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乾" 修訂間的差異
Masker0428 (對話 | 貢獻) |
|||
行 8: | 行 8: | ||
[[施乾]]([[1899年]]-[[1944年]]),[[1899年]]7月23日出生於[[滬尾]][[米市街]](今[[淡水區]][[清水街]]146號),為[[愛愛寮]](今[[台北市私立愛愛院]])創辦人,被譽為「[[台灣乞丐之父]]」。 | [[施乾]]([[1899年]]-[[1944年]]),[[1899年]]7月23日出生於[[滬尾]][[米市街]](今[[淡水區]][[清水街]]146號),為[[愛愛寮]](今[[台北市私立愛愛院]])創辦人,被譽為「[[台灣乞丐之父]]」。 | ||
− | [[施乾]]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施論]](字範其)曾服務於警界擔任巡查補,後轉行從事營建業。[[1912年]](大正元年)[[施乾]]自[[滬尾公學校]](今[[淡水國小]])畢業後,[[1914年]] | + | [[施乾]]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施論]](字範其)曾服務於警界擔任巡查補,後轉行從事營建業。[[1912年]](大正元年)[[施乾]]自[[滬尾公學校]](今[[淡水國小]])畢業後,[[1914年]](大正3年)考進臺籍子弟極難踏進門檻的「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臺北州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被培養成為專業的技術人才。[[1917年]](大正6年)7月7日以優異成績畢業,[[1919年]](大正8年)進入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擔任雇員,負責工商調查與統計。在職中因奉派調查艋舺的貧民生活狀態,眼見貧苦同胞淪落街頭行乞,生活飢病困苦無依,油然生起惻隱之心,便自掏腰包醫治患病的乞丐並教導其兒女讀書。為了幫助更多的乞丐,施乾散盡個人積蓄並轉託伯父施煥說服父親資助金錢,購買艋舺綠町(今大理街)的土地,再向叔父[[施坤山]]經營的[[施合發]]木材行募得木材,於[[1923年]](大正12年)在臺北綠町蓋了一座房舍,作為乞丐救濟收容所,題名曰「'''[[愛愛寮]]'''」,即今日「'''[http://aiai.org.tw/ 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愛愛院]'''」之前身。 |
[[施乾]]創辦[[愛愛寮]]後,毅然辭去總督府工作,全心投入以乞丐撲滅為核心的社會救助事業,全力照顧愛愛寮的乞丐及無家可歸者,並親自為他們清潔身體、上藥,教導編笠製鞋,又在後院空地養豬、種菜,培養他們自給自足的能力。另一方面,[[施乾]]藉由現代化的調查與統計,主動提出乞丐撲滅的策略,藉由全臺宣講、投稿報章雜誌、成立乞丐撲滅協會、出版乞丐問題專書,[[1925年]](大正14年)出版《乞食社會の生活》(《乞丐的社會生活》)與《乞食撲滅論》(《乞丐撲滅論》),喚起社會大眾正視乞丐問題,引導公民善盡社會責任。 | [[施乾]]創辦[[愛愛寮]]後,毅然辭去總督府工作,全心投入以乞丐撲滅為核心的社會救助事業,全力照顧愛愛寮的乞丐及無家可歸者,並親自為他們清潔身體、上藥,教導編笠製鞋,又在後院空地養豬、種菜,培養他們自給自足的能力。另一方面,[[施乾]]藉由現代化的調查與統計,主動提出乞丐撲滅的策略,藉由全臺宣講、投稿報章雜誌、成立乞丐撲滅協會、出版乞丐問題專書,[[1925年]](大正14年)出版《乞食社會の生活》(《乞丐的社會生活》)與《乞食撲滅論》(《乞丐撲滅論》),喚起社會大眾正視乞丐問題,引導公民善盡社會責任。 | ||
