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導覽條模板|基隆|古蹟}}
 +
[[檔案:基隆法軍公墓.JPG|thumb|400px|right|{{檔案:基隆法軍公墓.JPG}}]]
 
{{youtube|Eh9aI2W9XoI|400|right|[[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導覽}}
 
{{youtube|Eh9aI2W9XoI|400|right|[[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導覽}}
 
==簡介==
 
==簡介==
又稱作[[法軍公墓]],位於[[基隆]]中正區二沙灣中正路旁,是[[基隆市]]定古蹟。園區主要是為了紀念在清法戰爭犧牲將士所建,是唯一與清法戰爭最具關連性之建築物。同時也是少數自清末開始埋葬西洋人為主的公墓,分成法軍公墓與民族英雄墓兩部分,園區裡共有墓碑九座、碑文一座。
+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是[[法軍公墓]]和英雄民族墓的合稱,位於[[基隆]]中正區二沙灣中正路旁,是基隆市定古蹟。園區設置目的是為了紀念在清法戰爭犧牲將士所建,是唯一與[[清法戰爭]]最具關連性之建築物。同時也是少數自清末開始埋葬西洋人為主的公墓,分成法軍公墓與民族英雄墓兩部分,園區裡一共有墓碑九座、碑文一座。日本政府所建之紀念碑與墓碑除一記銘碑朝東南向外,餘均採座東朝西配置;而由法國政府遷建於澎湖之紀念碑與墓碑均為座北朝南配置。
  
紀念園區有四座古墓,分別是花崗岩墓碑、砂岩墓碑,以及在日本時期建造的紀念碑等等...砂岩墓碑目前已風化且有斷裂的情形出現,上頭圖騰可明顯可見的是以十字架及圓圈形圖案為主,相當特別。民族英雄墓則為當時埋葬清國軍隊和義勇軍陣亡將士,經過數次拆除、重建,成為目前人們所見之紀念碑。
+
==歷史==
 +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內的紀念碑共有六座,分別於三個時期進行建置及維護:清代時期、日本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每一個時期對紀念園區來說都有其重要的涵義。
  
==歷史==
+
*清代時期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分別在三個時期所建置,分別是清代時期、日本時期以及民國時期,每一個時期對紀念園區來說都有其重要的涵義。
+
:紀念園區起源於1885年(光緒11年),當時因為爆發[[清法戰爭]]死了許多法國官兵、將領,由法軍海軍副司令官李士卑斯,執行撤退任務時,在[[二沙灣砲台]]旁的大沙灣建立了[[法軍公墓]],來弔念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法軍官兵、將領。
 +
 
 +
*日本時期
 +
:直至1909年(明治42年),法國向日本政府請求修建公墓,法國與日本協調後,日本以維持外交關係的想法代為建造。之後於1929年(昭和4年),法國政府派遣員來參加移管式時也有修建公墓。
  
紀念園區起源於1885年,當時因為爆發清法戰爭死了許多法國官兵、將領,李士卑斯作為法國海軍副司令官,在執行撤退任務時,就在二沙灣砲台旁的一塊空地建立了法軍公墓,來弔念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法軍官兵、降領。直至1909年(日明治42年),法國向日本政府請求修建公墓。之後於1929年(日昭和04年),法國政府派遣員來參加移管式時也有修建公墓。
+
*國民政府時期
 +
:一直到了1954年(民國43年),法國政府由澎湖遷建公墓,將其紀念碑與墓碑設置成坐北朝南的方位,建造墓碑的石材皆使用不易風化的光岡岩以及安山岩以維持墓碑的完整性,園內的步道也是在此時鋪建。1999年(民國88年)1月法軍公墓被公告為市定古蹟,同時也對外開放,供民眾來探索豐富的歷史足跡。
  
一直到了1954年(民國43年),法國政府由澎湖遷建公墓,將其紀念碑與墓碑設置成坐北朝南的方位,建造墓碑的石材皆使用不易風化的光岡岩以及安山岩以維持墓碑的完整性,園內的步道也是在此時鋪建。1999年(民國88年)1月被公告為市定古蹟,也在此時對外開放,供民眾來探索其豐富的歷史足跡。
+
==建築特色==
 +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內有四座古墓,為花崗岩墓碑、砂岩墓碑,以及在日本時期建造的紀念碑等等,也因為墓塚和紀念碑的材質都是石塊雕砌而成的,散發出渾厚與天然的溫和質感,卻帶有嚴肅的氣氛。
 +
<br>
 +
目前砂岩墓碑已風化且有斷裂的情形出現,上頭圖騰明顯可見的是以十字架及圓圈形圖案為主,相當特別。而民族英雄墓則為當時埋葬清國軍隊和義勇軍陣亡將士,經過數次拆除、重建,成為現在人們所見之紀念碑。
 +
<br>
 +
除了一開始建造使用了砂岩建立碑墓之外,之後全部都改成使用不易風化材質的安山岩和花崗岩石塊,以確保整座園區的完整性。園區內也設有步道,應該是光復後才建置的,步道採混泥土方式建置,從入口的半圓形階梯往下後形成放射狀,在設計上具有相當的巧思。
  
==景點資訊==
+
==相片集==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
<gallery widths="200" heights="230">
*[https://www.google.com/maps/@25.1406799,121.7576314,3a,87.9y,37.09h,101.34t/data=!3m6!1e1!3m4!1seBn0qmx9G_SiX1oaACRWpQ!2e0!7i16384!8i8192 Google街景導覽]
+
File:法國公墓1.jpg
*[https://www.openstreetmap.org/way/539360512#map=18/25.14083/121.75777 OpenStreetMap]
 
