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虔益"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4: 行 4:
 
  '''羅虔益'''( Mr. Kenneth Dowie ),加拿大人,於1887年5月9日生於加拿大的新蘇格蘭,他在家中的五個子女中排行第三。由於他為蘇格蘭裔,自小便回蘇格蘭讀小學,然後又搬到英國的南部,到了高中時才舉家搬遷回加拿大蒙特婁附近就讀高中。在馬宜大學(Science Faculty of McGill University)就讀科學院時,他便加入了學生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並擔任幹事。他在校專攻土木與結構學程,並取得建築工程學的學位,大學畢業後一度於“自治領橋樑事業(Dominion Bridge Co.)”工作,其後又回馬宜大學進修取得建築學位,並且於該校的長老教會神學院(Presbyterian College of McGill University)進修部分課程。來臺灣前在“洛氏與法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Ross & Macfarlane Architects)”工作時,接受了加拿大長老教會宣道會的呼召後,他便預備成為海外宣教師。於西元[[1913年]]10月31日,他被加拿大總會派來[[淡水]]擔任宣教士,但不具備牧師身份,他是當時來臺宣教師之中唯一以“宣教行政(Department:Administrative)”為身分的Mission architect。他的職責專為協助[[淡水中學]]青年教育工作以及規畫校園,建設校舍。1914年時他赴東京學習日語時結識了基督教女青年會(Y.M.C.A.)派遣至日本的美籍宣教士古利安(Miss Marion Osgood),後來兩人便結婚了,1917年羅虔益夫婦倆返回淡水。羅虔益在臺灣十餘年期間,除了專務建築事宜之外,也曾擔任[[淡江中學]]的幾何老師,[[1921年]]4月1日到[[1922年]]8月31日,他主要代理[[淡江中學]]的校長。
 
  '''羅虔益'''( Mr. Kenneth Dowie ),加拿大人,於1887年5月9日生於加拿大的新蘇格蘭,他在家中的五個子女中排行第三。由於他為蘇格蘭裔,自小便回蘇格蘭讀小學,然後又搬到英國的南部,到了高中時才舉家搬遷回加拿大蒙特婁附近就讀高中。在馬宜大學(Science Faculty of McGill University)就讀科學院時,他便加入了學生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並擔任幹事。他在校專攻土木與結構學程,並取得建築工程學的學位,大學畢業後一度於“自治領橋樑事業(Dominion Bridge Co.)”工作,其後又回馬宜大學進修取得建築學位,並且於該校的長老教會神學院(Presbyterian College of McGill University)進修部分課程。來臺灣前在“洛氏與法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Ross & Macfarlane Architects)”工作時,接受了加拿大長老教會宣道會的呼召後,他便預備成為海外宣教師。於西元[[1913年]]10月31日,他被加拿大總會派來[[淡水]]擔任宣教士,但不具備牧師身份,他是當時來臺宣教師之中唯一以“宣教行政(Department:Administrative)”為身分的Mission architect。他的職責專為協助[[淡水中學]]青年教育工作以及規畫校園,建設校舍。1914年時他赴東京學習日語時結識了基督教女青年會(Y.M.C.A.)派遣至日本的美籍宣教士古利安(Miss Marion Osgood),後來兩人便結婚了,1917年羅虔益夫婦倆返回淡水。羅虔益在臺灣十餘年期間,除了專務建築事宜之外,也曾擔任[[淡江中學]]的幾何老師,[[1921年]]4月1日到[[1922年]]8月31日,他主要代理[[淡江中學]]的校長。
  
  羅虔益在臺灣所設計建造的建築物,包括[[1923年]]的[[淡江中學]]體育部及艋舺教會禮拜堂和[[1923年]][[淡江中學]]八角塔校舍,尤其[[八角塔]]因對中西文化造型的拿捏和建築技術的熟練設計創造力,而被譽為中西合璧建築的精品。他在淡水中學時主要的工作還是規劃校園與建設校舍。當時淡江中學以老舊並且規模有限的牛津學堂為校舍並非長久之計,而且女學校令人稱羨的校舍也陸續完成。一所足於表現出創校精神和教育理念,以及供未來發展所需的校園才是當務之急。在1919年日本政府允此項建築計劃募款,不久便在臺募得一萬六千元,同時也向加拿大申請了輔助。
+
  羅虔益在臺灣所設計建造的建築物,包括[[1923年]]的[[淡江中學]]體育部及艋舺教會禮拜堂和[[1923年]][[淡江中學]]八角塔校舍,尤其[[八角塔]]因對中西文化造型的拿捏和建築技術的熟練設計創造力,而被譽為中西合璧建築的精品。他在淡水中學時主要的工作還是規劃校園與建設校舍。當時淡江中學以老舊並且規模有限的牛津學堂為校舍並非長久之計,而且女學校令人稱羨的校舍也陸續完成。一所足於表現出創校精神和教育理念,以及供未來發展所需的校園才是當務之急,在[[1919年]]日本政府應允此項建築計劃募款,不久便在臺募得一萬六千元,同時也向加拿大申請了補助。
  
