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演社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團體

簡介

  「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感人!」
  「有太陽的地方,就有金枝。」

  金枝演社Golden Bough Theatre),由王榮裕1993年創立,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創作能量,探索屬於臺灣的原創舞臺表現形式,呈現臺灣戲劇多元表演的極大可能性。獨特的美學風格,反映出臺灣民間的生命力與民俗美學,自然地散發出「金枝」特有的草根氣質魅力。創立人王榮裕,是金枝演社的藝術總監與編導;也是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的客席表演者。出生於臺灣中部野臺歌仔戲班的家族背景並出國深造,使得他的創作在東方及西方、現代和傳統的特色,展現出遊走自然、意象濃烈的大氣魄。

  金枝演社常以古蹟作為劇場演出,如2002年秋於淡水殼牌倉庫演出《觀音山恩仇記》、2005年淡水滬尾砲台演出10場《祭特洛伊》、2007年淡水小白宮演出《仲夏夜夢》、2008年淡水滬尾砲台演出《山海經》。2009年開始在淡水結合在地民眾演出在地事蹟《西仔反傳說》。

戲劇年表

  • 1993年 -- 《成年醴》
  • 1994年 -- 《停頓》
  • 1995年 -- 《春天的花蕊》
  • 1995年 -- 《潦過濁水溪》
  • 1996年 -- 《胡撇仔戲-臺灣女俠白小蘭》
  • 1997年 -- 《古國之神-祭特洛伊》
  • 1998年 -- 《天臺之蛙》
  • 1999年 -- 《群蝶》
  • 2001年 -- 《可愛冤仇人》
  • 2002年 -- 《觀音山恩仇記》
  • 2003年 -- 《羅密歐與茱麗葉》
  • 2004年 -- 《玉梅與天來》
  • 2005年 -- 《All-in-One:三合一》
  • 2006年 -- 《浮浪貢開花》
  • 2007年 -- 《浮浪貢開花Part 2》
  • 2007年 -- 《仲夏夜夢》
  • 2008年 -- 《山海經》
  • 2009年 -- 《浮浪貢開花Part 3─勿忘影中人》
  • 2009年 -- 《西仔反傳說》
  • 2010年 -- 《大國民進行曲》
  • 2011年 -- 《黃金海賊王》
  • 2012年 -- 《五虎崗奇幻之旅》
  • 2013年 -- 《浮浪貢開花Part4-幸福大丈夫》

參考資料

淡水食貨志/金枝演社

紀錄片金枝演社

  • 影片描述:《淡水食貨志》6 2014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專訪

編撰:顏郁珊、吳明軒、陳 歆、陳家愷、顏源鴻、廖楚若

金枝演社-1.jpg
堅信「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感人」

結合在地生活與戲劇

用最道地的方言呈現幽默詼諧的表演

散發獨特的草根魅力

讓觀眾「歡喜來看戲,幸福帶回去」




  「因為對我來說,藝術,人沒有藝術不會死啦!但是會生不如死…」

  在1993年的春天,有一個人,他讓西方劇場的特質與東方歌仔戲的表演─兩個看似衝突的文化做了結合,也因為這股文化的結合,形成了現在的「金枝演社」,許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做出這大膽嘗試?而這幕後的推手就是─王榮裕。

鬼才導演的誕生

金枝演社-2.jpg
  王榮裕1960年出生於台中一個歌仔戲戲班世家,母親謝月霞女士更是早期紅遍台灣的知名歌仔戲小生,從小便對戲劇耳濡目染。但他一開始並不是從事戲劇類的工作,退伍後經由人家介紹,來到了一家電腦公司工作。工作上一帆風順的他,並不因此感到滿足,反而覺得有些太過平淡無奇,想要有些新鮮事來豐富他的生活。就在這時候,恰好遇到蘭陵劇坊招生,決定前去嘗試,或許是從小生長環境的催化下,原本只是平常用來打發時間的娛樂,沒想到反而像打通他的任督二脈似的,戲劇細胞頓時瞬間擴散。30歲的王榮裕,毅然決然放棄了原本電腦公司的高薪工作,投入這永無止盡的戲劇世界。

  在報考蘭陵劇坊的同年,也進入了「優劇場」做劇團演員,在這段時期裡,他透過優劇場的訓練,接觸到葛羅托斯基(Growtowski)嚴苛的身體訓練方法,也廣泛的參與學習台灣民間廟宇活動以及原住民的祭儀等文化,並接受到了一些道家思想,他認為人生的美好是由苦難來的,也因為有這種觀念把持著,讓他做起事來都能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在1991、1992年擔任優劇場的訓練指導,戲劇已經成為他生活的重心。

