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禮拜堂" 修訂間的差異
小 |
Masker0428 (對話 | 貢獻) |
||
(未顯示由 10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4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 | {{ | + | {{導覽條2|景點|古蹟}}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jpg|300px|縮圖|{{檔案:淡水禮拜堂.jpg}}]] | ||
+ | [[檔案:建築之美5.jpg|300px|縮圖|{{檔案:建築之美5.jpg}}]] | ||
− | [[ | + | ==簡介== |
+ | [[淡水禮拜堂]]位於[[淡水]][[馬偕街]]8號,於[[1998年]]08月29日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1872年]]3月9日,來自加拿大的[[偕叡理]]牧師(Dr. George Leslie Mackay,人稱[[馬偕]]博士)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這是第一代的教堂。 | ||
− | + | 隨著[[1901年]][[馬偕]]去世,[[淡水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新的教堂於[[1915年]]在現在的位置改建為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俗稱「白色禮拜堂」,鐘樓設於正門上方,[[淡水暮色]]歌詞中「教堂鐘聲心空虛 響對海面去」正是禮拜堂鐘聲的寫照。 | |
− | |||
− | + | [[1928年]]因不敷使用又適逢[[馬偕]]來[[淡水]]傳教六十週年,[[淡水教會]]於是決定改建,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其大部分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且親自設計、督建,於[[1932年]]改建,至[[1933年]]9月3日完工。改建後有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RC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1986年]]屋頂因傳統屋瓦維修困難,故採用進口鋁質浪板全面翻修,也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教堂正面有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鐘樓則是「五餅二魚」及「客西馬尼禱告」的基督教義。 | |
− | + | 禮拜堂是一座設計仔細且施工嚴謹的建築。就設計層面而言,建築物有許多細節(detail),包括柱腳、牆面、砌磚法、扶壁、拱窗、平拱窗、尖拱窗、線腳、水平飾帶及尖頂等。以上都必須仰仗精密的設計圖與施工圖才能完成。再者就施工層面而言,西式建築的地基、砌磚法、鐵骨桁架與樓梯都具有極專業的水準,顯見出自優秀且很有經驗的泥水匠之手。據傳[[洪泉]]及[[黃仔樹]]師徒從清末即長期爲[[馬偕]]建屋,至[[1906年]]及[[1909年]]的宣教士宿舍亦可能出自洪、黃二匠師之手。這是流行於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一種建築式樣。[[2009年]],鎮公所拆除教堂南面的舊街屋,大大改善了教堂周邊的環境,增添古蹟風貌。 | |
− | + | ==福音鐘== |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福音鐘.jpg|300px|thumb|{{檔案:淡水禮拜堂-福音鐘.jpg}}]] | ||
+ | *此為福音鐘下方基座之解說文: | ||
+ | <div style="width: 50%; border-style:double; padding: 5px 5px 5px 5px;"> | ||
+ | <poem> | ||
+ | <p align="center">'''福音鐘'''</p> | ||
+ | [[淡水教會禮拜堂]]屬哥德式建築,鐘塔是特色之一,此鐘自[[1915年]]「白色禮拜堂」竣工時即已存在,更早的資料闕如,只知鐘面鑄有「YORK」與「No.30」等字,美國製造。 | ||
− | + | 此鐘聲音宏亮渾圓,傳播甚遠,連對岸八里都可聽到,著名台灣歌謠《[[淡水暮色]]》提及「教堂鐘聲心空虛,響對海面去」即是此鐘。 | |
− | + | 二戰期間此鐘被日本政府徵用為「街役場」警報器,架設於「[[達觀樓]]」([[紅樓]])屋頂,在空襲中遭受炸射而破裂失聲,終於為[[淡水]]居民鞠躬盡瘁。此鐘戰後被送回教會,[[1985年]]裝置於禮拜堂後方以資紀念,取名「福音之鐘」。 | |
+ | |||
+ | 今年([[2012年]])是淡水教會設立140週年,將此鐘移置此地,與禮拜堂古蹟兩者相應,為福音做見證,並成為本地的共同記憶。 | ||
+ | <p align="right"> | ||
+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 敬立 | ||
+ | [[2012年]]12月23日</p> | ||
+ | </poem> | ||
+ | </div> | ||
