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崙砲台"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歷史) |
|||
行 46: | 行 46: | ||
[[Category:景點]] | [[Category:景點]] | ||
+ | {{基隆地區導覽盒}} |
於 2022年6月18日 (六) 17:33 的最新修訂
- 影片描述:大武崙砲台簡介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編輯]
大武崙砲台,是台灣的國定二級古蹟,早在1902年(明治35年)1月完工,基隆歷史上最早完成的砲台。砲台坐落於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情人湖邊,西面情人湖、北面大武崙澳、東面基隆港以及東海,是看守基隆港西側的重要據點。
由於大武崙砲台的所屬地勢在山頂,所以是以往基隆與淡水的水陸必經之路,也是重要的軍事戰略之地,並且還曾在清代時參與過鴉片戰爭及清法戰爭。
大武崙砲台這個區域幽靜,擁有多樣林木可供欣賞,向下眺望也可發現屬於北海岸的獨特景緻,秀麗風光盡收眼底,因此許多婚紗公司會來此取景,享受此地濃厚的浪漫風情。
歷史[編輯]
- 清朝時期
- 大武崙砲台建成前,大武崙早已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在清朝時期早已有駐軍,例如在1840年(道光20年)的鴉片戰爭和1884年(光緒10年)的清法戰爭兩場戰役時,為了防堵英軍和法軍入侵台灣,對當時的清朝政府有很大的貢獻,可見大武崙在防守上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 日本時期
- 大武崙砲台於1900年(明治33年)月開始動工,一直到1902年(明治35年)1月完工,而在1938年(昭和13年)3月被正式除籍。
- 民國時期
- 被我國認定為第二級古蹟,此後政府也有委託民間做古蹟修復的工作,像是1989年(民國78年)的《第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修復計畫》,也開始陸陸續續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砲台古蹟的考古、調查及研究報告等等,都為其更增添了許多豐富的歷史色彩。
建築特色[編輯]
大武崙砲台的建築結構分為三部分,分別為營房區、砲盤區和稜堡外垣;而營房區可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個是在山壁上鑿出類似洞窟的營舍,不僅方便之外,更重要的是還具有避彈的功用。而另一個長方形營房,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後,屋頂已經倒塌,只剩下屹立不搖的石牆跟拱型的門窗;另外,砲盤區也分為兩部分,各有兩門大砲,分別面向西北及西南方;稜堡外垣是大武崙砲台最具特色的部分,由馬道和子牆組成,環繞在砲台的周圍。
地圖[編輯]
- 地址: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情人湖邊
- 前往: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讀取地圖中...
相關頁面[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政府網站[編輯]
- 交通部觀光局:大武崙砲台
- 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觀光資訊網:大武崙砲台
- 國家文化資產網:大武崙砲台
- 《基隆大武崙砲台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基隆市政府,1990)。
- 基隆旅遊網:大武崙砲台
|
|||
人物 | 葉俊麟.鈴置良一 | ||
文化資產 | 市定古蹟 | 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基隆市長官邸.許梓桑古厝.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劉銘傳隧道.七堵前站.社寮砲台 | |
國定古蹟 | 槓子寮砲台.大武崙砲台 | ||
古物 |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 ||
歷史建築 | 海港大樓.旭丘指揮所.阿根納造船廠.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建港紀念碑.頂石閣砲台.瑪陵坑石頭厝.靈泉禪寺.大沙灣石圍遺構 | ||
文化景觀 | 暖暖淨水場.仙洞巖 | ||
交通 | 港口 | 正濱漁港 | |
地方機構 | 公共建設 | 潮境公園 | |
博物館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
自然景觀 | 湖泊 | 大武崙情人湖 | |
宗教場所 | 中式廟宇 | 奠濟宮 | |
店鋪 | 市集 | 委託行 | |
活動 | 戰役 | 雞籠之戰 | |
已不存在 | 三沙灣漁港.基隆神社.北部火力發電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