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偕醫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相關資訊)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行 3: 行 3:
 
[[檔案:滬尾偕醫館介紹.jpg|350px|縮圖|{{檔案:滬尾偕醫館介紹.jpg}}]]
 
[[檔案:滬尾偕醫館介紹.jpg|350px|縮圖|{{檔案:滬尾偕醫館介紹.jpg}}]]
 
==簡介==
 
==簡介==
  '''[[滬尾偕醫館]]'''(Hobe MacKay Hospital)位在臺北縣[[淡水]]鎮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35&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f>
+
  '''[[滬尾偕醫館]]'''(Hobe MacKay Hospital)位在[[新北市淡水區]][[新生里]][[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35&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f>
  
  [[馬偕]]博士在[[1872年]]3月9日抵淡水後,先於馬偕街24號(實為淡水廳官府官員馬房)租宿,並在此處開設診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 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於是在[[1873年]]5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
+
  [[馬偕]]博士在[[1872年]]3月9日抵達[[淡水]]後,先於[[馬偕街]]24號(實為淡水廳官府官員馬房)租宿,並在此處開設診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 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於是在[[1873年]]5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
  
  當時[[馬偕博士]]邀請駐淡水的外國人和洋行所聘的外籍醫師,到醫館主持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同時他也訓練學生和本地傳教士,加拿大也曾派專業醫師[[華雅各]] (Dr.J.B.Fraser) 前來淡水駐院主持,唯兩年後因其妻病逝[[淡水]]而返國,其夫人今仍安葬於[[淡江中學]]旁之外僑墓園。[[1879年]]一位住在美國底特律的馬偕夫人,為紀念逝世不久的丈夫馬偕船長,慨然捐贈美金3000元給淡水的[[馬偕]]博士,做為建醫院與宣教的基金。馬偕博士遂用其中的2500元重建一座全新的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1884年]][[中法戰爭]]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劉銘傳特頒獎表揚,因而聞名全國。[[1901年]]馬偕去世,馬偕醫館關閉。[[1905年]]加拿大長老教會宣道會派宋雅各醫生來台,醫館重開。[[1912年]]為紀念馬偕博士傳教40週年,建造馬偕紀念醫院於台北,以繼承其遺志,就是今日的馬偕紀念醫院。
+
  當時[[馬偕博士]]邀請駐淡水的外國人和洋行所聘的外籍醫師,到醫館主持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同時他也訓練學生和本地傳教士,加拿大也曾派專業醫師[[華雅各]] (Dr.J.B.Fraser) 前來淡水駐院主持,惟兩年後因其妻病逝[[淡水]]而返國,其夫人今仍安葬於[[淡江中學]]旁之外僑墓園。[[1879年]]一位住在美國底特律的馬偕夫人,為紀念逝世不久的丈夫馬偕船長,慨然捐贈美金3000元給淡水的[[馬偕]]博士,做為建醫院與宣教的基金。馬偕博士遂用其中的2500元重建一座全新的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1884年]][[中法戰爭]]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劉銘傳]]特頒獎表揚,因而聞名全國。[[1901年]]馬偕去世,馬偕醫館關閉。[[1905年]]加拿大長老教會宣道會派宋雅各醫生來台,醫館重開。[[1912年]]為紀念馬偕博士傳教40週年,建造馬偕紀念醫院於臺北,以繼承其遺志,就是今日的馬偕紀念醫院。
  
  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並由「[[洪泉]]」所蓋,他是淡水甚出名的泥水匠,一般稱為「泉仔師」,其徒弟後來都是北部洋式建築的師傅。屋體為閩南式民宅,有著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栱形的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內部格局單純方整。因面臨海邊,地基抬高約1M,以防止濕氣上升,基礎外垣圍奇哩岸石材,階梯採雙邊設計
+
  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並由「[[洪泉]]」所蓋,他是淡水甚為出名的泥水匠,一般稱為「泉仔師」,其徒弟後來都是北部洋式建築的師傅。屋體為閩南式民宅,有著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栱形的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內部格局單純方整。因面臨海邊,地基抬高約1M,以防止濕氣上升,基礎外垣圍奇哩岸石材,階梯採雙邊設計
  
