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蔡家村"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行 3: | 行 3: | ||
==簡介== | ==簡介== | ||
− | [[淡水蔡家村]]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義山里[[下圭柔山]],號稱「全臺灣最快樂」的老人聚落,還有「北臺灣老人桃花源」的美譽。這裡的長者平時'''「共耕、共膳、共學」''',一進村口的[[祈福保生宮]]是蔡家村的信仰中心,也是蔡家村的長者們經常活動聚會的場所,如節日祭祀、松年大學及婦女學苑上課地點、共膳據點、以及大家消磨時間之去處,而祈福保生宮總幹事[[蔡瀛]]是共耕、共膳、共學的推手。 | + | [[淡水蔡家村]]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義山里]][[下圭柔山]],號稱「全臺灣最快樂」的老人聚落,還有「北臺灣老人桃花源」的美譽。這裡的長者平時'''「共耕、共膳、共學」''',一進村口的[[祈福保生宮]]是蔡家村的信仰中心,也是蔡家村的長者們經常活動聚會的場所,如節日祭祀、松年大學及婦女學苑上課地點、共膳據點、以及大家消磨時間之去處,而祈福保生宮總幹事[[蔡瀛]]是共耕、共膳、共學的推手。 |
[[2007年]]村內子弟更創辦「'''淡水老人頤養協會'''」,執行長[[蔡文凱]]、財務長[[蔡以倫]],主要業務為維持共膳、共耕、共學制度的運作。蔡家村的長者們還參與了一項特殊的活動:每年「[[西仔反]]傳說」的清兵扮演。 | [[2007年]]村內子弟更創辦「'''淡水老人頤養協會'''」,執行長[[蔡文凱]]、財務長[[蔡以倫]],主要業務為維持共膳、共耕、共學制度的運作。蔡家村的長者們還參與了一項特殊的活動:每年「[[西仔反]]傳說」的清兵扮演。 | ||
− | #'''共耕''':[[2009年]] | + | #'''共耕''':[[2009年]]村民合力開闢了約一甲(3,000坪)的荒廢農地,免費供長者分工開墾。祈福保生宮主委年輕時離開蔡家村到外地工作,偶爾回村看看,眼見逐漸凋零的長者守著蔡家村,寂寞且無生氣,便請從事企管工作的兒子蔡文凱先生協助思考改善的方法,有鑑於長者曾務農維生,又擁有部分土地,蔡文凱先生便與同為蔡家子弟的蔡以倫先生一同發想出共耕制度。<br>共耕是將社區中荒廢土地重新修整後供長者們共同耕作,栽種的農作物依季節而有所不同,而因「淡水老人頤養協會」財務長蔡以倫先生本身也是位園藝治療師,且對香草植物專精,故也指導長者們種植經濟價值高且易於栽種的香草植物。當農作物收成後,協會會集合收購長者們的成果,或對外銷售、再製成加工品販賣,或作為共膳時的加菜食材。依循這樣的流程不僅讓長者們有一筆小收入,也可以引導長者們走出戶外活動筋骨及排遣無聊,一同享受田園樂。 |
#'''共膳''':蔡瀛先生向社區居民募集六十萬,於[[2004年]]成立共膳基金,以免費供膳給長者們。對長者們而言,「到廟口免費吃飯會被認為是家中晚輩不孝,晚輩無法供應餐食才會讓長者到廟口吃飯」,這樣有失尊嚴的想法,導致長輩們都不願意到廟口來用餐。直到將供膳制度改成每餐三十元,並且挨家挨戶跟長者招攬說明這是「使用者付費制度」,才得以讓長者們接受到廟口食堂共膳的安排。 | #'''共膳''':蔡瀛先生向社區居民募集六十萬,於[[2004年]]成立共膳基金,以免費供膳給長者們。對長者們而言,「到廟口免費吃飯會被認為是家中晚輩不孝,晚輩無法供應餐食才會讓長者到廟口吃飯」,這樣有失尊嚴的想法,導致長輩們都不願意到廟口來用餐。直到將供膳制度改成每餐三十元,並且挨家挨戶跟長者招攬說明這是「使用者付費制度」,才得以讓長者們接受到廟口食堂共膳的安排。 | ||
