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寮砲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編輯]
社寮砲台,位於基隆市和平島的東部。砲台經歷過台灣三個重要時期,於西班牙時期建立了砲台的地基,而砲台的本體亦在清法戰爭後,由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帶領下,於1891年(光緒17年)完工。砲台其後在日本時期再次修建,加建工程於1903年(光緒29年)完成。
東砲台面向北方,坐落於該地最高處,遠眺著基隆港的船艦活動。同二沙灣砲台、大武崙砲台,社寮砲台都是採用了「抱山式」的砲台,利用了山谷地形的優勢,將砲台整體巧妙地隱藏了起來,因此敵人從海路發動攻擊時,難以發現到砲台的確實位置,對方的反制措施也就沒有那麼有效了。
砲台分為東、西砲台,目前只向公眾開放社寮東砲台,西砲台則仍舊為軍事管制區,並沒有對外開放。除了東、西砲台外,還有電燈機關舍、彈側庫、電燈所、觀測室等等的軍事設施,但因為長期的廢棄,大部分的設施已經荒廢,只剩下作為支撐的石牆。基隆市政府亦於2009年(民國98年)展開了社寮砲台的保育工作,分別由國防部軍備局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理。
歷史[編輯]
- 1620年代
- 清代初期
- 社寮砲台被遭到毀棄,直到台灣巡撫劉銘傳積極實施洋務運動,於1886年(光緒12年)聘德國技師鮑恩士重新設計社寮砲台,並由基隆駐守營勇負責執行建造工程,於1891年(光緒17年)完工,是為今日所見之社寮西砲台。不過在社寮西砲台未完工之時,就爆發清法戰爭,1884年(光緒10年)8月4日基隆港口遭到法國軍艦的砲火攻擊,雖然社寮砲台曾一連三擊命中海軍少將的旗艦,不過威力並不足以擊潰法軍,而法軍還由正面攻擊改為側面攻擊,但社寮砲台只能正面迎擊敵人,而被法軍的砲火擊中,造成守軍傷亡,因此巡撫劉銘傳命令撤軍。後來法軍的海軍陸戰隊登陸於二沙灣,並佔領了今日的無線電山周圍,後來清軍的三名守將打敗了法軍,並將山上的法軍士兵逼到二沙灣海灘,成功守住基隆港口。
- 日本時期
- 為了應付日俄戰爭,砲台分為東、西砲台,設計的部分交由築城部本部,而工事執行由築城部基隆支部負責,因改建時期較晚,建築風格也較其他砲台具有日本的軍事格調及空間規劃,最終於1903年(光緒29年)完成建築,備砲工事則在隔年1904年(光緒30年)完成。
地圖[編輯]
-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2巷底後方山頭
- 前往: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讀取地圖中...
相關頁面[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政府網站[編輯]
|
|||
人物 | 葉俊麟.鈴置良一 | ||
文化資產 | 市定古蹟 | 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基隆市長官邸.許梓桑古厝.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劉銘傳隧道.七堵前站.社寮砲台 | |
國定古蹟 | 槓子寮砲台.大武崙砲台 | ||
古物 |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 ||
歷史建築 | 海港大樓.旭丘指揮所.阿根納造船廠.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建港紀念碑.頂石閣砲台.瑪陵坑石頭厝.靈泉禪寺.大沙灣石圍遺構 | ||
文化景觀 | 暖暖淨水場.仙洞巖 | ||
交通 | 港口 | 正濱漁港 | |
地方機構 | 公共建設 | 潮境公園 | |
博物館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
自然景觀 | 湖泊 | 大武崙情人湖 | |
宗教場所 | 中式廟宇 | 奠濟宮 | |
店鋪 | 市集 | 委託行 | |
活動 | 戰役 | 雞籠之戰 | |
已不存在 | 三沙灣漁港.基隆神社.北部火力發電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