  
==交通資訊==
+
</gallery>
*大眾運輸
 
:基隆市公車101、103、104、105號→「海門天險站」→到達
 
  
 
==地圖==
 
==地圖==
 +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與東海街交叉路口
 +
*前往:[https://www.google.com/maps/@25.1406799,121.7576314,3a,87.9y,37.09h,101.34t/data=!3m6!1e1!3m4!1seBn0qmx9G_SiX1oaACRWpQ!2e0!7i16384!8i8192 Google街景導覽]
 +
*[https://www.openstreetmap.org/way/539360512#map=18/25.14083/121.75777 OpenStreetMap]:
 
{{map|25.14078, 121.75775|400|700|17}}
 
{{map|25.14078, 121.75775|400|700|17}}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清法戰爭]]
 
*[[清法戰爭]]
 +
*[[清法戰爭西仔反戰役]]
 +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Le parc commémoratif de la guerre franco-chinoise]]
  
==參考資源==
+
==參考資料==
*
+
===政府網站===
 +
*[https://greatkeelung.klcg.gov.tw/tw/Dtl/A/H202007280018/W024 大基隆歷史場景在現: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79135&IndexCode=Culture_Place 國家文化記憶庫:法國公墓]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90108000001 國家文化資產網: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
*[https://tour.klcg.gov.tw/zh-hant/attractions/6939545/ 基隆旅遊網: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
===電子書===
 +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1_00000924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基隆市市定古蹟:清法戰爭遺址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
{{基隆地區導覽盒}}

於 2022年6月18日 (六) 17:26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基隆 > 古蹟
*描述:昔日的法軍公墓為現今的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攝影者:user:范榕容
*攝影日期:2021/10/30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導覽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編輯]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是法軍公墓和英雄民族墓的合稱,位於基隆中正區二沙灣中正路旁,是基隆市定古蹟。園區設置目的是為了紀念在清法戰爭犧牲將士所建,是唯一與清法戰爭最具關連性之建築物。同時也是少數自清末開始埋葬西洋人為主的公墓,分成法軍公墓與民族英雄墓兩部分,園區裡一共有墓碑九座、碑文一座。日本政府所建之紀念碑與墓碑除一記銘碑朝東南向外,餘均採座東朝西配置;而由法國政府遷建於澎湖之紀念碑與墓碑均為座北朝南配置。

歷史[編輯]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內的紀念碑共有六座,分別於三個時期進行建置及維護:清代時期、日本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每一個時期對紀念園區來說都有其重要的涵義。

  • 清代時期
紀念園區起源於1885年(光緒11年),當時因為爆發清法戰爭死了許多法國官兵、將領,由法軍海軍副司令官李士卑斯,執行撤退任務時,在二沙灣砲台旁的大沙灣建立了法軍公墓,來弔念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法軍官兵、將領。
  • 日本時期
直至1909年(明治42年),法國向日本政府請求修建公墓,法國與日本協調後,日本以維持外交關係的想法代為建造。之後於1929年(昭和4年),法國政府派遣員來參加移管式時也有修建公墓。
  • 國民政府時期
一直到了1954年(民國43年),法國政府由澎湖遷建公墓,將其紀念碑與墓碑設置成坐北朝南的方位,建造墓碑的石材皆使用不易風化的光岡岩以及安山岩以維持墓碑的完整性,園內的步道也是在此時鋪建。1999年(民國88年)1月法軍公墓被公告為市定古蹟,同時也對外開放,供民眾來探索豐富的歷史足跡。

建築特色[編輯]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內有四座古墓,為花崗岩墓碑、砂岩墓碑,以及在日本時期建造的紀念碑等等,也因為墓塚和紀念碑的材質都是石塊雕砌而成的,散發出渾厚與天然的溫和質感,卻帶有嚴肅的氣氛。
目前砂岩墓碑已風化且有斷裂的情形出現,上頭圖騰明顯可見的是以十字架及圓圈形圖案為主,相當特別。而民族英雄墓則為當時埋葬清國軍隊和義勇軍陣亡將士,經過數次拆除、重建,成為現在人們所見之紀念碑。
除了一開始建造使用了砂岩建立碑墓之外,之後全部都改成使用不易風化材質的安山岩和花崗岩石塊,以確保整座園區的完整性。園區內也設有步道,應該是光復後才建置的,步道採混泥土方式建置,從入口的半圓形階梯往下後形成放射狀,在設計上具有相當的巧思。

相片集[編輯]

地圖[編輯]

讀取地圖中...


相關頁面[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政府網站[編輯]

電子書[編輯]

人物 葉俊麟鈴置良一
文化資產 市定古蹟 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基隆市長官邸許梓桑古厝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劉銘傳隧道七堵前站社寮砲台
國定古蹟 槓子寮砲台大武崙砲台
古物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歷史建築 海港大樓旭丘指揮所阿根納造船廠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建港紀念碑頂石閣砲台瑪陵坑石頭厝靈泉禪寺大沙灣石圍遺構
文化景觀 暖暖淨水場仙洞巖
交通 港口 正濱漁港
地方機構 公共建設 潮境公園
博物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自然景觀 湖泊 大武崙情人湖
宗教場所 中式廟宇 奠濟宮
店鋪 市集 委託行
活動 戰役 雞籠之戰
已不存在 三沙灣漁港基隆神社北部火力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