 
  不過當時北臺灣教會的建築事務均由吳威廉牧師負責,羅虔益一時無用武之地,情勢尷尬,讓他一度請辭想轉調韓國服務。因此,宣道會於1920年讓羅虔益至洛杉磯去,用六個月的時間學習營建業務。而八角塔的設計圖便是在這時完成的。1921年他返臺後便展開了營建工作。在1923年第一所建築體育館(雨天體操場Gymnasium-Assembly Hall)落成啟用,這棟建築是為6月5日的北部教會設教50週年作為紀念會場而先行竣工的,這間在臺灣建築史上極具地位的建物,10年後還是被選為設教60週年的紀念會式場。他接著還在同年為艋舺教會建了一所禮拜堂,作為北部教會50週年紀念建築物,這所建築之風格與體育館極為相似。但是,羅虔益至今仍為人所樂道的仍是淡江中學的主體校舍“八角塔”。它於1923年11月開工,一直到1925年6月竣工,八角塔至今還大致保存完整。
 
  不過當時北臺灣教會的建築事務均由吳威廉牧師負責,羅虔益一時無用武之地,情勢尷尬,讓他一度請辭想轉調韓國服務。因此,宣道會於1920年讓羅虔益至洛杉磯去,用六個月的時間學習營建業務。而八角塔的設計圖便是在這時完成的。1921年他返臺後便展開了營建工作。在1923年第一所建築體育館(雨天體操場Gymnasium-Assembly Hall)落成啟用,這棟建築是為6月5日的北部教會設教50週年作為紀念會場而先行竣工的,這間在臺灣建築史上極具地位的建物,10年後還是被選為設教60週年的紀念會式場。他接著還在同年為艋舺教會建了一所禮拜堂,作為北部教會50週年紀念建築物,這所建築之風格與體育館極為相似。但是,羅虔益至今仍為人所樂道的仍是淡江中學的主體校舍“八角塔”。它於1923年11月開工,一直到1925年6月竣工,八角塔至今還大致保存完整。

於 2024年8月31日 (六) 01:03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編輯]

  羅虔益( Mr. Kenneth Dowie ),加拿大人,於1887年5月9日生於加拿大的新蘇格蘭,他在家中的五個子女中排行第三。由於他為蘇格蘭裔,自小便回蘇格蘭讀小學,然後又搬到英國的南部,到了高中時才舉家搬遷回加拿大蒙特婁附近就讀高中。在馬宜大學(Science Faculty of McGill University)就讀科學院時,他便加入了學生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並擔任幹事。他在校專攻土木與結構學程,並取得建築工程學的學位,大學畢業後一度於“自治領橋樑事業(Dominion Bridge Co.)”工作,其後又回馬宜大學進修取得建築學位,並且於該校的長老教會神學院(Presbyterian College of McGill University)進修部分課程。來臺灣前在“洛氏與法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Ross & Macfarlane Architects)”工作時,接受了加拿大長老教會宣道會的呼召後,他便預備成為海外宣教師。於西元1913年10月31日,他被加拿大總會派來淡水擔任宣教士,但不具備牧師身份,他是當時來臺宣教師之中唯一以“宣教行政(Department:Administrative)”為身分的Mission architect。他的職責專為協助淡水中學青年教育工作以及規畫校園,建設校舍。1914年時他赴東京學習日語時結識了基督教女青年會(Y.M.C.A.)派遣至日本的美籍宣教士古利安(Miss Marion Osgood),後來兩人便結婚了,1917年羅虔益夫婦倆返回淡水。羅虔益在臺灣十餘年期間,除了專務建築事宜之外,也曾擔任淡江中學的幾何老師,1921年4月1日到1922年8月31日,他主要代理淡江中學的校長。

