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傳" 修訂間的差異
小 (→簡介) |
Masker0428 (對話 | 貢獻) |
||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導覽條1|人物}} | {{導覽條1|人物}} | ||
+ | |||
==簡介== | ==簡介== | ||
− | [[張萬傳]] | + | [[張萬傳]]([[1909年]]5月28日-[[2003年]]1月12日),[[1909年]]5月28日生於[[淡水]],父親張永清(1877—1945年)因諳英語而得以任職[[淡水海關]]、母親為張王安(1891—1958年)。[[1917年]]初赴祖籍草山([[陽明山]])公館地入學。[[1918年]],二年級時,父親贈送一盒蠟筆,張萬傳欣喜若狂,這是其長大成為畫家後,最早也是最深刻的記憶。 |
+ | |||
+ | [[1927年]],倪蔣懷組織「臺灣水彩畫會」,[[張萬傳]]入會,11月參加第一屆水彩畫展。[[1929年]]「臺北繪畫研究所」招生,[[張萬傳]]報名參加,接受石川欽一郎指導,從此注定他一生的畫壇情緣。[[1930年]]「臺北繪畫研究所」改名臺灣洋畫研究所,結識陳植祺,在此與洪瑞麟、陳德旺結為莫逆之交。8月受好友陳植祺的慫恿赴日。[[1931年]][[張萬傳]]、洪瑞麟、陳德旺同時考上帝國美術學校。[[1932年]]自帝國美術學校退學,轉而長期浸淫在川端畫學校。這一年,他赴廈門省親,與廈門美專學生畫遊,巧遇[[陳澄波]]。並邂逅烏拉曼克作品,深受感動。同時他以「廟前之市場」入選第六回「臺展」。 | ||
+ | |||
+ | [[1945年]],父親去世,二弟從軍在南洋陣亡,於是負起照顧家庭重責。[[1946年]],任教臺北建國中學,教的是體育課,他就重組該校橄欖球隊新陣容,並負責部分訓導工作。[[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避居金山,因為他的大弟張萬居在金山執醫。因此得以認識後來的太太許寶月(1922—1989年)。[[1948年]],受聘擔任臺北市大同中學美術老師,校址在新生南路。 | ||
+ | |||
+ | [[1978年]],進入創作旺盛期。[[1990年]]8月,官林藝術中心「張萬傳油畫展――梵谷巡禮歸國首展」。愛力根畫廊「張萬傳畫展」,出版生平第一本畫冊。[[1992年]]5月,愛力根畫廊「張萬傳油畫人體展」。9月玄門藝術中心「張萬傳畫展」。[[1995年]]1月,印象畫廊「張萬傳的繪畫世界」。[[1997年]]10月,北美館「張萬傳八八個展」。 | ||
− | + | [[2000年]]輕微中風,從此居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2003年1月12日,張萬傳以95歲高齡,辭世於家中。 | |
− | + | 他是老輩畫家中,取自[[淡水]]主題最多的畫家之一。 | |
− | + | ==作品== | |
+ | [[張萬傳]]先生作品繁多,不及備載,以下為[http://www.wan-chuan-chang.com/index.php 張萬傳網路美術館]之作品連結。分為幾個大類: | ||
− | + | :*魚:[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1 油畫]、[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2 水彩]、[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3 素描] | |
+ | :*風景:[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4 油畫]、[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5 水彩]、[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6 素描] | ||
+ | :*裸體:[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7 油畫]、[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8 水彩]、[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9 素描] | ||
+ | :*靜物:[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10 油畫]、[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11 水彩]、[http://www.wan-chuan-chang.com/album/album-photo.php?book_no=12 素描]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 :* | + |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
+ | |||
==相關頁面== | ==相關頁面== | ||
+ | :*[[白樓]] | ||
==相關網站== | ==相關網站== | ||
− | [[Category:人物]] | + | :*[http://www.wan-chuan-chang.com/ 張萬傳網路美術館] |
+ | :*[http://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html/ca-883.htm 張萬傳] | ||
