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會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編輯]
郭子儀會是淡水河下游兩岸地區,少見之大型祖公會,雖無家廟但角頭數多、分布廣、規模壯觀,是郭氏的祖公會。
清代泉州府同安縣郭姓移民自原鄉奉請「始祖汾陽忠武王」金身和金印各一來到臺灣,定居於臺北盆地淡水河流域,族親散佈在港仔嘴(今板橋江子翠)、番仔溝(延平北路污水處理場與中山高速公路下方一帶)、葫蘆島(今社子、葫蘆堵一帶),他們藉由組織汾陽忠武王祖公會來維繫血緣之情感。
而洲美、士林地區之郭姓宗親,因族籍為福建漳州府龍溪縣,推測應是最後才加入此組織的。
目前汾陽忠武王會被外姓稱之為「郭子儀會」,該會以洲尾、港仔嘴、番仔溝、葫蘆島四大角頭輪祀忠武王老祖神像,並訂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舉行慶典。
由於各角頭宗親隨著時間的演進人數愈來愈多,所以又分置小角祭祀,以葫蘆島角為例,下分屬有八個小角,因此三十二年才能值角一次;而本區之洲尾角下分洲尾本角和士林小角,因此每八年值年一次,所以凡值年者無不於慶典當日準備豬公、牲醴祭拜「始祖」。當晚在祭典會場設宴邀請四大角頭人商討事宜,俗稱「呷頭人棹」。
次日上午,新的值年角頭率陣頭迎接老祖過頭,四大角頭宗親屆時前來祭拜老祖之外並接受宴請。為了防止不相干者混入白吃白喝,所以宗親必佩帶胸花出席。洲美里屈原宮內亦配祀有汾陽忠武王「私祖」,於農曆十二月十一日先行舉辦私祖會。
相關研究[編輯]
- 王志文。「淡水河岸同安人祖公會角頭空間分布-以燕樓李、兌山李、西亭陳、郭子儀會為例」(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 台閩同安裔祖公會區域差異比較-台北淡水河岸與廈門環西海域為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