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編輯]
- 影片描述:《淡水良師志》2020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影片來源:YouTube
游珮琪,正德國中賢孝校區的主任,第一次見到她時,她親切,溫暖,說起話來眉眼彎彎,如那天的陽光一般。
童年往事——在愛中成長的小女孩
游主任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童年時期家人的關愛與陪伴深深影響了她,父母的關心、與弟弟和表弟妹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都在她的心裡埋下了「愛人」的種子,而這樣的成長環境也塑造了她樂觀、積極、溫暖而勇敢的性格。回憶起童年,主任常能想起幼時在外祖母家的歡樂時光,外祖母會用自己的教育觀念與愛的方式讓孫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快樂,以至於在長大後主任做出的决定裡常會有受到外祖母影響的痕跡。
可以說,游主任自幼便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一般的存在,但在五年級時,一位老師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生活。這位導師嚴厲的批評、偏見與懲罰讓幼時的游主任百思不得其解,有兩次因為罰寫太多直到天亮還寫不完,擔心被打而萌生逃課的念頭,只好跟家人撒謊裝病請假,個性也變得孤僻,成了一個不敢跟家人說實話的小孩。直到國中的一次班級投票中,游主任被同班同學評爲「最自閉的同學」,這個結果讓她開始思考原來那個活潑的自己去了哪裡。一直到了很多年後,當游主任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她還是對國一時那位班導心存感激。投票結果出來後,班導說「大家一起幫珮琪變回一個活潑的人好不好?」,在大家的幫助下,游主任走出了心中的陰霾,重新變回原來的自己,而這件事也讓她意識到,一個老師的言教和身教對學生産生的影響有多麽深刻。
上了高中後,游主任便有了一個教師夢,渴望站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北一女中畢業時,原本游主任大學想要唸文學院,但在那個臺灣經濟迅速起飛的時代,家人都認爲還是念法商學院才是最好的選擇,爲了不辜負家人的期許,游主任選擇就讀政治大學。四年後要出國留學時,曾想要追尋自己的本心出國念教育相關領域,但當時新銀行和外商銀行蓬勃發展,在家人的強烈建議下又經歷了一番掙扎,最後還是決定到美國德州大學攻讀財務金融專業的研究所,畢業後回到臺灣順利進入一家新銀行擔任理財相關工作。
人生路口——理想與現實的抉擇
在銀行工作的那兩年,體面的環境、豐厚的薪水著實讓人艶羨不已,但成爲教師的夢想在游主任的心中仍未熄滅。放棄理想的職業,重新學習、適應新工作,薪資相較於從前可以稱得上是「微薄」,這個想要成爲教師的决定甚至顯得不夠理智,但游主任覺得,銀行看似光鮮亮麗的職業與自己原先的理想生活相去甚遠,這並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站在理想與現實的人生分岔路口,游主任思考許久,最後在丈夫的支持和自我的驅動下,游主任辭去了兩年的銀行工作,開始追尋自己的理想。游主任先是到了一所私立高中就職,擔任了兩年的代課老師,之後參加教育學分班、學士後教育學分班,修了兩年的教育學分,之後工作了五年,才正式成爲一名專業教師。
游主任的第一份教師工作是擔任一所臺北市私立高中的高三班導,前一任班導告訴她,這個班很難帶,一定要對學生很嚴厲,所以她每天板著臉去上課,但久而久之,她發現自己比這些孩子們並沒有大多少,他們也算不上頑皮,於是選擇做回自己,找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慢慢地和同學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而對於「老師」這個新身份,游主任也越來越適應,屬於自己的教育理念不知不覺在心底埋下了種子,暗地裡成長。