#'''共學''':「一同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與淡水區義山里里長高林木先生向社會局申請開辦「松年大學」、「婦女學苑」。[[2008年]]秋天向臺北縣社會局爭取開辦「松年大學」,提供日語班、編織、烘焙及北管鑼鼓陣等才藝課程,供本地及周邊各里58歲以上的長者選修。每學年僅收800元,甚至還有人遠從[[淡水]]市區來上課。 | #'''共學''':「一同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與淡水區義山里里長高林木先生向社會局申請開辦「松年大學」、「婦女學苑」。[[2008年]]秋天向臺北縣社會局爭取開辦「松年大學」,提供日語班、編織、烘焙及北管鑼鼓陣等才藝課程,供本地及周邊各里58歲以上的長者選修。每學年僅收800元,甚至還有人遠從[[淡水]]市區來上課。 |
於 2023年4月8日 (六) 21:04 的修訂
簡介
淡水蔡家村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義山里下圭柔山,號稱「全臺灣最快樂」的老人聚落,還有「北臺灣老人桃花源」的美譽。這裡的長者平時「共耕、共膳、共學」,一進村口的祈福保生宮是蔡家村的信仰中心,也是蔡家村的長者們經常活動聚會的場所,如節日祭祀、松年大學及婦女學苑上課地點、共膳據點、以及大家消磨時間之去處,而祈福保生宮總幹事蔡瀛是共耕、共膳、共學的推手。
2007年村內子弟更創辦「淡水老人頤養協會」,執行長蔡文凱、財務長蔡以倫,主要業務為維持共膳、共耕、共學制度的運作。蔡家村的長者們還參與了一項特殊的活動:每年「西仔反傳說」的清兵扮演。
- 共耕:2009年村民合力開闢了約一甲(3,000坪)的荒廢農地,免費供長者分工開墾。祈福保生宮主委年輕時離開蔡家村到外地工作,偶爾回村看看,眼見逐漸凋零的長者守著蔡家村,寂寞且無生氣,便請從事企管工作的兒子蔡文凱先生協助思考改善的方法,有鑑於長者曾務農維生,又擁有部分土地,蔡文凱先生便與同為蔡家子弟的蔡以倫先生一同發想出共耕制度。
共耕是將社區中荒廢土地重新修整後供長者們共同耕作,栽種的農作物依季節而有所不同,而因「淡水老人頤養協會」財務長蔡以倫先生本身也是位園藝治療師,且對香草植物專精,故也指導長者們種植經濟價值高且易於栽種的香草植物。當農作物收成後,協會會集合收購長者們的成果,或對外銷售、再製成加工品販賣,或作為共膳時的加菜食材。依循這樣的流程不僅讓長者們有一筆小收入,也可以引導長者們走出戶外活動筋骨及排遣無聊,一同享受田園樂。 - 共膳:蔡瀛先生向社區居民募集六十萬,於2004年成立共膳基金,以免費供膳給長者們。對長者們而言,「到廟口免費吃飯會被認為是家中晚輩不孝,晚輩無法供應餐食才會讓長者到廟口吃飯」,這樣有失尊嚴的想法,導致長輩們都不願意到廟口來用餐。直到將供膳制度改成每餐三十元,並且挨家挨戶跟長者招攬說明這是「使用者付費制度」,才得以讓長者們接受到廟口食堂共膳的安排。
- 共學:「一同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與淡水區義山里里長高林木先生向社會局申請開辦「松年大學」、「婦女學苑」。2008年秋天向臺北縣社會局爭取開辦「松年大學」,提供日語班、編織、烘焙及北管鑼鼓陣等才藝課程,供本地及周邊各里58歲以上的長者選修。每學年僅收800元,甚至還有人遠從淡水市區來上課。
蔡家村大事記
參考資料
相關影音
相關頁面
相關新聞
- 台灣的人民公社淡水蔡家村【網路社區報】
- 2010-12-13〈北部〉淡水蔡家村 共膳共耕共學【自由時報】
- 2010-12-13〈北部〉祈福保生宮總幹事蔡瀛 打造老人桃花源【自由時報】
- 2010-11-29 淡水蔡家村老人照顧聞名國際【Nownews】
相關連結
- 淡水蔡家村Facebook
- 淡水蔡家村──老大人的桃花源【台灣光華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