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水上機場"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景點簡介)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5 次修訂)
行 1: 行 1:
{{導覽條1|景點}}
+
{{導覽條2|景點|古蹟}}
 +
[[檔案:淡水水上機場.jpg|thumb|400px|{{檔案:淡水水上機場.jpg}}]]
  
==景點簡介==
+
==簡介==
  臺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位於淡水中正東路42巷7號,對於一般人,淡水水上機場是一處神秘而陌生的地帶,有駐軍管制門禁森嚴。
+
  [[淡水水上機場]]是'''臺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位於[[淡水]]中正東路42巷7號,鄰近[[淡水氣候觀測所]]及[[殼牌倉庫]]。對一般人而言,淡水水上機場是一處神秘而陌生的地帶,有駐軍管制門禁森嚴,[[1996年]]民間反對興建淡水河沿岸河濱堤岸道路,並且對於水上機場進行歷史方面考證。[[2000年]]專家學者會勘基地,6月27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臺灣地區最早有水上飛機航行紀錄在[[1930年]](昭和5)有兩位義大利籍飛行員駕駛水上飛機中途著陸淡水,次年日本當局展開內臺聯絡實驗飛行計畫,同年10月5日內臺聯絡水上機在淡水著陸;[[1937年]](昭和12)七七事變後,臺灣總督府遞信部航空局便挑選淡水鼻仔頭村為機場預定地,除軍事需要,更與加強東南亞經貿有關。經過二年規劃及土地徵收,才開始整地興建,終於在[[1941年]](昭和16)建造完工,機場最初開放由民營的大日本航空公司使用,單葉雙引擎的水上飛機,從橫濱起飛後,在淡水加油停靠再飛往曼谷,載客約20人,每月來回二次,平均一星期一航次。每次水上飛機起飛或降落前,便派出一艘巡邏艇在跑道各角落巡邏,用擴音機呼叫捕魚船隻閃避,以免妨害飛機起降。
+
  [[水上機場]]所在位置原為淡水[[鼻頭村]]中,其中最大一棟建築是淡水富家[[黃東茂]]的別墅,周遭還有二三十戶農家跟漁家的民宅。水上機場是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土稱此條浮洲為「浮線」)之南側河道4、5公里長的水面為天然跑道,當時的設備包括:機場事務所、飛機修護廠、油庫、航空測候所、溜滑臺、牽引機等。
  
  不過使用幾個月後,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爆發,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此一航線。
+
  臺灣地區最早有水上飛機航行紀錄在[[1930年]](昭和5),當時有兩位義大利籍飛行員駕駛水上飛機中途著陸[[淡水]],次年日本當局展開內臺聯絡實驗飛行計畫,同年10月5日內臺聯絡水上機在淡水著陸;[[1937年]](昭和12)七七事變後,臺灣總督府遞信部航空局便挑選淡水鼻仔頭村為機場預定地,除軍事需要,更與加強東南亞經貿有關。經過二年規劃及土地徵收,才開始整地興建,終於在[[1941年]](昭和16)建造完工,機場最初開放由民營的大日本航空公司使用,單葉雙引擎的水上飛機,從橫濱起飛後,在淡水加油停靠再飛往曼谷,載客約20人,每月來回二次,平均一星期一航次。每次水上飛機起飛或降落前,便派出一艘巡邏艇在跑道各角落巡邏,用擴音機呼叫捕魚船隻閃避,以免妨礙飛機起降。
  
  [[1943年]](昭和18)日本軍方徵用民航機及飛行,所有機場皆屬軍用,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隨後,駐紮東港的日本海軍航空隊便派遣小型巡哨機進駐,負責近海的巡哨。為增強淡水機場起降安全,便添加助航設備,先在沙崙設置一座「航空無線電羅針所」(無線電助電臺), [[1944年]]在關渡小丘陵上設置一座航空燈塔。
+
  不過使用幾個月後,[[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爆發,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此一航線。
  
