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Rocio/編輯資料
目錄
- 1 寶順洋行、陶德、李春生
- 2 文學淡水
- 3 淡水郵便電信局
- 4 重見‧觀音山-淡水水岸山城導覽活動
- 5 淡江故事尋景
- 6 淡水。茶
- 7 全國古蹟日
- 8 淡水老街
- 9 淡水相關Apps
- 10 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舍
- 11 淡水古蹟與歷史建築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 12 𨑨迌
- 13 淡水舊地名
- 14 淡水蔡家村(已建立)
- 15 淡水祈福保生宮
- 16 看見淡水-山河海的記憶
- 17 土地公鼻
- 18 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已建立)
- 19 七條通
- 20 庄仔內
- 21 無形文化資產
- 22 清水祖師遶境
- 23 王鐘銘
- 24 淡江大學資傳系紀錄片
- 25 捷運玩樂GO 淡水線
- 26 淡水文學節
- 27 淡水的國小教育
- 28 「滬尾」地名考
- 29 淡水砲臺系列
- 30 中法戰爭
- 31 淡水的餅舖
- 32 老樹公
- 33 綜合性資料
- 34 頁面語法
寶順洋行、陶德、李春生
有兩個洋人──郇和(Robert Swinhoe)及德約翰(John Dodd)──在台灣茶業史上享有盛名,前者被稱為「發見者」(Discoverer)而後者是「促進者」(Promoter)。本身為德約翰之買辦而對台茶產銷之發展有極大貢獻者就是李春生。
李春生,1838年1月12日(道光17年12月17日,據墓誌銘,見《教會史話》593)生於廈門,父李德聲,母林有,是其四男;1924年9月7日歿於台北大稻埕,享壽88歲。1851年春生隨父由倫敦宣道會宣教師施敦力亞力山大(Alexander Stronach)在廈門領洗;是從廈門移居台灣最早期信徒之一。其事蹟已有專論專書所介紹。
1895年,台灣改隸日本。同年8月8日,台北保良總局成立,劉廷玉、葉為圭分任正、副主理,春生為會辦,是年12月1日,春生撰「謹述生平事實」(見於《台灣史料稿本》),自述其前半生涯。以下引錄該文,略加案語。
「謹述生平事實。鄙人原隸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廈門民籍,現年59歲,自幼奉耶穌教,年15學商業,並習英國語文。19歲(1855年)渡海經商,北至上海,南至香港,東至台灣,舉凡寧波、福州、潮州、打狗(高雄)、台南等處,生平俱經躬親歷過。年21歲(1857年),在廈門受英商和記行監理辦房,兼為南北洋貨暨茶葉商會。迨30歲(1866年),復受英商寶順行(Dodd & Co.,德約翰John Dodd主持)重監,東渡在台北辦理該行出入口洋貨等項商務,及該行倒盆(德約翰於1890年3月離台返國)後,續受英商和記行厚盟,督辦茶庄及洋貨生理,始終駐在台灣,凡29年,一向皆為商務事業,自念斗筲庸碌,雖頻從官場應酬,要因幫理地方公事,不得不納穀捐官,與仕大夫遊,所以得有從五品藍翎者,非敢謂有功蒙獎,藉頂戴以榮身,今者得舉保良總局會辦,誠為地方供職,分所當為者,惶悚從公,尚慮隕越也。明治28年(1895年)12月1日,李春生序。」
李春生擔任洋行之買辦,負責料理商貨之輸出入,而租行賃棧、購地起館、計劃產銷,往往和當地利益相左。同治7年(1868年)寶順行在艋舺租屋引起糾紛(參見《教會史話》247),就是其一例。
李春生是清季北部台灣的富紳。1878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築造台北城(1882年竣工),他和林維源捐巨資並分任督造。1887年巡撫劉銘傳築基隆、新竹間鐵道,春生投巨資、參與督工,迨至1891年鐵道竣工,以協築有功而獲敘五品同知賞戴藍翎。他捐資或投資幫理地方公事之例尚有:1887年劉銘傳募商股修復毀於中法戰爭的八堵煤礦,率先捐輸;同年奉命主持大稻埕港岸堤防之修築;1889年與林維源成立建昌公司,合築建昌、千秋二街西式店鋪(就是今貴德街)或1890年籌設蠶桑局(林維源任總弁,春生副之)等等。
設立保良局,是李春生領銜,台北地區各堡紳商代表連署,於1895年7月向台北縣知事申請,經總督府同意後,8月成立者,翌年2月即因辦理保良局及協助維護台北城內治安有功,獲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6月台北保良總局關閉。
文學淡水
淡水郵便電信局
淡水郵便電信局日本人最早在西元1896年(明治29年)1月1日時正式設立了第十七野戰郵便局,同年4月民政實行後,改為淡水二等郵便電信局,到了西元1900年(明治33年)5月1日時,又改制為台北郵便電信局滬尾支局,而到了1902年(明治35年)1月27日,又改名為淡水郵便電信支局,最後是在1904年(明治37年)2月1日,改為淡水二等郵便電信局。
重見‧觀音山-淡水水岸山城導覽活動
- 重見.觀音山
- 重見‧觀音山(一)媽祖見觀音
- 重見‧觀音山(二)馬偕足履
- 重見‧觀音山(三)街市廟宇/拾棲演劇
- 重見‧觀音山(四)緣起與期盼
- 「重見觀音山」行動裝置
- 【重見觀音山】水岸山城系列活動
- 2012-3-30 淡水媽祖廟重見觀音山【Yahoo奇摩新聞】
- 重見。觀音山
- 2011-11-12重見‧觀音山-淡水水岸山城導覽活動【Blogger】
淡江故事尋景
除了這些...淡江還有哪些老建築、老東西、老景點呢~?