+ | :*[http://localdap.ncl.edu.tw/hypage.cgi?HYPAGE=search/search_res.hpg&dtd_id=1&sysid=00002233 口述歷史:永遠的淡水白樓]【臺灣鄉土文獻影像資料庫】 | ||
+ | :*[http://www.boartgallery.com.tw/tw/artist.php?no=31&act=work&page=2 張萬傳_藝術家]【博藝畫廊】 | ||
+ | :*[http://www.jia-artgallery.com/artist/%E5%BC%B5%E8%90%AC%E5%82%B3/ 張萬傳]【家畫廊 Jia Art Gallery】 | ||
+ | :*[http://www.capitalart.com.tw/exhibition_1.asp?i=P201000046 張萬傳-淡水風情]【首都藝術中心】 | ||
+ | |||
+ | [[Category:人物]][[Category:畫家]][[Category:1909年出生]][[Category:2003年逝世]] | ||
+ | {{淡水20世紀人物導覽盒}} |
於 2022年5月30日 (一) 02:03 的最新修訂
簡介[編輯]
張萬傳(1909年5月28日-2003年1月12日),1909年5月28日生於淡水,父親張永清(1877—1945年)因諳英語而得以任職淡水海關、母親為張王安(1891—1958年)。1917年初赴祖籍草山(陽明山)公館地入學。1918年,二年級時,父親贈送一盒蠟筆,張萬傳欣喜若狂,這是其長大成為畫家後,最早也是最深刻的記憶。
1927年,倪蔣懷組織「臺灣水彩畫會」,張萬傳入會,11月參加第一屆水彩畫展。1929年「臺北繪畫研究所」招生,張萬傳報名參加,接受石川欽一郎指導,從此注定他一生的畫壇情緣。1930年「臺北繪畫研究所」改名臺灣洋畫研究所,結識陳植祺,在此與洪瑞麟、陳德旺結為莫逆之交。8月受好友陳植祺的慫恿赴日。1931年張萬傳、洪瑞麟、陳德旺同時考上帝國美術學校。1932年自帝國美術學校退學,轉而長期浸淫在川端畫學校。這一年,他赴廈門省親,與廈門美專學生畫遊,巧遇陳澄波。並邂逅烏拉曼克作品,深受感動。同時他以「廟前之市場」入選第六回「臺展」。
1945年,父親去世,二弟從軍在南洋陣亡,於是負起照顧家庭重責。1946年,任教臺北建國中學,教的是體育課,他就重組該校橄欖球隊新陣容,並負責部分訓導工作。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避居金山,因為他的大弟張萬居在金山執醫。因此得以認識後來的太太許寶月(1922—1989年)。1948年,受聘擔任臺北市大同中學美術老師,校址在新生南路。
1978年,進入創作旺盛期。1990年8月,官林藝術中心「張萬傳油畫展――梵谷巡禮歸國首展」。愛力根畫廊「張萬傳畫展」,出版生平第一本畫冊。1992年5月,愛力根畫廊「張萬傳油畫人體展」。9月玄門藝術中心「張萬傳畫展」。1995年1月,印象畫廊「張萬傳的繪畫世界」。1997年10月,北美館「張萬傳八八個展」。
2000年輕微中風,從此居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2003年1月12日,張萬傳以95歲高齡,辭世於家中。
他是老輩畫家中,取自淡水主題最多的畫家之一。
作品[編輯]
張萬傳先生作品繁多,不及備載,以下為張萬傳網路美術館之作品連結。分為幾個大類:
參考資料[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網站[編輯]
[折疊]
|
||
文學家 | 文化工作者 | 許慧明 |
文史工作者 | 張建隆.紀榮達.羅文德.蘇文魁 | |
作家 | 舞鶴.林良.林輝焜.王昶雄.林蔚伶 | |
書法家 | 張炳煌 | |
詩人 | 汪李如月.林其美.李魁賢.洪萬吉 | |
歷史研究者 | 謝德錫 | |
其他 | 蔡素芬.鄭水龍.張永智 | |
台灣之最 | 乞丐之母 | 施照子 |
匠師 | 佛雕 | 邵來成 |
其他 | 李棗柴 | |
技術人員 | 技手 | 富田四郎 |
改革人士 | 抗日 | 雷燦南 |
政治人物 | ||
里長 | 李宗文 | |
副鎮長 | 李永熏 | |
淡水鎮長 | 陳根旺.鄭永富 | |
街長 | 淡水街街長 | |
廈門司法代書人會會長 | 蔣光農 | |
總統 | 李登輝 | |
總統夫人 | 李曾文惠 | |
鎮長 | 杜麗水.王慶賢 | |
其他 | 白金泉.張安樂.盧宗興.盧修一.李獻鐘.蔡錦賢.鄭宇恩.高永.李宗卓.陳家興 | |
科學家 | 柯威霖 | |
軍人 | 查爾斯‧謝朵沃斯 | |
音樂家 | 作曲家 | 李雙澤 |
其他 | 金門王.鍾成虎.黃政德.黃淵泉.江文也.李炳輝.林生祥 | |
茶家 | 陳廷堅 | |
商人 | 陳有財.許炳松.李好生.李江河.林熊徵.林謝罕見.洪許俸.洪維新.紀秋水.紀錦成.施萬松.施禎益.許添財.許添福.鄭水梯.鄭春生.麥春福.陳天錫.李水清.李永和.林建盛.王慶賢.林平侯.李奎璧.郭水源 | |
基督徒 | 牧師 | 連易宗.駱先春 |
教育家 | 校長 | 居浩然.居瀛玖.張鳴.謝隆盛.陳淑女.鄭嘉昌.盧園.有坂一世.樓迎統.張建邦 |
教師 | 柯設偕.杜守正 | |
教授 | 黃瑞茂.蔡葉偉.王慰慈.黃建淳.張家宜.黃繁光.施金水.林信成.盧明智.李其霖.林呈蓉.梁景峰.李乾朗 | |
講師 | 蔡以倫 | |
望族 | 汪明燦.李祥奎 | |
畫家 | 張萬傳.莊武男.李永沱.林玉珠.楊三郎.楊進士 | |
運動員 | 棒球選手 | 李桀郡.王宸浩.許聖杰.顏淳浩 |
職業高爾夫球員 | 柯設偕.杜守正 | |
職業高爾夫球師 | 陳清水 | |
其他 | 曾文鼎 | |
歌手 | 張雨生.胡德夫.李建復.楊弦.楊祖珺 | |
廚師 | 楊鄭錦文 | |
醫生 | 歐陽培銓.張洪蚶.陳信雄.李樹林 | |
藝人 | 盧廣仲.桂綸鎂 | |
警界人物 | 山本正一 | |
攝影師 | 蔡坤煌.白雙爵.程許忠.馮文星.張鑽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