  經過了一些戲劇的洗禮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將所學的西方文化、東方文化以及現代與傳統做結合,剛好在這個時候,他也離開了他原本待的優劇場,在離開之後,他覺得他似乎變成了孤鳥,而孤鳥即是覺得不會有人再用他,所以乾脆自己組成一個劇團,找一個導演,自己就能演戲。然而,沒有導演,於是就自己當起了導演。因此,在1993年「金枝演社」就這樣形成了。他認為這樣也不錯,算是走出了自己的另一條路,反正自己也是可以演戲,過過戲癮,有的時候也會跟著客串一角。1994年,王榮裕應雲門舞集之邀,擔任《流浪者之歌》客席表演者,擔任和尚的角色。而這個角色必須要有過人的定力,需90分鐘站在定點不動,在排練的過程更是一度受傷流血,但他始終不為所動,展現出驚人毅力,依舊將表演排在第一順位,即使再痛,也是演完再說。  

「金枝」的誕生

金枝演社-3.jpg
  「金枝」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是發至一本書「Golden Bough(金枝)」,內容則在研究全世界的巫術,而巫術跟演戲很像,演員在台上就是要蠱惑觀眾、施展魅力,達到讓觀眾如癡如醉的境界,演員就是要相信自己是真的馬克白,哈姆雷特。「金枝演社」團名的前身原本要叫做「太歌人劇團」,太就是太極拳、歌仔戲以及人類學,歌仔戲就是傳自王榮裕媽媽的一個象徵。因為導演擁有太極導引的教練授證,而這也是金枝演社的演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所以取作太歌人劇團。但導演又覺得「太歌人」這個名字似乎跟心目中的理想有些差距,因此決定另起他名,就直接以「金枝」來為劇團命名。

融合傳統精神 演出現代戲劇新生命

  金枝演社與其他舞台劇不一樣的地方是,王榮裕導演將自己母親謝月霞女士身上所攝取民間戲曲「胡撇仔戲」的精髓,融合他對現代劇場的探索,都由台語做為演出的基礎,深具濃濃鄉土味,也反映出臺灣民間的生命力與民俗美學,創造出有別於西方劇場的特質,使其作品充滿獨特的草根魅力與野臺能量。   「胡撇仔戲」是什麼?其實所謂的「胡撇仔戲」是由 opera 一字的日語讀音而來的,是一種融合新劇、歌舞劇及西樂等的表演風格,普遍存在於臺灣傳統戲曲,如歌仔戲、客家戲與四平戲之中。在台灣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下,傳統戲曲都必須「改良」才能演出,因而產生一種戲曲與新劇結合的戲劇型式。雖然演出傳統戲劇,但演員必須穿著和服、手執武士刀、改唱流行歌,並以爵士鼓與小喇叭等西洋樂器伴奏。二戰後,話劇、電視、電影蓬勃發展,而這些和新興娛樂競爭的傳統戲曲,也漸漸以「變體」的面貌出現以增加票房,在演出非傳統歷史故事的新編戲曲時,即加入幾首流行歌曲,配上西樂和霓虹燈光,增添娛樂效果,劇情多走「愛情武俠倫理悲喜劇」的通俗路線。直到今天,台灣外臺歌仔戲的夜戲依舊經常上演胡撇仔戲,劇目除了承襲傳統,也會根據電影或電視劇進行改編,音樂多元,服裝傾向華麗鮮豔,演員也會穿著洋裝及和服上場,表演方式較寫實與生活化。

  而在1996年推出了《胡撇仔戲-台灣女俠白小蘭》之後,正式將「胡撇仔戲」與現代戲劇做結合搬上了舞台,此一系列的推出之後,也勾起了一些歌仔戲的老觀眾們的回憶;這似乎也帶起了一股流行風潮,讓一些民間的歌仔戲劇團也開始在戲名裡冠上「胡撇仔戲」的字眼,希望能夠吸引更多觀眾的目光。在不同的戶外露天廣場觀賞這齣戲,運用表演靈活的呈現方式,試圖把觀眾找回戲棚下。