淡水。茶
全國古蹟日
淡水老街
- 「老街、老店、新希望」【淡水文化基金會】
淡水相關Apps
- 淡水方便玩:這是列有在「單車慢遊卡」跟「淡水FUN慢遊」小卡中的淡水相關App,之前有朋友使用過說覺得不錯,但近期似乎下載後,打開都要讀取資料,但讀取進度維持在...0%。
- 淡水商圈:【淡水商圈】整合了淡水附近結盟商店、精選飯店的「各式優惠」和「多重免費好禮」,推出商圈型APP【雲端電子卡】!下載人數蠻少的...對於折扣沒有太大興趣,所以也沒下載..
- 淡水遊:看App Logo很像學校學生做的?下載次數同樣不多,但評價有達到4.5,對淡水文化資產有介紹。
- 淡水愛玩客:第一次看到5.0的評價(雖然就四個人下載...,打開後資料顯示很順利,提供的景點蠻多的,各景點有很簡單的文字簡介跟照片,可以分享到FB(是,就只有FB的樣子)。有語音導覽...不過好像不多?每個景點的縮圖好像單車慢遊卡上的照片...。
- 玩轉淡水:就..淡水方便玩的...簡體版。
- 淡水e把罩:淡大資管系開發的App,一樣5.0,但也只有四個人評分。也是介紹景點資訊,不過功能按鈕的圖示跟功能本身不搭...。
- 淡水老街趴趴GO:結合當地的相關旅遊資訊及美食推薦,好像還有提供留言,有淡水一日遊之類的資訊(評價...3.5、2人)。
- 淡水紅樓:紅樓資訊的專屬應用程式。評價4.9、8人)。
- One Day In 淡水:跟一般淡水App相似的功能,但...預覽圖實在不怎麼吸引人,也確實看起來只是淡江大學某學生的作業...(下載數為:0,這表示上架後就沒人用過?上架後沒再測試或更新OAO"→作業麻...)。
- 淡水.雅羅藝軒:簡介說可以隨時輕鬆取得「淡水.雅羅藝軒」在各平台上的各種資訊,包含我們的即時更新、淡水地區的即時天氣(資料來自中央氣象局)、影片、產品、優惠活動,以及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資訊分享。不過下載數是0人。
- 感覺除了商家專屬App,大部分都是淡水景點介紹的App...。(2014/07/29)
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舍
- 之前要去聽街頭講座的時候,跟著老闆還有文星老師,爬上了一條我常常「經過」的坡,據老闆說上面視野很好。結果上去發現是個施工中斷正在打訴訟的「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舍」。0724看淡水鎮志的文化志,看到「紀念性建築」發現第一個就是首任淡水鎮長日式官舍,但記得那時候看到的...其實保護也只不過是蓋了帆布...,基本上持續毀壞中吧?!(新聞居然只有自由時報有報導...)
-
- 啟動~2012年1月17日新北市淡水區受任民選鎮長官舍拆除、整地、埋管..........。大木構~日本國家級棟樑 齊藤 賢次、細見 學,繼「一滴水紀念館」再次來台展現技藝。
淡水的多元文化風貌與歷史留跡處所,深受民眾愛戴探尋,也為新北市發展文化觀光旅遊的一大資產。其中,位於淡水人口稱「七條通」的駁坎上,亦是緊鄰古蹟「淡水滬尾小學校」,起造於民國30年7月的木造日式建築-「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舍」,自97年起由公所積極規劃修復推動下,即將由「滅失」到「重生」。
民國34年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接收台灣,並從34年至39年起逐步實施地方自治,民國35年,變更地方制度,廢郡為區,廢庄、街為鄉鎮,並頒布「台灣省各縣鎮長、副鎮長選舉辦法」,規定各鄉鎮設鄉鎮公所,置鄉鎮長1人、副鄉鎮長1人,由鎮民代表大會為選舉之,任期2年,得連選連任。同年淡水即舉行鎮長的間接選舉,由杜麗水、李永熏分別當選正副鎮長;民國39年後,台灣省全面實行地方自治,民國40年舉行鎮長選舉,此後鎮長選舉由鎮民直接選舉產生,直至民國95年為止,共選出15屆鎮長,首任直接民選鎮長當選人為王慶賢,此官舍即為其當時所居住之宅邸。
「淡水首任直接民選鎮長官舍」興建於日據時代末期,民國政府來台後成為首任直接民選鎮長的官邸,但由於荒廢日久,建築遭腐蝕毀損嚴重,已漸失原貌;為了使此紀念性建築原貌重現,公所廣尋文獻資料與諮詢專家,以求真實重現當時簡約日式構造,之後透過兩位日本大工棟樑齊藤賢次與細見學,以精湛之手藝引領台灣二位木工師傅,使用傳統榫接重建工法再度重現歷史建築的文化累積厚度。
在建築結構大致完成後,5月9日下午3點,於原址(建設街1巷1號)舉行了傳統日式上樑祈福儀式,當日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柳宏典副局長、淡水區蔡葉偉區長和日本棟樑,依循日本傳統模式,在祈福後將象徵吉祥的紅、白饅頭丟過大樑,及剪斷草鞋的夾腳處,表示從此落地生根之意,最後將草鞋與棟札綁於大黑柱上。此次活動現場,除能目睹精彩且完全展露的木榫結構,之後亦將陸續鋪設屋瓦、外牆、內裝等,逐步完成重建工程,為淡水再增添豐富的文化建設。
淡水首任鎮長官舍是一棟極富歷史意義的建築,它可說是從二次大戰結束、國民政府來台的見證,也是政治改變、民主化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遺產,未來官舍將朝向珍貴史料的展示區,以及成為公民會館提供民眾使用。
淡水古蹟與歷史建築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NO | 古蹟名稱 | 調查研究修復計畫報告書 | 出版時間 | 附註 |
---|---|---|---|---|
1 | 滬尾礮臺 | 《臺北縣淡水礮臺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 漢光建築事務所 | |
2 | 《國定古蹟滬尾礮臺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 李乾朗 | ||
