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簡介
|回到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淡江大學位於淡水,對於在地經營一向不遺餘力,並長期投入以淡水為主題之相關研究。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是由淡江大學文學院所推動的多年期、跨領域的整合型重點研究計畫;其中部分成果延續自其上一期計畫「文史創意產業平台開發設計之研究」。茲就前後期計畫中,與淡水相關且互相整合者,概述如下:
目錄
2011.8~2012.7 文史創意產業平台開發設計之研究
2011年8月起,文學院邱炯友院長主持的重點研究計畫「文史創意產業平台開發設計之研究」有兩個子計畫,其中與淡水相關並與後續計畫整合的為:
2012.8~2013.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一)
2012年8月1日起至2013年7月31日,為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一年計畫,同樣共有兩個子計畫,其中與淡水相關並與後續計畫整合的為:
2013.8~2014.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二)
2013年8月1日起至2014年7月31日為第二年計畫,總計畫由新任的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希望能更加發揮團隊合作力量,有效整合文學院五系師生,共同將淡水相關研究彙整。因此自本年度開始,其下的兩個子計畫皆與淡水相關,並與前後期計畫相互整合:
- 子計畫一:「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
由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中文系周彥文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淡水具有歷史之9家工商團體: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保安堂、淡水長老教會、工研益壽多文化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金枝演社、琉傳天下藝術館、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而田野調查研究室團隊則持續關注淡海二期議題,完成一部紀錄片:觀音山的距離。 - 子計畫二:「淡水在地文化數位典藏協作系統之開發與建置」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周宗賢老師共同主持。本子計畫之具體成果即淡水維基館,創建於2013年9月13日,期望匯集淡水在地文化元素,以紀錄淡水的一切,包括淡水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 ... 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者無所不包,並以維基(Wiki)協作方式作為整合匯流平台,開放大眾對淡水相關資料加以彙整。期望以後只要一提到淡水,古往今來資料都可在這個平台上找到,以利大眾瞭解淡水在地知識、文化源流、社會變遷、重要歷史事蹟與當代生活脈絡;同時,其成果亦可提供相關研究者做為重要參考資源。
- 子計畫一:「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
2014.8~2015.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三)
2014年8月1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進行第三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共同主持。其下雖同樣是兩個子計畫,不過規模更加擴大,進一步整合文學院五系教師共同研究:
- 子計畫一:「淡水風土志」
由中文系周彥文老師主持、大傳系王慰慈老師共同主持。大傳系團隊拍攝「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共8部紀錄片記錄淡水在地小農的故事: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梁素秋、淡水農夫市集召集人程進益、牛埔有機農場盧建和、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江瑩青、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張國良、牧蜂農莊簡德源以及三芝有機農場馬文權;田野調查研究室由周彥文老師指導第十屆團隊,拍攝「輿圖」共4部紀錄片:把房子舉起來-淡水舉牌人、夜鷺與巷-淡水夜鷺與巷弄、漁魚漁魚-淡水漁業與觀光業、流動之潮-淡水出入口,與靜態展:世紀之聲-淡水日本遺留文化財。 - 子計畫二:「淡水人口研究、民俗與地方文化資料庫」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周宗賢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
資圖系持續建置淡水維基館,並將子計畫一隻成果收錄至網站。資傳系楊智明老師帶領學生進行上帝吻過的天使-林芷瀅的故事、原創音樂(大道公主題曲-讓記憶疊起來, 出遊, together, 迎神頌)、大道公醫虎喉有聲書、關不住的慈悲(大道公輪祀紀錄片)及重訪李雙澤之相關訪問與書寫。
- 子計畫一:「淡水風土志」
2015.8~2016.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四)
2015年8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進入第四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歷史系周宗賢老師共同主持。
- 子計畫一:「淡水裨史志」
由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中文系周彥文老師共同主持。大傳系拍攝淡水裨史志-淡水生命軌跡 坊間人物故事,共8部紀錄片探詢並紀錄淡水具有文創精神的人物。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有靜態展「地方再現-淡水加工罐頭‧淡水裨史志」、紀錄片《滬尾2017》。 - 子計畫二:「淡水石滬、歷史職業資料庫暨民歌探源」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李其霖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共分成三部分進行:
