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小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9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 | {{導覽條1|街道}} | ||
+ | [[檔案:馬偕街地圖.jpg|350px|thumb|{{檔案:馬偕街地圖.jpg}}]] | ||
+ | [[檔案:馬偕街2巷.jpg|350px|thumb|{{檔案:馬偕街2巷.jpg}}]] | ||
+ | [[檔案:馬偕街.jpg|350px|thumb|{{檔案:馬偕街.jpg}}]] | ||
+ | |||
==簡介== | ==簡介== | ||
− | : | + | [[馬偕街]]是昔日[[滬尾街]](今中正路)由新店口[[龍目井]]通往[[砲台埔]]到[[紅毛城]]東南門的古道小徑。因清代[[馬偕]]博士以此地作為其宣教與醫療的基地,對北台灣的宗教信仰、教育醫療,甚至歷史文化造成深遠影響,戰後為紀念[[馬偕博士]]而將龍目井街改名「[[馬偕街]]」。 |
− | : | + | |
− | : | + | [[馬偕街]]以早年的「[[公會堂]]」(今淡水圖書館所在的文化大樓)分為上、下兩段,下段即「[[龍目井]]」。1872年,[[馬偕博士]]來到淡水定居,租屋處約位於今[[馬偕街24號屋]]後,當年的舊模樣已不復存在,此為其早期宣教、醫療與教育的發跡地。因宣教工作發展需要,再建醫療中心於今[[馬偕街]]6號,並購得馬偕街8號發展成今日的[[淡水禮拜堂]]。[[1876年]]他更建[[砲台埔]]之[[宣教士宿舍]]而終老於此,其一生為[[淡水]]歷史文化的代表。 |
− | : | + | |
+ | 由於淡水港埠發展,馬偕街不僅具東西文化交流之人文特色,街景也因此充滿異國風情,加上沿途風光秀麗,成了淡水最具浪漫情境的小街徑。不僅為遊人學子最愛,也是許多文人畫家創作靈感的泉源地,藝文風氣相當豐富。 | ||
+ | |||
+ | 目前因都市景觀缺乏規劃,以及街民搶建,風光已大不如前,但[[馬偕街]]仍因多處古蹟、觀光景點,加上古樸、怡人的街面尺度,而成今日淡水最具特色的街道。 | ||
+ | |||
+ | ==景點== | ||
+ | :1號:[[馬偕街一號文創館]] | ||
+ | :6號:[[滬尾偕醫館]] | ||
+ | :8號:[[淡水禮拜堂]] ([[長老教會淡水教會]]) | ||
+ | :17之1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 ||
+ | :19號:[[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 ||
+ | |||
+ | ==地圖資訊== | ||
+ | {{Map1|25.17277, 121.43761}} | ||
+ | |||
+ | ==相片集== | ||
+ | *[[蘇文魁]]老師提供。 | ||
+ |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 ||
+ | 檔案:遠眺馬偕街.jpg|遠眺馬偕街 | ||
+ | 檔案:淡水港與馬偕街.jpg|淡水港與馬偕街 | ||
+ | 檔案:馬偕街口的手仔車.jpg|馬偕街口的手仔車 | ||
+ | 檔案:馬偕街口的三輪車和郵筒.JPG|馬偕街口的三輪車和郵筒 | ||
+ | 檔案:放學回家的路-1.jpg|放學回家的路-1 | ||
+ | 檔案:馬偕街街口的紅豆仔餅.jpg|馬偕街街口的紅豆仔餅 | ||
+ | 檔案:馬偕街的前段.jpg|馬偕街的前段 | ||
+ | 檔案:馬偕街石版路.jpg|馬偕街石版路 | ||
+ | </gallery> | ||
==資料來源== | ==資料來源== |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 * | +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 |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 + |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
+ | *[[蘇文魁]]老師提供 | ||
+ | |||
+ | ==相關頁面== | ||
+ | *[[馬偕]] | ||
+ | *[[馬偕街一號]] | ||
+ | *[[滬尾偕醫館]] | ||
+ | *[[淡水禮拜堂]] | ||
+ | *[[馬偕租屋處]] | ||
+ | |||
+ | ==相關連結== | ||