− | 即便如此,愛愛寮的經費來源,只靠有限的募捐所得,最困難的時候,[[施乾]]甚至變賣全部家產予以維持,面對乞丐照顧與經費開銷的挑戰,其原配[[謝惜]] | + | 即便如此,愛愛寮的經費來源,只靠有限的募捐所得,最困難的時候,[[施乾]]甚至變賣全部家產予以維持,面對乞丐照顧與經費開銷的挑戰,其原配[[謝惜]]女士總是全力支持,她不惜變賣嫁妝,支援愛愛寮經費所需,更與乞丐同住愛愛寮、共食大鍋菜,日以繼夜地提供照顧。施乾之義行,曾得日本文豪菊池寬撰文報導而廣為日人所知。[[1930年]](昭和5年),施乾獲得日本宮內省天皇昭見,榮獲御賜賞金,是愛愛寮的一大榮耀。不久後謝惜因操勞過度,於[[1932年]](昭和7年)辭世。施乾歷經愛愛寮的經營危機,又痛失得力助手,但仍不放棄照顧乞丐的工作。[[1933年]]愛愛寮由施乾個人事業變更為[[財團法人臺北愛愛院]],並成立理事會,由日本人金子光太郎先生出任理事長,施乾擔任首任院長。[[1934年]](昭和9年),景仰施乾大愛胸懷的日籍富家女─[[清水照子]](光復後更名[[施照子]])女士,嫁給[[施乾]]並來到臺灣協助[[愛愛院]]的工作,清水照子對乞丐的照顧一樣親力親為、全心奉獻。 |
− | [[1944年]](昭和19年)9月24日,施乾因腦溢血英年早逝,享年45歲。[[施照子]]夫人秉承先夫遺志,繼任[[愛愛院]]院長,使[[愛愛院]]一直維持至今,而且施乾的長女施明月和次女施美代都在成年後回到愛愛院服務,直到75歲才退休。[[2001年]][[施照子]]院長因心肺衰竭病逝,由施乾之子[[施武靖]] | + | [[1944年]](昭和19年)9月24日,施乾因腦溢血英年早逝,享年45歲。[[施照子]]夫人秉承先夫遺志,繼任[[愛愛院]]院長,使[[愛愛院]]一直維持至今,而且施乾的長女施明月和次女施美代都在成年後回到愛愛院服務,直到75歲才退休。[[2001年]][[施照子]]院長因心肺衰竭病逝,由施乾之子[[施武靖]]先生接任院長。施乾一家人的偉大風範,可以說是臺灣人道主義者之典範。施乾在其有限的生命中,深入了解乞丐悲慘的生活,為無依無靠的乞丐創造一個無限包容,且充滿愛心的園地,他不但實踐撲滅乞丐的理念,更展現身為社會公民,所應肩負的社會改革責任,因而後人尊稱其為「[[乞丐之父]]」。 |
− | [[1995年]] | + | [[1995年]]11月,臺北縣政府為鄉里人傑塑像,將[[施乾]]胸像立於其母校[[淡水國小]]運動場門口旁,以感念其貢獻。 |
==個人年表== | ==個人年表== | ||
*[[1899年]] -- 誕生於[[滬尾]][[米市街]] | *[[1899年]] -- 誕生於[[滬尾]][[米市街]] | ||
*[[1912年]] -- [[滬尾公學校]]畢業 | *[[1912年]] -- [[滬尾公學校]]畢業 | ||
− | *[[1917年]] -- | + | *[[1917年]] -- 臺北州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畢業 |
− | *[[1923年]] -- | + | *[[1923年]] -- 在臺北綠町蓋了一座房舍,作為乞丐救濟收容所,題名曰「'''[[愛愛寮]]'''」 |
*[[1925年]] -- 1月23日撰寫發行《乞丐的社會生活》,8月26日投稿〈乞丐底問題〉至《台灣民報》,12月13日印行《乞丐撲滅論》(《乞食撲滅論》) | *[[1925年]] -- 1月23日撰寫發行《乞丐的社會生活》,8月26日投稿〈乞丐底問題〉至《台灣民報》,12月13日印行《乞丐撲滅論》(《乞食撲滅論》) | ||
*[[1926年]] -- 11月5日投稿〈提唱乞丐撲滅〉,11月6日投稿〈提唱乞丐撲滅(續)〉,11月11日投稿〈設立乞丐撲滅協會宣言〉等三篇於《台灣日日新報》。12月成立「乞丐撲滅協會」 | *[[1926年]] -- 11月5日投稿〈提唱乞丐撲滅〉,11月6日投稿〈提唱乞丐撲滅(續)〉,11月11日投稿〈設立乞丐撲滅協會宣言〉等三篇於《台灣日日新報》。12月成立「乞丐撲滅協會」 | ||
