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顯示由 1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6 次修訂) |
行 3: |
行 3: |
| [[檔案:淡水良師志主視覺圖.jpg|300px|thumb|{{檔案:淡水良師志主視覺圖.jpg}}]] | | [[檔案:淡水良師志主視覺圖.jpg|300px|thumb|{{檔案:淡水良師志主視覺圖.jpg}}]] |
| <onlyinclude> | | <onlyinclude> |
− | [[淡水良師志]]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河海e起來: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第八期的子計畫一,於[[2019]]年8月1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由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8部以大淡水地區里民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淡水良師志/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淡水良師志/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淡水良師志/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淡水良師志/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淡水良師志/牧恭師傅|牧恭師傅]]》、《[[淡水良師志/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淡水良師志/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淡水良師志/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 | + | [[淡水良師志]]是[[淡江大學]]重點研究計畫[[淡水河海e起來]]的子計畫[[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於[[2019年]]8月1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止,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由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8部以大淡水地區熱心教師為主題的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淡水良師志/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淡水良師志/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淡水良師志/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淡水良師志/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淡水良師志/牧恭師傅|牧恭師傅]]》、《[[淡水良師志/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淡水良師志/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淡水良師志/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 |
| | | |
| ==序言== | | ==序言== |
− | [[王慰慈]]: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 | + | [[王慰慈]]:[[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 |
− | *108年度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河海e起來: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計劃主持人/監製 | + | *108年度淡江大學重點研究計畫「淡水河海e起來: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計劃主持人/監製 |
| *2020年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淡水好生活/協同主持人 | | *2020年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淡水好生活/協同主持人 |
| | | |
− | 本計劃起源於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八年頭。本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的「影視專案企劃」、「影視專案製作」兩門課程,並整合了專業知能服務學習、文學院重點研究計劃案,以及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等資源,帶領學生以具體行動,拿起攝影機關懷社區。它起源於為了保存大淡水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社會、教育相關之人事物美好的影像故事,所引發的社區影像行動。由我們大眾傳播系大三師生共同投入為期八個月的製作。過去我們完成了《[[淡水人物志]]》、《[[淡水食貨志]]》、《[[淡水風土志]]》、《[[淡水裨史志]]》、《[[淡水炫光志]]》、《[[淡水新住民志]]》《[[淡水里民志]]》等主題,在不同關注下,收藏記錄了許多動人的生命故事。
| + | 本計劃起源於[[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八年頭。本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的「影視專案企劃」、「影視專案製作」兩門課程,並整合了專業知能服務學習、文學院重點研究計劃案,以及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等資源,帶領學生以具體行動,拿起攝影機關懷社區。它起源於為了保存大淡水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社會、教育相關之人事物美好的影像故事,所引發的社區影像行動。由我們大眾傳播系大三師生共同投入為期八個月的製作。過去我們完成了《[[淡水人物志]]》、《[[淡水食貨志]]》、《[[淡水風土志]]》、《[[淡水裨史志]]》、《[[淡水炫光志]]》、《[[淡水新住民志]]》《[[淡水里民志]]》等主題,在不同關注下,收藏記錄了許多動人的生命故事。 |
| | | |
| 這兩年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劃案,學生有組織的進入社區後,認識不同年齡層的居民。每一個被拍攝者,都是從非常陌生的初訪開始,直到一步步認識彼此認識、到產生拍攝的構思與企劃。除了紀錄片外,還要編寫圖文專訪集、策展、視覺設計、宣傳、佈置、接待等等,籌備一個大型成果展。學生們因著這個計劃被推著快速成長,沒有機會再坐著發呆和偷懶。隨著六月份成果展的到來,學生從懵懵懂懂經過了大淡水全紀錄的洗禮後,突然就要面對未來大四的畢業製作與展演了。這過程中我總扮演一個老母雞的角色,追著小雞快吃、快走、快幹活。有時候自己也累了,就想何必這樣周而復始的旋轉呢,好想停下來啊!很多矛盾和衝突,也很多的理想和責任,但是想到培育學生用影像媒介來面對社會的責任,這是太好的學習,我不能放棄。今年遇見新冠病毒的疫情發生,很多預期下學期要進入課堂的場景都被迫取消。因著素材不足,各組都得想盡辦法用創意生出影像來;雖然進度嚴重的落後,但是大家求好的心依然緊繫。有時候看著學生已經好累了,半夜我們還一直傳LINE交代很多細節,真是於心不忍。不知道是性格使然,還是責任在身,總想著不能開天窗啊~~ 希望學生們在最艱難之時,能再接再厲突破自我。大家咬緊牙根,再努力翻越一道牆,勇於面對困境。於是就這樣在極為難產之下終於完成了今年的成果了。 | | 這兩年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劃案,學生有組織的進入社區後,認識不同年齡層的居民。每一個被拍攝者,都是從非常陌生的初訪開始,直到一步步認識彼此認識、到產生拍攝的構思與企劃。除了紀錄片外,還要編寫圖文專訪集、策展、視覺設計、宣傳、佈置、接待等等,籌備一個大型成果展。學生們因著這個計劃被推著快速成長,沒有機會再坐著發呆和偷懶。隨著六月份成果展的到來,學生從懵懵懂懂經過了大淡水全紀錄的洗禮後,突然就要面對未來大四的畢業製作與展演了。這過程中我總扮演一個老母雞的角色,追著小雞快吃、快走、快幹活。有時候自己也累了,就想何必這樣周而復始的旋轉呢,好想停下來啊!很多矛盾和衝突,也很多的理想和責任,但是想到培育學生用影像媒介來面對社會的責任,這是太好的學習,我不能放棄。今年遇見新冠病毒的疫情發生,很多預期下學期要進入課堂的場景都被迫取消。因著素材不足,各組都得想盡辦法用創意生出影像來;雖然進度嚴重的落後,但是大家求好的心依然緊繫。有時候看著學生已經好累了,半夜我們還一直傳LINE交代很多細節,真是於心不忍。不知道是性格使然,還是責任在身,總想著不能開天窗啊~~ 希望學生們在最艱難之時,能再接再厲突破自我。大家咬緊牙根,再努力翻越一道牆,勇於面對困境。於是就這樣在極為難產之下終於完成了今年的成果了。 |
| | | |
− | 在此特別感謝以下被拍攝的老師們,是他們的陪同,讓我們的學生有機會進入他們的世界,聽到美麗動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們今年的內容:
| + | 在此特別感謝以下被拍攝的老師們,是他們的陪同,讓我們的學生有機會進入他們的世界,聽到美麗動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們今年的內容: |
| | | |
| + | #《一堂不會睡著的課》:黃湘玲/竹圍國小自強分校教師黃湘玲,因為對教育的熱情而投入差異化教學,為著孩子的笑容而不遺餘力的推廣及紮根,讓更多老師和學生一窺差異化教學的神奇魔力、讓台灣教育現場有更多不一樣的可能。 |
| + | #《牧恭師傅》:蔡牧恭/[[新興國小]]音樂老師牧恭師傅在音樂老師與花影樂團Bass手的斜槓人生中找尋平衡,音樂已然深入他的靈魂。 |
| + | #《種孩兒》:[[杜守正]]/[[水源國小]]導師因魯冰花的感動而踏上小學教育之路。從生活中的感動進入教育,在孩子心中埋下種子,盼望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良師。 |
