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紅毛城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3年3月9日 (四) 10:20 由 台灣阿成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短網址:https://reurl.cc/rgZvN4•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
*圖片描述:淡水紅毛城水彩畫
*圖片來源: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
Alt text
本上傳圖片採用CC-BY-NC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勿做為商業用途」。
拍攝日期:2012-03-25
拍攝地點:淡水紅毛城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紅毛城3D模型預覽
來源:文化部臺灣數位模型庫
3D模型下載:https://tdal.culture.tw/single.html?asset=eabb0144-46c4-4a8c-851d-c3e5486fc752
圖檔簡述:紅毛城南門。
拍攝日期:2014-12-29
拍攝地點:紅毛城入口處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建築印象018紅毛城
  • 影片來源:YouTube

  紅毛城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年12月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定古蹟。目前管理使用單位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紅毛城園區裡有荷治時期、西治時期、清治時期以及日治時期的建物,主要參觀的建築有兩棟:紅毛城主樓和英國領事官邸。

紅毛城主樓

  該城最早是在西元1628年由西班牙人所建,當時西班牙人佔領臺灣北部,入據淡水並於河口北岸山丘上建一礮臺,稱San Domingo(聖多明哥城聖多明哥堡)。

  1642年,荷蘭人北上擊敗西班牙人,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一座更為堅固的安東尼奧城(或稱安東尼堡),因為當時臺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紅毛,因此也俗稱此城為紅毛城。安東尼堡的目的在於防禦,用海外運來的石灰、石材以及大帆船的壓艙石來建造,採用當時非常先進的半圓筒型雙穹窿井字交錯的結構工法,底層南北向雙弧,上層東西向,上下交丁錯疊,牆的厚度達1.9公尺,內磚外石非常牢固。

  而後鄭成功攻克臺灣,原佔據臺南的荷蘭人投降,北部據有淡水雞籠的荷蘭人雖沒有遭到攻擊,卻自知實力不足,無法再繼續盤據而撤走,離開了統治三十八年的臺灣。荷軍撤離紅毛城時,曾故意破壞一部分構造。明鄭時期紅毛城曾長期荒蕪,直到1681年清廷謀攻臺灣,鄭克塽才命左武衛將軍何祐為北路總督,率兵戍守雞籠淡水,並修葺紅毛城

  清治初期,對紅毛城並未加注意,僅將之視為一座砲城。至1724年(雍正二年)才由淡水同知王汧加以修葺,增建圍牆及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做為兵營。這四座城門,東西為大門,南北為小門,如今只剩南門留存下來。僅存的「南門」位於現今淡水中正路邊,是以石條砌成的,上作雉堞,門額上工整的楷書「南門」字跡猶存,也是紅毛城內唯一的中國式建築。

  1867年(同治六年)英國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第二年(1868年)英國將領事館設在紅毛城內並大肆修改,將原本灰白色的城堡外牆塗上紅色,尖形屋頂改為平臺,在屋頂加雉堞,城堡東北與西南加設角樓;在南牆加露臺和雉堞、槍眼;西邊增建廚房、衛生間跟放封院。城堡內二樓充為領事辦公室、會計室、秘書室和簽證室,其間一度租借給海關做為官員的宿舍。底樓為地牢,增設四間有送食口及窺孔的牢房。1891年(光緒十七年),英國在紅毛城的東側新建一棟二層磚造洋房作為領事館官邸,紅毛城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之處[1]

  紅毛城從原本的軍事用途轉成領事辦公的公務場所,空間結構上主堡部分依舊留有防衛功能,建築內部為了辦公而增置文件焚化爐、保險庫、文件保險箱及壁爐等。由於早期領事擁有領事裁判權,在底樓設有四間牢房關押犯罪的英國犯人,牢門上並設有送食口及窺孔。

  城區內現有清朝鐵鑄礮多尊,其中兩門礮身上鑄有「奉憲鑄造 臺灣北路淡水營大礮乙位重八百筋」。原為遺棄在紅毛城附近的清朝舊軍營內,英人在整建紅毛城時將這些清朝鐵鑄礮搬至城內。1980年紅毛城歸還中華民國,經整修後開放給國人參觀。