  張志源與邱上嘉曾針對淡水水上機場發表"西元1937-1945年臺灣淡水水上機場角色功能與空間配置之研究"一文,提出三點發現:
+
  [[1943年]](昭和18)日本軍方徵用民航機及飛行,所有機場皆屬軍用,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隨後,駐紮東港的日本海軍航空隊便派遣小型巡哨機進駐,負責近海的巡哨。為增強淡水機場起降安全,便添加助航設備,先在沙崙設置一座「航空無線電羅針所」(無線電助電臺),[[1944年]]再於[[關渡]]小丘陵上設置一座航空燈塔。
::<i>"1. 淡水水上機場的出現主要是因應昭和年間日本與世界各國競爭國際航空路線開發及軍事上的目的所產生的。2. 淡水水上機場基地選擇在淡水鼻頭崙主要是因為交通便利、淡水河區域地形特色及滑行距離的特性。3. 淡水水上機場在民航時期主要作為日本橫濱到泰國曼谷的長途加油轉運站,到日軍徵用後為海軍震洋隊的基地,成為當時臺灣島唯一國際港口與機場同時出現於淡水河口之現象,也代表了日治後期淡水港衰退轉變過程。"</i>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淡水水上機場由國府空軍接收,由空軍氣象聯隊進駐,但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
+
  張志源與邱上嘉曾針對[[淡水水上機場]]發表「[http://203.72.2.115/Ejournal/AQ02160206.pdf 西元1937-1945年臺灣淡水水上機場角色功能與空間配置之研究]」一文,提出三點主要的研究發現:
 +
::''1. 淡水水上機場的出現主要是因應昭和年間日本與世界各國競爭國際航空路線開發及軍事上的目的所產生的。''
 +
::''2. 淡水水上機場基地選擇在淡水鼻頭崙主要是因為交通便利、淡水河區域地形特色及滑行距離的特性。''
 +
::''3. 淡水水上機場在民航時期主要作為日本橫濱到泰國曼谷的長途加油轉運站,到日軍徵用後為海軍震洋隊的基地,成為當時臺灣島唯一國際港口與機場同時出現於淡水河口之現象,也代表了日治後期淡水港衰退轉變過程。''
  
  水上機場是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土稱此條浮洲為「浮線」)之南側河道4、5公里長的水面為天然跑道,當時的設備包括:機場事務所、飛機修護廠、油庫、航空測候所、溜滑臺、牽引機等。
+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淡水水上機場]]由國民政府空軍接收,由空軍氣象聯隊進駐,但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
 +
 
 +
==地圖資訊==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幸福里]]中正東路42巷7號
 +
{{Map1|25.1645149, 121.4464077}}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
#[[淡水學用語辭典]]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張志源、邱上嘉,[http://203.72.2.115/Ejournal/AQ02160206.pdf 西元1937-1945年臺灣淡水水上機場角色功能與空間配置之研究],科技學刊-人文社會類,第16卷,第2期,頁151-161,民96年10月。
+
#張志源、邱上嘉,[http://203.72.2.115/Ejournal/AQ02160206.pdf 西元1937-1945年臺灣淡水水上機場角色功能與空間配置之研究],科技學刊-人文社會類 第16卷,第2期(民96年10月):頁151-161。
  
==參考資源==
+
==相關頁面==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
|-
 +
|valign="top"|
 +
*相關人物
 +
:*[[黃東茂]]
 +
|valign="top"|
 +
*相關景點
 +
:*[[鼻頭崙]]
 +
:*[[淡水氣候觀測所]]
 +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
:*[http://cwhung.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64.html 看見淡水的「水上飛機場」]
 
:*[http://taiwanairpower.org/blog/?p=5680 淡水水上機場]
 
:*[http://taiwanairpower.org/blog/?p=5680 淡水水上機場]
 +
:*[http://ecpoem.pixnet.net/blog/post/23645878-淡水水上機場 淡水水上機場]【痞客邦2009.05.29】
 +
:*[http://tamsuitour.pixnet.net/blog/post/72490126-淡水水上機場 淡水水上機場]【痞客邦2012.12.10】
 +
:*[http://blog.yam.com/tamano/article/11978664 淡水水上機場 - 拾遺記]【天空部落】
 +
:*[http://luchifeng1978.pixnet.net/blog/post/33777427-淡水水上機場 淡水水上機場]
 +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932 淡水水上機場]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
[[Category:古蹟]][[Category:淡水第一]]
  
[[Category:景點]]
+
[[zh:淡水水上機場]]
 +
{{淡水文化資產導覽盒}}

於 2023年4月23日 (日) 01:05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
圖檔簡述:淡水水上機場
拍攝日期:2012-04-22
拍攝地點:
所有人:劉育銘
攝影者:劉育銘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編輯]