 
  《[[馬偕博士在淡水]]》:「建築體為馬偕親自設計,請淡水最有名的泥水匠[[洪泉師]]所蓋,採閩南式與西式建築混合型式,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濯洗臺、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當年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當時醫療所用的藥瓶、藥罐等。偕醫館醫務遷移後,偕醫館作為教會書房,提供聖經聖書。後作為教會所屬團契使用,並做多元性再利用。
 
  《[[馬偕博士在淡水]]》:「建築體為馬偕親自設計,請淡水最有名的泥水匠[[洪泉師]]所蓋,採閩南式與西式建築混合型式,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濯洗臺、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當年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當時醫療所用的藥瓶、藥罐等。偕醫館醫務遷移後,偕醫館作為教會書房,提供聖經聖書。後作為教會所屬團契使用,並做多元性再利用。
行 30: 行 30:
 
  屬市定古蹟,[[1872年]][[馬偕博士]]來台行醫傳教,隔年即設立滬尾醫館,是臺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1879年]]一位同姓馬偕的美籍婦人資助,蓋了中西合璧的醫院,即為今日所見的[[滬尾偕醫館]]。後因馬偕博士辭世曾關閉,直到[[1906年]]加拿大宋雅各醫師來臺而重啟偕醫館,直至[[1912年]]臺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滬尾偕醫館才功成身退。
 
  屬市定古蹟,[[1872年]][[馬偕博士]]來台行醫傳教,隔年即設立滬尾醫館,是臺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1879年]]一位同姓馬偕的美籍婦人資助,蓋了中西合璧的醫院,即為今日所見的[[滬尾偕醫館]]。後因馬偕博士辭世曾關閉,直到[[1906年]]加拿大宋雅各醫師來臺而重啟偕醫館,直至[[1912年]]臺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滬尾偕醫館才功成身退。
  
  滬尾偕醫館屬閩南式民宅,為馬偕親自設計,並延請淡水在地匠師。中式閩南瓦的屋頂,卻有西洋門窗,極富漢洋融合的趣味。因建築風韻細緻典雅,常成為婚紗攝影的熱門取景點。偕醫館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灈洗台、壁爐、門鐘等設備,今仍可見其遺跡。
+
  滬尾偕醫館屬閩南式民宅,為馬偕親自設計,並延請淡水在地匠師。中式閩南瓦的屋頂,卻有西洋門窗,極富漢洋融合的趣味。因建築風韻細緻典雅,常成為婚紗攝影的熱門取景點。偕醫館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濯洗台、壁爐、門鐘等設備,今仍可見其遺跡。
  
 
<center>[[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br>
 
<center>[[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br>
行 60: 行 60:
 
:*[[1976年]]:10月,[[滬尾偕醫館|偕醫館]]內部及屋頂整修。
 
:*[[1976年]]:10月,[[滬尾偕醫館|偕醫館]]內部及屋頂整修。
 
:*[[1979年]]:11/30,舉行「[[滬尾偕醫館]]」百年紀念禮拜。
 
:*[[1979年]]:11/30,舉行「[[滬尾偕醫館]]」百年紀念禮拜。
:*[[1982年]]:03/07,拆除醫館後方廂房建設馬偕紀念大樓(1983/08落成)。
+
:*[[1982年]]:03/07,拆除醫館後方廂房建設馬偕紀念大樓(1983/08落成)。
 
:*[[2001年]]:整修設置「偕醫館福音茶棧」。
 
:*[[2001年]]:整修設置「偕醫館福音茶棧」。
  
行 71: 行 71:
  
 
==交通地圖==
 
==交通地圖==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新生里]][[馬偕街]]6號
{{Map1|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
+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5.1717536,121.4385165,3a,43.8y,342.42h,95.34t/data=!3m6!1e1!3m4!1sE5-BUqMG0m5gqgVwybHzYQ!2e0!7i16384!8i8192?hl=zh-TW 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
{{Map1|25.17183,121.43854}}
  
 
==相關資訊==
 
==相關資訊==
 
*服務時間:
 
*服務時間:
::週六 10:00~17:00
+
::星期一至星期五,僅接受團體預約申請導覽,請於參觀日前一週提早預約(由淡水教會解說)
::週日 11:00~17:00
+
::星期六開放時間:10:00~17:00
::(含國定假日)
+
::星期日開放時間:13:00~17:00
 +
 