| + | #《100公里的堅持》:林彥伶/[[淡江大學]]經濟系主任彥伶老師,帶領著她的團隊「經探號」,將經濟學趣味化、生活化。而身兼多職的她是一個為了夢想付諸所有青春的平凡人,一個在經濟學裏的社會學家。 |
| + | #《築夢師》:游珮琪/[[正德國中]]賢孝校區主任珮琪主任透過陪伴教育,陪著孩子們耕耘夢田。在賢孝校區,為了孩子們多元的發展,設計多種技藝課程,培養獨特的技能。 |
| + | #《維尼維尼》:鄭煒儒/[[淡水商工]]公民老師他造型鮮明、他外表搶眼、他相信教育能夠翻轉弱勢、他遵循著父親教誨,落實自己的理念。鄭煒儒老師像個父親般引領著學生向前。 |
| + | #《樂以忘憂》:黃美娟/[[鄧公國小]]音樂老師兒童樂團、畢業班歌,美娟老師以樂譜為詩,以音符為詞,通過音樂為鄧公國小的孩子們譜出一段記憶的樂章。 |
| + | #《我們信你,老大!》:黃懷恩/[[淡江中學]]數學老師「數學王子」黃懷恩,懷抱著他對教育的滿腔熱血以及對學生的愛,與每一代學生一起寫下屬於他們的故事。 |
| | | |
− | 《一堂不會睡著的課》 黃湘玲/竹圍國小自強分校教師
| + | 本屆社區紀錄行動也感謝來自大傳系35屆大三學生39位、閩台生16位、交換生2位、大傳系大四10位(協力指導和服務學習助理)、大傳系研究所1位(USR助理許閔翔)。大家在這八個月共同完成8部紀錄片、8篇專訪、以及各組拍攝人物的精選劇照和工作照30張、FB的報導。感謝參與主視覺設計的古佳立同學,美編廖又弘同學,若沒有大家的投入,即便我有多少理想,都將歸於虛無。學生除了服務行動外,團隊每一個人還必須填服務日誌及在課堂中進行反思討論,他們認真的投入早已遠遠超過4個學分基本的要求。他們走入社區,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實地演練和摸索中達成學習的目的、從社區人事物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從團隊合作的精神到彼此互助,也培養人際溝通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次[[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紀錄片成果發表會,期待我們集體合作的努力,能與大淡水的親朋好友和觀眾面對面的互動,讓投入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再一次被關注。 |
− | 黃湘玲,因為對教育的熱情而投入差異化教學,為著孩子的笑容而不遺餘力的推廣及紮根,讓更多老師和學生一窺差異化教學的神奇魔力、讓台灣教育現場有更多不一樣的可能。
| |
| | | |
− | 《牧恭師傅》 蔡牧恭/新興國小音樂老師
| + | 在此感謝神常常聽我的禱告,幫助讓我們在極端困境的疫情中,完成大任。也感謝[[淡江大學]]文學院[[林呈蓉]]院長、[[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辦公室吳恩慈、以及教育部USR的經費協助,讓淡江大眾傳播系的孩子可以勇敢走出校園,拓展他們生命的領域。本計劃除了每年對外發表成果展之外,所有歷屆影音、文字專訪集、相片等成果皆整合於「淡水維基館—大淡水全紀錄」網站中。請參考【[[淡水維基館]]】:http://tamsui.dils.tku.edu.tw |
− | 牧恭師傅在音樂老師與花影樂團Bass手的斜槓人生中找尋平衡,音樂已然深入他的靈魂。
| |
− | | |
− | 《種孩兒》杜守正/水源國小導師
| |
− | 因魯冰花的感動而踏上小學教育之路。從生活中的感動進入教育,在孩子心中埋下種子,盼望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良師。
| |
− | | |
− | 《100公里的堅持》林彥伶/淡江大學經濟系主任
| |
− | 彥伶老師,帶領著她的團隊「經探號」,將經濟學趣味化、生活化。而身兼多職的她是一個為了夢想付諸所有青春的平凡人,一個在經濟學裏的社會學家。
| |
− | | |
− | 《築夢師》游珮琪/正德國中賢孝校區主任
| |
− | 珮琪主任透過陪伴教育,陪著孩子們耕耘夢田。在賢孝校區,為了孩子們多元的發展,設計多種技藝課程,培養獨特的技能。
| |
− | | |
− | 《維尼維尼》鄭煒儒/淡水商工公民老師
| |
− | 他造型鮮明、他外表搶眼、他相信教育能夠翻轉弱勢、他遵循著父親教誨,落實自己的理念。鄭煒儒老師像個父親般引領著學生向前。
| |
− | | |
− | 《樂以忘憂》黃美娟/鄧公國小音樂老師
| |
− | 兒童樂團、畢業班歌,美娟老師以樂譜為詩,以音符為詞,通過音樂為鄧公國小的孩子們譜出一段記憶的樂章。
| |
− | | |
− | 《我們信你,老大!》黃懷恩/淡江中學數學老師
| |
− | 「數學王子」黃懷恩,懷抱著他對教育的滿腔熱血以及對學生的愛,與每一代學生一起寫下屬於他們的故事。
| |
− | | |
− | | |
− | 本屆社區紀錄行動也感謝來自大傳系35屆大三學生39位、閩台生16位、交換生2位、大傳系大四10位(協力指導和服務學習助理)、大傳系研究所1位(USR助理許閔翔)。大家在這八個月共同完成8部紀錄片、8篇專訪、以及各組拍攝人物的精選劇照和工作照30張、FB的報導。感謝參與主視覺設計的古佳立同學,美編廖又弘同學,若沒有大家的投入,即便我有多少理想,都將歸於虛無。學生除了服務行動外,團隊每一個人還必須填服務日誌及在課堂中進行反思討論,他們認真的投入早已遠遠超過4個學分基本的要求。他們走入社區,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實地演練和摸索中達成學習的目的、從社區人事物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從團隊合作的精神到彼此互助,也培養人際溝通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次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紀錄片成果發表會,期待我們集體合作的努力,能與大淡水的親朋好友和觀眾面對面的互動,讓投入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再一次被關注。
| |
− | | |
− | 在此感謝神常常聽我的禱告,幫助讓我們在極端困境的疫情中,完成大任。也感謝淡江大學文學院林呈蓉院長、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辦公室吳恩慈、以及教育部USR的經費協助,讓淡江大眾傳播系的孩子可以勇敢走出校園,拓展他們生命的領域。本計劃除了每年對外發表成果展之外,所有歷屆影音、文字專訪集、相片等成果皆整合於「淡水維基館—大淡水全紀錄」網站中。請參考【[[淡水維基館]]】:http://tamsui.dils.tku.edu.tw
| |
| | | |
| <p align="right"> | | <p align="right"> |
− | 王慰慈<br> | + | [[王慰慈]]<br> |
−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br>
| +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br> |
− | 107年度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人文與在地敘事」計劃主持人/監製<br>
| + | 108年度[[淡江大學]]重點研究計畫「淡水河海e起來: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計劃主持人/監製<br> |
− | 2019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淡水好生活/協同主持人
| + | 2020年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淡水好生活/協同主持人 |
| </p> | | </p> |
| | | |
− | ==淡水良師志== | + |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
− | ===[[淡水良師志/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
| |
− | 游珮琪/主任(正德國中賢孝校區)
| |
− | {{紀錄片模板-橫|游珮琪跟Hibo.jpg|450|李麗卿女士,三年前開始擔任「小阿德課輔班」的義工老師,為一群正德國小經濟弱勢的孩子們奉獻令人感動的關愛與注視。|F4Nppd7u_wk|淡水良師志/築夢師-跟著佩琪耕耘夢田}}{{Top|序言}}
| |
− | | |
− | ===[[淡水良師志/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
| |
− | 涂敏芬/企管系老師(探索包團隊)
| |
− | {{紀錄片模板-橫|淡水里民志02Searching.jpg|450|從「實境解謎遊戲──探索包」的創作中,她不斷尋找新的教學可能;在一趟向生活學習的壯麗迷途裡,她愛上了淡水。|Y0Y-572j_tU|淡水里民志/Searching}}{{Top|序言}}
| |
− | | |
− | ===來自台北市的淡水人===
| |
− | 記得我們與涂敏芬老師初次相見是在某日的午間,帶著惶恐不安的心情,進行了訪談。老師是個教學認真但帶有點距離感的人,是我們對涂老師的第一印象,由於剛碰面,彼此不熟悉,感覺老師受訪的回應多偏向於官方說法,與當初預期的可能得到的回應有所差距,但也更加引起我們的好奇,想要深入了解老師的內心世界,以及她對教育的看法與作為。
| |
− | | |
− | 涂敏芬老師在淡江大學企管系任職已長達八年,她在淡江開設服務與創新的課程,探討創新的教學方式,她希望傳達給學生「觀察」這件事的意義。為了不讓學生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她索性讓學生走出教室,要求他們去觀察淡江的校園,並想出五個問題帶回班上考驗其他同學。其中有人提問,我們時常經過的書卷廣場的書頁究竟有幾片?就考倒了不少人。而這些收集回來的問題,日後成為涂老師第一個實境遊戲,也就是《賈崇探險趣》的雛形,並在因緣際會下做出實體的探索包。有了校園版的經驗,當涂老師加入「淡江大學社會實踐責任計劃——淡水好生活」(USR計畫)時,便向其他老師提議作出淡水版的探索包。一開始其實不被看好,但涂老師仍然覺得這件事很有趣值得嘗試,後續分別推出《覓情記》和《貓公主的淡水巡禮》這兩個作品,內容與古蹟保存和街貓關懷有關。
| |
− | | |
− | 涂老師並不是在地的淡水人,我們曾一度在想她對淡水的情感,會不會比不上在地人。「剛開始在淡江教書的時候,朋友想到淡水找我玩,我直接拒絕了,因為淡水是我工作的地方。」涂老師這麽回答,對當時的她來說淡水和工作畫上等號,頂多偶爾帶著家人來當觀光客。開始執行USR計畫後,涂老師開始走入社區跟居民互動,但考量到須兼顧教學和照顧女兒,她清楚知道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回於台北市和淡水,所以最終沒有讓學生也直接走進社區。她先帶學生設計出「探索包」,再一步步進入社區,以寄賣或是參加活動的方式,她的想法是:「即使他們不能頻繁地出現在社區中,探索包還是能持續地跟社區產生互動。」
| |
− | | |
− | ===「教育興業家」===