3 | 淡水龍山寺 | 《臺北縣第三級古蹟淡水龍山寺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78.08 | 李乾朗 |
4 | 馬偕墓 | 《淡水馬偕墓園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88.12 | 李乾朗 |
5 | 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 | 《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90.04 | 漢光建築事務所 |
6 | 淡水外僑墓園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外僑墓園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92.01 | 周宗賢 |
7 | 淡水禮拜堂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禮拜堂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94.07 | 周宗賢 |
8 | 滬尾偕醫館 | 《臺北縣定古蹟滬尾偕醫館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94.08 | 閻亞寧 |
9 | 滬尾湖南勇古墓 | 《臺北縣定古蹟滬尾湖南勇古墓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91.11 | 楊仁江 |
10 |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臺北縣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92.04 | 李乾朗 |
11 | 淡水海關碼頭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海關碼頭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94.08 | 徐福全 |
12 | 淡水氣候觀測所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氣候觀測所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 94.10 | 李乾朗 |
13 | 淡水水上機場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 94.10 | 李乾朗 |
14 | 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97.03 | 周宗賢 |
15 |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計畫》 | 李乾朗 | |
16 | 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計畫》 | 97.11 | 周宗賢 |
17 | 滬尾小學校禮堂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滬尾小學校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計畫》 | 徐福全 | |
18 | 淡水日商中野宅 | 《臺北縣定古蹟淡水日商中野宅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計畫》 | 王惠君 | |
19 |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歷史建築) |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 王惠君 |
𨑨迌
出遊 詞曲 汎修 編曲 紅精靈、彼得 攝影 軒庭 音樂指導 冠鈺 軒庭 演唱者 服務學習全體夥伴 主歌 歷史承載的文明 遊走世界各地 時間洪流的妒忌 淡化它的美麗 封存已久痕跡散發消息 流漏了一種氣質魅力 我們開始追尋 傳統腳印 為褪色文化重新 烤漆 副歌 一起出遊(台) 尋找回憶中的路口 走過的路(台) 化作生命的感動 一起出遊(台) 忘卻旅途上的憂愁 走過的路(台) 我們在追憶中 遨遊 主歌 回到根源的淡水 目睹繁華的祭典 鑼鼓喧天的愉悅 變成夢中的界線 一片一片遺失記憶碎片 拼湊成一幅燦爛畫面 一步一步走向歷史起源出遊(台)神在向我們邀約 副歌 一起出遊(台) 尋找回憶中的路 口走過的路(台) 化作生命的感動 一起出遊(台) 忘卻旅途上的憂愁 走過的路(台) 我們在追憶中 橋段 路途縱使曲折離奇難以掌握 也要舞出生命喜悅不低頭
【讓記憶疊起來】作曲:杜守正 A1 有位親切的老爺爺 住在遠遠的小山丘 白白的鬍子長長的衣袖 乘著雲朵騰上高高的天空 飛呀飛飛過觀音山 走呀走走過淡水河 巡視鄉野護佑民眾 這就是 這就是爸爸口中的大道公 A2 有位神奇的老爺爺 隱身在牆角的醫館中 紅紅的臉頰 皺皺的眉頭 拿著藥草放在大大的石缽 鎚呀鎚鎚出好藥材 快呀快快去治百病 施展法力 加入愛心 這就是 這就是媽媽口中的大道公 B1(B2) 愛串門子的大道公 化入凡間陪在百姓左右 輪流住在八個庄頭(台語) 幾百年來畜牧農作年年豐收 四界七逃的大道公(台語) 醫人醫心溫暖守候 這就是阿公(阿嬤)口中的大道公 C 這就是 這就是(兩遍) 這就是大家心中的大道公 演唱順序:A1->A2->B1->A2->B2->C->C
淡水舊地名