  羅虔益在臺灣所設計建造的建築物,包括1923年淡江中學體育部及艋舺教會禮拜堂和1923年淡江中學八角塔校舍,尤其八角塔因對中西文化造型的拿捏和建築技術的熟練設計創造力,而被譽為中西合璧建築的精品。他在淡水中學時主要的工作還是規劃校園與建設校舍。當時淡江中學以老舊並且規模有限的牛津學堂為校舍並非長久之計,而且女學校令人稱羨的校舍也陸續完成。一所足於表現出創校精神和教育理念,以及供未來發展所需的校園才是當務之急,在1919年日本政府應允此項建築計劃募款,不久便在臺募得一萬六千元,同時也向加拿大申請了補助。

  不過當時北臺灣教會的建築事務均由吳威廉牧師負責,羅虔益一時無用武之地,情勢尷尬,讓他一度請辭想轉調韓國服務。因此,宣道會於1920年讓羅虔益至洛杉磯去,用六個月的時間學習營建業務。而八角塔的設計圖便是在這時完成的。1921年他返臺後便展開了營建工作。在1923年第一所建築體育館(雨天體操場Gymnasium-Assembly Hall)落成啟用,這棟建築是為6月5日的北部教會設教50週年作為紀念會場而先行竣工的,這間在臺灣建築史上極具地位的建物,10年後還是被選為設教60週年的紀念會式場。他接著還在同年為艋舺教會建了一所禮拜堂,作為北部教會50週年紀念建築物,這所建築之風格與體育館極為相似。但是,羅虔益至今仍為人所樂道的仍是淡江中學的主體校舍“八角塔”。它於1923年11月開工,一直到1925年6月竣工,八角塔至今還大致保存完整。

  為了病重的夫人和子女的教育,在1924年,羅虔益返回加拿大,曾於二次大戰期間,充任美國海軍情報局的翻譯官,負責翻譯文件與偵訊戰犯,後來官拜美國海軍少校,1945年12月,戰爭結束,他乘美軍艦由菲律賓抵臺,藉機訪問教會,並帶有五百名在菲律賓的臺籍日軍戰俘名單為禮物,他一再表示永遠地關心臺灣。在“二.二八”事件時,他還曾受偕叡廉老校長和其女兒偕安蓮之託,設法營救陳能通校長,可惜未能成功。他退休後搬遷至加拉蒙市與昔日宣教士朋友比鄰而居,而他也為自己建了一棟“小白宮”,那是仿造他在淡水的家(今真理大學最東側宣教士宿舍),想必他是非常懷念淡水的生活,最後他於1965年6月2日離世。他在臺灣的足跡與故事,以及在建築風格上的努力創造力,都對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與來源[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文學家 詩人 洪以南洪騰雲
台灣之最 乞丐之父 施乾
台灣烏龍茶之父 約翰‧陶德
自來水之父 巴爾頓
匠師 燕樓匠派洪泉李璋瑜黃仔樹
改革人士 抗日 簡大獅
政治人物 官員 陳培桂李彤恩
稅關長 野村才二
街長 武田駒吉
鎮長 李木榮杜家齊
其他 小副川猛居正鳥井勝治林金鐘沈葆楨曾四安黃寶成雷俊臣
軍人 孫開華張李成章高元巴恩士李應辰李應時林朝棟
航海人物 水手 畢金桂Pedro Florentino
馬偕家族 馬偕家族馬偕數位博物館
商人 張媽進陳樹木李貽和汪天生洪成敷盧阿山多田榮吉許能黃東茂許木生許丙James Davidson林百鍊林義禮張園施論鄭榮記
基督徒 牧師 陳榮輝李庥
信徒 柯清泰
傳教士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德明利姑娘華雅各葉順莊天能
教育家 校長 小竹德吉羅虔益洪炳南
教師 張聰明杜生財
助教 柯維思
其他 蔡以倫
望族 淡水李家李應東
畫家 台灣 陳澄波
日本 木下靜涯
舞蹈家 林明德
醫生 蔡阿信鄭木筆盧秋桂陳水泉陳江山杜聰明洪長庚
警界人物 警察 施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