| |
− | 她一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是「教育興業家」,懷揣著這份使命感的涂老師,不光是在教學形式上不斷嘗試、調整,更希望教學內容是對學生有幫助的。「我當大學教授二十年,應該是我有二十年的教書功力,而不是一年的內容重複教二十次。」涂老師眼神堅定地看著我們,我們都為之震撼。
| |
| | | |
− | 涂老師曾在課堂上讓學生思考該如何販售探索包,其中一組同學提出到市集擺攤的想法,而當時重建街正好有個階梯市集。擺攤期間,她熟練地向經過的遊客介紹探索包,同學雖然沒有推銷的經驗,但也努力的向路人搭話。經過幾次碰壁後,其中一位男同學問她:「為什麼大家都願意停下來聽老師介紹呢?」,涂老師聽了問題後,反問:「你的第一句話是怎麼說的呢?」就這樣兩人熱烈地展開討論,過程中涂老師從未告訴男同學標準答案或是制式的回答,反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導男同學,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 + | 檔案:良師志監製王慰慈教授1.jpg|良師志監製王慰慈教授 |
− | | + | 檔案:良師志成果展合影.jpg|良師志成果展合影 |
− | ===從認知、情感到行動===
| + | 檔案:監製王慰慈和淡江經濟系主任林彥伶、經探號學員成果展合影.jpg|成果展合影 |
− | 涂老師令人敬佩的其中一點是,她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把企業管理的知識應用在他的教學方法上。訪談中,她問我們:「你們覺得淡江是校還是園?」當時我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嚇到、愣住,因為在此之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思考。涂老師在課堂中也問過學生相同問題,後來她和大家一起得到「淡江是家」這個答案,同時也歸納了一個有趣的概念:「大一淡江人,大四淡水人,大五自己人。」學生們會隨著時間推移或是透過物件,對淡水這片土地產生情感連結,主動投入行動,這不僅能發生在人身上,也適用於探索包。
| + | 檔案:良師志拍攝團隊、王慰慈監製與蔡牧恭和黃湘玲老師(夫婦)合影.jpg|良師志拍攝團隊、王慰慈監製與蔡牧恭和黃湘玲老師(夫婦)合影 |
− | | |
− | 探索包也獲得地方居民的響應。有次我們和涂老師漫步在淡水街巷裡,老師介紹路過的每個空間的轉變,以及每間店的特色,突然碰到一位太太興奮且親密地拍拍涂老師的肩、打招呼,老師談起這位太太正在與丈夫推廣淡水在地旅遊,她在得知探索包的消息後,便主動找老師洽談,希望能以探索包做為推動在地旅遊的教材之一。
| |
− | | |
− | 然而一開始的推廣,並非如此地順利。最初涂老師剛完成《覓情記》和《貓公主的淡水巡禮》這兩個作品時,必須自己去接洽市集或是找尋能夠展示的地點,如今隨著作品越來越成熟,才開始有人主動找上門。探索包在老師的推動下從無到有,討論到探索包未來的走向時,涂老師已有肯定的想法:「站在研發產品的角度,我們不可能一直只關注於探索包,我要的是即使我不用一直關注它,它也能永續的發展,或是有學生主動投入繼續推動。」
| |
− | | |
− | ===教學即生活===
| |
− | | |
− | 談及女兒時,涂老師感到特別驕傲。我們很好奇,像她這樣對工作充滿熱忱及理想的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涂老師說自己對時間的掌控特別敏感,笑著自嘲是個控制狂,只要她記載行程表中的事沒有做到,她就會變得特別焦慮,也因為很清楚知道自己陪小孩的時間有限,所以她盡可能地讓一件事同時兼顧工作以及家庭需求。
| |
− | | |
− | 淡水河畔的尾端有一間畫室,可以讓人一邊看著淡水河一邊畫畫。涂老師談起,當她假日還必須來淡水時,她會帶著老公和小孩一起來。有時是在淡水老街的市集上推廣探索包,有時可能是和建築系的黃瑞茂(阿茂)老師一起在重建街做木工,這些事對小朋友來說很新鮮、有趣,但是小孩的專注力最多持續二到三小時,新鮮感消退後便會開始找媽媽,偶爾影響老師工作進行時,師丈便會帶著小孩到淡水河畔的畫室畫畫。
| |
− | | |
− | 每次看著涂老師與家人們一起參加活動,心底總會有點感動。老師儘管工作累,也要求自己扮演好媽媽的角色,努力地想讓家人參與自己的工作中,給自己莫大的壓力,有段時間甚至因肩頸僵硬而進醫院打針。對師丈而言,他相當支持老師的工作,但仍不免為老師的身體健康憂心,所以師丈也是努力扮演好丈夫和爸爸的角色,減輕老師的負擔。涂老師把小孩帶到工作場所,不只是因為她的小孩需要她,對老師來說,小孩也能夠成為她工作的靈感:「看著女兒在玩的時候,有時候我會突發奇想,為什麼教八歲小孩的方式,不能用來教大學生呢?其實有些遊戲式的學習,大學生來做也會很high!」
| |
− | | |
− | ===行動是一場壯麗的迷途===
| |
− | 每次跟涂老師相處,都能從她身上感受到一股「動態」,不只是對應她閒不下來的個性,光是她坐著跟你講話時,都能感受到她的腦袋不停在運轉。她除了告訴你她正在做什麼,還會向你解釋過程中她是怎麼思考的,以及這件事要如何發展下去。她是一位充滿行動力的女性,比起考慮該往哪條路走,她更傾向在一件事上持續走下去。她知道,只要自己在時間上不斷進行累積,她終究會有收穫。「很多人都說,上帝不給他機會,可是當上帝拋出一顆球時,有些人不敢接、有些人不會接,當球滾遠時,才抱怨上帝不給自己機會。」聽完這段話,我們覺得,老師會主動舉起手抓住那個機會,並且把這顆球傳給更多人;行動是一場壯麗的迷途,人生是一趟尋找的旅程,而涂敏芬老師所要尋找的是活在當下的意義,即使這並不是那麼容易被尋獲,她仍會抱持著信念向前邁進。
| |
− | | |
− | | |
− | ----
| |
− | | |
− | <gallery>
| |
− | 檔案:淡水良師志0201.jpg|小瓜老師與經探號團隊踏訪柬埔寨。 | |
− | 檔案:淡水良師志0202.jpg|小瓜老師與學生經營農田。 | |
− | 檔案:淡水良師志0203.jpg|小瓜老師在經濟學認真上課。 | |
− | 檔案:淡水良師志0204.jpg|小瓜親身投入柬生教學。 | |
| </gallery> | | </gallery> |
− | }}
| |
| | | |
− | ==附錄:字幕檔== | + | ==淡水良師志== |
− | <poem>
| + | ===[[淡水良師志/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築夢師]]=== |
− | 《SEARCHING》Txt檔案
| + | 游珮琪/主任(正德國中賢孝校區) |
− | | + | {{紀錄片模板-橫|游珮琪跟Hibo.jpg|450|珮琪主任透過陪伴教育,陪著孩子們耕耘夢田。在賢孝校區,為了孩子們多元的發展,設計多種技藝課程,培養獨特的技能。|F4Nppd7u_wk|淡水良師志/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Top|序言}} |
− | </poem>
| |
− | | |
− | [[Category:紀錄片]]
| |
− | | |
− | ===[[淡水良師志/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 | |
− | 黃瑞茂/建築系老師 (重建街改造團隊)
| |
− | {{紀錄片模板-橫|淡水里民志03都市遊俠:險路不險.jpg|450|險路,從重建街直通紅樓唯一的道路,因其狹小的路肩得名;今年寒假,都市遊俠帶著一群人守護著這裡不被重視的可貴。|JL0P0WrkM_A|淡水里民志/都市遊俠:險路不險}}{{Top|序言}} | |
| | | |
| + | ===[[淡水良師志/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100公里的堅持]]=== |
| + | 林彥伶/經濟系老師(經探號團隊) |
| + | {{紀錄片模板-橫|大淡水良師志0203.jpg|450|帶領志工服務團隊「經探號」踏遍台灣偏鄉進行服務,更利用寒暑假前往柬埔寨志工教育。|https://youtu.be/kK3A-a05DZ4|淡水良師志/Searching}}{{Top|序言}} |
| | | |
− | ===[[淡水良師志/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 | + | ===[[淡水良師志/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我們信你,老大!]]=== |
− | 黃俊雄/里長(正德里)
| + | *【本片獲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長片人氣獎】 |
− | {{紀錄片模板-橫|淡水里民志04正德里的柑仔店.jpg|450|從超商老闆躍升為正德里里長的黃俊雄,積極開設兒少課輔和健康日等活動,堅守信念,攜手志工服務大眾。|1n5VxLXf2wI|淡水里民志/正德里的柑仔店}}{{Top|序言}} | + | 黃懷恩/淡江高中數學老師 |
| + | {{紀錄片模板-橫|黑板前正在講課的老師.jpg|450|淡江中學數學老師「數學王子」黃懷恩,懷抱著他對教育的滿腔熱血以及對學生的愛,與每一代學生一起寫下屬於他們的故事。|fzXSh2cCIsY|淡水良師志/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Top|序言}} |
| | | |
| + | ===[[淡水良師志/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一堂不會睡著的課]]=== |
| + | 黃湘玲/竹圍國小自強分校導師 |
| + | {{紀錄片模板-橫|封面.jpeg|450|對教育的熱情而投入差異化教學,為孩子的笑容而不遺餘力的推廣及紮根,讓更多老師和學生一窺差異化教學的神奇魔力、讓台灣教育現場有更多不一樣的可能。|IEeU5D99Nk8|淡水良師志/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Top|序言}} |
| | | |
| ===[[淡水良師志/牧恭師傅|牧恭師傅]]=== | | ===[[淡水良師志/牧恭師傅|牧恭師傅]]=== |
| 蔡牧恭/新興國小音樂老師 | | 蔡牧恭/新興國小音樂老師 |
− | {{紀錄片模板-橫|淡水里民志05鄰聚里.jpg|450|唐儷樺里長和志工們一起服務油車里,透過共餐、種菜及唱歌等活動,讓這裡成為一個大家庭,充滿溫馨和歡笑。|fnbPG9RRGtw|淡水里民志/鄰聚里}}{{Top|序言}} | + | {{紀錄片模板-橫|蔡牧恭形象照2.jpg|450|牧恭師傅在音樂老師與花影樂團Bass手的斜槓人生中找尋平衡,音樂已然深入他的靈魂。|8JtYKfaXpLA|淡水良師志/牧恭師傅}}{{Top|序言}} |
| | | |
− | noinclude>{{導覽條2|學術研究|淡水里民志}}</noinclude>
| + | ===[[淡水良師志/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維尼.維尼]]=== |
− | {{淡水良師志模板|牧恭師傅|{{Youtube2|watch?v=8JtYKfaXpLA&t=153s|《淡水良師志》2020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 | 鄭煒儒/公民老師(淡水商工普通科) |