+ | |||
+ | ==相關照片== | ||
+ | <gallery> |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樓梯刮泥板.jpg|淡水禮拜堂樓梯下的以前用來刮泥的鐵板 |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鐘.jpg|淡水禮拜堂福音鐘 |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介紹牌.jpg|淡水禮拜堂的簡介牌 |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側邊的窄巷.jpg|淡水禮拜堂側邊的窄巷 | ||
+ | 檔案:淡水禮拜堂20120325.JPG|淡水禮拜堂正面照 | ||
+ | 檔案:建築之美6.jpg|右邊是教會,左邊的房屋是當年滬尾偕醫館的病房,是台灣西醫的發祥地。([[蔡坤煌]]攝影) | ||
+ | </gallery> | ||
==交通地圖== | ==交通地圖== | ||
− | +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新生里]]馬偕街8號 | |
+ | *步行:淡水捷運站 → 中正路(老街)(約20分鐘) | ||
+ |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5.1718874,121.4383272,3a,90y,60.53h,105.26t/data=!3m6!1e1!3m4!1sT7cG3w1Y8bwvZUqIEc6ETw!2e0!7i16384!8i8192?hl=zh-TW Google街景導覽] | ||
+ | *OpenStreetMap: | ||
+ | {{Map1|25.17202, 121.43849}} | ||
+ | |||
+ | ==相關資訊== | ||
+ | *開放時間:教會禮拜與特別活動時 | ||
+ | *連絡電話:(02)2621-4043 | ||
+ | |||
+ | ==資料來源== | ||
+ |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禮拜堂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 ||
+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
+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
+ | #[[柯設偕]]《淡水教會史》,(未刊本,1933)。 | ||
+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 ||
==參考資源== | ==參考資源== |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相關頁面== | ==相關頁面== | ||
+ | *[[Tamsui Chapel]] | ||
+ | *[[馬偕]] | ||
+ | *[http://www.pct.org.tw/article_church.aspx?strBlockID=B00007&strContentID=C2006061600001&strDesc=&strSiteID=&strCTID=CT0016&strASP=article_church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
+ | |||
+ | ==相關新聞== | ||
+ | *[http://www.pct.org.tw/article_church.aspx?strBlockID=B00007&strContentID=C2006061600001&strDesc=&strSiteID=&strCTID=CT0016&strASP=article_church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
==相關連結== | ==相關連結== | ||
− | + | *[http://www.mackay.com.tw/index.asp 淡水教會] | |
− | + |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34&assetsClassifyId=1.1&version=1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淡水禮拜堂] | |
− | + | *[http://www.tamsui.ntpc.gov.tw/web/SG?pageID=42185 淡水區公所-新八景滬街訪古-淡水禮拜堂] | |
+ | *[http://tamsuitour.pixnet.net/blog/post/153227751 淡水A空襲警報:教會福音之鐘-淡水導覽旅遊暨文化活動手記] | ||
− | [[Category: | + | [[Category:古蹟]][[Category:馬偕之路]] |
+ | {{淡水文化資產導覽盒}} |
於 2022年6月13日 (一) 03:43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簡介[編輯]
淡水禮拜堂位於淡水馬偕街8號,於1998年08月29日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1872年3月9日,來自加拿大的偕叡理牧師(Dr. George Leslie Mackay,人稱馬偕博士)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這是第一代的教堂。
