不對外開放,但對於北管有興趣者,可聯繫參觀練團情形

交通資訊[編輯]

    抵淡水渡船頭後,步行約8分鐘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源[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工作室 竹圍工作室淡水藝術工坊滬尾文史工作室淡水藝文聚落工作室淡水史田野工作室淡水社區工作室琉璃工房
公司 施合發商行紅樹林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福倈鷹航拍資訊有限公司臺灣飛歌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建設 公園 大庄一號公園水管公園淡水三角公園竹圍公園馬場町淡水新民公園衛教公園關渡自然公園滬尾砲臺公園
休憩場所 淡水水碓籃球場雲門劇場淡水戲館淡水戲院淡水射箭場沙崙海水浴場新淡水高爾夫球場新淡水球場
廁所 屎礐渡頭
墓園 黃公墓
緊急服務 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淡江醫院
民俗活動 淡水金福獅淡水神將團淡水清水龍淡水新興獅魯班獅忠義堂大和國術館淡水保安獅淡水龍獅陣團
協會 文化 滬尾文教促進會淡水客家文化協會滬尾攝影學會綠野馬術俱樂部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公會堂錦繡莊文化園區
生態 新北市河川生態保育協會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
扶助 淡水魚的店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愛愛院淡水獅子會淡水扶輪社
社區 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淡水會淡水街協議會郭子儀會樹興銀髮俱樂部淡水茶友會淡水老街商圈聯誼會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農業 新北市淡水休閒農業協會新北市農地再生發展協會
博物館 莊武男藝術空間淡水藝文中心陳澄波戶外美術館道生中國兵器博物館得忌利士洋行馬偕淡水博物館陶瓷博物館淡水漫畫博物館馬偕博物館一滴水紀念館獸醫防疫技術資料館淡水登峰魚丸博物館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淡水街角博物館工研酢(淡水新廠)淡水漁文影像館琉傳天下藝術館滬水一方藝文空間紅樹林生態教育館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魚藏文化館
農場 阿三哥休閒農莊三空泉休閒農園大屯溪生態有機農場牛埔有機農場良好有機農場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興福寮花卉綜合農場蕃薯里有機農場豐之園農場石牆仔內休閒農園滬尾休閒農業區淡水農場淡江農場淡水幸福農莊
圖書館 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
團體 表演團體 青島武館玄樂社竿蓁林協義堂清籟社淡水和義軒淡水南北軒淡水淡水軒沙崙保安社漢唐樂府興仁南管團清弦閣淡水平安獅行聖獅淡水走唱團屯山社區北管鑼鼓陣忠寮霓裳社金枝演社淡水街頭藝人布袋戲
研究團體 淡江大學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桂竹文史研究室淡水鄉土研究會
動保團體 淡水街貓毛小孩大小事
傳播團體 淡江電視台
運動團體 淡江中學橄欖球隊
聚落 滬尾社淡水汀州會館淡水築港期成同盟會淡水蜑家棚淡水蔡家村淡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