− |
| + | {{紀錄片模板-橫|老師嚴肅1.jpg|450|鄭煒儒老師是淡水商工的一名公民老師,從外表上看,大概看不出鄭煒儒是個公民 |
− | <br>
| + | 老師,他活潑新潮的外表與我們傳統印象中老師的印象大為不同。|SjxGGyafICU|淡水良師志/維尼維尼}}{{Top|序言}} |
− | ----
| |
| | | |
− | <center>
| + | ===[[淡水良師志/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種孩兒]]=== |
− | | + | 杜守正/水源國小導師(水源國小) |
− | </center>
| |
− | | |
− | <
| |
− | ===「眼神。當你講一個東西、分享一個東西,你看到學生的眼睛是亮的。那就值得,就這樣。」===
| |
− | 被問及作為音樂老師最大的收獲時,蔡牧恭老師這樣表示。
| |
− | 為了下一代的音樂教育,也為了自己心中真摯熱愛的音樂,身為一名音樂老師,同時也是一名音樂人,在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譜寫著自己的音樂故事。
| |
− | 看到蔡牧恭老師的第一眼,總覺得和「音樂人」這三個字搭不上邊。他習慣性掛著具有親和力的笑容,加上憨態可掬的體型,儼然一副美食家的架勢,「吃」在蔡老師的生活中,可謂是重頭戲。花影樂團的團員們還賦予他獨有的身份——美食雷達,擁有獨家檢測美食店鋪秘訣的他,總是能給身邊的人推薦藏在市井中的美食。在家吃、開車吃、課間休息也不例外,這就是他的日常。
| |
− | 都說愛吃東西的人,性格不會太差,蔡老師也不例外。「隨和」、「熱情」、「有趣」是周圍人提及他時共有的感覺。不論是在新興國小任教,與小孩打成一片;或是和樂團成員共同揮灑音樂才華;還是在家中盡力作為一個合格的父親,他總能在各個角色當中轉換自如。
| |
− | 音樂對於蔡老師來說,是熱情之源,對於音樂真摯的追求,從他的學生時期一直延續到了现在。
| |
− | | |
− | ===從師院開啟的音樂之路===
| |
− | | |
− | 當時在花蓮師院(現為東華大學),對音樂有著滿腔熱忱的吉他社長許毅,在苦於找不到貝斯手之際,便看見了這個同是愛好音樂又自信滿滿的學弟—蔡牧恭。雖然當時的牧恭只有彈奏古典吉他的經驗,他仍然努力自學貝斯。透過聽錄音帶反覆抓歌,以及上網看教學資料,就這樣與其他團員,成為了花師第一個正式组成的樂團,開始在花蓮的各大學之間表演。雖然在許毅畢業之後,樂團也因此解散,大學參與社團的四年,不管是對於牧恭或是許毅,都是充滿熱血、年少輕狂的回憶,也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音樂之路。
| |
− | | |
− | 問到牧恭學生時期是什麼模樣?許毅笑著說:「他就是一個很怪的人啊,他超怪。」除了怪,大學時期在吉他社裡,牧恭總是自告奮勇地往前衝,因而鬧出了不少趣事,正因為他有著專屬自己的理解方式,讓周圍的人總是需要第一時間確認他的想法。牧恭能夠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性格,也讓他在大學時期成為了社團中特别的存在。
| |
− | | |
− | 牧恭的妻子——黄湘玲回憶起學生時期,那時的牧恭和一起在玩音樂的朋友們被戲稱為社團內的「神主牌」,她也因此不自覺地被他所吸引。從學生時期和牧恭攜手走到現在,兩個人從相伴到如今成為一家四口的幸福家庭。但在這段愛情長跑中,他們也面臨了許多人生路上的挑戰和困難。
| |
− | | |
− | 大學面臨畢業之際,大部分就讀師院的學生們內心都理所當然地認定,畢業以後除了成為一名老師之外,就沒有其他的選擇。即使在學生時期對音樂再怎麼投入,最後他們還是要面臨來自現實的考量,以及深植於心中「念師院就是要當老師啊」的觀念。但總有例外,那時還年少氣盛的牧恭卻不這麼想。
| |
− | | |
− | ===夢想與現實的激烈碰撞===
| |
− | | |
− | 「他有一段時間我完全不認識這個男生,因為他那段時間就走搖滾風,那時候他那個整個打扮完全認不出來。」黄湘玲如此回憶著。早些時候的牧恭懷揣著樂手夢想的赤子之心,立志要在音樂圈做出一番名堂。「其實我遇到很多貴人,他們逐漸引領著我越走越遠。」被學長許毅帶上音樂道路後,牧恭積極努力地為樂手之夢奔波,一邊是迫於生活選擇的國小音樂教師職業,另一邊他依舊每天下班準時開車到臺北市的錄音室練團,練到半夜甚至淩晨再回到淡水,睡不到幾個小時就又得起床上班。日復一日,在牧恭和團員的堅持之下,當時的樂團「雞腿飯」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樂團。簽約、上電視、出專輯,牧恭似乎已經在這條路上越來越順心。
| |
− | 但好景不長,因為長期的舟車勞頓和睡眠不足,牧恭的身體狀況亮起紅燈,與湘玲的感情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樂手夢和現實生活的工作面臨二選一的狀態,他開始重新思考音樂和生活的平衡點。最終,樂團休團,牧恭也退出了「雞腿飯」。雖然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事隔多年後,他仍然認為,在「雞腿飯」的經歷亦是人生中的寶貴的回憶,也是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有那一次的機會,才見識到什麼叫做業界。」這是牧恭對於這段人生經歷的感想。
| |
− | 在回歸現實之後,牧恭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夢。他積極參加音樂比賽,持續輸出擁有自己風格的作品,更是在工作後的閒暇時間和音樂界各式各樣的人一起練團與演出。
| |
− | | |
− | 因緣際會下,牧恭找到了一群和家人一樣的夥伴,花影樂團。雖然中間經歷了很多幾乎讓樂團走不下去的因素,但是一想到有彼此的陪伴就能夠咬牙堅持下去。遇到什麽困難就見招拆招,找出平衡點。在大家的努力下,團員們攜手一步步地走向夢想,即將在2020年七月發行首張EP。
| |
− | | |
− | ===是老師,也是音樂人===
| |
− | | |
− | 正是因為這些曲折的人生經歷和貴人們的相助,讓牧恭找到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點,讓他不管是在教育,還是自己的人生或是對音樂的理解,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並將這些精華注入他的工作當中,創造出「好玩」的音樂課。
| |
− | 在被訪問到當音樂老師有沒有什麼困難時,牧恭大笑著回答:「教學很好玩啊!」。關於他的音樂課,從鈴聲響起,便會成為帶領孩子們認識音樂、喜歡音樂的嚮導。透過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的電影音樂或廣告配樂,讓孩子們產生共鳴,並且在教學中,結合電腦科技資訊,嘗試各種APP。他傳授的知識,不僅有基礎樂理和音樂的欣賞,身兼樂手的他,也將自己樂團的經驗帶進課堂。牧恭的音樂教學內容是多樣化且豐富,與傳統國小音樂課、直笛課、唱歌教學課大不相同。他能在課堂上,不顧形象地模仿誇張的音樂家,為學生講述每個樂器、每種音樂背後的故事。
| |
− | 牧恭在音樂教育上,他不斷突破學生對音樂環境的想像,從不直言音樂的好壞,並讓學生廣泛接觸各類的音樂,不管是古典還是流行,在學生還沒有完整的美感教育時,讓他們建立正確的音樂認知。
| |
− | 在任教新興國小的音樂老師前,牧恭曾擔任過導師,對於下一代的熱愛和栽培,一直累積在心中。牧恭還帶領新興國小的舞獅隊和樂隊,因著對孩子的愛,為他們打造一片七彩的音樂天空。校園的音樂活動、每年淡水的環境藝術節踩街活動,牧恭都積極參與,對於音樂教學的創新,為學生帶來不同於傳統音樂課程的感受,喚醒學生內心對音樂最真摯的感受,在這些事上,他的熱情永遠不滅,也正是有他的堅持,學生才能在音樂課上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 |
− | 牧恭提到,在他從花師畢業時曾聽過一句來自老師的贈言:「十年之後不要變成老師臉。」意思就是在畢業當老師後,即使教書過了十年,也不要讓自己成為傳統刻板印象中的老師。這句話,牧恭至今一直銘記在心裡,而他也實實在在地貫徹了這股信念。他提醒自己不要踏入刻板印象的束縛,在教學時如果發現學生的反應不如預期,就會找出讓學生在上課時能夠充滿興致的方式重新教學。
| |
− | 對於現在的牧恭來說,玩音樂既不是工作,也不是單純的興趣,更不單單是他的夢想。一路走來,也許在年少輕狂時曾經想過要追求名利,成為世界知名的樂手。但是在經歷了許多後,音樂在牧恭的人生裡,已經轉化為一種深入內心的力量,成為了他和這個世界進行溝通的橋樑,也是他理解自己人生的一種方式。用這樣對音樂的熱愛,轉化成為他教學的動力,希望能將自己的音樂能量帶給學生們,讓他們感受到音樂之中的欣喜,享受那份他心裡的純粹。
| |
− | | |
− | 「你就想一直彈,音樂不就是這麼簡單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allery>
| |
− | 檔案:牧恭老師望向海.JPG|牧恭老師喜歡一個人去海邊。
| |
− | 檔案:花影樂團.JPG|花影樂團拍攝形象照之五人正式版。
| |
− | 檔案:音樂課時光.JPG|音樂課牧恭之彈烏克麗麗。
| |
− | 檔案:家庭出遊.JPG|漁人碼頭家庭出遊。
| |
− | </gallery>
| |
− | }}
| |
− |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 |
− | <pre>
| |
− | 有聽到嗎?
| |
− | Can you hear me?
| |
− | | |
− | 有
| |
− | Yes
| |
− | | |
− | 今天下雨天嗎
| |
− | Is it rainny today?
| |
− | | |
− | 沒有
| |
− | Nope
| |
− | | |
− | 很好你還活著
| |
− | Good, you are still alive
| |
− | | |
− | 唸
| |
− | Read
| |
− | | |
− | Fa La Do
| |
− | | |
− | 看我幹嘛看他
| |
− | Why do you look at me? At him!
| |
− | | |
− | Fa La Do 三 四
| |
− | Fa La Do 3 4
| |
− | | |
− | Fa La Do
| |
− | | |
− | 好,行
| |
− | Okay good
| |
− | | |
− | Fa La Do,就La阿
| |
− | Fa La Do, it is La
| |
− | | |
− | 對對對
| |
− | Yap, yap
| |
− | 私奔到月球請準備
| |
− | Please prepare the song ‘Eloping to the Moon’
| |
− | | |
− | 你們兩個想私奔阿
| |
− | You two want to elope together?
| |
− | | |
− | 一直不看我然後靠那麼近
| |
− | You keep ignoring me, yet stay so close to me