 
*連絡電話:(02)2629-2515 (假日才可連絡)
 
*連絡電話:(02)2629-2515 (假日才可連絡)
  
行 95: 行 98:
 
:*[http://mackay-street.blogspot.tw/ 滬尾偕醫館網站]
 
:*[http://mackay-street.blogspot.tw/ 滬尾偕醫館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BB%AC%E5%B0%BE%E5%81%95%E9%86%AB%E9%A4%A8/508665869196261 滬尾偕醫館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BB%AC%E5%B0%BE%E5%81%95%E9%86%AB%E9%A4%A8/508665869196261 滬尾偕醫館Facebook]
:*[http://www.tshs.tpc.gov.tw/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http://www.tshs.ntpc.gov.tw/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35&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滬尾偕醫館]
+
:*[http://www.rde.ntpc.gov.tw/userfiles/ntpc/files/16.pdf/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105年自行研究計畫]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84644 全國古蹟日深度導覽 淡水探訪馬偕足跡 自由電子報]
  
 
[[Category:古蹟]][[Category:馬偕之路]][[Category:淡水街角博物館]][[Category:淡水第一]]
 
[[Category:古蹟]][[Category:馬偕之路]][[Category:淡水街角博物館]][[Category:淡水第一]]
  
 
[[zh:滬尾偕醫館]]
 
[[zh:滬尾偕醫館]]
 +
{{淡水文化資產導覽盒}}

於 2023年12月15日 (五) 15:04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
圖檔描述:馬偕街上的滬尾偕醫館
拍攝日期:2013-10-19
拍攝地點:馬偕街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圖檔簡述:滬尾偕醫館介紹
拍攝日期:2017/11/12
攝影者:lxy1120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編輯]

  滬尾偕醫館(Hobe MacKay Hospital)位在新北市淡水區新生里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1]

  馬偕博士在1872年3月9日抵達淡水後,先於馬偕街24號(實為淡水廳官府官員馬房)租宿,並在此處開設診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 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於是在1873年5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

  當時馬偕博士邀請駐淡水的外國人和洋行所聘的外籍醫師,到醫館主持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同時他也訓練學生和本地傳教士,加拿大也曾派專業醫師華雅各 (Dr.J.B.Fraser) 前來淡水駐院主持,惟兩年後因其妻病逝淡水而返國,其夫人今仍安葬於淡江中學旁之外僑墓園。1879年一位住在美國底特律的馬偕夫人,為紀念逝世不久的丈夫馬偕船長,慨然捐贈美金3000元給淡水的馬偕博士,做為建醫院與宣教的基金。馬偕博士遂用其中的2500元重建一座全新的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1884年中法戰爭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劉銘傳特頒獎表揚,因而聞名全國。1901年馬偕去世,馬偕醫館關閉。1905年加拿大長老教會宣道會派宋雅各醫生來台,醫館重開。1912年為紀念馬偕博士傳教40週年,建造馬偕紀念醫院於臺北,以繼承其遺志,就是今日的馬偕紀念醫院。

  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並由「洪泉」所蓋,他是淡水甚為出名的泥水匠,一般稱為「泉仔師」,其徒弟後來都是北部洋式建築的師傅。屋體為閩南式民宅,有著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栱形的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內部格局單純方整。因面臨海邊,地基抬高約1M,以防止濕氣上升,基礎外垣圍奇哩岸石材,階梯採雙邊設計

  《馬偕博士在淡水》:「建築體為馬偕親自設計,請淡水最有名的泥水匠洪泉師所蓋,採閩南式與西式建築混合型式,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濯洗臺、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當年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當時醫療所用的藥瓶、藥罐等。偕醫館醫務遷移後,偕醫館作為教會書房,提供聖經聖書。後作為教會所屬團契使用,並做多元性再利用。

相關洋醫生[編輯]

  偕醫館的主要執照醫生是由淡水海關稅務司所聘請之洋醫為主,漢人醫生為輔。(註:【】內為國籍。)