行 83: | 行 83: | ||
連雅堂曾題「劍花詩集」贈施乾,詩讚施乾布施種福田,輪迴超生死。因此有人詮釋施乾「善有善報」,善果迴向子孫,後代因而十分優秀。篤信基督教的紫晶、子卿姊弟笑稱:「或許吧!不過我們是基督徒不談輪迴因果,只覺得上帝有照顧,如同外婆常說左手行善,沒必要張揚讓右手知道。」 | 連雅堂曾題「劍花詩集」贈施乾,詩讚施乾布施種福田,輪迴超生死。因此有人詮釋施乾「善有善報」,善果迴向子孫,後代因而十分優秀。篤信基督教的紫晶、子卿姊弟笑稱:「或許吧!不過我們是基督徒不談輪迴因果,只覺得上帝有照顧,如同外婆常說左手行善,沒必要張揚讓右手知道。」 | ||
− | [[Category:人物]] | + | [[Category:人物]][[Category:1899年出生]][[Category:1944年逝世]] |
− | [[Category:1899年出生]] | ||
− | [[Category:1944年逝世]] | ||
[[zh:施乾]] | [[zh:施乾]] | ||
[[ja:施乾]] | [[ja:施乾]] | ||
{{淡水19世紀人物導覽盒}} | {{淡水19世紀人物導覽盒}} |
於 2023年3月21日 (二) 21:53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簡介[編輯]
施乾(1899年-1944年),1899年7月23日出生於滬尾米市街(今淡水區清水街146號),為愛愛寮(今台北市私立愛愛院)創辦人,被譽為「台灣乞丐之父」。
施乾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施論(字範其)曾服務於警界擔任巡查補,後轉行從事營建業。1912年(大正元年)施乾自滬尾公學校(今淡水國小)畢業後,1914年(大正3年)考進臺籍子弟極難踏進門檻的「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臺北州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被培養成為專業的技術人才。1917年(大正6年)7月7日以優異成績畢業,1919年(大正8年)進入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擔任雇員,負責工商調查與統計。在職中因奉派調查艋舺的貧民生活狀態,眼見貧苦同胞淪落街頭行乞,生活飢病困苦無依,油然生起惻隱之心,便自掏腰包醫治患病的乞丐並教導其兒女讀書。為了幫助更多的乞丐,施乾散盡個人積蓄並轉託伯父施煥說服父親資助金錢,購買艋舺綠町(今大理街)的土地,再向叔父施坤山經營的施合發木材行募得木材,於1923年(大正12年)在臺北綠町蓋了一座房舍,作為乞丐救濟收容所,題名曰「愛愛寮」,即今日「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愛愛院」之前身。
施乾創辦愛愛寮後,毅然辭去總督府工作,全心投入以乞丐撲滅為核心的社會救助事業,全力照顧愛愛寮的乞丐及無家可歸者,並親自為他們清潔身體、上藥,教導編笠製鞋,又在後院空地養豬、種菜,培養他們自給自足的能力。另一方面,施乾藉由現代化的調查與統計,主動提出乞丐撲滅的策略,藉由全臺宣講、投稿報章雜誌、成立乞丐撲滅協會、出版乞丐問題專書,1925年(大正14年)出版《乞食社會の生活》(《乞丐的社會生活》)與《乞食撲滅論》(《乞丐撲滅論》),喚起社會大眾正視乞丐問題,引導公民善盡社會責任。