| |
− | | |
− | 現在我要求全班加快版挑戰一次
| |
− | Now I ask everyone to challenge the accelerated version
| |
− | | |
− | 一二 一二三四
| |
− | 1,2, 1,2,3,4
| |
− | | |
− | 其實妳是個心狠又手辣的小偷
| |
− | Actually, you are a ruthless thief
| |
− | | |
− | 我一開始在設計教材最大一個部分就是
| |
− | When I first started my design on the course materials, my main focus was on
| |
− | | |
− | 如何讓學生對於聽音樂有興趣
| |
− | How to make my students interested in music
| |
− | | |
− | 他身邊有電影音樂
| |
− | There is music from movies around them,
| |
− | | |
− | 他身邊有電視音樂
| |
− | And there is music from TVs around them
| |
− | | |
− | 這些音樂它中間有趣的點是什麼
| |
− | Find out what elements are within the music that interest them the most
| |
− | | |
− | 然後再用相關的連結去找他喜歡的音樂
| |
− | And then use those elements to find their favorite music
| |
− | | |
− | 我覺得那個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 |
− | I think t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irst step
| |
− | 七八九我們私奔到月球
| |
− | 7,8,9, let’s elope to the moon
| |
− | | |
− | 改作文很可怕
| |
− | Revising students’ compositions is a terrifying job
| |
− | | |
− | 我當級任老師這麼多年來
| |
− | I have been a teacher for so many years,
| |
− | | |
− | 沒有一年把作文改完過
| |
− | And yet never finish the work of revising those children’s compositions
| |
− | | |
− | 我都是偷偷把作文放在家裡面不敢發下去
| |
− | I always secretly hide them at home, being afraid to return them to the kids
| |
− | | |
− | 小孩不會來找你要?
| |
− | They don’t come and ask for them?
| |
− | | |
− | 他們都很健忘
| |
− | They are usually very forgetful
| |
− | | |
− | 因為我剛好遇見你
| |
− | Because I met you
| |
− | | |
− | 留下足跡才美麗
| |
− | It’s beautiful to leave the footprint
| |
− | | |
− | 風吹花落淚如雨
| |
− | The wind blows down the flowers and the tears go down like the rain
| |
− | | |
− | 因為不想分離
| |
− | Because we don’t want to say goodbye
| |
− | | |
− | 因為剛好遇見你
| |
− | Because I met you
| |
− | | |
− | 留下十年的期許
| |
− | We made a 10-year promise
| |
− | | |
− | 如果再相遇
| |
− | If we meet again
| |
− | | |
− | 我想我會記得你
| |
− | I think I will remember you
| |
− | | |
− | 全班加一分
| |
− | I give the whole class one extra point
| |
− | | |
− | 謝謝老師
| |
− | Thank you, teacher
| |
− | | |
− | 好的再加一分
| |
− | Okay, one more point for you
| |
− | | |
− | 好玩
| |
− | Funny
| |
− | | |
− | 只不過要走太多樓梯了
| |
− | However, there are too many stairs on the way to the music classroom
| |
− | | |
− | 聯考分數我大概是算了一下自己的總分
| |
− | I calculated my total score for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 |
− | | |
− | 大概在公立的邊緣
| |
− | Probably at the border of going to a public college
| |
− | | |
− | 那我爸媽就已經又放話說
| |
− | Then my parents told me that
| |
− | | |
− | 你沒有公立讀就去
| |
− | If I can’t study at a public college,
| |
− | 就去工地做工人吧
| |
− | I have to do drudgery
| |
− | | |
− | 我就算了一下
| |
− | I calculated for a while
| |
− | 我發現花蓮最遠就去讀花蓮
| |
− | I realized that Hualien is the farest place from home
| |
− | | |
− | 我就可以不被爸媽煩這樣子
| |
− | So I chose Hualien to get away from my parents
| |
− | | |
− | 我們沒有貝斯手
| |
− | We didn’t have a bassist,
| |
− | | |
− | 然後那時候就矛頭就
| |
− | So we redirect our focus to something else
| |
− | | |
− | 看到了蔡牧恭
| |
− | And we saw MoonDog Tsai
| |
− | | |
− | 就覺得學弟很怪
| |
− | I felt that he is weird
| |
− | | |
− | 因為叫他買貝斯他就買阿
| |
− | Because I asked him to buy a bass, and he really bought it
| |
− | | |
− | 然後我們就組了學校第一個的
| |
− | And then we formed the first band
| |
− | | |
− | 一個樂團
| |
− | At our college
| |
− | | |
− | 那個時候就只是單純這樣
| |
− | At that time, it was just as simple as that
| |
− | | |
− | 然後就沒有想到他
| |
− | Then, I never thought that
| |
− | | |
− | 對這個很有興趣
| |
− | He was very interested in playing bass,
| |
− | | |
− | 然後也真的花很多時間練
| |
− | And he spent a lot of time practicing it
| |
− | 我大學告白的人全部都失敗了
| |
− | I failed on all my confessions to those in my college years
| |
− | | |
− | 但是那些人全部都跑去跟許毅告白
| |
− | However, they all went to Sid Hsu for their confessions,
| |
− | | |
− | 然後許毅都全部拒絕他們
| |
− | And Sid refused all of them
| |
− | | |
− | 所以說許毅是我的什麼人
| |
− | So Sid Hsu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to me
| |
− | | |
− | 一直到現在我們大學畢業
| |
− | Since ou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 |
− | | |
− | 我已經畢業二十年了
| |
− | It’s been 20 years
| |
− | | |
− | 牧恭即將也要二十年了
| |
− | It’s almost 20 years for MoonDog as well
| |
− | | |
− | 那我們都還是在
| |
− | Even now, we are still
| |
− | | |
− | 都會回去講說Talking about that
| |
− | | |
− | 那四年過得很精彩
| |
− | What a splendid life we had in college
| |
− | | |
− | 如果沒有那個時候
| |
− | If we didn’t spend the time
| |
− | | |
− | 花下去的那個時間
| |
− | In the guitar club at that time
| |
− | | |
− | 可能我跟牧恭現在也不會走在音樂這條路上
| |
− | Perhaps MoonDog and I would not have walked on the pass of music
| |
− | 因為我們吉他社那麼多人也只有
| |
− | Our guitar club had so many people
| |
− | | |
− | 也只剩我們兩個
| |
− | But only two of us
| |
− | | |
− | 還有另外一個學妹還在音樂界
| |
− | And the other junior are still in the musical field
| |
− | | |
− | 其他的人都是回到
| |
− | Others are all
| |
− | | |
− | 老師的這個職業這樣
| |
− | Back to teaching
| |
− | | |
− | 我六點鐘我們家貓咪就叫我起床了
| |
− | My cats always wake me up at 6 o’clock in the morning
| |
− | | |
− | 所以你們貓咪會進房間的
| |
− | Thus, your cats are allowed in the bedroom?
