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山寺"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交通地圖)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4: 行 4:
  
 
==簡介==
 
==簡介==
  [[鄞山寺]]("鄞"音同"銀"),也作為「[[汀州會館]]」,位於[[淡水]][[鄧公里]][[鄧公路]]15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指定為國定第二級古蹟、古蹟類型為寺廟,面積2,131平方公尺。「鄞」出自汀州主要河川鄞江,為連江上游。
+
  [[鄞山寺]]("鄞"音同"銀"),也作為「[[汀州會館]]」,位於[[淡水]][[鄧公里]][[鄧公路]]15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指定為國定第二級古蹟,古蹟類型為寺廟,面積2,131平方公尺。「鄞」出自汀州主要河川鄞江,為連江上游。
  
  鄞山寺創建於[[1822年]](清道光2年)供奉[[定光古佛]],廟中供奉的是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定光古佛」罕見的軟身神像,異常珍貴。所謂軟身神像是一種裝置有關節、四肢可活動的神像,通常為木雕,其製作方法為:先將四肢與身軀分開雕刻,待完成後才接合,穿上多層神袍。台灣目前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的[[鄞山寺]],另一個是位於彰化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淡水鄞山寺廟址鄧公路,乃因「定光」與「鄧公」之閩南語音近,而訛為「鄧公」,以致所在地名成為「鄧公里」、路名成為「鄧公路」。
+
  鄞山寺創建於[[1822年]](清道光2年)供奉[[定光古佛]],廟中供奉的是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的「定光古佛」罕見的軟身神像,異常珍貴。所謂軟身神像是一種裝置有關節、四肢可活動的神像,通常為木雕,其製作方法為:先將四肢與身軀分開雕刻,待完成後才接合,穿上多層神袍。臺灣目前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的[[鄞山寺]],另一個是位於彰化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淡水鄞山寺廟址[[鄧公路]],乃因「定光」與「鄧公」之閩南語音近,而訛為「鄧公」,以致所在地名成為「鄧公里」、路名成為「鄧公路」。
  
 
  根據汀州府志記載,[[定光古佛]]俗家姓鄭名自嚴,生於唐末宋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現廈門市同安區)人,11歲就精通佛法,17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於是朝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鄞山寺]]之信徒為閩西客家移民,因此兼當[[淡水汀州會館]],當地人又稱之為「鄧公廟」(閩南語音近「定光廟」)。該寺由汀州府人[[張鳴岡]]等捐建,[[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施田以充經費。會館則是一種地緣性民間組織,以互相濟助為目的是一種同鄉會。
 
  根據汀州府志記載,[[定光古佛]]俗家姓鄭名自嚴,生於唐末宋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現廈門市同安區)人,11歲就精通佛法,17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於是朝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鄞山寺]]之信徒為閩西客家移民,因此兼當[[淡水汀州會館]],當地人又稱之為「鄧公廟」(閩南語音近「定光廟」)。該寺由汀州府人[[張鳴岡]]等捐建,[[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施田以充經費。會館則是一種地緣性民間組織,以互相濟助為目的是一種同鄉會。
行 17: 行 17:
 
  相傳鄞山寺有「蛤蟆穴」的好風水,整體隔局也依蛤蟆之形而建,廟前的半月形水塘即是蛤蟆的口,廟後左右兩口二尺寬的水井,則是蛤蟆的雙眼。當鄞山寺興盛之時,只要每次敲擊鐘鼓,廟門正對著的前方淡水河邊「草厝尾」(今為公明街末端),必定有民宅起火被燒,搞得草厝尾居民雞犬不寧,最後請到地理師查明,發現草厝尾原來是「蚊子穴」,而蛤蟆喜歡吃蚊子,難怪首當其衝、街運日日衰退。
 
  相傳鄞山寺有「蛤蟆穴」的好風水,整體隔局也依蛤蟆之形而建,廟前的半月形水塘即是蛤蟆的口,廟後左右兩口二尺寬的水井,則是蛤蟆的雙眼。當鄞山寺興盛之時,只要每次敲擊鐘鼓,廟門正對著的前方淡水河邊「草厝尾」(今為公明街末端),必定有民宅起火被燒,搞得草厝尾居民雞犬不寧,最後請到地理師查明,發現草厝尾原來是「蚊子穴」,而蛤蟆喜歡吃蚊子,難怪首當其衝、街運日日衰退。
  