  2016年7月1日起,淡水古蹟博物館園區要收費,憑票可遊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礮台2016年9月18日全國古蹟日,紅毛城370週年,同時經過一年多的整修,也重新開城,修復城牆顏色還送至德國校色。

英國領事官邸

詳見:前清英國領事官邸

淡水海防砲臺

清朝以前

  淡水有礮臺始自1629年(明崇禎2年)西班牙人在淡水河口建立的簡單城砦:聖多明哥城(San Domingo,即今紅毛城,提供西班牙人控制與徵收淡水河口附近各番社部落賦稅的機關。

  「聖多明各城砦」於1636年(明崇禎9年)的土著反西班牙事件活動中毀壞。之後西班牙在淡水守將Francisco Hern'andez以「如果不能造出一座石城來,那將是我們的恥辱」,在翌年重新改以石塊、石灰建造新城砦,一直維持到1642年(崇禎15年)被荷蘭人接收,西班牙人在撤出前將其破壞。

  荷蘭人佔領淡水後於1644年(崇禎17年)在舊城砦和旁邊一座「狄緬」(Diemen)稜堡上重新建造「安東尼奧城」,做為指揮附近土著來納貢與盡義務的中心。1661年(明永曆15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光復臺灣,在淡水的荷蘭守軍曾將城砦加以破壞,並將大砲爆破掉。

古砲區

紅毛城九面旗

圖檔簡述:紅毛城九面旗與解說牌。
拍攝日期:2014-04-27
拍攝地點:紅毛城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紅毛城九面旗幟代表著紅毛城三百餘年來的歷史演變過程,其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中華民國之管理或代管。

  從1628年1980年,共有九個國家(朝代)的旗幟曾在紅毛城的天空飄揚。

  1. 最早是西班牙人1628年來到淡水建聖多明哥城。
  2. 1642年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興建安東尼堡,也就是今日紅毛城
  3. 明鄭時期,曾派兵駐紮在淡水河口並將紅毛城作為糧倉。
  4. 雍正二年整修淡水炮城(紅毛城)並增建四城門。
  5. 天津條約淡水開港通商,英國1867年與清廷簽訂永久租約,將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
  6.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年底英國領事館被日本封鎖,暫時由日籍雇員代管至二次大戰結束。
  7. 1948年英國重回紅毛城,1972年英國領事館撤出紅毛城,委託大英國協會員國澳大利亞代管。
  8. 同年中澳斷交後又委由美國代管。
  9. 1979年中美斷交,經政府全力交涉後於1980年正式收歸國有。

參觀資訊

  • 週一至週五 09:30 - 17:00
  • 週六至週日 09:30 - 18:00
  • 戶外區4月至10月延長開放時間至22:00
  • 電話:(02)2623-1001
  • 休館時間:
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如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休館日順延至星期二)。
農曆除夕、初一、選舉日、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休館。

交通地圖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
  • 公共交通:捷運「淡水站」→紅26或836遊園公車至「紅毛城站」。
  • 開車前往:可將車停放於紅毛城收費停車場。
  • 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讀取地圖中...


相片集

參考資料與來源

  1. 淡水學用語辭典
  2. 李乾朗。《淡水紅毛城》,(臺北:內政部出版,1994年6月)。
  3.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4.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5.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6.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1. 錢麗安,水岸山城‧憶滬尾(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10),27~28。

相關頁面

  • 附近飲食
  • 附近景點
  • 附近街道

相關新聞

相關連結

古物 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望高樓碑誌
古蹟 市定古蹟 滬尾水道馬偕墓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淡水氣候觀測所淡水禮拜堂擢勝營淡水外僑墓園振文社淡水福佑宮淡水海關碼頭淡水水上機場淡水龍山寺淡水臺銀日式宿舍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滬尾湖南勇古墓滬尾小學校禮堂滬尾偕醫館
國定古蹟 淡水紅毛城理學堂大書院鄞山寺聖安東尼奧城滬尾礮臺
考古遺址 長濱文化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水碓尾遺址油車口遺址大田寮遺址
歷史建築 淡水紅樓木下靜涯故居梁實秋故居馬偕故居馬偕租屋處淡水日本警官宿舍駱家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