即便如此,愛愛寮的經費來源,只靠有限的募捐所得,最困難的時候,施乾甚至變賣全部家產予以維持,面對乞丐照顧與經費開銷的挑戰,其原配謝惜女士總是全力支持,她不惜變賣嫁妝,支援愛愛寮經費所需,更與乞丐同住愛愛寮、共食大鍋菜,日以繼夜地提供照顧。施乾之義行,曾得日本文豪菊池寬撰文報導而廣為日人所知。1930年(昭和5年),施乾獲得日本宮內省天皇昭見,榮獲御賜賞金,是愛愛寮的一大榮耀。不久後謝惜因操勞過度,於1932年(昭和7年)辭世。施乾歷經愛愛寮的經營危機,又痛失得力助手,但仍不放棄照顧乞丐的工作。1933年愛愛寮由施乾個人事業變更為財團法人臺北愛愛院,並成立理事會,由日本人金子光太郎先生出任理事長,施乾擔任首任院長。1934年(昭和9年),景仰施乾大愛胸懷的日籍富家女─清水照子(光復後更名施照子)女士,嫁給施乾並來到臺灣協助愛愛院的工作,清水照子對乞丐的照顧一樣親力親為、全心奉獻。
1944年(昭和19年)9月24日,施乾因腦溢血英年早逝,享年45歲。施照子夫人秉承先夫遺志,繼任愛愛院院長,使愛愛院一直維持至今,而且施乾的長女施明月和次女施美代都在成年後回到愛愛院服務,直到75歲才退休。2001年施照子院長因心肺衰竭病逝,由施乾之子施武靖先生接任院長。施乾一家人的偉大風範,可以說是臺灣人道主義者之典範。施乾在其有限的生命中,深入了解乞丐悲慘的生活,為無依無靠的乞丐創造一個無限包容,且充滿愛心的園地,他不但實踐撲滅乞丐的理念,更展現身為社會公民,所應肩負的社會改革責任,因而後人尊稱其為「乞丐之父」。
1995年11月,臺北縣政府為鄉里人傑塑像,將施乾胸像立於其母校淡水國小運動場門口旁,以感念其貢獻。
個人年表[編輯]
- 1899年 -- 誕生於滬尾米市街
- 1912年 -- 滬尾公學校畢業
- 1917年 -- 臺北州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畢業
- 1923年 -- 在臺北綠町蓋了一座房舍,作為乞丐救濟收容所,題名曰「愛愛寮」
- 1925年 -- 1月23日撰寫發行《乞丐的社會生活》,8月26日投稿〈乞丐底問題〉至《台灣民報》,12月13日印行《乞丐撲滅論》(《乞食撲滅論》)
- 1926年 -- 11月5日投稿〈提唱乞丐撲滅〉,11月6日投稿〈提唱乞丐撲滅(續)〉,11月11日投稿〈設立乞丐撲滅協會宣言〉等三篇於《台灣日日新報》。12月成立「乞丐撲滅協會」
- 1927年 -- 4月12日投稿〈社會事業與社會公安〉,4月16日投稿〈乞丐之階級考〉,4月27日投稿〈共同生活與寄生生活〉,8月20日投稿〈無腔笛〉等四篇於《台灣日日新報》
- 1928年 -- 施乾獲得日本宮內省天皇昭見,榮獲御賜賞金
- 1932年 -- 前妻謝惜操勞過度辭世
- 1934年 -- 在京都和日本女子清水照子結婚。
- 1944年 -- 因腦溢血辭世
個人著作[編輯]
- 《乞食是什麼》
- 《乞食撲滅論》
- 《乞丐的社會生活》
- 《乞丐撲滅協會—宣言 要旨 規約》
參考資源[編輯]
- 林金田《施乾傳》,(臺灣省文獻會,民國1996年5月)。
-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施乾先生紀念展》,(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1月)。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陳泳惠、林江臺。《台灣乞丐之父:施乾的思與為》。(台北市:玉山社,2012年12月)
- 臺灣乞丐之父~施乾
- 施乾與清水照子專區
- 細民 サイミン
- 施乾/張建龍
- 施乾-線上臺灣歷史辭典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 施乾【台灣大百科全書 (此網站暫時無法使用)】
- 施乾——台灣人道主義的先驅/盧俊義【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與施乾一起打造「愛愛寮」的清水照子 (此網站暫時無法使用)
- 台灣乞丐之父:施乾的思與為
- 施乾-八庄名人
- 施乾與清水照子【公共電視台-台灣百年人物誌】