淡水舊地名(一) 屬【淡水字】之日據時期舊稱名與現行所在之里名: 州(廳) 郡(堡) 字(町) 土名 鄉鎮市區 村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烽火 淡水鎮 新生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龍目井 淡水鎮 新生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砲臺埔 淡水鎮 油車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暗子街 淡水鎮 草東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三層厝 淡水鎮 永吉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永吉 淡水鎮 永吉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九崁 淡水鎮 永吉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九崁 淡水鎮 協元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協興 淡水鎮 協元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米市 淡水鎮 清文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新厝 淡水鎮 清文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新店 淡水鎮 民安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後街子 淡水鎮 長庚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布埔頭 淡水鎮 長庚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公館口 淡水鎮 民安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福興 淡水鎮 民安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元吉 淡水鎮 協元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字 東興 淡水鎮 草東里 (資料來源 : 內政部戶政司)
淡水舊地名(二) 屬【淡水街】之日據時期舊稱名與現行所在之里名: 州 郡 庄(街) 字(町)土名 鄉鎮市區 村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下圭柔山 淡水鎮 義山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水碓子 淡水鎮 水碓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北投子 淡水鎮 北投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小坪頂 淡水鎮 坪頂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三空泉 淡水鎮 坪頂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庄子內 淡水鎮 長庚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沙崙子 淡水鎮 沙崙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大庄埔 淡水鎮 沙崙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興福寮 淡水鎮 樹興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淡水街 林子 淡水鎮 埤島里 (資料來源 : 內政部戶政司)
淡水舊地名(三) 屬【中田寮字】跟【水頭字】之日據時期舊稱名與現行所在之里名: 州(廳) 郡(堡)字(町) 土名 鄉鎮市區 村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破瓦厝子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演戲埔腳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大埤頭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大竹圍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泉州厝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口湖子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竹圍子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桂花樹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水尾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中田寮字 後寮 淡水鎮 忠寮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破布子腳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鄒厝崙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社厝坑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山子邊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山子頂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楓樹湖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百六戛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南勢埔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瓦坑 