播種金枝─夢想起步

  金枝成立至今也有20餘年,但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那麼順遂,剛成立的前三分之一則是在摸索,摸索到底要做什麼事情?即使這一段時間陸陸續續的有些作品出來,但都還只是在摸索階段,金枝的風格還沒定下來,直到1996年演出《胡撇仔戲-臺灣女俠白小蘭》,第一次真正的將胡撇仔戲結合現代戲劇搬上舞台,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所以也沒有人可以告訴王榮裕該怎麼演,他都得自己一個人獨自摸索,就是這樣子的學中做、做中學,才慢慢地找到了方向。然而,在台灣的環境裡頭,一個劇團想要生存下來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演員的培養、演出的贊助及劇團的支出等,都是相當傷腦筋的事,而金枝曾因未獲得文建會補助,導致財務出現危機,瀕臨解散。因此,林懷民與李國修建議金枝演社進行義演,並將觀眾組織為椅仔會來支持劇團運作。

  其實金枝起初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練習場所,因為練習的聲音大,總是會影響附近的居民,所以他們在台北市和新北市之間,像個遊牧民族般的被趕來趕去。當劇團發展到一個程度,需要更大的空間,為了找一個適合的練習場地,讓他們傷透了腦筋。但「緣份」這種東西就是那麼奇妙,他們先是搬到了淡水,之後於2011年落腳八里,這裡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也聚集著許多藝術工作者,可以說是培養藝術的源頭。談到這裡,王榮裕導演感慨:「我40歲之前,我覺得我沒有根,但是我40歲之後,找到我的根,我就說是戲劇,透過戲劇我就知道我從哪來,我要往哪裡去。所以說淡水實在很讚,生養了金枝演社10年,讓金枝演社茁壯,也剛好在茁壯的時候,吸取淡水的養分,給了很多我們的養分。」

堅持草根文化 金枝展翅高飛

  2006年對金枝來說是個重要的ㄧ年,他們推出了《浮浪貢開花》 (「浮浪貢」台語發音:意謂著一事無成卻懷抱夢想的小人物),確立了金枝演社的戲劇風格。這在當時算是紅遍了大街小巷,以50、60年代臺灣懷舊意象為背景,描述離鄉15年的浮浪貢阿才,返鄉後與身邊親朋好友鬧出一連串爆笑感人的幸福喜劇。雋永難忘的經典老歌,台味歌廳秀華麗演出,令人捧腹的劇情與角色,感動又回味無窮的溫暖記憶,征服了無數觀眾的笑聲。看過的觀眾都有同樣的想法,這齣戲不單單只是一齣戲,是人生的縮影、人生的跑馬燈。也因為這部戲,讓更多人看到了金枝。

  這麼多年以來,金枝一直秉持著「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感人」,從土地出發,向土地學習,堅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表演實踐者。也因為有這樣的堅持,被應邀擔任2009年淡水環境藝術節環境劇場的總策畫及演出,將發生在19世紀的清法戰爭滬尾一役搬上舞台(戶外的環境舞台),整合在地表演藝術團隊,並且邀請鎮民參與演出,或擔任幕後的各種志工,讓民眾也能一同參與表演,真正讓藝術深入民間。於滬尾砲台公園演出大型戶外劇場《西仔反傳說》,為台灣社區民眾大規模參與藝術活動之創舉,而素人演員的認真與投入,獲得王榮裕導演最高度的肯定。

  但他們認為這樣似乎還不夠,不能只是讓淡水的居民有共鳴,而是應該將這幸福與感動擴散的種子,散遍在台灣每個角落。因此,他們發起了《金枝走演‧美麗台灣》的全臺巡演,將藝術播種植根的計畫,以「歡喜來看戲‧幸福帶回去」的簡單理念,希望將觀眾重拾古早戲棚下。導演也說到,預計在10到15年內完成這項計畫,並透過民間贊助、觀眾捐款與地方協力,且將全程免費讓民眾共襄盛舉。

  金枝演社對於每齣戲絕對秉持著認真的態度,以及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因為要完全的投入,才能享受這舞台;導演認為如果只做好百分之九十九,而有百分之一沒做好,這就是不好,即使是免費的走演,也還是要把東西弄得非常有品質,要把最好、最專業的戲劇表現出來,因為觀眾看到的不只是戲,而是看到這整個團隊的精神、這個團隊的要求。因為有著這些高規格的要求不斷的鞭策金枝,每個環節不斷的重新審視,才使得整個團隊越來越好。金枝就像是從基層出來的藝術家,擁有觀照歷史、看待社會的獨特方式。鮮明的主軸,獨樹一格的表演方式,最能勾勒出動人心弦的台戲風情,簡單地對觀眾呈現看戲最初的單純與美好。  

金枝大家庭─文化守護者

  王榮裕導演曾說:「金枝是靠這些演員所支撐起的。」除了靈魂人物王榮裕導演外,還有哪些力量在支撐著台客第一天團?


