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里"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行 38: | 行 38: | ||
[[Category:地區]] | [[Category:地區]] | ||
+ | {{淡水地名導覽盒}} |
於 2022年6月19日 (日) 04:50 的修訂
簡介
水源里,以舊日水梘頭而得名,相傳荷蘭人曾墾植其地,康熙石泉州張氏,招募漳、泉移民前來開墾。位置北鄰忠寮里、三芝區,西鄰埤島、北投里,東鄰臺北市,南臨樹興里。淡水鎮原有29里,1978年光明里併入水源里成為目前水源里的範圍,水源里之舊稱水梘頭,「梘」代表木頭挖空後做成的水管,早期的人利用此方式將山上泉水引至平地灌溉及民生用水,故名。
有七個較有名之地名:
- 水梘頭:地有天然泉源,引流灌溉;
- 山子邊:因地勢得名;
- 鄒厝崙:因有鄒姓人家居住開墾而得名;
- 社厝坑:開闢之時,為原住民居住之地;
- 南勢埔:因地形得名;
- 瓦磘坑:因地有磚瓦磘場得名;
- 白石腳:以山石色白得名。
原本光明里內小地名:(民國67年併入水源里)
- 破布子腳
- 山子頂
- 楓樹湖
- 大溪
- 百六甲
里內有四座廟宇:淡水無極天元宮,主祀關聖帝君;三寶宮,主祀天上聖母;千光寺,主祀釋迦牟尼佛;淡水十方禪林,主祀三寶佛。另外里內並有犇群休閒農牧場、水源國小。里內多數舊建築,居民年齡偏高,多以農業為生。
近年以農業及觀光做為發展主軸,如政府與在地農民結合舉辦滬尾蘿蔔季,透過楓樹湖健行活動讓遊客了解金花石蒜產銷,建立以觀光、產業發展的農業再生為目的滬尾休閒農業區。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淡水各里
|
||
步道 | 三空泉登山步道.山仔頂登山步道.牛港稜登山步道.林美石磐步道.金色水岸.硬漢坡.楓樹湖登山步道.楓櫃斗湖登山步道.跤頭趺崙步道.賣菜崎古道.滬尾櫻花大道 | |
街道 | 淡水藝術村.巴拉卡公路.淡水老街.真理街.淡海新市鎮.重建街.馬偕街.貴陽街.鄧公路.淡水街.英專路.烽火段.七條通.三民街.三層厝街.清水街.學府里 | |
聚落 | 演戲埔腳.老梅庄.行忠社區.林仔社.頂圭柔山庄 | |
廣場 | 馬偕藝術銅像.觀潮藝術廣場 | |
鄰里 | 竹圍子.破布子腳.水源里.水碓仔.水碓里.正德里.民生里.民安里.民權里.永吉里.沙崙里.油車口.油車里.新北市淡水區.新民里.新生里.新春里.新興里.樹林.樹興里.清文里.賢孝里.竹圍里.竿蓁里.草東里.義山里.福德里.興仁里.大庄里.屯山里.文化里.幸福里.忠山里.忠寮里.崁頂里.長庚里.鄧公里.蕃薯里 | |
遺址 | 白砲台遺址 | |
隧道 | 櫻花隧道 | |
其他 | 石滬.石滬角.淡金海岸石滬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