淡水鎮 水源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埔子頂 淡水鎮 樹興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白石腳 淡水鎮 樹興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水頭字 大溪 淡水鎮 水源里 (資料來源 : 內政部戶政司)
屬【蕃薯寮字】、【興化店字】、【油車口字】跟【頂圭柔山字】四個屬字番地之日據時期舊稱名與現行所在之里名列於下 : 州(廳) 郡(堡)字(町) 土名 鄉鎮市區 村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蕃薯寮字 雲廣坑頭 淡水鎮 蕃薯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蕃薯寮字 坑子頭 淡水鎮 蕃薯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蕃薯寮字 安子內 淡水鎮 蕃薯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蕃薯寮字 水碓 淡水鎮 蕃薯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興化店字 頂田寮 淡水鎮 興仁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興化店字 車路腳 淡水鎮 興仁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興化店字 下田寮 淡水鎮 興仁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興化店字 前洲子 淡水鎮 興仁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興化店字 牛埔子 淡水鎮 興仁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興化店字 大牛稠 淡水鎮 興仁里 臺北州 淡水郡 興化店字 店子後 淡水鎮 興仁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油車口字 油車口 淡水鎮 油車里 臺北州 淡水郡 油車口字 中崙子 淡水鎮 油車里 臺北州 淡水郡 頂圭柔山字 三塊厝 淡水鎮 忠山里 臺北州 淡水郡 頂圭柔山字 後坑子 淡水鎮 忠山里 臺北州 淡水郡 頂圭柔山字 相公山 淡水鎮 忠山里 臺北州 淡水郡 頂圭柔山字 椿子林 淡水鎮 忠山里 臺北州 淡水郡 頂圭柔山字 中洲子 淡水鎮 忠山里 臺北州 淡水郡 頂圭柔山字 水汴頭 淡水鎮 忠山里 臺北州 淡水郡 頂圭柔山字 番子厝 淡水鎮 忠山里 (資料來源 : 內政部戶政司)
淡水蔡家村(已建立)
淡水祈福保生宮
淡水保生宮座落於淡水鎮義山里下圭柔山(俗名:大牛稠)。峰巒綿亙,放眼四望,盡是蒼翠碧綠,滿溢自然美景,坐北朝南,堪稱風水寶地。
往昔境內圭柔樹蓊鬱茂生,本為凱達喀蘭埔族所在地,故以山名為社名,稱下圭柔山,延用至今。
祈福保生宮乃蔡姓宗族禮神膜拜之重心,其主神保生大帝原係水濟陽蔡姓宗族的守護神,據載,大帝神尊由來悠久,緣起於清道光年間,有福建省泉州同安縣人蔡姓先祖伯達,因生具慧根,自幼即向虔道教,嗜研宗教義理,立志終生以濟世化人為己任,因此勤學向道,一心禮神,及長,乃親雕保生聖像,奉厝恭祀,朝夕焚香;
爾後率族來台重拓家園,擇居下圭柔山,開闢荒蕪,並隨身恭請大帝蒞台,虔誠敬奉,恭厝蔡氏廳堂之上,以神威顯赫,降澤垂庥,因是廣拓良域,庄容漸興,人口繁旺,五穀豐登,由此而過數春秋,俎豆馨香,禋祀不斷。
逮至光緒十九年(西元1894年),日軍侵台,先賢蔡伯達公深明大義,不受異族統治,遂組義軍,聯合劉永福烈士共同抵抗入侵日軍;事後,為日軍探悉,即派軍前來,欲剿滅全庄以洩憤,當此危急之秋,大帝乃大顯威靈,化霧阻敵入庄,全庄方能安全撤走,後屋雖遭敵軍焚燬,然本族血脈得以延續,全仗大帝庇護之功。
看見淡水-山河海的記憶
- 紀錄片
土地公鼻
土地公鼻:在關渡埔頂地區,為一凸出的小山丘台地,視野非常遼闊,因為該地社有神址,所以稱為土地公鼻。北望淡水河全景到河口,南望基隆河、淡水河、關渡平原都在視野內。往西看是有北台灣八景之一的『坌嶺吐霧』觀音山的美景,往東看是大屯火山、七星山等群山。
由於居高臨下的特殊地理條件,自前清名將孫開華設有江頭砲台,日本人設有機槍的陣地並派兵駐守。早年為保護蔣介石來往北淡路時之安全設施。在土地公鼻下方山仔后早期有駐守軍隊,並開鑿隧道 由前方許厝方向而出,剛好面對淡水河,聽長輩說這是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人為防禦美國軍隊入侵台北所做的陣地。可見得土地公鼻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
土地公鼻在淡水河岸設有一潮夕觀測站,就在關渡橋旁緊急救難碼頭附近,自行車步道旁邊,路過時可要仔細瞧瞧,別以為它是碉堡。
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已建立)
七條通
- 「淡水七條通」由7條無名路匯集成大型路口,現今由中山路、中山北路、文化路59巷、文化路、真理街、新生街匯成大型路口。淡水真理街險象 10年無解
庄仔內