+ | *[http://blog.xuite.net/jimmy0609tw/0980208/51900972-【淡水】金色水岸吹風%2B馬偕街尋幽訪古 【淡水】金色水岸吹風%2B馬偕街尋幽訪古] | ||
+ | *[http://armadillomania.blogspot.tw/2013/06/blog-post_13.html 淡水的一天 / 馬偕街上的鄉愁茶園 / 嘉成的真理街雅舍] | ||
+ | *[http://www.tamsui.org.tw/arts/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4 異國情調的特色街徑──馬偕街] | ||
+ | *[http://mmblog.tw/aiko/article/32349 【台北淡水】馬偕街的美景~禮拜堂&滬尾偕醫院!] | ||
+ | *[http://www.mackay.com.tw/01_05_06.htm 龍目井]【咱淡水】 | ||
+ | *[https://tamsuilf2014.weebly.com/393402056534903303401997735282208442229020180.html 馬偕街口的三角公園仔] | ||
+ | |||
+ | [[Category:街道]] | ||
+ | {{淡水地名導覽盒}} |
於 2022年6月19日 (日) 04:39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街道簡介[編輯]
馬偕街是昔日滬尾街(今中正路)由新店口龍目井通往砲台埔到紅毛城東南門的古道小徑。因清代馬偕博士以此地作為其宣教與醫療的基地,對北台灣的宗教信仰、教育醫療,甚至歷史文化造成深遠影響,戰後為紀念馬偕博士而將龍目井街改名「馬偕街」。
馬偕街以早年的「公會堂」(今淡水圖書館所在的文化大樓)分為上、下兩段,下段即「龍目井」。1872年,馬偕博士來到淡水定居,租屋處約位於今馬偕街24號屋後,當年的舊模樣已不復存在,此為其早期宣教、醫療與教育的發跡地。因宣教工作發展需要,再建醫療中心於今馬偕街6號,並購得馬偕街8號發展成今日的淡水禮拜堂。1876年他更建砲台埔之宣教士宿舍而終老於此,其一生為淡水歷史文化的代表。
由於淡水港埠發展,馬偕街不僅具東西文化交流之人文特色,街景也因此充滿異國風情,加上沿途風光秀麗,成了淡水最具浪漫情境的小街徑。不僅為遊人學子最愛,也是許多文人畫家創作靈感的泉源地,藝文風氣相當豐富。
目前因都市景觀缺乏規劃,以及街民搶建,風光已大不如前,但馬偕街仍因多處古蹟、觀光景點,加上古樸、怡人的街面尺度,而成今日淡水最具特色的街道。
景點[編輯]
- 1號:馬偕街一號文創館
- 6號:滬尾偕醫館
- 8號:淡水禮拜堂 (長老教會淡水教會)
- 17之1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 19號: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地圖資訊[編輯]
讀取地圖中...



























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相片集[編輯]
- 蘇文魁老師提供。
資料來源[編輯]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 蘇文魁老師提供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 【淡水】金色水岸吹風%2B馬偕街尋幽訪古
- 淡水的一天 / 馬偕街上的鄉愁茶園 / 嘉成的真理街雅舍
- 異國情調的特色街徑──馬偕街
- 【台北淡水】馬偕街的美景~禮拜堂&滬尾偕醫院!
- 龍目井【咱淡水】
- 馬偕街口的三角公園仔
[折疊]
|
||
步道 | 三空泉登山步道.山仔頂登山步道.牛港稜登山步道.林美石磐步道.金色水岸.硬漢坡.楓樹湖登山步道.楓櫃斗湖登山步道.跤頭趺崙步道.賣菜崎古道.滬尾櫻花大道 | |
街道 | 淡水藝術村.巴拉卡公路.淡水老街.真理街.淡海新市鎮.重建街.馬偕街.貴陽街.鄧公路.淡水街.英專路.烽火段.七條通.三民街.三層厝街.清水街.學府里 | |
聚落 | 演戲埔腳.老梅庄.行忠社區.林仔社.頂圭柔山庄 | |
廣場 | 馬偕藝術銅像.觀潮藝術廣場 | |
鄰里 | 竹圍子.破布子腳.水源里.水碓仔.水碓里.正德里.民生里.民安里.民權里.永吉里.沙崙里.油車口.油車里.新北市淡水區.新民里.新生里.新春里.新興里.樹林.樹興里.清文里.賢孝里.竹圍里.竿蓁里.草東里.義山里.福德里.興仁里.大庄里.屯山里.文化里.幸福里.忠山里.忠寮里.崁頂里.長庚里.鄧公里.蕃薯里 | |
遺址 | 白砲台遺址 | |
隧道 | 櫻花隧道 | |
其他 | 石滬.石滬角.淡金海岸石滬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