  當地居民為了避免再度發生意外災難,與鄞山寺商量不被採納後,請地理師為他們「壓勝」來破壞對方地理風水,地理師於是在街上豎立一根很長的竹竿象徵釣竿,作為釣蛤蟆的樣子,釣桿上端綁上「點燈仔火」誘導蛤蟆上鉤(目前釣竿已不存在,原處為淡江戲院內)。至此鄞山寺後兩口水井雖相距只有二十餘尺,但其中一邊的水井漸變混濁,據說是蛤蟆被釣竿刺中(釣到)眼睛,此穴被破,草厝尾才平靜下來,並建立王爺廟作鎮壓。
+
  當地居民為了避免再度發生意外災難,與鄞山寺商量不被採納後,請地理師為他們「壓勝」來破壞對方地理風水,地理師於是在街上豎立一根很長的竹竿象徵釣竿,作為釣蛤蟆的樣子,釣桿上端綁上「點燈仔火」誘導蛤蟆上鉤(目前釣竿已不存在,原處為淡江戲院內)。自此鄞山寺後兩口水井雖相距只有二十餘尺,但其中一邊的水井漸變混濁,據說是蛤蟆被釣竿刺中(釣到)眼睛,此穴被破,草厝尾才平靜下來,並建立王爺廟作鎮壓。
  
 
  而鄞山寺一方地理被破後,許多管理員常發生意外,後來延請道士祈祭,另一隻眼睛才保全住,此後兩口水井形成一清一濁至今。
 
  而鄞山寺一方地理被破後,許多管理員常發生意外,後來延請道士祈祭,另一隻眼睛才保全住,此後兩口水井形成一清一濁至今。
行 73: 行 73:
 
==交通地圖==
 
==交通地圖==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15號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15號
*電話:02 26228965
+
*電話:(02)26228965
:{{Map1|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15號}}
+
:{{Map1|25.169147, 121.448557}}
 
*乘車資訊
 
*乘車資訊
 
:*捷運淡水線:淡水站下車,沿學府路直行,即可見位於鄧公路旁的鄞山寺
 
:*捷運淡水線:淡水站下車,沿學府路直行,即可見位於鄧公路旁的鄞山寺
行 92: 行 92:
 
*[[淡水汀州會館]]
 
*[[淡水汀州會館]]
 
*[[鄞山寺定光古佛]]
 
*[[鄞山寺定光古佛]]
 +
*[[鄧公里福德宮]]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行 104: 行 105:
  
 
[[zh:鄞山寺]]
 
[[zh:鄞山寺]]
 +
{{淡水文化資產導覽盒}}

於 2024年10月28日 (一) 14:06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
圖檔描述:鄞山寺正面
拍攝日期:2012-04-14
拍攝地點:鄞山寺
所有人:Fumetw
攝影者:Fumetw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法界新聞》20151117淡水鄞山寺 定光古佛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編輯]

  鄞山寺("鄞"音同"銀"),也作為「汀州會館」,位於淡水鄧公里鄧公路15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指定為國定第二級古蹟,古蹟類型為寺廟,面積2,131平方公尺。「鄞」出自汀州主要河川鄞江,為連江上游。

  鄞山寺創建於1822年(清道光2年)供奉定光古佛,廟中供奉的是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的「定光古佛」罕見的軟身神像,異常珍貴。所謂軟身神像是一種裝置有關節、四肢可活動的神像,通常為木雕,其製作方法為:先將四肢與身軀分開雕刻,待完成後才接合,穿上多層神袍。臺灣目前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鄞山寺,另一個是位於彰化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淡水鄞山寺廟址鄧公路,乃因「定光」與「鄧公」之閩南語音近,而訛為「鄧公」,以致所在地名成為「鄧公里」、路名成為「鄧公路」。

  根據汀州府志記載,定光古佛俗家姓鄭名自嚴,生於唐末宋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現廈門市同安區)人,11歲就精通佛法,17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於是朝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鄞山寺之信徒為閩西客家移民,因此兼當淡水汀州會館,當地人又稱之為「鄧公廟」(閩南語音近「定光廟」)。該寺由汀州府人張鳴岡等捐建,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施田以充經費。會館則是一種地緣性民間組織,以互相濟助為目的是一種同鄉會。

