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行" 修訂間的差異
(→前言) |
|||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2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 | [[檔案:委託行.jpg|thumb|300px|right|基隆委託行~ 一個大多數人覺得陌生的名字,早期是船員寄賣舶來品的地方,現在以商店街的樣貌發展,讓我們發掘他們的足跡!]] | + | [[檔案:早期委託行.jpg]] |
− | + | ''[[檔案:委託行.jpg|thumb|300px|right|基隆委託行~ 一個大多數人覺得陌生的名字,早期是船員寄賣舶來品的地方,現在以商店街的樣貌發展,讓我們發掘他們的足跡!]] | |
+ | [[檔案:委託行街.png|thumb|300px|right|委託行街最上方有遮雨棚,讓來購買舶來品的顧客免於淋雨]] | ||
==前言== | ==前言== | ||
− | + | 在[[基隆]]有一座街巷,曾引領一整世代人的時尚。在最風光的年代,有人在這裡日進斗金,一天的生意抵得過一般人十倍的月俸;商人、船員爭相至此,獻上最珍貴的奇貨,這裡也吸引名媛、貴婦流連駐足,是個可以媲美台北信義區的神秘地方。這裡是基隆「委託行」,一個沒有招牌,但卻在基隆是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秘街巷。 | |
− | 在[[基隆]] | ||
==簡介== | ==簡介== | ||
行 9: | 行 9: | ||
時下台灣消費者,可以隨時上網買全世界商品,可能很難想像,曾有一段時間,為了買從外國來的舶來品,來自台灣各地的買家全湧入基隆,擠滿孝一路、孝二路、忠三路、忠四路那一帶兩百多家的委託行。在戒嚴時代,外國商品進口困難,委託行是國人接觸洋貨的重要窗口。從民國五十年到七十年代,是委託行最輝煌的年代。自從一九七九年開放觀光,委託行開始自己帶貨,那時委託行主要賣東洋百貨,從吃的、穿的到各種日用品都有。 | 時下台灣消費者,可以隨時上網買全世界商品,可能很難想像,曾有一段時間,為了買從外國來的舶來品,來自台灣各地的買家全湧入基隆,擠滿孝一路、孝二路、忠三路、忠四路那一帶兩百多家的委託行。在戒嚴時代,外國商品進口困難,委託行是國人接觸洋貨的重要窗口。從民國五十年到七十年代,是委託行最輝煌的年代。自從一九七九年開放觀光,委託行開始自己帶貨,那時委託行主要賣東洋百貨,從吃的、穿的到各種日用品都有。 | ||
− | [[檔案:1966基隆孝一路旭川河.png|thumb| | + | [[檔案:1966基隆孝一路旭川河.png|thumb|250px|right|1966年基隆孝一路旭川河]] |
− | + | [[檔案:日治時期基隆港.jpg|thumb|250px|right|日治時期基隆港]] | |
===基隆港與委託行之相關盛衰=== | ===基隆港與委託行之相關盛衰=== | ||
*1895 年馬關條約 | *1895 年馬關條約 | ||
行 20: | 行 20: | ||
*1980 年逐漸被取代 | *1980 年逐漸被取代 | ||
基隆港近年來在市場規模、貨源腹地、貨櫃碼頭及深水港埠不足的影響下,逐漸被高雄取代。 | 基隆港近年來在市場規模、貨源腹地、貨櫃碼頭及深水港埠不足的影響下,逐漸被高雄取代。 | ||
+ | |||
+ | |||
==歷史發展== | ==歷史發展== | ||
基隆自日治時期開港之後,已為臺灣第一大港,自1949年國民政府撥遷來臺後,工商薈萃、地位益見重要,不僅是臺灣第一大國際商港,且在經貿、軍事上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地形來講,每當外敵攻進臺灣時,基隆港重大的使命是負責軍事防衛,早在大航海時代起,基隆就已因航運地位的重要。無論在人員進出關或商品進出口,它均是對外連結的一個重要樞紐站。 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海峽兩岸的緊張情勢並未解除、物質緊縮,為因應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無論是對外貿易和國民對外交流上,政府採取的是嚴格的管制政策。