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水梯"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導覽條1|人物}}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簡介==
  [[鄭水梯]]為[[汪天生]]之長子,生於[[1904年]](明治37),卒於[[1986年]],享壽82歲。他另有兄弟5人:林汪進貴(1906-1981)、汪鄭淵泉(1908-1984)、汪水源(1915-1978)、汪坤山(1917-1942)、汪炳松(1922~)。汪天生幼年住家在中崙圳邊甘蔗田中,亦即現在[[天生國小]]舊校區原址。[[1945年]]光復後,鄭水梯與江水源合作創立「南光蓄電池公司」,[[1966年]]與日本湯淺電池公司技術合作,改名為「臺灣湯淺電池公司」,鄭水梯擔任董事長。鄭水梯及兄弟事業有成,之後,熱心興學與公益,對淡水地區貢獻極大。
+
  [[鄭水梯]]為[[汪天生]]之長子,生於[[1904年]](明治37),卒於[[1986年]],享壽82歲。他另有兄弟5人:林汪進貴(1906-1981)、汪鄭淵泉(1908-1984)、汪水源(1915-1978)、汪坤山(1917-1942)、汪炳松(1922~)。汪天生幼年住家在中崙圳邊甘蔗田中,亦即現在[[天生國小]]舊校區原址。[[1945年]]光復後,鄭水梯與江水源合作創立「南光蓄電池公司」,[[1966年]]與日本湯淺電池公司技術合作,改名為「臺灣湯淺電池公司」,鄭水梯擔任董事長。鄭水梯及兄弟事業有成,之後,熱心興學與公益,對[[淡水]]地區貢獻極大。
  
  鄭水梯於[[1912年]]入學[[滬尾公學校]],弟弟們也陸續入學。每日皆要走半小時才能到校。所以鄭水梯對此求學階段感受很深。光復後他與弟弟們事業有成,有感於[[油車口]]、[[沙崙]]學子的學子需長途跋涉,前往淡水街上的[[文化國小]]就學非常艱辛,後來當地居民建議政府新設國小1所,以便轄內學童能就近上學。1960年(民國49)3月,獲得當時淡水鎮長[[鄭永富]]協助,解決了校地問題,而興建校舍工程之費用,則由鄭水梯昆仲,以「三對等」(即水梯昆仲、鎮公所、縣政府各付 1/3)方式來興建。同年8月,成立[[文化國小]][[油車口]]分校。[[1961年]](民國50)8月,臺北縣政府感念鄭水梯熱心興學,乃以紀念其父[[汪天生]]改[[文化國小]][[油車口]]分校為天生分校。1963年(民國52)8月獨立為[[天生國小]]。[[1979年]](民國68)9月,鄭水梯又捐建圖書館1座及圖書設備。
+
  鄭水梯於[[1912年]]入學[[滬尾公學校]],弟弟們也陸續入學,每日皆要走半小時才能到校,所以鄭水梯對此求學階段感受很深。光復後他與弟弟們事業有成,有感於[[油車口]]、[[沙崙]]學子的學子需長途跋涉,前往淡水街上的[[文化國小]]就學非常艱辛,後來當地居民建議政府新設國小1所,以便轄內學童能就近上學。1960年(民國49)3月,獲得當時淡水鎮長[[鄭永富]]協助,解決了校地問題,而興建校舍工程之費用,則由鄭水梯昆仲以「三對等」(即水梯昆仲、鎮公所、縣政府各付1/3)方式來興建。同年8月,成立[[文化國小]][[油車口]]分校。[[1961年]](民國50)8月,臺北縣政府感念鄭水梯熱心興學,乃以紀念其父[[汪天生]]改[[文化國小]][[油車口]]分校為天生分校。[[1963年]](民國52)8月獨立為[[天生國小]]。[[1979年]](民國68)9月,鄭水梯又捐建圖書館1座及圖書設備。
 +
 
 +
  [[1986年]],鄭水梯辭世時,其遺族節省他的葬費新台幣32萬元捐給17所孤兒院,其造福鄉里,樹德樹人之仁澤令鄉人敬佩。
  
  [[1986年]],鄭水梯辭世時,其遺族節省他的葬費,新台幣 32萬元捐給17所孤兒院,其造福鄉里,樹德樹人之仁澤令鄉人敬佩。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行 13: 行 14:
 
:*[[天生國小]]
 
:*[[天生國小]]
  
[[Category:人物]][[Category:1904年出生]][[Category:1986年逝世]]
+
[[Category:人物]][[Category:商界人士]][[Category:1904年出生]][[Category:1986年逝世]]
 +
{{淡水20世紀人物導覽盒}}