  鄞山寺自1822年(清道光2年)建成至今有一百八十多年,1858年(清咸豐8年)重修,1873年(清同治12年)再修,該寺大體上完整保存道光初年原貌,包括當年施工的的屋脊泥塑都相當完整,其建造所用石材為觀音山石。建成之時位於淡水當時主要市街的邊緣地帶,整座建築以山坡而建。寺的配置上坐東朝西,背後是大屯山為案山,前面朝向淡水河口前景開闊,早年淡水未開發前周圍均為良田美地。淡水當地民間傳說中亦稱為該寺基地屬於風水上之「蛤蟆穴」。寺後左右空地鑿有兩口井被視為蛤蟆眼,而寺前半月池為蛤蟆口,某種程度上符合了傳說的意象,更證實了所謂「後山為屏,前水為鏡」的風水說法。

  鄞山寺為兩殿兩廊兩護龍式建築,前殿開三門(故曰三穿或三川),符合主神定光古佛的神格,寺中的棟樑、屋架,採用「二通三瓜」、「三通五瓜」、「疊斗」等手法,結構簡明大方,而棟架間的裝飾雕工精巧、取材特別,如「定光佛除蛟患」的斗座、鰲魚身形,飛鳳姿態的插角等,另外殿前的龍柱石雕、山牆泥塑和屋頂上的剪黏裝飾,各個生動別緻樣式多變,處處可見當年匠師的巧思。可惜的是近年寺後寺左都增建新的高樓住宅及文化大樓,優美風貌大有損害。

風水傳說[編輯]

  相傳鄞山寺有「蛤蟆穴」的好風水,整體隔局也依蛤蟆之形而建,廟前的半月形水塘即是蛤蟆的口,廟後左右兩口二尺寬的水井,則是蛤蟆的雙眼。當鄞山寺興盛之時,只要每次敲擊鐘鼓,廟門正對著的前方淡水河邊「草厝尾」(今為公明街末端),必定有民宅起火被燒,搞得草厝尾居民雞犬不寧,最後請到地理師查明,發現草厝尾原來是「蚊子穴」,而蛤蟆喜歡吃蚊子,難怪首當其衝、街運日日衰退。

  當地居民為了避免再度發生意外災難,與鄞山寺商量不被採納後,請地理師為他們「壓勝」來破壞對方地理風水,地理師於是在街上豎立一根很長的竹竿象徵釣竿,作為釣蛤蟆的樣子,釣桿上端綁上「點燈仔火」誘導蛤蟆上鉤(目前釣竿已不存在,原處為淡江戲院內)。自此鄞山寺後兩口水井雖相距只有二十餘尺,但其中一邊的水井漸變混濁,據說是蛤蟆被釣竿刺中(釣到)眼睛,此穴被破,草厝尾才平靜下來,並建立王爺廟作鎮壓。

  而鄞山寺一方地理被破後,許多管理員常發生意外,後來延請道士祈祭,另一隻眼睛才保全住,此後兩口水井形成一清一濁至今。

相片集[編輯]

鄞山寺外觀[編輯]

鄞山寺內部[編輯]

鄞山寺碑文匾額[編輯]

交通地圖[編輯]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15號
  • 電話:(02)26228965
讀取地圖中...
  • 乘車資訊
  • 捷運淡水線:淡水站下車,沿學府路直行,即可見位於鄧公路旁的鄞山寺
  • 淡海新店客運:淡水站下車,沿學府路直行,即可見位於鄧公路旁的鄞山寺。

參考資料與來源[編輯]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蘇文魁老師提供。
  • 《鄞山寺調查研究》,(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1988)。
  • 吳勝雄,北門鎖鑰(台北縣:吳勝雄,1978年),92-93。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古物 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望高樓碑誌
古蹟 市定古蹟 滬尾水道馬偕墓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淡水氣候觀測所淡水禮拜堂擢勝營淡水外僑墓園振文社淡水福佑宮淡水海關碼頭淡水水上機場淡水龍山寺淡水臺銀日式宿舍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滬尾湖南勇古墓滬尾小學校禮堂滬尾偕醫館
國定古蹟 淡水紅毛城理學堂大書院鄞山寺聖安東尼奧城滬尾礮臺
考古遺址 長濱文化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水碓尾遺址油車口遺址大田寮遺址
歷史建築 淡水紅樓木下靜涯故居梁實秋故居馬偕故居馬偕租屋處淡水日本警官宿舍駱家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