| |
− | | |
− | 妳要現在穿呀
| |
− | You want to wear it now?
| |
− | | |
− | 會不會太熱了
| |
− | Isn’t it too hot?
| |
− | | |
− | 她的名字是陶淵明的詩
| |
− | Her name is from a poem of Yuanming Tao’s
| |
− | | |
− | 陶淵明的詩
| |
− | The poems of Yuanming Tao
| |
− | | |
− | 是我想的
| |
− | It’s my idea
| |
− | | |
− | 她取的
| |
− | She picked that
| |
− | | |
− |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
− | I locate my hut in the secular,
| |
− | Yet you hear not traffic uproar.
| |
− | | |
− | 境軒
| |
− | | |
− | 可是因為那個而無車馬
| |
− | Because of the ‘not traffic uproar’
| |
− | | |
− | 喔,我想一下
| |
− | Oh, let me think
| |
− | | |
− | 人境,同個境嘛 對不對
| |
− | ‘My hut…’ It’s the same word, right?
| |
− | | |
− | 一模一樣,對
| |
− | Right, the same
| |
− | | |
− | 所以很多人以為軒是那個草字頭的萱
| |
− | So many people think ‘軒’ is that ‘萱’
| |
− | | |
− | 其實是車干軒
| |
− | Actually is ‘車’,’干’,’軒’
| |
− | | |
− | 阿他就不要吃啊
| |
− | Ah, he doesn’t want to eat
| |
− | | |
− | 他很堅持他現在不要吃啊
| |
− | He insists that he doesn’t want to eat now
| |
− | | |
− | 一個人都可以當兩個人用
| |
− | One person must play the role of mom and dad simultaneously
| |
− | | |
− | 就是你知道一個人出去
| |
− | If one goes out
| |
− | | |
− | 我們另外一個人就是要負責
| |
− | The other person mus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 |
− | | |
− | 去處理小孩子整理家務阿
| |
− |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and clean up home
| |
− | | |
− | 他只差在他不煮飯而已啦
| |
− | The only thing he doesn’t do is cooking
| |
− | | |
− | 不然的話就是都可以阿
| |
− | Otherwise, he can do anything
| |
− | | |
− | 就是洗衣服折衣服阿他都可以做
| |
− | Like doing laundry and folding clothes
| |
− | | |
− | 牠看他今天這樣好可愛
| |
− | It looks so cute today
| |
− | | |
− | 來,我們啾一個
| |
− | Come on, give me a kiss
| |
− | | |
− | 他問我一個問題是說
| |
− | He asked me a question that
| |
− | | |
− | 妳有沒有想過妳以後
| |
− |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 |
− | | |
− | 大學畢業後要做什麼嗎
| |
− | 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 |
− | | |
− | 我就想說
| |
− | I thought that
| |
− | | |
− | 我們唸師院的就是都是要當老師阿
| |
− | We are supposed to be teachers coming out from Normal University
| |
− | | |
− | 所以我當然就跟他說沒有就當老師
| |
− | So I answered I would be a teacher
| |
− | | |
− | 我回答說我就想當老師的時候
| |
− | When I responded to him
| |
− | | |
− | 我感覺得出來他很失望
| |
− | I could feel that he was disappointed
| |
− | | |
− | 而且我也很難過
| |
− | And I felt sad also
| |
− | | |
− | 因為我會很緊張說
| |
− | Because I was nervous and thought that
| |
− | | |
− | 你這樣問是不是代表
| |
− | When you ask me like this
| |
− | | |
− | 你有別的想法
| |
− | Does it mean you have other ideas?
| |
− | | |
− | 那我一直在抱持著說懷疑說
| |
− | Then I kept wondering that
| |
− | | |
− | 到底除了當老師還可以做什麼
| |
− | What else to do in addition to being a teacher?
| |
− | | |
− | 那我們現在就來聽聽看
| |
− | Let’s listen to the performance
| |
− | | |
− | 雞腿飯他們的表演吧
| |
− | Of ‘Chicken Rice’ band
| |
− | | |
− | 就是范曉萱把他簽下來
| |
− | They earned the contract with Mavis Fan
| |
− | | |
− | 他們也上了電視
| |
− | They’re also on TV shows
| |
− | | |
− | 我記得有一次就
| |
− | I remember once that
| |
− | | |
− | 我跟他坐捷運
| |
− | We took the MRT
| |
− | | |
− | 可是那時候他就很萎靡
| |
− | He looked so dispirited
| |
− | | |
− | 整個眼眶就
| |
− | The eyes were…
| |
− | | |
− | 結果整個車廂好多人就指著他
| |
− | As a result, many people pointed at him
| |
− | | |
− | 就認出他這樣
| |
− | And recognized him
| |
− | | |
− | 正常九點開始演
| |
− | We perform at 9 p.m. normally
| |
− | | |
− | 那九點開始演你可能可能可能
| |
− | To prepare the performance starting at 9 p.m.,
| |
− | | |
− | 七點八點開始架設
| |
− | We probably start setting up at 7~8 p.m.
| |
− | | |
− | 然後架設完演演演到十二點結束之後
| |
− | The performance usually lasts till midnight
| |
− | | |
− | 回去之後就兩,三點啦
| |
− | By the time I’m back home, it’s already 2~3 a.m.
| |
− | | |
− | 兩三點之後你可能在練一下琴
| |
− | I probably do some practice after that
| |
− | | |
− | 或是跟朋友再套一下團或跟團員幹嘛之類的
| |
− | Or have some leisure time with my teammates and so on
| |
− | | |
− | | |
− | 太陽出來啦
| |
− | Here comes the sunrise
| |
− | | |
− | 太陽出來睡覺我要上班啦
| |
− | I’m going to work while the sun comes up
| |
− | | |
− | 開工啦
| |
− | Starting
| |
− | | |
− | 嗨各位小朋友
| |
− | Hi, everyone~
| |
− | | |
− | 今天我很想睡覺
| |
− | I really want to sleep today
| |
− | | |
− | 那個時間我就面臨到一個抉擇就是
| |
− | At that time, the challenge I face was that
| |
− | | |
− | 我要不要辭職阿
| |
− | Whether if I should resign from my regular job
| |
− | | |
− | 就專心去玩樂團
| |
− | To focus on playing band
| |
− | | |
− | 所以就一直在很多重的矛盾之間徘迴
| |
− | So I wandered among multiple contradictions
| |
− | | |
− | 我慢慢很釋懷這種
| |
− | Gradually I was relieved from my feelings that
| |
− | | |
− | 你當初也是被人家選擇上的
| |
− | You were also chosen by others
| |
− | | |
− | 那現在人家也選擇別人
| |
− | But now, they choose someone else
| |
− | | |
− | 然後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 |
− | And it is very natural
| |
− | 有了他我才算是踏入一點點業界
| |
− | Because of ‘Chicken Rice’, I have stepped into the music industry
| |
− | | |
− | 我覺得是貴人阿
| |
− | I think that they are my benefactor
| |
− | | |
− | 我非常非常的感謝他們
| |
− | I really appreciate that they gave me a chance
| |
− | | |
− | 不甘心的
| |
− | I was not reconciled with
| |
− | | |
− | 人生的事情
| |
− | The things of my life
| |
− | | |
− | 我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 |
− | I thought that it isn’t the life I want
| |
− | | |
− | 所以我才慢慢從那個圈子走出來
| |
− | So I gradually moved out from that place
| |
− | | |
− | 就是我覺得學校這邊
| |
− | I think that it is a very happy thing for me
| |
− | | |
− | 跟小朋友相處真的滿開心的
| |
− | To be with the children at school
| |
− | | |
− | 敬禮
| |
− | Bow
| |
− | | |
− | 謝謝老師
| |
− | Thank you, teacher
| |
− | | |
− | 這個音在這裡
| |
− | The note is here
| |
− | | |
− | Do~
| |
− | Do~
| |
− | | |
− | 所以你可能按到其他的音
| |
− | You probably press the wrong note
| |
− | | |
− | 襲胸
| |
− | Groping hands
| |
− | | |
− | 牧哥的綽號
| |
− | The nickname of MoonDog
| |
− | | |
− | 牧哥阿
| |
− | Is MoonDog!