- 土地公廟「布埔頭福德祠」(如今仍在,但經重修後已被更名作「長庚里福德祠」),然後是一條由西朝東的「車路」(古時候供牛車、板車和行人行走的道路),除了沿車路左邊有一排坐北朝南的民宅外,四週儘是一片水田 。走過這一排民宅再往東行,有一塊荒埔,過了荒埔可以看到一間非常低矮的土地公廟,即「庄仔內福德祠」-Y
- 現在 清水街跟中山路(有長庚里福德祠)往英專路方向,那排民房就是現在清水街前段雙數號的那排,所以庄仔內福德祠應該就是水廠旁邊的土地公廟 -黃
無形文化資產
「無形文化資產」(英文為intangible heritage),又稱無形文化財、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逐漸成為一個國際性議題;聯合國從1989年第25屆大會通過《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接著在1996年向世界會員國發佈《保護民間文化遺產建議書》,以及1997年11月第29次全體會議上通過決議,建立《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均對於民間傳統文化與創作等無形文化資產提出保護、延續、振興等政策建議;在2001年《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和2002年第三次文化部長圓桌會議通過的《伊斯坦堡宣言》,均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呼籲各國考慮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之間的內在相互依存關係;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教科文組織大會第32屆會議在巴黎舉行。10月17日會議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簡稱為《非遺公約》),這是一項關於非物質遺產保護的重要的國際公約,也為各成員國制定相關國內法提供國際法的依據。
根據《非遺公約》第2條之第1項與第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與類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係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與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在本公約中,只考慮符合現的國際人權文件,各社區、群體和個人之間互相尊重的需要和順應可持續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按上述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參考資料: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9320/
清水祖師遶境
- 20140602(五月初五)暗訪 18點集合、19點啟程
- 20140603(五月初六)遶境平安路關:10點集合、11點啟程
- 紅毛城→漁港→文化路(七條通)→衛生所轉入中山路→一信水碓分社→右轉大仁街→左轉大忠街→水碓街→美滿社區→轉中山北路→協元里重建街→永吉里清水街→清文里清水街→淡水清水巖→長庚里清水街→中山路→華南銀行→加油站→英專路→左轉入清水街→中山路→原德路→水源街一段(農會超市)→轉入英專路→屈臣氏轉入仁愛街→學府路→右轉中正東路→淡水捷運站→直入中正路→→福佑宮媽祖廟→民安里三民街→文化路(七條通)→轉入永吉里重建街→經米市回駕安座。
- 參加遶境單位 (原來這些有抽籤啊....OAO)
- 2012年壬辰年淡水清水巖平安繞境陣頭順序表如下:
第一號:淡水福佑宮 第二號:淡水興建宮 第三號:鄧公里福德宮 第五號:淡水南北軒 第六號:淡水平安獅 第七號:布埔頭福德宮 第八號:淡水晉德宮 第九號:淡水渡誠宮 第十號:淡水和義軒 第十一號:清水祖師會 第十二號:淡水清水龍 第十三號:安溪祖師會 第十五號:淡水魯班先師宮(荷葉先師) 第十六號:水碓福德宮 第十七號:淡水金福宮 第十八號:北投鎮天宮 第十九號:淡水和衷宮 第二十號:八庄大道公(保生大帝) 第二十一號:蓬萊二祖會 第二十二號:米市福德宮 第二十三號:淡水農會(神農大帝) 第二十五號:中山夜市福德宮 第二十六號:淡水清昭誠祖師會 第二十七號:淡水龍山寺 第二十八號:大陸二祖 第二十九號:金順發 第三十號:淡水新興獅
王鐘銘
淡江大學資傳系紀錄片
資訊傳播學系楊智明助理教授開設「說故事與腳本企劃」的課程,將資傳系導入服務學習之機制:向服務單位—「殼牌故事館」提供影片與展覽的專業服務,以《去冰》展覽呈現服務學習成果。
《去冰》包含三部紀錄片及整個策展過程,分別為
- 《黏調的記憶》:淡水殼牌倉庫的歷史故事;
- 《埠憶》:以150年歷史視角,檢視淡水開港之後的發展歷史;
- 《鏗鏘那年》:探索百年來,淡水鐵路對於在地發展的影響;
- 《去冰加糖》:紀錄《去冰》展籌備及展覽期間的過程。
資傳系三年級同學為喚起每個人對這片土地的珍視與記憶,花了半年時間拍攝淡水殼牌倉庫歷史的紀錄片《黏稠的記憶》,透過鏡頭與分享,讓人重新審視歷史的價值,檢討近幾年政府的開發與建案,讓更多人認識這群為了文史而默默付出的人們。
重新編修《黏稠的記憶》,其中加入新的動畫設計和說明。紀錄片分為兩集:上集《黏稠的記憶-生根》,主要講述殼牌倉庫的由來與演變。從19世紀中期,從范嘉士來臺,嘉士洋行到淡水落地生根,後由殼牌公司併購,成為油槽倉庫及油運地點,描述當時各國外商對這塊土地予取予求的故事。下集《黏稠的記憶-萌芽》,主要講述淡水殼牌倉庫如何成為淡水環河北側快速道路建案的關鍵因素。這群淡大學生們訪談在地的文化工作者,敘述這群人為土地發聲和努力的過程。片中也記錄古蹟修復與社區大學成立的過程,以及殼牌故事館的未來展望與經營。
- 去冰Facebook
- 2012-09-12 資傳系學生展現學習成效--拍攝《黏稠的記憶》