- 其一為「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之建置」
- 其二為「歷史職業及社會層級資料庫」
- 其三為「民歌探源之李雙澤研究」
- 子計畫一:「淡水裨史志」
2016.8~2017.7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五)
2016年8月1日起至2017年7月31日進入第五年計畫,總計畫由文學院林信成院長主持,資圖系王美玉老師、歷史系周宗賢老師、資圖系林雯瑤老師共同主持。
-
- 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完成淡水水文志《渠水溯源》紀錄片1部,預計於6月7日舉辦成果發表會。
- 大傳系完成淡水炫光志:淡水藝術家的故事,共8部紀錄片及專訪集,並於5月20日舉辦成果發表會。
- 子計畫二:「淡金海岸石滬暨淡水歷史職業資料庫之建置」
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李其霖老師、林嘉琪老師,資傳系楊智明、賴惠如老師共同主持。共分成二部分進行:
- 其一為「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之建置」
- 其二為「淡水歷史職業資料庫建置」
附錄:媒體報導
中國時報:淡水食貨志 大學生拍片架網站
- 2014年06月22日
- 謝文瑄/新北報導
- 參考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2001204-260107
1間典藏古物的百年中藥店,或絢麗的琉璃觀光工廠,淡水區9間極具特色的商店,全在大學生耗時1年的拍攝記錄下,呈現小人物、小店的大故事,也為「淡水維基館」網站拼湊出更完整的地方風華。
淡江大學文學院長林信成積極推行「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3年前研發出地方文史資料電子書《淡水學用語辭典》,去年採訪9名地方人士後出版《淡水人的在地觀點》,今年著墨「商店」面向製成9支紀錄片,完整記錄「淡水食貨志」,接下來還打算製作風土志、人口研究、民俗與地方文化資料庫等。
「淡水大小事全一網打盡。」林信成表示,學生透過採訪、田野調查、拍攝紀錄片等,關懷這片土地,同時呈現淡水多元風貌,成果放「淡水維基館」網站。
座落於半山腰的觀光工廠「琉傳天下藝術館」,不時傳出切玻璃的唧唧聲,有的人覺得難受,但對創辦人周宇軒而言,卻是體驗人生的最佳途徑。他將玻璃幻化為一顆顆繽紛星球,讓人輕易握住那遙不可及的美麗。
劉羽諾、陳慧婷等6名大傳系學生亦步亦趨跟在周宇軒身後,記錄琉璃製程、發想起源及觀光工廠的意義,昨日首映會時拍出琉璃變幻莫測的光芒,現場觀眾邊看邊驚呼。
另組學生尤儷容、彭夢瑤等,則走訪「工研益壽多文化館」,盼透過這逾半世紀的製醋工廠,省思近年的食安問題、工廠屹立不搖的主因。
學生們還記錄了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保安堂參藥行、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長老教會、金枝演社、不二衛生套知識館,另由「田野調查研究室」拍攝「觀音山的距離」紀錄片,探討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案。
聯合報:淡江師生 自寫淡水「維基館」
- 【聯合報╱記者李易昌/淡水報導】
- 2014年06月22日
- 參考網址: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55932.shtml?ch=rss_local_taipei
淡江大學文學院用類似維基百科的概念,建構網路「淡水維基館」,記錄淡水地區的歷史文化、民俗節慶、著名店家、代表性小吃等特色,讓民眾輕鬆了解淡水的種種。 院長林信成表示,淡水維基館目前透過各項子計畫蒐羅訊息,期望透過學術研究及學生拍攝的紀錄片,讓資訊更豐富多元。
林信成昨天帶著兩組子計畫執行團隊發表成果,包括由近50名學生拍攝的9部淡水工商團體紀錄片及「淡水食貨志」,還有以淡海新市鎮二期計畫為主的田野調查研究「觀音山的距離」。
「觀音山永遠在淡水人心中!」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周彥文帶著5人田野調查團隊,花1年時間拍攝「觀音山的距離」紀錄片,周彥文說,學生在第一線採訪,聽見了不同的居民聲音,對淡水有另一層了解。
參與記錄「金枝演社」劇團點滴的學生陳家愷說,金枝演社成立21年,社員不一定都是戲劇科班出身,但是他們演戲的熱情,「深深影響著我」。
淡江時報:文創大淡水 地貌空拍全紀錄
- 文/陳安家
- 2014年10月27日 (第944期)
- 參考網址: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30548
文學院重點研究計畫「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於20日進行全天淡水地貌空拍活動,以淡水偏鄉地區為主,拍攝包括了社區、漁港、河流、農莊等人文或自然地貌。
為了以更多元、廣闊的角度呈現淡水文化,文學院與進駐創新育成中心的福倈鷹航拍資訊有限公司合作,以無人飛行載具進行空拍。由大傳系副教授王慰慈、資傳系助理教授楊智明與賴惠如共同規劃製作成文化紀錄片,以達到保存和推廣淡水地歷史人文、地理環境特色。文學院院長林信成表示,希望此次空拍讓更多人以不同角度看見淡水,除了喚起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讓人與地區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自由時報:政府與農搶地 淡大生掌鏡記錄小農辛酸
- 【自由時報╱記者陳韋宗/新北報導】
- 2015年06月06月
- 參考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41147
淡水牛埔有機農場主人盧建和的1467坪農地,因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計畫,隨時可能被徵收。淡江大學大傳系6名學生,耗時9個月,拍攝短片記錄盧建和與土地的故事;導演羅伊葶說,小農無力對抗政府,但都市化不應只是蓋高樓大廈,更應反思土地與人的價值!