| |
− | | |
− | 除了牧哥之外我們好像沒叫過其他名字
| |
− | We probably never call him other names except MoonDog
| |
− | | |
− | 有時候會說木工師傅
| |
− | Sometimes, we called him ‘Carpenter’
| |
− | | |
− | 離開雞腿飯後我有一段時間一直在找團
| |
− | After leaving ‘Chicken Rice’, I had been looking for others band
| |
− | | |
− | 然後我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團
| |
− | I couldn’t find the suitable band for me
| |
− | | |
− | 我很苦惱
| |
− | I was distressed at that time
| |
− | | |
− | 那個有時候是不好相處理念不同
| |
− | Sometimes is that we’re not in the same frequency
| |
− | | |
− | 那有的時候是喜歡的音樂風格不一樣
| |
− | Sometimes is that we liked different music styles
| |
− | | |
− | 可是我現在遇到這個樂團
| |
− | However, I am with Mr. Why now
| |
− | | |
− | | |
− | 竟然大家
| |
− | Everyone here
| |
− | | |
− | 每一個人都跟家人一樣
| |
− | They’re all like my families
| |
− | | |
− | 太神奇了
| |
− | It’s amazing
| |
− | | |
− | 這邊我得到能量
| |
− | I get energies here
| |
− | | |
− | 我在學校得到能量
| |
− | I get energies at school
| |
− | | |
− | 去外面又學到新的東西
| |
− | I learn new things outside school
| |
− | | |
− | 再帶回來學校
| |
− | And bring them back to school
| |
− | | |
− | 我覺得我可以變成一個滿好的正循環
| |
− | I think that it can become a good circulation
| |
− | | |
− | 我覺得這是運氣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 |
− | And that this is one of the luckiest things in the world
| |
− | | |
− | 我從大學時候就很喜歡去海邊啦
| |
− | I like to go to the beach since I was in college
| |
− | | |
− | 我大學時候會常常自己一個人騎車去海邊
| |
− | At that time, I always rode my motorcycle to the beach alone
| |
− | | |
− | 在七星潭
| |
− | At Qixingtan
| |
− | | |
− | 那一躺就是一個下午
| |
− | I would lie down on the beach all afternoon
| |
− | 他開心的笑聲
| |
− | Their shiny smiles
| |
− | | |
− | 我看到學生的眼睛是亮的
| |
− | I see that my students’ eyes are shining brightly
| |
− | | |
− | 那就值得
| |
− | It is worthy
| |
− | | |
− | </pre>
| |
− | [[Category:紀錄片]]
| |
− | | |
− | ===[[淡水良師志/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
| |
− | 鄭煒儒/公民老師(淡水商工普通科)
| |
− | {{紀錄片模板-橫|老師嚴肅1.jpg|450|鄭煒儒老師是淡水商工的一名公民老師,從外表上看,大概看不出鄭煒儒是個公民
| |
− | 老師,他活潑新潮的外表與我們傳統印象中老師的印象大為不同。|SjxGGyafICU|淡水良師志/維尼維尼}}{{Top|序言}}
| |
− | | |
− | ===[[淡水良師志/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 | |
− | 杜守正/水源國小導師(水源國小)
| |
| {{紀錄片模板-橫|杜老師在講解忠寮社區.jpg|450|因魯冰花的感動而踏上小學教育之路。從生活中的感動進入教育,在孩子心中埋下種子,盼望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良師。 | | {{紀錄片模板-橫|杜老師在講解忠寮社區.jpg|450|因魯冰花的感動而踏上小學教育之路。從生活中的感動進入教育,在孩子心中埋下種子,盼望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良師。 |
| |xyk5jiuNQSI|淡水良師志/種孩兒}}{{Top|序言}} | | |xyk5jiuNQSI|淡水良師志/種孩兒}}{{Top|序言}} |
| | | |
− | | + | ===[[淡水良師志/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樂以忘憂]]=== |
− | ===[[淡水良師志/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 | + | 黃美娟/音樂老師(鄧公國小) |
− | 黃美娟/音樂老師(鄧公國小)
| |
| {{紀錄片模板-橫|黃美娟老師.jpg|450|兒童樂團、畢業班歌,美娟老師以樂譜為詩,以音符為詞,通過音樂為鄧公國小的孩子們譜出一段記憶的樂章。 | | {{紀錄片模板-橫|黃美娟老師.jpg|450|兒童樂團、畢業班歌,美娟老師以樂譜為詩,以音符為詞,通過音樂為鄧公國小的孩子們譜出一段記憶的樂章。 |
| | Pi8KlpVpHK8|淡水良師志/樂以忘憂}}{{Top|序言}} | | | Pi8KlpVpHK8|淡水良師志/樂以忘憂}}{{Top|序言}} |
| | | |
| + | ==版權頁== |
| + | *統 籌: |
| + | :[[淡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案:「淡水好生活」 |
| + | :[[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河海e起來: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計劃案 |
| + | :[[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
| | | |
− |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 |
− | <pre>
| |
− | (上課嘍) 小阿德課輔班
| |
− | 放學後 回家前 李麗卿老師
| |
− |
| |
− | 我還有幾個沒叫
| |
− | 我
| |
− | 那個
| |
− | 他叫你啦
| |
− | 耀聰
| |
− | 還有那個翊瑄
| |
− | 彥碩
| |
− | 你要吃奶油嗎
| |
− | 確定喔
| |
− | 確定喔
| |
− | 老師
| |
− | 她拍照的時候都是這樣子
| |
− | 不要怪我喔
| |
− | 變成你有決定權
| |
− | 這到底是怎麼樣
| |
− | 袋子給我拿去啦
| |
− | 很噁心欸
| |
− | 你很髒
| |
− | 親愛的主耶穌
| |
− | 謝謝你
| |
− | 讓我們來到這裡
| |
− | 一起寫功課
| |
− | 我其實是一位全職媽媽
| |
− | 當孩子到了國中
| |
− | 到了高中
| |
− | 其實他們長大就沒有很需要我
| |
− | 那剛好在這個時候
| |
− | 看到社會上很多
| |
− | 一些弱勢的家庭
| |
− | 弱勢的孩子需要被照顧
| |
− | 那我就去跟教會一起來從事
| |
− | 就是照顧
| |
− | 陪伴
| |
− | 課輔這些弱勢的孩子
| |
− | 大概也五、六年的時間 小阿德課輔班
| |
− | 里長同時也在做這樣子的事情 李麗卿老師
| |
− | 因為我就住在正德里
| |
− | 他就在我們家的樓下
| |
− | 所以他大概也知道
| |
− | 就是我在教會
| |
− | 然後從事陪伴孩子這樣的工作
| |
− | 然後剛好希望有一個
| |
− | 專責的老師來負責
| |
− | 那他就找我談
| |
− | 麗卿老師她是一位非常有愛心 正德里里長
| |
− | 而且她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師 黃俊雄
| |
− | 來幫忙教養這些弱勢家庭的小朋友
| |
− | 是非常非常合適的一位老師
| |
− | 住的附近都有這樣的小孩子需要
| |
− | 我覺得我好像有那個責任
| |
− | 然後我好像也應該幫忙他
| |
− | 所以我就大概一天的時間
| |
− | 然後就答應他
| |
− | 然後馬上就上場這樣子
| |
− | 都沒有打招呼喔
| |
− | 來
| |
− | 這些的就是大概所謂的隔代教養
| |
− | 然後外配的新娘
| |
− | 或者是單親
| |
− | 然後或是在經濟上的弱勢
| |
− | 然後目前大概就是有十二個
| |
− | 亭如的作業先拿給老師看喔
| |
− | 我給你了
| |
− | 真的喔在哪
| |
− | 最下面
| |
− | 老師你把我的也夾進去了
| |
− | 是嗎
| |
− | 好
| |
− | 你們吃點心
| |
− | 老師趕快改中、低年級的功課
| |
− | 高年級的等一下就加油了
| |