於 2022年5月30日 (一) 01:52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編輯]

  鄭水梯汪天生之長子,生於1904年(明治37),卒於1986年,享壽82歲。他另有兄弟5人:林汪進貴(1906-1981)、汪鄭淵泉(1908-1984)、汪水源(1915-1978)、汪坤山(1917-1942)、汪炳松(1922~)。汪天生幼年住家在中崙圳邊甘蔗田中,亦即現在天生國小舊校區原址。1945年光復後,鄭水梯與江水源合作創立「南光蓄電池公司」,1966年與日本湯淺電池公司技術合作,改名為「臺灣湯淺電池公司」,鄭水梯擔任董事長。鄭水梯及兄弟事業有成,之後,熱心興學與公益,對淡水地區貢獻極大。

  鄭水梯於1912年入學滬尾公學校,弟弟們也陸續入學,每日皆要走半小時才能到校,所以鄭水梯對此求學階段感受很深。光復後他與弟弟們事業有成,有感於油車口沙崙學子的學子需長途跋涉,前往淡水街上的文化國小就學非常艱辛,後來當地居民建議政府新設國小1所,以便轄內學童能就近上學。1960年(民國49)3月,獲得當時淡水鎮長鄭永富協助,解決了校地問題,而興建校舍工程之費用,則由鄭水梯昆仲以「三對等」(即水梯昆仲、鎮公所、縣政府各付1/3)方式來興建。同年8月,成立文化國小油車口分校。1961年(民國50)8月,臺北縣政府感念鄭水梯熱心興學,乃以紀念其父汪天生文化國小油車口分校為天生分校。1963年(民國52)8月獨立為天生國小1979年(民國68)9月,鄭水梯又捐建圖書館1座及圖書設備。

  1986年,鄭水梯辭世時,其遺族節省他的葬費新台幣32萬元捐給17所孤兒院,其造福鄉里,樹德樹人之仁澤令鄉人敬佩。

參考資料[編輯]

  •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相關頁面[編輯]

文學家 文化工作者 許慧明
文史工作者 張建隆紀榮達羅文德蘇文魁
作家 舞鶴林良林輝焜王昶雄林蔚伶
書法家 張炳煌
詩人 汪李如月林其美李魁賢洪萬吉
歷史研究者 謝德錫
其他 蔡素芬鄭水龍張永智
台灣之最 乞丐之母 施照子
匠師 佛雕 邵來成
其他 李棗柴
技術人員 技手 富田四郎
改革人士 抗日 雷燦南
政治人物
里長 李宗文
副鎮長 李永熏
淡水鎮長 陳根旺鄭永富
街長 淡水街街長
廈門司法代書人會會長 蔣光農
總統 李登輝
總統夫人 李曾文惠
鎮長 杜麗水王慶賢
其他 白金泉張安樂盧宗興盧修一李獻鐘蔡錦賢鄭宇恩高永李宗卓陳家興
科學家 柯威霖
軍人 查爾斯‧謝朵沃斯
音樂家 作曲家 李雙澤
其他 金門王鍾成虎黃政德黃淵泉江文也李炳輝林生祥
茶家 陳廷堅
商人 陳有財許炳松李好生李江河林熊徵林謝罕見洪許俸洪維新紀秋水紀錦成施萬松施禎益許添財許添福鄭水梯鄭春生麥春福陳天錫李水清李永和林建盛王慶賢林平侯李奎璧郭水源
基督徒 牧師 連易宗駱先春
教育家 校長 居浩然居瀛玖張鳴謝隆盛陳淑女鄭嘉昌盧園有坂一世樓迎統張建邦
教師 柯設偕杜守正
教授 黃瑞茂蔡葉偉王慰慈黃建淳張家宜黃繁光施金水林信成盧明智李其霖林呈蓉梁景峰李乾朗
講師 蔡以倫
望族 汪明燦李祥奎
畫家 張萬傳莊武男李永沱林玉珠楊三郎楊進士
運動員 棒球選手 李桀郡王宸浩許聖杰顏淳浩
職業高爾夫球員 柯設偕杜守正
職業高爾夫球師 陳清水
其他 曾文鼎
歌手 張雨生胡德夫李建復楊弦楊祖珺
廚師 楊鄭錦文
醫生 歐陽培銓張洪蚶陳信雄李樹林
藝人 盧廣仲桂綸鎂
警界人物 山本正一
攝影師 蔡坤煌白雙爵程許忠馮文星張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