然而,臺灣畢竟是一個海島,透過船隻航行國內外和進出港口的機會,尤其是國內對物資的渴求,對應於船隻與船員的牽線,舶來品與走私就在這般時空背景之下,強勢進入臺灣消費市場達數十年,此種鋪貨物流的所在即是俗稱的「委託行」或「舶來品洋行」。 | 基隆自日治時期開港之後,已為臺灣第一大港,自1949年國民政府撥遷來臺後,工商薈萃、地位益見重要,不僅是臺灣第一大國際商港,且在經貿、軍事上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地形來講,每當外敵攻進臺灣時,基隆港重大的使命是負責軍事防衛,早在大航海時代起,基隆就已因航運地位的重要。無論在人員進出關或商品進出口,它均是對外連結的一個重要樞紐站。 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海峽兩岸的緊張情勢並未解除、物質緊縮,為因應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無論是對外貿易和國民對外交流上,政府採取的是嚴格的管制政策。然而,臺灣畢竟是一個海島,透過船隻航行國內外和進出港口的機會,尤其是國內對物資的渴求,對應於船隻與船員的牽線,舶來品與走私就在這般時空背景之下,強勢進入臺灣消費市場達數十年,此種鋪貨物流的所在即是俗稱的「委託行」或「舶來品洋行」。 | ||
− | |||
− | |||
===民國五十年到七十年代:委託行最輝煌的年代=== | ===民國五十年到七十年代:委託行最輝煌的年代=== | ||
行 37: | 行 37: | ||
===現今發展=== | ===現今發展=== | ||
+ | [[檔案:現今委託行服飾小店.jpg|thumb|250px|right|現今委託行服飾小店]] | ||
+ | [[檔案:委託行創生中心.jpg|thumb|250px|right|委託行創生中心]] | ||
+ | |||
+ | |||
*歷史建物再利用 | *歷史建物再利用 | ||
行 43: | 行 47: | ||
*文化創意 | *文化創意 | ||
因為現下年輕人流行的個性服飾小物店,例如:古著,其實可視為是委託行的一種演變。而現在的個性商店,不僅奠基在店主對於時尚潮流、生活品味的敏感直覺而已,現在的店家,會強調自己親自到日本或是韓國挑貨,以傳遞零時差的流行風格和獨特商品,運作著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個性商店仍然擁有許多厭倦、排斥大型量販店大量出現的公版服飾的客戶。 | 因為現下年輕人流行的個性服飾小物店,例如:古著,其實可視為是委託行的一種演變。而現在的個性商店,不僅奠基在店主對於時尚潮流、生活品味的敏感直覺而已,現在的店家,會強調自己親自到日本或是韓國挑貨,以傳遞零時差的流行風格和獨特商品,運作著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個性商店仍然擁有許多厭倦、排斥大型量販店大量出現的公版服飾的客戶。 | ||
− | |||
− | |||
行 57: | 行 59: | ||
==影響== | ==影響== | ||
+ | [[檔案:崁仔頂商圈.jpg|thumb|250px|right|崁仔頂商圈]] | ||
#當時的外來品只能在委託行買到,因此以前大家都會坐火車來委託行批貨,故基隆以前的發展比台北好很多。 | #當時的外來品只能在委託行買到,因此以前大家都會坐火車來委託行批貨,故基隆以前的發展比台北好很多。 | ||
#因為洋行的東西更貴,所以口袋沒那麼深的人就會去委託行買較便宜的舶來品。因此有種說法是:會去洋行買東西的才是真的有錢,去委託行買的都是偏想炫富或者趕流行。 | #因為洋行的東西更貴,所以口袋沒那麼深的人就會去委託行買較便宜的舶來品。因此有種說法是:會去洋行買東西的才是真的有錢,去委託行買的都是偏想炫富或者趕流行。 | ||
#當時委託行的繁榮促成附近的其他商圈例如布染街、崁仔頂商圈的發展。 | #當時委託行的繁榮促成附近的其他商圈例如布染街、崁仔頂商圈的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商品介紹== | ==商品介紹== | ||
行 100: | 行 90: | ||
===經濟起飛鉑來品成首選=== | ===經濟起飛鉑來品成首選=== | ||