施冬麟-副導、排演指導

金枝演社-4.png
  說到金枝,不得不提及的ㄧ號人物,在2001年就加入金枝這個大家庭。當初他只是接金枝的案子並幫忙演出,之後便一直待在金枝,而這一待就超過10年,早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認為在舞台上是由很多元素所組成的,需要很多東西才能成立的,而金枝又給予他很大的發揮空間,在金枝的舞台上總能發掘到許多本土性的文化和一些生活上的細節,這是很多專科出來都難以了解的地方。他希望金枝能夠越做越好,可以更貼近人民,做出深度、做出品質的戲劇。





李允中-團員

金枝演社-5.jpg
  熱愛表演的他,在學生時代曾是學校戲劇社的ㄧ員,對於演戲可說是一試就上癮,但學校的資源不多,剛好看到金枝在徵角,被金枝表演的風格吸引,因為喜歡這種表演方式,想說去試試看卻沒想到這緣份一結,又是十幾年去了。大家可能沒聽過他,但一定都知道「浮浪貢」中的男主角─阿才。對他而言,演戲就像是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透過演戲更能看清自己。常擔任金枝男主角的他,自己也說到,經常會達不到導演的標準而傷腦筋,但導演總是讓他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在台上不論是肢體、語言、情緒都相當誇大的他,私底下卻是個話較少的人,跟台上的形象簡直判若兩人,果然演員一到了台上,就會變成台上的角色。



葉必立-團員

金枝演社-6.jpg
  一開始看到金枝在徵角的時候,滿懷好奇的他便想去嘗試看看,沒想到他就在2001年夏天進入金枝演社,是金枝非常資深的演員。雖然他不是扮演主角,卻已是金枝舞臺上重要的配角靈魂人物。對每個表演都抱持著很高的熱度與熱情,他在一進金枝的時候曾說:「生為金枝人,死為金枝魂」,因為對他而言,是金枝讓他找到了人生方向,從舞台上獲得了許多感動。




高銘謙-團員

金枝演社-7.jpg
  2004年初進入金枝演社,2006年4月正式成為專職團員。原本是在金枝擔任志工,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得到了表演的機會。這對非本科系、半路出家的他而言是很大的轉折,但金枝的表演方式、庶民文化與觀眾間的零距離等,都深深吸引著他。在他的努力下,都克服了那些阻礙,證明即使晚起步也是能闖出一番作為,而現在已是個獨當一面的演員。




曾鏵萱-團員

金枝演社-8.jpg
  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的她,勵志就是要當一位演員,當初看到金枝在徵角,當然是毫不猶豫的參加。而金枝也是她第一個劇團,表演風格跟其他團也不同,由於金枝的表演都含有濃厚的歷史面,讓她再一次認識台灣,且具更多面向,還會主動去查一些相關資料。在劇場表演中,她彷彿看到生命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在人生中,持續感受「人生如戲」的悸動,持續地經歷劇場與生命的融合過程。金枝對她來說就像一個家,一個能讓她持續從事表演工作的家。





陳欣宏-團員

金枝演社-9.jpg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2011加入金枝演社,算是金枝的新人。原本對自己前方的道路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但「金枝」讓他找到了目標,且看到了對未來的期望。在演戲的道路上,他始終不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就是有這種隨時都處於壓力下的想法,才使他的演技能一天比一天進步。而加入金枝,也讓他更關心身處的地方環境和國家,更關心周遭發生的事情。金枝對他來說,是ㄧ個家、一個避風港,一個永遠要待的地方。




王品果-團員

金枝演社-10.png
  王榮裕導演之子,就讀國中的他,已有參與多部金枝大戲的經驗(第一部是在媽媽肚子裡)。王榮裕導演從未教兒子演戲,而是讓他在旁邊觀察、自由發揮,反而產生驚奇的效果。或許是打從娘胎起就開始吸收父母戲劇的細胞,讓年紀輕輕的他,在戲劇方面充滿了天賦。從小就在劇場長大,他說金枝就像個大家庭,每個成員就像他的哥哥姐姐一般,顯然已將金枝演社當作是自己的第二個家。





放眼看未來‧「金」典永流傳

  金枝演社有一股魔力,那就是能緊緊抓住每個人的心,不論是團員的心或是觀眾的心,它總是都能抓到。導演曾說:「每一齣戲大概三到五年的醞釀期,大概在什麼時候說我要做一部戲,可能我五年前就想到了,但要開始著手進行要等到緣熟了,也就是說緣分到了,我們才會開始有新的作品呈現出來。」

