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龍獅陣團"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參考資源)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 |||
行 3: | 行 3: | ||
==簡介== | ==簡介== | ||
− | + | 臺灣民間在各節日與迎神賽會時,舞龍舞獅的表演非常普遍。一般常見的舞獅,可區分為'''閉口獅、開口獅、客家獅、醒獅、北方獅'''等。 | |
− | + | 臺灣獅團以[[臺北]]「大龍峒獅」、彰化「員林獅」、雲林「西螺獅」和臺南「大竹林獅」最為著名。 | |
− | + | [[淡水]]地區的獅陣相當多,大致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 |
− | ::*第一種是由地方子弟組成,附屬公廟鄰里的獅團,如[[平安獅]]、[[魯班獅]]、新興獅、光明獅、[[保安獅]]、[[金福獅]] | + | ::*第一種是由地方子弟組成,附屬公廟鄰里的獅團,如[[平安獅]]、[[魯班獅]]、新興獅、光明獅、[[保安獅]]、[[金福獅]]等。 |
− | ::*第二種為民間自組不屬宮廟的表演藝術團體,如「[[天將民俗技藝館]] | + | ::*第二種為民間自組不屬宮廟的表演藝術團體,如「[[天將民俗技藝館]]」。 |
::*最後則是由武術館組成的獅陣,如[[忠義堂大和國術館]]、北投子的「青島武館」。舞龍則以「[[清水龍]]」最知名。學校方面,[[坪頂國小]]、[[天生國小]]、[[淡水國小]]和[[中泰國小]]都曾有舞獅團,而[[淡水魯班宮]]的「[[魯班獅]]」,據廟方的說法,為全球魯班廟首創,「[[平安獅]]」、「新興獅」、「[[保安獅]]」和「[[清水龍]]」為'''淡水龍獅陣四大社團'''。 | ::*最後則是由武術館組成的獅陣,如[[忠義堂大和國術館]]、北投子的「青島武館」。舞龍則以「[[清水龍]]」最知名。學校方面,[[坪頂國小]]、[[天生國小]]、[[淡水國小]]和[[中泰國小]]都曾有舞獅團,而[[淡水魯班宮]]的「[[魯班獅]]」,據廟方的說法,為全球魯班廟首創,「[[平安獅]]」、「新興獅」、「[[保安獅]]」和「[[清水龍]]」為'''淡水龍獅陣四大社團'''。 | ||
− | + | 早年,只要是男孩子都會加入獅團,學的是臺灣獅,沒有廣東獅跳高樁等複雜的動作,是較單純的民間遊藝團體。 | |
==參考資源== | ==參考資源==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報告書》,(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 :*《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報告書》,(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 ||
− |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 | + |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7月)。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
[[Category:團體]] | [[Category:團體]] | ||
+ | {{淡水地方機構導覽盒}} |
於 2024年9月24日 (二) 01:13 的最新修訂
本頁尚未完成,歡迎協助補充本頁內容。 目前本頁需要:淡水龍獅陣團的照片。 |
簡介[編輯]
臺灣民間在各節日與迎神賽會時,舞龍舞獅的表演非常普遍。一般常見的舞獅,可區分為閉口獅、開口獅、客家獅、醒獅、北方獅等。
臺灣獅團以臺北「大龍峒獅」、彰化「員林獅」、雲林「西螺獅」和臺南「大竹林獅」最為著名。
淡水地區的獅陣相當多,大致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早年,只要是男孩子都會加入獅團,學的是臺灣獅,沒有廣東獅跳高樁等複雜的動作,是較單純的民間遊藝團體。
參考資源[編輯]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報告書》,(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7月)。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0月)。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