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弦" 修訂間的差異
Vinnie0291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楊弦 ==生平== 楊弦(1950年11月2日-)生於台灣花蓮,台灣民謠歌手,母親為會計,父親擔任花蓮縣黨部主任委員...) |
Masker0428 (對話 | 貢獻)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 | {{導覽條1|人物}} | ||
+ | |||
[[檔案:楊弦.jpg|300px|right|楊弦]] | [[檔案:楊弦.jpg|300px|right|楊弦]] | ||
==生平== | ==生平== | ||
− | + | 楊弦([[1950年]]11月2日-)生於臺灣花蓮,臺灣民謠歌手,母親為會計,父親擔任中國國民黨花蓮縣黨部主任委員,於楊弦四歲時過世。父親逝世後,移居臺北,與母親相依為命。大學時代進入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在參加合唱團的過程中,開啟對音樂的興趣。 | |
− | + | ||
{{Youtube|z7VAsKUO0mQ|400|right|楊弦-迴旋曲}} | {{Youtube|z7VAsKUO0mQ|400|right|楊弦-迴旋曲}} | ||
==民歌運動的推手== | ==民歌運動的推手== | ||
− | + | 楊弦的作品風格,既帶有中國傳統藝術的氣息,也吸收了美國民謠與鄉村歌曲的元素,這在1970年代的臺灣是前所未見的創作形式。也因為跳脫了既有的民謠創作模式,楊弦與余光中的作法,引起了傳統音樂學院派人士的非議,展開了當時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之外,另一場對「中國現代民歌」的論戰。這種情況,在[[1976年]],楊弦附中時期的同屆同學,亦同是哥倫比亞咖啡廳文藝班底的[[李雙澤]],高呼「唱自己的歌」之後,正式進入了校園民歌的時代。 | |
− | + | ||
− | + | 1970年代僑居菲律賓的青年[[李雙澤]]回到臺灣的時候,對好友楊弦等人說,他很喜歡一首歌,是大陸的歌曲《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插曲,郭蘭英演唱)。李雙澤說,這就應該是我們的要唱的歌。從此,李雙澤和楊弦、胡德夫一起創作了很多歌曲,並在[[1973年]]開始就舉行了多次演唱會。可惜沒有獲得影響。 | |
− | + | ||
+ | [[1975年]]6月6日,由臺大研究所剛畢業的創作者兼歌手楊弦發起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在臺北中山堂舉行。這場被視為現代民歌運動緣起的演唱會,被譽為“辛亥革命”第一槍,而“中國現代民歌”這個提法也因此引起關注。 在這場演唱會中,最受矚目的是八首楊弦譜自詩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詩作的創作民謠。楊弦譜唱了《鄉愁四韻》、《民歌》、《江湖上》、《鄉愁》、《民歌手》、《白霏霏》、《搖搖民謠》、《小小天問》。楊弦當然不是臺灣國語現代民歌創作的第一人,但因為這場意義深遠的演唱會,他的作品得以流傳,並被賦予“臺灣民歌之父”的美譽。 | ||
+ | 正當民歌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時,在[[1977年]]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西出陽關》,開了兩場「暫別」演唱會,就離開了流行音樂市場,赴美進修中醫。 | ||
+ | |||
==對樂壇的影響== | ==對樂壇的影響== | ||
− | + | 楊弦雖然很早就退出,然而他留在歷史的印記卻是長遠的。在[[1993年]]臺灣百佳專輯評選中,就是以楊弦的《中國現代民歌集》為評選起點,該唱片在其中位居第15名的位置。出版這張唱片的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的運作人洪簡靜慧認為,楊弦在民歌歷史上雖然很短,但其後續影響卻很澎湃,因為楊弦帶給臺灣年輕人的是一種希望和可能。 | |
− | + | ||
+ | 楊弦的歌曲現在聽起來已經很老式了,但是如果想起來在[[1975年]]的臺灣,正是楊弦衝破了帶有日本殖民地色彩的臺灣流行音樂曲風,掀起了唱自己的歌曲的風潮,為未來20年的臺灣流行音樂的創作奠定基礎的時候,不得不對楊弦以及當時的李雙澤、胡德夫等人的先驅精神而感到深深的敬佩。楊弦的唱法和創作本身都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校園民歌的創作。包括羅大佑、李泰祥、侯德建在內的音樂人的創作中都有著楊弦的影子。 | ||
+ | |||
+ | [[Category:人物]][[Category:音樂家]][[category:1950年出生]] | ||
+ | |||
+ | [[zh:楊弦]] | ||
+ | {{淡水20世紀人物導覽盒}} |
於 2022年5月30日 (一) 02:07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生平[編輯]
楊弦(1950年11月2日-)生於臺灣花蓮,臺灣民謠歌手,母親為會計,父親擔任中國國民黨花蓮縣黨部主任委員,於楊弦四歲時過世。父親逝世後,移居臺北,與母親相依為命。大學時代進入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在參加合唱團的過程中,開啟對音樂的興趣。