隨著1901年馬偕去世,淡水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新的教堂於1915年在現在的位置改建為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俗稱「白色禮拜堂」,鐘樓設於正門上方,淡水暮色歌詞中「教堂鐘聲心空虛 響對海面去」正是禮拜堂鐘聲的寫照。
1928年因不敷使用又適逢馬偕來淡水傳教六十週年,淡水教會於是決定改建,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其大部分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且親自設計、督建,於1932年改建,至1933年9月3日完工。改建後有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RC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1986年屋頂因傳統屋瓦維修困難,故採用進口鋁質浪板全面翻修,也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教堂正面有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鐘樓則是「五餅二魚」及「客西馬尼禱告」的基督教義。
禮拜堂是一座設計仔細且施工嚴謹的建築。就設計層面而言,建築物有許多細節(detail),包括柱腳、牆面、砌磚法、扶壁、拱窗、平拱窗、尖拱窗、線腳、水平飾帶及尖頂等。以上都必須仰仗精密的設計圖與施工圖才能完成。再者就施工層面而言,西式建築的地基、砌磚法、鐵骨桁架與樓梯都具有極專業的水準,顯見出自優秀且很有經驗的泥水匠之手。據傳洪泉及黃仔樹師徒從清末即長期爲馬偕建屋,至1906年及1909年的宣教士宿舍亦可能出自洪、黃二匠師之手。這是流行於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一種建築式樣。2009年,鎮公所拆除教堂南面的舊街屋,大大改善了教堂周邊的環境,增添古蹟風貌。
福音鐘[編輯]
- 此為福音鐘下方基座之解說文:
福音鐘
淡水教會禮拜堂屬哥德式建築,鐘塔是特色之一,此鐘自1915年「白色禮拜堂」竣工時即已存在,更早的資料闕如,只知鐘面鑄有「YORK」與「No.30」等字,美國製造。
此鐘聲音宏亮渾圓,傳播甚遠,連對岸八里都可聽到,著名台灣歌謠《淡水暮色》提及「教堂鐘聲心空虛,響對海面去」即是此鐘。
二戰期間此鐘被日本政府徵用為「街役場」警報器,架設於「達觀樓」(紅樓)屋頂,在空襲中遭受炸射而破裂失聲,終於為淡水居民鞠躬盡瘁。此鐘戰後被送回教會,1985年裝置於禮拜堂後方以資紀念,取名「福音之鐘」。
今年(2012年)是淡水教會設立140週年,將此鐘移置此地,與禮拜堂古蹟兩者相應,為福音做見證,並成為本地的共同記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 敬立
2012年12月23日
相關照片[編輯]
右邊是教會,左邊的房屋是當年滬尾偕醫館的病房,是台灣西醫的發祥地。(蔡坤煌攝影)
交通地圖[編輯]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新生里馬偕街8號
- 步行:淡水捷運站 → 中正路(老街)(約20分鐘)
- 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相關資訊[編輯]
- 開放時間:教會禮拜與特別活動時
- 連絡電話:(02)2621-4043
資料來源[編輯]
-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禮拜堂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柯設偕《淡水教會史》,(未刊本,1933)。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參考資源[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新聞[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
|||
古物 | 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望高樓碑誌 | ||
古蹟 | 市定古蹟 | 滬尾水道.馬偕墓.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淡水氣候觀測所.淡水禮拜堂.擢勝營.淡水外僑墓園.振文社.淡水福佑宮.淡水海關碼頭.淡水水上機場.淡水龍山寺.淡水臺銀日式宿舍.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滬尾湖南勇古墓.滬尾小學校禮堂.滬尾偕醫館 | |
國定古蹟 | 淡水紅毛城.理學堂大書院.鄞山寺.聖安東尼奧城.滬尾礮臺 | ||
考古遺址 | 長濱文化.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水碓尾遺址.油車口遺址.大田寮遺址 | ||
歷史建築 | 淡水紅樓.木下靜涯故居.梁實秋故居.馬偕故居.馬偕租屋處.淡水日本警官宿舍.駱家古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