6人拍攝團隊中,包含羅伊葶在內有4名馬來西亞僑生,以異國觀點,思考台灣政府與農搶地的衝突。羅伊葶說,在淡水生活3年多,發現淡水有很多珍貴的人文、歷史,「但自己人卻不怎麼珍惜,真的很可惜。」
負責拍攝剪輯的劉欣彥說,拍攝期間跟著下田鬆土、種菜,體會到農友辛苦與堅持。她說,淡海一期開發後,空屋率高達39%,「為什麼還要二期開發,把這塊最後的農田也破壞?」劉欣彥說,就算農地被徵收,盧大哥也說要另外找地「繼續種」,從他的眼神,看到對土地的熱情。羅伊葶說,希望透過拍攝影片,學習反思,讓更多人看見農友們堅持守護的「價值」。
淡海二期開發計畫將大舉徵地1140公頃建豪宅,目前因爭議暫緩徵地。淡大大傳系副教授王慰慈說,學生除了下田拍攝,也利用空拍機,拍下盧建和可能隨時被徵收的農田,「他(盧建和)第一次從空拍鏡頭看到自己的農地,感動到眼眶泛紅,這才是土地對人最真實的影響。」
淡大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今年以記錄淡水小農為主題,共8組、60位學生下田掌鏡,分別記錄盧建和,以及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梁素秋、淡水小農市集召集人程進益、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江瑩青和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張國良、牧蜂農莊簡德源、三芝有機農場馬文權等人的故事,推廣友善農耕,以及熱愛鄉土的理念。
新北市訊:新北農夫市集與淡江大學共同合作-小農的故事成果發表!
- 市政新聞/新北市政府農業局發布
- 2015年06月06月
- 參考網址:http://www.ntpc.gov.tw/ch/home.jsp?id=28&parentpath=0%2C6%2C27&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1506060006&mserno=201309100001
為記錄淡水非傳統農業,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輔導成立的淡水農夫市集與淡江大學合作,以訴求自然、有友善、天然無毒、及低碳的農夫們共同藉由市集的方式推廣並追求友善農耕理念,記錄他們8位小農生活、工作理念及在這片土地在大淡水土塊土地,所發出來光與熱、愛與美。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為落實照顧小農政策,協助小農販售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本次與淡江大學大傳系學生合作,記錄小農故事,歷時有9個月時間從田野調查、採訪、拍攝、剪輯而成。拍攝對象為淡水地區小農: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 - 梁素秋、淡水小農市集召集人 - 程進益、牛埔有機農場 - 盧建和、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 - 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 - 江瑩青和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 - 張國良、牧蜂農莊 - 簡德源及三芝有機農場 - 馬文權。藉由淡水小農的故事,提倡有機與環保的重要性,傳遞「有機並不貴」與「吃得健康」的概念。因此,淡江大學學生走出校園,透過「傳播」專業進行服務學習,體驗在地化、鄉土化的精神。
這些有機種植的小農,在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提供平台銷售下,每週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在淡水捷運後方金色水岸販售本地有機農作產品,每周吸引約800位遊客與當地居民共同參與。淡江大學大傳系師生已於6月6日下午2時~5時在新北市淡水農夫市集旁邊,舉行「大淡水全紀錄風土志:小農的故事成果展」,播映學生8部紀錄片作品,可以看見這些辛苦經營的小農生活、工作和理念,以及他們的秉持的價值觀。希望藉由紀錄片之放映、藉由小農的現身,及首次參與農作耕種的同學們,一同訴說這塊土地上的感人故事。期望透過影片增加生產者與購買者間的信任,展現農民的用心。
- 牛埔有機農場紀錄片: https://youtu.be/mbQ301ywd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