- 2012-09-13 淡大《黏稠的記憶》紀錄片 喚起對土地的珍視與記憶
- 2012-09-12 珍視產業古蹟 淡大資傳系拍黏稠的記憶【人間福報】
- 《黏調的記憶》:淡水殼牌倉庫的歷史故事 - 台北村落之聲
- 淡江大學資傳系服務學習課程網頁
捷運玩樂GO 淡水線
- 可以將這四個遊程,轉換到淡水館上,透過連結串起來。
- 觀光網站都已經做的東西...,有甚麼可以更不一樣?
淡水文學節
- 走讀老街 愛上淡水【中時電子報】
- 20140425開始,是淡水區新興社團「淡水藝文聚落工作室」,設計長達2個月的「第1屆文學節-思路」活動。
「思路」,是思念一條路或指思考的路徑,由淡水文化基金會主辦、文化部所贊助之「思路─第一屆淡水文學節」即將展開,文學節主要場域將在文學家王昶雄故居前街道舉行,也就是已廣為大眾探尋的淡水第一街「重建街」。緣因淡水漢人最早有商業活動的古街,有淡水「絲路」的美稱,故名九崁街。位在淡水福佑宮兩側的階梯上方,這條街道仍有清朝民宅矗立、日據時期的警官宿舍,同時也通往淡水重要的信仰中心清水祖師廟,近年來因為在地社區組織的努力,推廣重建街創意市集,加深大眾對其認識,其中連通清水街的「戀愛巷」,更是因市集舉辦而生的創意命名,講述的正是社區間流傳的淡水醫師文學家王昶雄以及畫家林玉珠,兩位結為連理的過程故事。
而獨特下坡路與階梯的地形,也是淡水人渡河維生艱辛的佐證,更早已產生許多文學與繪畫創作。「第一屆淡水文學節」以重返、序曲、對話、新潮、穿梭、流連、重見、邂逅,等八類文學跨界主題作為軸線,讓大眾可藉由書寫、座談、講座、發表、走讀、市集、美展以及壓軸的文學劇場等多樣的選擇,進入淡水,體會文學巷弄美學,藉以推廣文學閱讀之風氣。
記者會定於4月25日週五上午10:00於淡水重建街17號舉行,將掛上以文學巷弄為主題的淡水文學之路手繪地圖,作為活動的預告,也再一次向大眾揭示淡水豐沛的文學能量,邀請台語詩詞創作家王昭華演唱王昶雄與呂泉生共譜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這首被喻為重建街之歌的重要創作,以及王昭華創作「重建街」兩首歌曲,讓文字的聲音充滿其中,凸顯重建街濃郁的思路氛圍。接著將介紹王昶雄作品中的淡水場景,一同以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一條街道的生命,推薦大眾重讀這些經典之作也認識本土的文學家。
敬邀您出席記者會,一同見證、重見,來感受淡水第一街的風華,聽聽土地上的故事。
4/25(五)記者會流程如下: 10:00-10:05淡水文化基金會致詞/蘇文魁 常董(淡江中學校史館館長) 10:05-10:10 活動內容介紹與說明 10:10-10:20王昭華演唱「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重建街」台北藝術大學柯濟昇/伴奏 10:20-10:30介紹文學家故居及軼事/謝德錫 (殼牌故事館館長) 10:30-10:40 淡水文學之路手繪地圖發表 10:40-11:00 媒體自由採訪/重建街觀景(重建街26號3樓) 地點:淡水重建街17號( 雨天改至重建街26號3樓) 媒體聯絡人:張淳善0955453620、顏神鈦0955136278 主辦單位:淡水文化基金會 協辦單位:真理大學、淡水藝文聚落工作室 贊助單位:文化部 (本計劃受文化部文學閱讀推廣補助)
淡水的國小教育
- 淡水人的母校-淡水國小
- 淡水國小為台灣最早的小學之一,早在清朝就開始。當時淡水街民在清水街208號建立文昌祠附設私塾,教淡水小孩學書法、三字經與千字文等。日治初期日本通譯官吳泰壽,借用淡水教會的禮拜堂當教室,於1895年成立滬尾日語學校教授日語,後來因學習人數增加,教會教室不敷使用,便搬到文昌祠的私塾上課,第二年(1896年)日本政府正式開辦小學,開設「滬尾國語傳習所」,私立的滬尾日語學校因而停辦。滬尾國語傳習所最初位於今天中正路15號的小廟裡(觀宗寺),兩年後回到私塾並改名為滬尾公學校,直到1903年正式搬遷到現今的淡水國小位置,不久改名為淡水公學校。
- 日人轉屬小學稱作淡水小學校,台灣光復後將之接收回來,改辦淡水初中(現今之淡水國中),重建街站牌旁的山坡上紅磚屋就是日本小學校早期的教室。
- 1924年日本人另建立專收女生的西國民學校(淡水女子公學校),成為今日的文化國小。
- 許貿淞,《淡水的前世今生》,(淡水鎮,國花文化,1998)。
「滬尾」地名考
淡水鎮舊市區早期稱作「滬尾街」,「滬尾」之名稱比滬尾街更早,最晚在286年前(康熙四十八年)已經有使用「滬尾」作為地名,而關於「滬尾」之名的由來說法眾多。 Herman Chou 有此一說,讓我們來"細說淡水: 淡水古名滬尾,滬尾之由來眾說紛紜.曾經請教一淡水耆老為何稱滬尾?他的說法令我折服:他說淡水之名與石滬無關,起因台灣 冬季東北季風期間挾帶大量雨水,基隆宜蘭首當其衝,幸好有高聳的大屯山阻擋,雨水吹到淡水已經是尾端,滬尾雨尾台語音皆為(Ho Bue)還說 你不覺得冬季淡水往基隆方向飄 雨不斷,淡往台北則無?古人得智慧讓我們也敬佩,以上為鄉野傳說,是否屬實無可考究,願各位提出見解與指教 (20140819)
淡水砲臺系列
白砲臺、油車口砲臺、沙崙砲臺
這幾座砲臺均毀於1884年10月2日早上,現在的二級古蹟滬尾砲臺事實上為劉銘傳戰後所重建(1886年題字為「北門鎖鑰」,1889年安炮,1890年完工)。滬尾砲臺與油車口砲臺都位於大屯山熔炎流下來所形成五虎崗丘陵的第一條(第二條即為紅毛城、真理大學所在地),曾備有12吋英製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十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和八吋德國克魯伯後膛砲二尊,在日據時代被拆走。
- 1. 油車口砲臺(當時的"新砲臺"(Fort Neuf),今相對於滬尾砲臺稱為舊砲臺)實際上位於滬尾砲台東方150M處,油車口砲臺與當時滬尾水師營的兵營彈藥庫所在地後為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現徵收為滬尾砲台公園;1876年丁日昌令孫開華建砲台於此;1884年,法艦逼近孫開華趕工修築,至10月2日法艦砲轟時尚未完工,僅安砲三尊。