當我們採訪時,游主任回憶起當時做的决定,她思考了一會,說:「我不確定這是優點還是缺點,我並不是一個衝動的人,在决定前我都會考慮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或者想不想,但不會去預設很多後路,只要想好了、决定了,就會很勇敢地去走。」
遇見賢孝——夢開始的地方
在高中當了五年的導師後,教師生涯的第六年接下了訓育組長一職,在一次來到北海岸的招生拜訪行程中,游主任聽到同事提起,沿著這彎彎曲曲的小路進去有一所國中。出於好奇,在這位賢孝國中畢業校友的同事帶領下,游主任第一次進到了這所國中。或許是因爲世外桃源般的校園環境,或許是因爲偏鄉小型學校特有的暖暖人情味,這次意料之外的到訪讓游主任對這所學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2年五月,游主任想要轉換學校,當時游主任報考了三所學校。第一所是新北市的一所高中,不過第一關就被刷下來了。而第二所便是前一年拜訪的那所學校「賢孝國中」,幸運的是每一關都順利考過了。游主任還記得看到公告她是第一名正取教師的同時,她也收到第三所學校的第一輪考試過關的消息,但沒有思考太久,游主任就決定放棄隔天第三所學校的第二關考試,選擇直接到小而美的賢孝國中報到,並且接下輔導主任的挑戰。
從零開始——忙碌充實的工作
走進辦公室,第一眼看見的不是游主任,而是堆疊在辦公桌上大大小小的文件資料。游主任負責整個正德國中賢孝校區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務,小到和組長及維修人員討論榕樹根伸進廁地下造成阻塞要如何施工改善,大到擬定學生的所有的重要活動及課程,包括學期間、課後輔導、寒暑假、技藝班課程和相對應的教師人選,還有整棟校舍的耐震力補強工程等等,事無巨細,所以很多的時間,游主任必須要在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內計畫和處理龐大的行政事務。
回想18年前初到賢孝國中時,這所國中就因地理位置不佳和人口外移造成學生不斷流失,三個班的學生數僅剩五十人出頭,也因為班級數少,教職員編制十分有限,所有教職員工都要身兼數職。游主任擔任輔導主任,還要上輔導活動和數學課。輔導處只有一個主任,要做主任和三個組長的工作,從高中的訓育組長到國中的輔導主任,對她來說完全是一個新的挑戰。但因為只有她一人,有什麽不懂的,就打電話請教友校資深的輔導主任還有輔導校長,多虧教育前輩對游主任的支持和幫助,讓她在一個學期後便熟悉了冗雜和責任重大的輔導工作。
2004年8月,賢孝國中因為學生人數過少與位於淡水市區的正德國中合併,成為正德國中賢孝校區,游主任再度轉換身份,到正德國中本部輔導處工作,直到2006年8月才又回到賢孝擔任校務主任的工作,一直持續到現在。她隨著這所學校慢慢成長,過了一歲又一歲,儘管踏入教育界已經24年了,游主任也從一位高中的導師到訓育組長,再從輔導主任到賢孝校區的校務主任,每一個學年,每一次的角色轉變,游主任都視為一個全新的開始。
職涯試探——展開夢想的翅膀
正德國中賢孝校區的學生來源主要是來自學區中的三所小型國小,所有的課程、測驗和師資都跟正德本部一致。但賢孝校區另外承接不少教育局委辦的重要任務,像是國中技藝教育中心和國小職探中心。游主任承辦技藝教育的業務將近18年,每年都有一百多位正德、賢孝、三芝、石門的九年級同學,利用週三一天來到賢孝校區,依照興趣與志願選擇賢孝提供的六大職群技藝課程的其中幾項,在外聘高職和業界老師的用心指導之下,培養出許多技藝優良學生。國中技藝教育著重「試探」,學習內容跟高職課程相比,不會太過艱深精闢,不僅是技藝班的學生,主任覺得學生就算是未來要讀普通高中,在國小高年級或國中的寒暑假都可以體驗相關營隊,她說:「技藝教育跟生活原本就不能脫節,廚藝、烘焙、皮膚保養、彩妝、生活電學、描繪、花藝、種樹、記帳等等,這些課程都很實用,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鼓勵參與和學習。」
