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恩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編輯]
李彤恩(出生年不詳-1888年),字迪臣,福建省閩縣人。僅知其活躍時間為1861年~1888年,深根北臺灣長達27年。
1858年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簽訂天津條約,臺灣開放四座通商口岸分別為安平、打狗、滬尾、基隆。1862年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由福州將軍文清指派,渡臺協助首任監督區天民開設海關,並擬定臺灣通商章程。李彤恩也扮演著華洋糾紛的調停者,如馬偕博士、英商約翰‧陶德,都曾在他的調停之下,解決在臺灣所面臨的衝突事件。
李彤恩的職涯經歷淡水開港、開山撫番、清法戰爭、臺灣建省、洋務新政,是清末臺灣史中,少數在任時間長達27年的歷史人物。1884年清法戰爭時期,李彤恩向劉銘傳獻策,將淡水港封閉,進行填石塞港、安設水雷,以防法軍長驅直入臺北城。最後在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法軍於灘岸。清法戰爭後臺灣建省,由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命李彤恩與耶穌教會傳教士馬偕,協調戰爭期間淡北七座教堂遭拆毀賠償一案。馬偕博士稱其公正友善,李彤恩也是他在臺灣最好的朋友之一。臺灣建省後李彤恩也協助推行多項新政,如開禁硫磺出口、水陸電報線之設立、鐵路招商募股(在他死後紳商對鐵道保持疑慮,劉銘傳只好挪用閩省協銀之庫存),在他的努力之下各項工作陸續進行。
光緒14年(1888年)10月15日,李彤恩病逝於大稻埕,李彤恩辦理淡水港通商事務,調停華洋糾紛27年,臺灣商民信服,巡撫劉銘傳稱其勇於任事,素有幹才,英稅務司李華達稱其聰明過人,傳教士馬偕博士為李彤恩多年好友,稱其公正且誠信,李彤恩病逝之時領事館亦降半旗致意。
參考資源[編輯]
- 李秉樺(2023)。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與滬尾戰役。致出版。
相關頁面[編輯]
人物
事件
書籍
|
||
文學家 | 詩人 | 洪以南.洪騰雲 |
台灣之最 | 乞丐之父 | 施乾 |
台灣烏龍茶之父 | 約翰‧陶德 | |
自來水之父 | 巴爾頓 | |
匠師 | 燕樓匠派.洪泉.李璋瑜.黃仔樹 | |
改革人士 | 抗日 | 簡大獅 |
政治人物 | 官員 | 陳培桂.李彤恩 |
稅關長 | 野村才二 | |
街長 | 武田駒吉 | |
鎮長 | 李木榮.杜家齊 | |
其他 | 小副川猛.居正.鳥井勝治.林金鐘.沈葆楨.曾四安.黃寶成.雷俊臣 | |
軍人 | 孫開華.張李成.章高元.巴恩士.李應辰.李應時.林朝棟 | |
航海人物 | 水手 | 畢金桂.Pedro Florentino |
馬偕家族 | 馬偕家族.馬偕數位博物館 | |
商人 | 張媽進.陳樹木.李貽和.汪天生.洪成敷.盧阿山.多田榮吉.許能.黃東茂.許木生.許丙.James Davidson.林百鍊.林義禮.張園.施論.鄭榮記 | |
基督徒 | 牧師 | 陳榮輝.李庥 |
信徒 | 柯清泰 | |
傳教士 |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德明利姑娘.華雅各.葉順.莊天能 | |
教育家 | 校長 | 小竹德吉.羅虔益.洪炳南 |
教師 | 張聰明.杜生財 | |
助教 | 柯維思 | |
其他 | 蔡以倫 | |
望族 | 淡水李家.李應東 | |
畫家 | 台灣 | 陳澄波 |
日本 | 木下靜涯 | |
舞蹈家 | 林明德 | |
醫生 | 蔡阿信.鄭木筆.盧秋桂.陳水泉.陳江山.杜聰明.洪長庚 | |
警界人物 | 警察 | 施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