- Rocio:所以油車口砲臺+水師營=現在滬尾砲臺公園(所以"砲臺"公園...指的是"油車口砲臺"?)
- 2. 白砲臺(中崙砲臺,Fort Blanc)為同治年間所建,1888年建淡水燈塔以取代舊燈塔「望高樓」。現有為民國58年所改建。劉銘傳命人購入商船四艘、舊砲船六艘,載石九千擔(540噸)橫列港門破船底沈塞於河道;同時,埋伏水雷十枚於港口,待機遙控引爆。淡水戰役發生後,法軍戰敗,但不退走,提督孫開華為防範法軍捲土重來,用竹籠裝石繼續填塞淡水河口,直到翌年戰爭結束。
- Rocio:中崙砲臺(馬上毀) → 淡水燈塔(取代望高樓) → 1969年改建。
- 3. 沙崙砲臺(黑砲臺,Fort Dunes)為孫開華於光緒2年(1876)所建之洋式砲台,清法戰爭爆發前夕著手整修,未完工即為砲火所毀,所以戰爭時一點作用也沒有。俗稱「黑砲臺」,今日附近居民乃稱現在兵營所的位置為「砲臺」。嘉慶元年(1796年)淡水之街民、船商集資在此建石砌燈塔,即望高樓又稱海港燈樓,燃花生油以其火光導引船隻入滬尾港,是本島第一座燈塔,也是唯一民建燈塔。由於花生油燃燒冒出濃濃黑煙,西方船隻稱之為「黑燈塔」(Black beacon)。與望高樓同時矗立之「望高樓碑誌」,今日仍嵌於福佑宮內牆上。中法戰爭時,10月8日登陸戰當日中午11時45分,一名法軍號兵曾爬上燈塔頂端,用手臂發出信號「彈藥用罄,損失慘重,我們非撤退不可!」。可惜此一地標物日治時已荒廢,爾後石材被拆充作碉堡礎石,原址蕩然無存。
- Rocio:沙崙砲臺 → 望高樓(最古老、民營) → 被淡水燈塔取代後荒廢 → 被日本人拿去建野戰碉堡。
- 法軍登陸點
- 法軍登陸點即為今沙崙海水浴場。1884年10月8日早上九點三十分,法軍在艦砲掩護下搶灘登陸,以五個陸戰隊中隊(600人),再加上兩個水雷兵每人攜帶一日口糧、十六包彈藥和預備彈夾,在十點開始,目標油車口砲台分二路進攻。清軍利用地形,以「白刃戰」方式破法軍較優越之火力。直到下午一點分,「滬尾血戰」不到四個小時,即被軍民趕下海。淡水的戰役值得大書特書,結語還會提到。值得一提的是日後在對馬海峽擊潰俄國遠東艦隊及波羅的海艦隊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也在外海觀看這場戰役,可見當時受國際之矚目。
- 資料來源:
舊砲台(古砲台)
滬尾礮臺之前身。當時因應潮流,築砲台防備外來的侵犯。
淡水廳誌:「今則番社漸弱,陸兵第嚴詰內奸,可以無事,而洋船駢集各口,水兵非船堅礮利,殆遭輕侮,故海防尤為重要。」「舊有荷蘭礮城,後外口門北峯造新礮臺,增建營房,戰船凡十有四隻。」這時建立的礮臺即為今日所稱「舊砲台」(古砲台)。
舊砲台是聘請英國人築於1876年(光緒2年),位在紅毛城後側約600公尺的小山丘上,成正方形堡壘。在1884年中法戰爭中曾發揮功效擊毀法國船艦。
- Rocio:一般資料寫說滬尾砲台大砲安裝後並未參與戰事,而大砲安裝完成時間為1889年,劉銘傳督造為1886年(光緒12),但在吳勝雄所著之《北門鎖鑰》(p.36-38)中寫道的古砲台建於1876年(光緒2年),差距10年,所以古砲台應為滬尾砲台前身,並有參與中法戰爭滬尾之役,但此書所描述之內容似有混雜...,搞不太清楚到底怎麼回事。(12/15)
中法戰爭
滬尾之役(淡水之役)
-
- 部落格簡介:王小棣導演帶領台北藝術大學學生回到過去,復原現場實況,訴說這台灣人都該知道的故事。中法戰役「滬尾血戰」,當地人稱「西子反」,是一八八四年在淡水發生的戰爭。劉銘傳、劉永福、霧峰林家…,那個年代、那些人物,拉扯著台灣這塊土地的一切。
戰後的三面匾額
- (吳勝雄,《北門鎖鑰》:頁54-55)
淡水的餅舖
老樹公
- 位於淡水到金山途中,北新莊水源里的400年老樹,日本人建道路遇到他還避開,但後來台灣政府卻是要砍掉...,在老畫家藍蔭鼎投書中國時報為老樹公請命...最後終於搶救回來,沒想到廿年還沒滿老樹自然傾倒,只慎剩下小土地公廟當路沖。
- 沒有樹的老樹公
天元宮稍前就是「破布籽腳」,從前這裡應該有不少這種最臺灣味的鄉土樹,破布籽可說是上帝給古臺灣人的賞賜,它兼具食用藥用價值,也是加工製造的健康食品,具有開脾、消脹、整腸、健胃功效,是下飯最佳佐菜;破布籽蒸肉、破布籽蒸魚總是讓人一吃難忘,據傳聞破布子還有解毒功效,具有治療子宮炎、久年傷及胃出血。當年它樹下的村民應受益非淺。
破布籽腳現在最讓人好奇的是馬路中間有一小土地公廟,其實有一段頗堪玩味的小故事。原本這裡有一棵兩、三百年老雀榕,當地人叫「老樹公」還在樹下蓋廟拜祀它,連日本時代開路都得一分為二讓它,不料民國65年拓寬馬路時竟然以安全為由要砍它,當地居民當然反對,但那年代還沒民意這檔事,最後老畫家藍蔭鼎投書中國時報為老樹公請命,報紙後來被當時省主席謝東閔轉給行政院長蔣經國,這個全國第一號人物批示保留而救下了它。沒想到廿年還沒滿老樹自然傾倒,只慎剩下這間小廟當路沖。
往前走,路的左邊有個岔路進泉州厝,路口立有不少農場的看板,裡面以大屯花卉農場較為有名,老板 李 先生2001年在此以海芉、薰衣草、向日葵花海打出名號,今天因到處有花海,聲勢大不如已往,但大屯花卉農場除了有餐廳,也是受婚紗攝影歡迎的地方。”
- 資料:北淡水鐵馬慢騎一日遊(下) - Mr.Tamsui 淡水開講(2010/09/20 22:24)、(吳勝雄,《北門鎖鑰》:頁78-82)
綜合性資料
- 歷史的碎片——台北淡水尋古 (可以看到早期的照片...現在已經被修得很過頭)
- 楊建成: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圖文鑑(稿本),關鍵字:淡水 (原先部落格在Yahoo,但託人將內容全數轉到隨意窩,還好~不然裡面很多資料來源是日文的資料,很不容易找) (20131229)
頁面語法
- CSS
- TimeLine:TimelineTable(穩定版)、ChapTimeline(Beta版)。
- Wikipedia:嵌入包含 這是關於引用、嵌入模板或頁面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