十幾年前游主任去國小辦理國中入學說明會時,曾遇過不少學區家長,他們一聽說賢孝是技藝中心,便起了要放棄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來讀書的念頭,因爲在家長的眼裡,孩子是來學校學習課本知識的,並不是來上一些「奇奇怪怪」的課程。經過游主任多年的用心經營和努力溝通,愈來愈多的家長認同游主任的教育理念,選擇就近就讀這所多元又溫馨的學校,許許多多的學子因為適性發展得以償願。可以說游主任就像一個連接家長和學生夢想的橋梁,把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帶給每一個信任她的家庭。
重拾破碎——接住崖邊的少年
賢孝校區的學生中有十位住校的慈輝班同學。這幾位同學都來自弱勢困難家庭,學生的父母因爲一些原因不在身邊或沒有能力照顧,孩子過著貧苦的生活,沒有人關心課業,更缺乏家庭的關懷與溫暖,每一個孩子背後都有個破碎的故事。但主任在與我們交談的時候卻說:「如果不說他們是慈輝班的同學,你們會覺得他們看起來有什麼不一樣嗎?」雖然這些同學來自困難家庭,但主任在全校師生前還是一視同仁,因為這對慈輝生來說,才是一種心靈上的保護。在8年前正德國中賢孝校區被選定要收10位慈輝生時,游主任面臨不小的阻力,因為慈輝班會被刻板認定爲問題學生,老師們擔憂這個標籤會讓當時招生才剛有起色的正德國中賢孝校區又跌到谷底。
游主任說自己沒有害怕的權利,她安慰老師們:「慈輝班同學是家庭困頓的窮孩子,他們不一定是壞孩子。」就是這樣的信心給了他們一粒定心丸、一針定心劑,一步步推動了慈輝班的運作。就像游主任所期待的,慈輝班10位同學融入三個不同年級的班級中,透過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學習節奏、師長的陪伴與輔導、同學的情誼與影響,彌補了慈輝生原生家庭缺乏的快樂與成功經驗,也給孩子們更好的成長環境。「每個孩子起點不同,需要也不同,相信教育不是學校或家庭單方面的責任,而是社群的共養,讓這些困難家庭的孩子在墜落之際,我們才有機會,接住每一個在懸崖邊的少年,進而讓他們相信自己未來有創造人生及美好家庭的可能。」
不忘初心——相伴是家的樣子
賢孝從全校剩下50位學生到現在有90位學生,其中兩個班還額滿,在少字化的時代,真的不可思議。問游主任覺得自己做最多是什麼?「我覺得我做最多的還是陪伴,就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關心鼓勵他們。」
游主任在談到她與學生的關係時,提及最多的一個詞便是陪伴。隨然很多時間都要花在處理繁重的行政工作,但她時時會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想要當老師的初心,絕對不要因為忙於工作就離孩子們比較遙遠。在校園的日常生活裏,主任可以很輕鬆地叫出每一個孩子的名字,知曉他們的家庭狀况,如師如母、如親如故,孩子們也總能在主任面前表現出天真活潑又有禮貌的一面,跳脫出傳統記憶中主任與學生的刻板關係印象。游主任覺得,陪伴對於教育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國中這個年紀的孩子還處在一種似懂非懂的階段,因此更需要大人用愛、用心陪著他們,不用刻意說什麼或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但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在這裡,陪伴著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長…」。
游主任總是很細心地爲孩子們準備每一個節日和活動的來臨,比如聖誕節時和師長們一起歌頌佳音,分發禮物和糖果,在慈輝生宿舍交誼廳和孩子們一同佈置聖誕樹、點燈,比如冬至時幫學生們準備一碗碗熱呼呼的湯圓,暖胃也暖心,比如每一年都和學生親手種下幾棵樹,看著小樹長成大樹,每年花開時師生在紫藤和櫻花樹下拍照…就如春風化雨,在這所看似不大的校園裏,每個角落都是游主任用點點滴滴的愛去編織出的家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