金枝演社-11.jpg
  導演對自己的戲也是有高規格的要求,他認為每場戲劇的演出只有一百分是不夠的,對於每場演出都必須要達到一百二十分,才是對得起觀眾和戲劇。就是有這份「好,還要更好」的執著,才不斷推使著他們的進步與成長,而觀眾也才有精彩的戲劇可觀賞。

  在他們心中真正的希望,是自己的戲能夠永遠流傳下去,並從金枝看見台灣,也看見台灣這片土地可以凝聚令人感到美好而感動的藝術力量,讓後代子孫知道我們這個時代曾經留下這個重要資產、珍貴的瑰寶,讓大家看到金枝為戲劇圈所做的貢獻,更讓大家看到一群守護著台灣傳統文化的重要支柱。



淡水食貨志簡介

  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二期的子計畫一,於2013年8月1日起至2014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周彥文老師共同執行。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淡水具有歷史之9家工商團體: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保安堂淡水長老教會工研益壽多文化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金枝演社琉傳天下藝術館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淡水食貨志列表

  1. 慶銨按摩店
  2. 永吉蔴油行
  3. 保安堂參藥行
  4. 淡水長老教會
  5. 工研益壽多文化館
  6.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7. 金枝演社
  8. 琉傳天下藝術館
  9. 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版權資訊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整合計畫案
  • 策  劃: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淡江大學大傳系三年級
  • 行政指導:曾小玲
  • 行政專員:林丞殷、黃詩容
  • 執行單位:大眾傳播學系
  • 編  輯:何姿穎
  • 封面設計:陳彥銓
  • 發 行 人:林信成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傳  真:(02)26209925
  • 電  話:(02)26215656-2305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21日



資料來源

相關頁面

相關網頁

工作室 竹圍工作室淡水藝術工坊滬尾文史工作室淡水藝文聚落工作室淡水史田野工作室淡水社區工作室琉璃工房
公司 施合發商行紅樹林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福倈鷹航拍資訊有限公司臺灣飛歌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建設 公園 大庄一號公園水管公園淡水三角公園竹圍公園馬場町淡水新民公園衛教公園關渡自然公園滬尾砲臺公園
休憩場所 淡水水碓籃球場雲門劇場淡水戲館淡水戲院淡水射箭場沙崙海水浴場新淡水高爾夫球場新淡水球場
廁所 屎礐渡頭
墓園 黃公墓
緊急服務 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淡江醫院
民俗活動 淡水金福獅淡水神將團淡水清水龍淡水新興獅魯班獅忠義堂大和國術館淡水保安獅淡水龍獅陣團
協會 文化 滬尾文教促進會淡水客家文化協會滬尾攝影學會綠野馬術俱樂部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公會堂錦繡莊文化園區
生態 新北市河川生態保育協會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
扶助 淡水魚的店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愛愛院淡水獅子會淡水扶輪社
社區 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淡水會淡水街協議會郭子儀會樹興銀髮俱樂部淡水茶友會淡水老街商圈聯誼會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農業 新北市淡水休閒農業協會新北市農地再生發展協會
博物館 莊武男藝術空間淡水藝文中心陳澄波戶外美術館道生中國兵器博物館得忌利士洋行馬偕淡水博物館陶瓷博物館淡水漫畫博物館馬偕博物館一滴水紀念館獸醫防疫技術資料館淡水登峰魚丸博物館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淡水街角博物館工研酢(淡水新廠)淡水漁文影像館琉傳天下藝術館滬水一方藝文空間紅樹林生態教育館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魚藏文化館
農場 阿三哥休閒農莊三空泉休閒農園大屯溪生態有機農場牛埔有機農場良好有機農場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興福寮花卉綜合農場蕃薯里有機農場豐之園農場石牆仔內休閒農園滬尾休閒農業區淡水農場淡江農場淡水幸福農莊
圖書館 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
團體 表演團體 青島武館玄樂社竿蓁林協義堂清籟社淡水和義軒淡水南北軒淡水淡水軒沙崙保安社漢唐樂府興仁南管團清弦閣淡水平安獅行聖獅淡水走唱團屯山社區北管鑼鼓陣忠寮霓裳社金枝演社淡水街頭藝人布袋戲
研究團體 淡江大學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桂竹文史研究室淡水鄉土研究會
動保團體 淡水街貓毛小孩大小事
傳播團體 淡江電視台
運動團體 淡江中學橄欖球隊
聚落 滬尾社淡水汀州會館淡水築港期成同盟會淡水蜑家棚淡水蔡家村淡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