  • 【英】凌爾(Dr. B. S. Ringer),1873~1880年。
  • 【加】華雅各(Rev. J. B. Fraser),1875~1877年。
  • 【德】周漠森(Dr. C. H. Johansen),1880~1893年。
  • 【英】瀝尼,1880~1892年。
  • 【英】安基爾,1886~1895年。
  • 【英】魏金遜,1897~1898年。

淡水街角博物館[編輯]

淡水街角博物館-滬尾偕醫館

  屬市定古蹟,1872年馬偕博士來台行醫傳教,隔年即設立滬尾醫館,是臺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1879年一位同姓馬偕的美籍婦人資助,蓋了中西合璧的醫院,即為今日所見的滬尾偕醫館。後因馬偕博士辭世曾關閉,直到1906年加拿大宋雅各醫師來臺而重啟偕醫館,直至1912年臺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滬尾偕醫館才功成身退。

  滬尾偕醫館屬閩南式民宅,為馬偕親自設計,並延請淡水在地匠師。中式閩南瓦的屋頂,卻有西洋門窗,極富漢洋融合的趣味。因建築風韻細緻典雅,常成為婚紗攝影的熱門取景點。偕醫館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濯洗台、壁爐、門鐘等設備,今仍可見其遺跡。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辛卯年 立冬 2011 November
淡水街角博物館-滬尾偕醫館的介紹

簡史[編輯]

  • 1872年:04/10,偕牧師租得一陋室,開始行醫。
  • 1873年:05/05,於衙後街另租民房為「滬尾醫館」。
  • 1879年:03/05,購得新醫館土地;05/18,新醫館竣工,重新開業;09/14,舉行開幕禮拜,並取名「滬尾偕醫館」。
  • 1882年:09/14,為牛津學堂實習地點。
  • 1884年:中法戰爭時,負責急救等救護工作。
  • 1890年:01/31,安基爾醫生協助醫館工作。
  • 1892年:03/29,清府捐款100元。
  • 1900年:04/25,從日本政府取得開業執照。
  • 1901年:06/02,偕牧師因喉癌病逝淡水,醫館暫時關閉。
  • 1906年:秋天,偕醫館重新開業,由宋雅各醫師主持醫務。
  • 1911年:秋天,烈以利來台,並和馬偕次女偕以利開始醫館的護理工作。
  • 1912年:春天,倪阿倫醫師抵台,接任院長;12/26,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
  • 1927年:10/05,台北神學校借用醫館重新開校。
  • 1931年:4月,台北神學校遷至牛津學堂,醫館作教師宿舍,後改為教會書房「福音社」。
  • 1937年:3月,福音社遷走。
  • 1941年:醫館產權售予淡水教會,分租給信徒、學生及醫生。
  • 1951年:租給偕叡廉牧師設「查經室」至1968年。
  • 1967年:01/21,設「馬偕紀念圖書室」於醫館。
  • 1971年:11月,設「馬偕館學生中心」供學生住宿。
  • 1976年:10月,偕醫館內部及屋頂整修。
  • 1979年:11/30,舉行「滬尾偕醫館」百年紀念禮拜。
  • 1982年:03/07,拆除醫館後方廂房建設馬偕紀念大樓(1983/08落成)。
  • 2001年:整修設置「偕醫館福音茶棧」。

相關照片[編輯]

交通地圖[編輯]

讀取地圖中...


相關資訊[編輯]

  • 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僅接受團體預約申請導覽,請於參觀日前一週提早預約(由淡水教會解說)
星期六開放時間:10:00~17:00
星期日開放時間:13:00~17:00
  • 連絡電話:(02)2629-2515 (假日才可連絡)

參考資源[編輯]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古物 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望高樓碑誌
古蹟 市定古蹟 滬尾水道馬偕墓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淡水氣候觀測所淡水禮拜堂擢勝營淡水外僑墓園振文社淡水福佑宮淡水海關碼頭淡水水上機場淡水龍山寺淡水臺銀日式宿舍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滬尾湖南勇古墓滬尾小學校禮堂滬尾偕醫館
國定古蹟 淡水紅毛城理學堂大書院鄞山寺聖安東尼奧城滬尾礮臺
考古遺址 長濱文化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水碓尾遺址油車口遺址大田寮遺址
歷史建築 淡水紅樓木下靜涯故居梁實秋故居馬偕故居馬偕租屋處淡水日本警官宿舍駱家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