− | 我覺得這些孩子來這邊
| |
− |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功課
| |
− | 這些孩子若沒有來這裡
| |
− | 很有可能就是老師交代他的功課
| |
− | 因為家裡沒有人陪
| |
− | 他就沒有完成
| |
− | 若沒有學習的精神
| |
− | 若沒有學習的態度
| |
− | 你大概什麼都無法吸收
| |
− | 那這些孩子
| |
− | 曾經都是功課無法完成的
| |
− | 今天來到這裏
| |
− | 我們幫助他們將功課完成
| |
− | 你知道那個心情是怎麼樣
| |
− | 我是走路有風進教室
| |
− | 我功課寫完了
| |
− | 老師我沒有欠你功課
| |
− | 孩子來到這一邊
| |
− | 我們除了將他們功課
| |
− | 就是看到完成之後
| |
− | 其實我是逐題的檢查
| |
− | 因為我必須去逐題的檢查
| |
− | 來發現他們在學習上是卡在哪裏
| |
− | 但你看他們數學
| |
− | 比方二年級啊
| |
− | 進位的減法
| |
− | 他們就很容易卡住
| |
− | 所以你就看他錯的部分
| |
− | 我會再教他
| |
− | 那除了我之外
| |
− | 還有其他的大學生會進來教他們
| |
− | 淡江大學課輔社
| |
− | 每天課輔社會派兩位同學來教導孩子們
| |
− |
| |
− | 就是發現錯的地方
| |
− | 有錯的地方去加強他們
| |
− | 再教一次
| |
− | 這是我們可以這樣子幫助他們的
| |
− |
| |
− | 其實這些書
| |
− | 都是我們社區的居民
| |
− | 他們孩子長大了
| |
− | 然後他們就把他們的書
| |
− | 就捐給我們里長
| |
− | 那我就把它整理起來
| |
− | 那孩子每次寫完功課的時候
| |
− | 我就會要求他們看三本書
| |
− | 因為我覺得這些比較弱勢的孩子
| |
− | 其實常常出現就是那種
| |
− | 文化上的拉距
| |
− | 更是不一樣
| |
− | 我有透過閱讀來補上
| |
− | 在課輔班可以把自己的作業完成
| |
− | 淡江大學中文系
| |
− | 每週五有四位同學來課輔班說繪本故事
| |
− |
| |
− | 完成之後
| |
− | 還可以跟大家一起互動玩一些遊戲
| |
− | 因為我覺得你可想而知
| |
− | 這些家庭回去的時候
| |
− | 沒有人陪他
| |
− | 要嘛就看電視
| |
− | 要嘛就看手機
| |
− | 跟人那個互動其實是沒有的
| |
− | 但這些呢大家就住在附近
| |
− | 那其實他們彼此是非常熟悉的
| |
− | 我覺得他們可以說是情同姊妹
| |
− | 情同兄弟
| |
− | 所以他們享受在這樣的關係當中
| |
− | 是不孤單的
| |
− | 大家在這邊玩
| |
− | 尤其是功課寫完的玩
| |
− | 真的是毫無負擔的玩
| |
− |
| |
− | 我覺得在陪伴孩子這件事情上
| |
− | 其實在對我的生活上
| |
− | 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 |
− | 就像我剛剛說的
| |
− | 其實是很享受在裡頭
| |
− | 那其實我個人
| |
− | 除了不只陪孩子這段時間上
| |
− | 我還有很多的時間
| |
− | 比方說
| |
− | 我也喜歡畫畫
| |
− | 我禮拜一會去跟一些朋友一起畫畫
| |
− | 或者是自己會拿相機
| |
− | 東拍西拍
| |
− | 其實時間還蠻充實
| |
− | 好像可以做的事情也蠻多的
| |
− | 姊姊也希望我抱牠 先生
| |
− | Doggie 你看 黃瑞茂老師
| |
− | Doggie 你不要過來
| |
− | 過來 媽媽在
| |
− | 怎麼了
| |
− | 不喜歡Doggie是不是
| |
− | 牠現在叫我去房間
| |
− | 然後只有跟牠
| |
− | 怎麼了
| |
− | 不喜歡Doggie是不是
| |
− | 我個人的特質
| |
− | 好像比較著重在關係的建立上
| |
− | 所以我 比方
| |
− | 連跟貓 跟狗都要有關係
| |
− | 連植物 我都會
| |
− | 所以都會有感情
| |
− | 所以我個人好像在關係上會比較看重
| |
− | 媽媽說坐下
| |
− | 好 握手
| |
− |
| |
− | 有一件事很讓我開心
| |
− | 就是假日的時候
| |
− | 都可以來老師家裡玩
| |
− | 還可以吃
| |
− | 芒果
| |
− |
| |
− |
| |
− | 我相信很多人就是覺得說
| |
− | 我在陪伴這些孩子上
| |
− | 是很有意義的
| |
− | 但對我來說 其實是有趣的
| |
− | 而且我個人更多的時候
| |
− | 是享受在跟他們的關係
| |
− | 我一點都不會覺得麻煩
| |
− | 比方說 很晚的時候
| |
− | 把數學題目傳給我
| |
− | 要我幫他算
| |
− | 其實我也覺得蠻甜蜜的
| |
− | 然後或者是說這些孩子
| |
− | 他們受委屈告訴我
| |
− | 然後我也不會覺得負擔
| |
− | 我覺得我好像還有這樣的愛
| |
− | 可以去愛他們
| |
− | 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說
| |
− | 更多更多的是
| |
− | 我跟他們的關係
| |
− | 那個在關係上的建立
| |
− | 其實我還很享受在那個關係當中
| |
− |
| |
− | 趕快回家
| |
− | Goodbye teacher
| |
− | Goodbye friend
| |
− | It time to go home
| |
− | I will see you tomorrow
| |
− | Please take care
| |
− | 老師辛苦了
| |
− |
| |
− | 我覺得他們
| |
− | 若以後長大
| |
− | 他們在路上看到我
| |
− | 還記得我 麗卿老師
| |
− | 我就很高興啦
| |
− | 就這樣子啊
| |
− |
| |
− | 小阿德課輔班手作課程
| |
− | 淡水捷運站的快閃活動
| |
− | 舉辦燕子道繪本工作坊
| |
− | 中秋節烤肉活動
| |
− | 一起維護社區環境
| |
− | 給淡江大學生說故事
| |
− | 夏天的打水仗活動
| |
− | </pre>
| |
− | [[Category:紀錄片]]
| |
− |
| |
− | ==版權頁==
| |
−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人文與在地敘事」計畫案
| |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 *監 製:[[王慰慈]] | | *監 製:[[王慰慈]] |
− | *作 者:[[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4屆三年級 | + | *作 者:[[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5屆三年級 |
− | *視覺指導:蔡佩倫 陳玉鈴 | + | *視覺指導:陳玉鈴 |
− | *行政專員:陳書涵 郭思婕 | + | *行政專員:胡惠恬 林玫均 |
− | *文字編審:周儀鈞 | + | *美術編輯:廖又弘 |
− | *美術編輯:郭玫均 邱永榛 | + | *視覺設計:古佳立 |
− | *視覺設計:陳穎
| + | *發 行 人:[[林呈蓉]] |
− | *發 行 人:林呈蓉 | +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大眾傳播系 |
−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 + |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 |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
| :傳 真:(02)26209925 | | :傳 真:(02)26209925 |
| :電 話:(02)26215656-2305 | | :電 話:(02)26215656-2305 |
− | *出版日期:[[2019年]]6月1日 | + | *出版日期:[[2020年]]6月6日 |
| | | |
| ==資料來源== | | ==資料來源== |
− | *[[淡江大學]]大傳系提供。 | +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提供。 |
| | | |
| ==相關頁面== | | ==相關頁面== |
行 1,044: |
行 108: |
| | | |
| ==相關連結== | | ==相關連結== |
− | *[https://events.tku.edu.tw/FocusDetail.cshtml?sn=1517 大淡水里民志-紀錄在地里民為地方付出的故事] | + |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l=epaper&no=52165/USR成果展 淡味創生創造地方價值] |
− | *[https://events.tku.edu.tw/FocusDetail.cshtml?sn=1576 大傳《都市遊俠:險路不險》 獲MOD微電影三大獎] | + | *[https://events.tku.edu.tw/FocusDetail.cshtml?sn=1653 第八屆大淡水《良師志》紀錄片放映成果展] |
− | *[http://www.tamx.tku.edu.tw/main/?p=13189 大淡水里民志《都市遊俠:險路不險》獲2019 MOD 微電影獎「蹲點.台灣」紀錄片獎優選]
| + | |
− | [[Category:學術研究]][[Category:淡水新住民志]][[Category:圖書]] | + | [[Category:紀錄片]][[Category:學術研究]][[Category:淡水良師志]][[Category: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