  淡水水上機場臺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位於淡水中正東路42巷7號,鄰近淡水氣候觀測所殼牌倉庫。對一般人而言,淡水水上機場是一處神秘而陌生的地帶,有駐軍管制門禁森嚴,1996年民間反對興建淡水河沿岸河濱堤岸道路,並且對於水上機場進行歷史方面考證。2000年專家學者會勘基地,6月27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水上機場所在位置原為淡水鼻頭村中,其中最大一棟建築是淡水富家黃東茂的別墅,周遭還有二三十戶農家跟漁家的民宅。水上機場是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土稱此條浮洲為「浮線」)之南側河道4、5公里長的水面為天然跑道,當時的設備包括:機場事務所、飛機修護廠、油庫、航空測候所、溜滑臺、牽引機等。

  臺灣地區最早有水上飛機航行紀錄在1930年(昭和5),當時有兩位義大利籍飛行員駕駛水上飛機中途著陸淡水,次年日本當局展開內臺聯絡實驗飛行計畫,同年10月5日內臺聯絡水上機在淡水著陸;1937年(昭和12)七七事變後,臺灣總督府遞信部航空局便挑選淡水鼻仔頭村為機場預定地,除軍事需要,更與加強東南亞經貿有關。經過二年規劃及土地徵收,才開始整地興建,終於在1941年(昭和16)建造完工,機場最初開放由民營的大日本航空公司使用,單葉雙引擎的水上飛機,從橫濱起飛後,在淡水加油停靠再飛往曼谷,載客約20人,每月來回二次,平均一星期一航次。每次水上飛機起飛或降落前,便派出一艘巡邏艇在跑道各角落巡邏,用擴音機呼叫捕魚船隻閃避,以免妨礙飛機起降。

  不過使用幾個月後,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爆發,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此一航線。

  1943年(昭和18)日本軍方徵用民航機及飛行,所有機場皆屬軍用,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隨後,駐紮東港的日本海軍航空隊便派遣小型巡哨機進駐,負責近海的巡哨。為增強淡水機場起降安全,便添加助航設備,先在沙崙設置一座「航空無線電羅針所」(無線電助電臺),1944年再於關渡小丘陵上設置一座航空燈塔。

  張志源與邱上嘉曾針對淡水水上機場發表「西元1937-1945年臺灣淡水水上機場角色功能與空間配置之研究」一文,提出三點主要的研究發現:

1. 淡水水上機場的出現主要是因應昭和年間日本與世界各國競爭國際航空路線開發及軍事上的目的所產生的。
2. 淡水水上機場基地選擇在淡水鼻頭崙主要是因為交通便利、淡水河區域地形特色及滑行距離的特性。
3. 淡水水上機場在民航時期主要作為日本橫濱到泰國曼谷的長途加油轉運站,到日軍徵用後為海軍震洋隊的基地,成為當時臺灣島唯一國際港口與機場同時出現於淡水河口之現象,也代表了日治後期淡水港衰退轉變過程。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淡水水上機場由國民政府空軍接收,由空軍氣象聯隊進駐,但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

地圖資訊[編輯]

讀取地圖中...


資料來源[編輯]

  1. 淡水學用語辭典
  2.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3.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4.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5.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6. 張志源、邱上嘉,西元1937-1945年臺灣淡水水上機場角色功能與空間配置之研究,科技學刊-人文社會類 第16卷,第2期(民96年10月):頁151-161。

相關頁面[編輯]

  • 相關人物
  • 相關景點

相關連結[編輯]

古物 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望高樓碑誌
古蹟 市定古蹟 滬尾水道馬偕墓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淡水氣候觀測所淡水禮拜堂擢勝營淡水外僑墓園振文社淡水福佑宮淡水海關碼頭淡水水上機場淡水龍山寺淡水臺銀日式宿舍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滬尾湖南勇古墓滬尾小學校禮堂滬尾偕醫館
國定古蹟 淡水紅毛城理學堂大書院鄞山寺聖安東尼奧城滬尾礮臺
考古遺址 長濱文化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水碓尾遺址油車口遺址大田寮遺址
歷史建築 淡水紅樓木下靜涯故居梁實秋故居馬偕故居馬偕租屋處淡水日本警官宿舍駱家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