- 愛愛院88年 (此網站暫時無法使用)
- 2006-12-22 台灣乞丐之父【施乾】
- 2008-11-03 被遺忘的淡水人文景點~施乾雕像
- 2013-10-03 萬華傳統產業、愛心事業及糖廍巡禮
附錄:布施種福田 子孫出人頭地[編輯]
2008-12-21中時電子報【郭石城】
施乾沒有堅實宗教信仰,卻願意賣家產蓋愛愛寮收容乞丐,成為乞丐之父,是台灣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家族後代超低調,幾番推辭才受訪,行善理念如同清水照子常引用聖經的一句話:「左手所做的事不讓右手知道!」
施乾父親是淡水營造商施論,一九三四年施乾與清水照子在日本京都神社結婚,其後除了收養施明月、施美代兩女,另育有施敏娜、施香、施愛鄉、施武靖,共五女一子,後代及姻親在各領域都有傑出成就。
施明月子嗣以體育見長,兒子是短跑健將師大體育系教授謝政凱、高球好手許勝三是其姊姊的兒子;施美代子孫大都任教職,兒子高正是大學英文教授;施敏娜後代從醫居多,兒子詹耀明在美國執業牙醫,小叔是前衛生署長詹啟賢,最具知名度。
施香子女洪子卿專修飛機,洪子杰研究軍艦,洪紫晶專研翻譯,其弟妹的舅舅是司法院長賴英照;施愛鄉老公是前客委會副主委鍾福山,兒子鍾九如是建築師;施武靖妻子蘇懿慧是壘球國手,媳婦陳意春的姑姑是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
清水照子最疼愛的外孫,帥氣、蓄長髮、有中日混血血統的洪子卿,受訪自嘲是唯一「匪類」後輩,高中時愛吹長笛,想學做麵包,當個會吹長笛麵包師傅,不料手意外受傷,麵包師傅夢碎了,卻加入不良幫派,還搞地下錢莊,高中四次轉學才畢業。家人最後送他到美國讀書,他卻把註冊費拿到賭場輸光。母親從沒放棄他,押至鐵人航空學校學修飛機,從此改變一生,目前經常至世界各地出差授課修飛機。
連雅堂曾題「劍花詩集」贈施乾,詩讚施乾布施種福田,輪迴超生死。因此有人詮釋施乾「善有善報」,善果迴向子孫,後代因而十分優秀。篤信基督教的紫晶、子卿姊弟笑稱:「或許吧!不過我們是基督徒不談輪迴因果,只覺得上帝有照顧,如同外婆常說左手行善,沒必要張揚讓右手知道。」
|
||
文學家 | 詩人 | 洪以南.洪騰雲 |
台灣之最 | 乞丐之父 | 施乾 |
台灣烏龍茶之父 | 約翰‧陶德 | |
自來水之父 | 巴爾頓 | |
匠師 | 燕樓匠派.洪泉.李璋瑜.黃仔樹 | |
改革人士 | 抗日 | 簡大獅 |
政治人物 | 官員 | 陳培桂.李彤恩 |
稅關長 | 野村才二 | |
街長 | 武田駒吉 | |
鎮長 | 李木榮.杜家齊 | |
其他 | 小副川猛.居正.鳥井勝治.林金鐘.沈葆楨.曾四安.黃寶成.雷俊臣 | |
軍人 | 孫開華.張李成.章高元.巴恩士.李應辰.李應時.林朝棟 | |
航海人物 | 水手 | 畢金桂.Pedro Florentino |
馬偕家族 | 馬偕家族.馬偕數位博物館 | |
商人 | 張媽進.陳樹木.李貽和.汪天生.洪成敷.盧阿山.多田榮吉.許能.黃東茂.許木生.許丙.James Davidson.林百鍊.林義禮.張園.施論.鄭榮記 | |
基督徒 | 牧師 | 陳榮輝.李庥 |
信徒 | 柯清泰 | |
傳教士 |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德明利姑娘.華雅各.葉順.莊天能 | |
教育家 | 校長 | 小竹德吉.羅虔益.洪炳南 |
教師 | 張聰明.杜生財 | |
助教 | 柯維思 | |
其他 | 蔡以倫 | |
望族 | 淡水李家.李應東 | |
畫家 | 台灣 | 陳澄波 |
日本 | 木下靜涯 | |
舞蹈家 | 林明德 | |
醫生 | 蔡阿信.鄭木筆.盧秋桂.陳水泉.陳江山.杜聰明.洪長庚 | |
警界人物 | 警察 | 施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