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藝術銅像"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0: 行 30:
 
*[http://www.itamsui.org.tw/index.php/2012-07-02-08-56-56/2012-09-14-07-15-28/2013-07-30-07-53-31/174-2012-12-12-12-20-10.html 馬偕上岸處]【淡水輕旅行】
 
*[http://www.itamsui.org.tw/index.php/2012-07-02-08-56-56/2012-09-14-07-15-28/2013-07-30-07-53-31/174-2012-12-12-12-20-10.html 馬偕上岸處]【淡水輕旅行】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cwps605/3/02.htm 馬偕上岸處]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cwps605/3/02.htm 馬偕上岸處]
 +
{{淡水地名導覽盒}}

於 2022年6月19日 (日) 04:48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圖檔簡述:馬偕藝術銅像
拍攝日期:2021-10-16
拍攝地點:淡水郵局後方河岸處
所有人:林信成
攝影者:林信成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馬偕藝術銅像」位於淡水郵局後方河岸處,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陳愷璜先生所作,銅像設計為馬偕上岸的意象,又稱「馬偕上岸處」;馬偕博士手捧聖經跪在地面上禱告,位於他身旁的是他搭乘而來的小船,因此,此景點全稱為「馬偕上岸小方舟及馬偕禱告雕像」。1872年3月9日下午3時,加拿大宣教士馬偕博士(Rev,Georgelie Mackay)搭「海龍號」由此登陸,自此以淡水為其宣教、醫療和教育之基地,並擇淡水為家,在此娶妻生子,死後埋骨於斯土。

  馬偕藝術銅像是臺北縣政府補助淡水鎮公所辦理的「藝術街坊發展方案第二期工程」第一階段的項目之一,藉由對淡水這片土地有所貢獻並建立深厚情感的外籍人士─馬偕博士的溯源,鋪陳出淡水在地居民與遊客透過融入新創意、建構新淡水以延續淡水在地歷史傳承的精神,由「馬偕上岸處」銅像、觀潮藝術廣場、藝術街298(淡水藝術工坊)、滬尾偕醫館、馬偕銅像三角公園,連結為淡水藝術展示中心。

相片集

交通地圖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步道 三空泉登山步道山仔頂登山步道牛港稜登山步道林美石磐步道金色水岸硬漢坡楓樹湖登山步道楓櫃斗湖登山步道跤頭趺崙步道賣菜崎古道滬尾櫻花大道
街道 淡水藝術村巴拉卡公路淡水老街真理街淡海新市鎮重建街馬偕街貴陽街鄧公路淡水街英專路烽火段七條通三民街三層厝街清水街學府里
聚落 演戲埔腳老梅庄行忠社區林仔社頂圭柔山庄
廣場 馬偕藝術銅像觀潮藝術廣場
鄰里 竹圍子破布子腳水源里水碓仔水碓里正德里民生里民安里民權里永吉里沙崙里油車口油車里新北市淡水區新民里新生里新春里新興里樹林樹興里清文里賢孝里竹圍里竿蓁里草東里義山里福德里興仁里大庄里屯山里文化里幸福里忠山里忠寮里崁頂里長庚里鄧公里蕃薯里
遺址 白砲台遺址
隧道 櫻花隧道
其他 石滬石滬角淡金海岸石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