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球嶺砲台" 修訂間的差異
(→相關頁面) |
(h0 dl3y xul4) |
||
行 37: | 行 37: | ||
*[[獅球嶺砲台/Le fort Shiqiuling]] | *[[獅球嶺砲台/Le fort Shiqiuling]] | ||
− | == | + | ==h0 dl3y xul4== |
===政府網站=== | ===政府網站=== | ||
*[https://www.swcb.gov.tw/Home/Info/data_moving_road_more?id=7f1204e1-c82f-41b8-97fa-b1f38d7436ea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獅球嶺步道(劉銘傳隧道)] | *[https://www.swcb.gov.tw/Home/Info/data_moving_road_more?id=7f1204e1-c82f-41b8-97fa-b1f38d7436ea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獅球嶺步道(劉銘傳隧道)] |
於 2022年11月16日 (三) 10:46 的修訂
簡介
獅球嶺砲台在基隆港內陸,基隆仁愛區獅球嶺頂,現為第三級古蹟,對於北台灣的保護有非常大貢獻,目前砲台的遺跡內僅剩餘指揮所一座、砲台和彈藥庫。
可惜獅球嶺砲台被荒廢至今,其中也經歷過許多修建和重整,加上現在基隆市沒有可直達獅球嶺砲台道路,慢慢被當地人民遺忘。整座砲台遺跡範圍雖然不大,但是仍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及意義,基隆市現在也全力推廣獅球嶺砲台歷史故事,希望有更多人能夠了解獅球嶺砲台非凡歷史意義及地位。
歷史
獅球嶺的戰略地位是在廈門小刀會入侵基隆時,展現了他重要的戰略地位,獅球嶺砲台興建於清光緒年間,於清法戰爭展開其第一次參與的戰爭,他是在基隆砲台群裡最內陸、最高處防禦戰線,可以遠眺整個基隆港。
- 中法戰爭
首次參與戰爭是中法戰爭,1884年(光緒10年)9月30日法軍遠東艦隊司令關孤拔率軍襲擊基隆,章高元駐紮於基隆港口西岸的仙洞庄一帶,但是法軍的炮火越來越猛烈,還從山巔進行抄截,逼迫了章高元的部隊撤離山口,之後法軍的戰火仍然在增強,最後劉銘傳宣布撤退到水返腳(今汐止),由曹志忠的部隊駐守獅球嶺。法軍佔領基隆後,建造了東、西、南的防線,法軍也在不久後拿下獅球嶺砲台,並成為了基隆南方防線的重地。
- 乙未戰爭
乙未戰役期間,日軍由鹽寮登陸,所以守軍的兵鋒及砲台都並未發揮預期功用,唯有獅球嶺砲台因其本身就是設計為攻擊上岸的敵軍,因此讓日軍顯得驚慌失措。後來守軍內部意見不合,日軍趁機攻陷幾座砲台,乙未抗日的基隆戰場告一段落。
- 日本時期
1941年(民國30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獅球嶺砲台以較清末改良許多,將大砲改為當時砲台最大口徑的大砲,是4門的28公分榴彈砲。
建築特色
因應當時需要,所以將獅球嶺砲台設置成一字排開形式佈局,形成扇狀平面。其中砲台指揮所由山岩、三合土及舔水泥建成,平面採回字型設計,開口部分可當作發射口,設計相當精良。
指揮所牆厚度更是達一公尺厚,在當時防衛起了不小功用,是當時清朝時期少見小型砲台,十分珍貴。
地圖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獅球路48巷
- 前往: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相關頁面
h0 dl3y xul4
政府網站
私人網站
|
|||
人物 | 葉俊麟.鈴置良一 | ||
文化資產 | 市定古蹟 | 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基隆市長官邸.許梓桑古厝.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劉銘傳隧道.七堵前站.社寮砲台 | |
國定古蹟 | 槓子寮砲台.大武崙砲台 | ||
古物 |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 ||
歷史建築 | 海港大樓.旭丘指揮所.阿根納造船廠.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建港紀念碑.頂石閣砲台.瑪陵坑石頭厝.靈泉禪寺.大沙灣石圍遺構 | ||
文化景觀 | 暖暖淨水場.仙洞巖 | ||
交通 | 港口 | 正濱漁港 | |
地方機構 | 公共建設 | 潮境公園 | |
博物館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
自然景觀 | 湖泊 | 大武崙情人湖 | |
宗教場所 | 中式廟宇 | 奠濟宮 | |
店鋪 | 市集 | 委託行 | |
活動 | 戰役 | 雞籠之戰 | |
已不存在 | 三沙灣漁港.基隆神社.北部火力發電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