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捷運站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編輯]
本站最早設於台灣日治時期1901年,原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淡水線車站,戰後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接手營運,為一地面車站,後因改建捷運淡水線於1988年停止營運,原站體亦一併拆除。
現今車站位於北投路、育仁路間,育仁路與光明路口一帶,接近大興街口,站名取自當地地名及原有站名,「北投」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中「女巫」之意。車站編號為R22。
2018年夏季台北捷運於部分車站新增日本語到站廣播,與日治時期採音讀「ほくとう〔ほくと〕 Hokuto 」不同,此次新增以華語譯音「ペイトウ Peitō」廣播。
本站為高架車站,設有兩座出入口,由於站體寬40公尺,為避免受中國華北式屋頂跨距之限制,而以空間桁架及玻璃帷幕牆構成,彰顯現代科技建築手法,具有高度透明性的站體造型頗為特殊。本站計有島式月台一座及側式月台兩座,設有半高式月台門,為台北捷運目前唯一採用高架混合式月台的捷運車站。
使用狀況[編輯]
- 1號月台為「象山-淡水」(淡水線與信義線相互直通)列車的上行(往淡水方向)月台。
- 2號月台為「淡水-象山」(淡水線與信義線相互直通)列車的下行(往象山方向)月台。
- 3號月台為「北投-象山」尖峰/「北投-大安」離峰(淡水線與信義線相互直通)列車的上行(往北投方向)列車進站停靠與反向(下行,往象山/大安方向)發車用月台。23時以後與春節期間疏運淡水站人潮改為不開放。
- 4號月台為「北投-新北投」(列車在新北投支線上以單線往返方式運行)。
為紓解平日上下班時段人潮,本站在「北投-南勢角」模式取消前,曾加開「北投-景安」區間車。
根據2022年9月資料,本站每日旅運量約為29,502,在台北捷運各站中排行第46名。此外也為了防止旅客蓄意跳軌等因素,本站已於2017年中增設半高式月台門來保護民眾與行車的安全。
交通地圖[編輯]
- 讀取地圖中...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參考資源[編輯]
相關新聞[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折疊]
|
||
自行車 | 淡水區YouBike.金色水岸自行車道.關渡自行車道 | |
船隻 | 淡水舢舨船.淡水渡船頭 | |
港口 | 漁人碼頭.淡水第一漁港.淡水港 | |
遊覽車 | 淡水世界文化城市街車 | |
道路 | 藍色公路.淡水道路.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登輝大道 | |
橋樑 | 淡江大橋.豬哥崎橋.關渡大橋.彩虹橋 | |
機車 | 文化機車暨自行車停車場 | |
鐵路 | 淡水捷運站.捷運竹圍站.捷運紅樹林站.淡水信義線.淡水輕便鐵道.臺鐵淡水支線.淡海輕軌.臺鐵亞細亞支線.深奧鐵路腳踏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