民歌運動的推手[編輯]
楊弦的作品風格,既帶有中國傳統藝術的氣息,也吸收了美國民謠與鄉村歌曲的元素,這在1970年代的臺灣是前所未見的創作形式。也因為跳脫了既有的民謠創作模式,楊弦與余光中的作法,引起了傳統音樂學院派人士的非議,展開了當時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之外,另一場對「中國現代民歌」的論戰。這種情況,在1976年,楊弦附中時期的同屆同學,亦同是哥倫比亞咖啡廳文藝班底的李雙澤,高呼「唱自己的歌」之後,正式進入了校園民歌的時代。
1970年代僑居菲律賓的青年李雙澤回到臺灣的時候,對好友楊弦等人說,他很喜歡一首歌,是大陸的歌曲《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插曲,郭蘭英演唱)。李雙澤說,這就應該是我們的要唱的歌。從此,李雙澤和楊弦、胡德夫一起創作了很多歌曲,並在1973年開始就舉行了多次演唱會。可惜沒有獲得影響。
1975年6月6日,由臺大研究所剛畢業的創作者兼歌手楊弦發起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在臺北中山堂舉行。這場被視為現代民歌運動緣起的演唱會,被譽為“辛亥革命”第一槍,而“中國現代民歌”這個提法也因此引起關注。 在這場演唱會中,最受矚目的是八首楊弦譜自詩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詩作的創作民謠。楊弦譜唱了《鄉愁四韻》、《民歌》、《江湖上》、《鄉愁》、《民歌手》、《白霏霏》、《搖搖民謠》、《小小天問》。楊弦當然不是臺灣國語現代民歌創作的第一人,但因為這場意義深遠的演唱會,他的作品得以流傳,並被賦予“臺灣民歌之父”的美譽。 正當民歌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時,在1977年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西出陽關》,開了兩場「暫別」演唱會,就離開了流行音樂市場,赴美進修中醫。
對樂壇的影響[編輯]
楊弦雖然很早就退出,然而他留在歷史的印記卻是長遠的。在1993年臺灣百佳專輯評選中,就是以楊弦的《中國現代民歌集》為評選起點,該唱片在其中位居第15名的位置。出版這張唱片的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的運作人洪簡靜慧認為,楊弦在民歌歷史上雖然很短,但其後續影響卻很澎湃,因為楊弦帶給臺灣年輕人的是一種希望和可能。
楊弦的歌曲現在聽起來已經很老式了,但是如果想起來在1975年的臺灣,正是楊弦衝破了帶有日本殖民地色彩的臺灣流行音樂曲風,掀起了唱自己的歌曲的風潮,為未來20年的臺灣流行音樂的創作奠定基礎的時候,不得不對楊弦以及當時的李雙澤、胡德夫等人的先驅精神而感到深深的敬佩。楊弦的唱法和創作本身都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校園民歌的創作。包括羅大佑、李泰祥、侯德建在內的音樂人的創作中都有著楊弦的影子。
|
||
文學家 | 文化工作者 | 許慧明 |
文史工作者 | 張建隆.紀榮達.羅文德.蘇文魁 | |
作家 | 舞鶴.林良.林輝焜.王昶雄.林蔚伶 | |
書法家 | 張炳煌 | |
詩人 | 汪李如月.林其美.李魁賢.洪萬吉 | |
歷史研究者 | 謝德錫 | |
其他 | 蔡素芬.鄭水龍.張永智 | |
台灣之最 | 乞丐之母 | 施照子 |
匠師 | 佛雕 | 邵來成 |
其他 | 李棗柴 | |
技術人員 | 技手 | 富田四郎 |
改革人士 | 抗日 | 雷燦南 |
政治人物 | ||
里長 | 李宗文 | |
副鎮長 | 李永熏 | |
淡水鎮長 | 陳根旺.鄭永富 | |
街長 | 淡水街街長 | |
廈門司法代書人會會長 | 蔣光農 | |
總統 | 李登輝 | |
總統夫人 | 李曾文惠 | |
鎮長 | 杜麗水.王慶賢 | |
其他 | 白金泉.張安樂.盧宗興.盧修一.李獻鐘.蔡錦賢.鄭宇恩.高永.李宗卓.陳家興 | |
科學家 | 柯威霖 | |
軍人 | 查爾斯‧謝朵沃斯 | |
音樂家 | 作曲家 | 李雙澤 |
其他 | 金門王.鍾成虎.黃政德.黃淵泉.江文也.李炳輝.林生祥 | |
茶家 | 陳廷堅 | |
商人 | 陳有財.許炳松.李好生.李江河.林熊徵.林謝罕見.洪許俸.洪維新.紀秋水.紀錦成.施萬松.施禎益.許添財.許添福.鄭水梯.鄭春生.麥春福.陳天錫.李水清.李永和.林建盛.王慶賢.林平侯.李奎璧.郭水源 | |
基督徒 | 牧師 | 連易宗.駱先春 |
教育家 | 校長 | 居浩然.居瀛玖.張鳴.謝隆盛.陳淑女.鄭嘉昌.盧園.有坂一世.樓迎統.張建邦 |
教師 | 柯設偕.杜守正 | |
教授 | 黃瑞茂.蔡葉偉.王慰慈.黃建淳.張家宜.黃繁光.施金水.林信成.盧明智.李其霖.林呈蓉.梁景峰.李乾朗 | |
講師 | 蔡以倫 | |
望族 | 汪明燦.李祥奎 | |
畫家 | 張萬傳.莊武男.李永沱.林玉珠.楊三郎.楊進士 | |
運動員 | 棒球選手 | 李桀郡.王宸浩.許聖杰.顏淳浩 |
職業高爾夫球員 | 柯設偕.杜守正 | |
職業高爾夫球師 | 陳清水 | |
其他 | 曾文鼎 | |
歌手 | 張雨生.胡德夫.李建復.楊弦.楊祖珺 | |
廚師 | 楊鄭錦文 | |
醫生 | 歐陽培銓.張洪蚶.陳信雄.李樹林 | |
藝人 | 盧廣仲.桂綸鎂 | |
警界人物 | 山本正一 | |
攝影師 | 蔡坤煌.白雙爵.程許忠.馮文星.張鑽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