+ | [[檔案:美國商品.png|thumb|250px|left|美國商品]] | ||
+ | [[檔案:商品1.jpg|thumb|250px|right|商品1]] | ||
+ | [[檔案:商品2.jpg|thumb|250px|right|商品2]] | ||
====「早期美國商品來源」==== | ====「早期美國商品來源」==== | ||
各種洋酒、雪茄、甚至是Levi's牛仔褲都是熱門商品 | 各種洋酒、雪茄、甚至是Levi's牛仔褲都是熱門商品 | ||
行 106: | 行 99: | ||
====「早期日本商品來源」==== | ====「早期日本商品來源」==== | ||
各種洋裁(洋裝)、清酒、米或零食為主,甚至還有些店會提供代購以貴婦人時裝為內容的雜誌上,各種與日本同步流行的潮流衣物。 | 各種洋裁(洋裝)、清酒、米或零食為主,甚至還有些店會提供代購以貴婦人時裝為內容的雜誌上,各種與日本同步流行的潮流衣物。 | ||
+ | |||
====「後期香港與泰國」==== | ====「後期香港與泰國」==== | ||
成為另一個熱門的進貨點,這時主要就以服飾相關為主力商品。 | 成為另一個熱門的進貨點,這時主要就以服飾相關為主力商品。 | ||
+ | |||
+ | |||
+ | ===知識小錦囊=== | ||
+ | 現在便利商店或市面上隨處可見的曼秀雷敦,你知道三四十年前,是一定要來基隆委託行才買得到的東西嗎?現在就算掉在地上可能都不會特別有人想撿。 | ||
+ | [[檔案:商品3.jpg|thumb|250px|right|商品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座城市都是你的百貨公司=== | ||
+ | 隨著國際戰事的結束,美軍撤離臺灣;原本專作洋人生意各種商行跟著沒落,唯獨委託行卻順著臺灣經濟起飛,進入另一個階段的輝煌年代。許多在國內辛苦打拼或藉由土地增值而累積起財富的有錢人,也開始熱衷於購買來自世界各國的舶來品,以標誌自己已經晉升上流社會的一份子。且隨著不同時代氛圍的帶動,委託行流行的商品也會有不同的趨勢。 | ||
+ | |||
+ | 委託行的店面大部分都不大,小一點店面更只能讓人側身進入,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要你想得到的商品,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到──除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汽車、棺材與活體以外,小到「小護士」曼秀雷敦軟膏、口香糖、巧克力、皮鞋、洋酒,大到連雕刻的佛像或聖母像、或留聲機等,委託行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 ||
+ | |||
+ | 透過委託行販售各種新潮的物品,委託行無形中亦將世界的文化資訊帶入戒嚴體制下的臺灣。例如當時委託行老闆會盡可能地將店內販賣的商品,展示在透明的櫥窗,吸引來往顧客,這種 window shopping 的體驗,某種程度上,讓消費不起奢侈品、資訊管道封閉的一般群眾,得以認識「舶來品」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奇事物。此外,有別於陳列隨性、人群擁擠及地板潮濕的傳統市場,委託行透過乾淨明亮的空間,建構並營造出一種「高級」、「現代化」的形象,尤其代表著時尚文化的流行趨勢。畢竟委託行賣的日用品與服裝,與一般商家相比並不算便宜,亦是常人不易負擔得起的程度,將舶來品穿搭在身上,在當時儼然是一種「你看!我走在時代尖端,很潮吧?」的表態與地位象徵。 | ||
+ | |||
+ | ===開發各種獨門來源=== | ||
+ | 經營委託行最關鍵的地方,除了開店之初要有雄厚的資本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辦法開發各種獨門的進貨來源,並且盡量與眾不同且盡可能的隱密不被同行發覺。而且,如何在有限的帶貨量中挑選最具賣相且利潤高的商品,往往是一間店能否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同時,接受熟客的委託找各種指定物品,更是考驗店家找貨的功力還有應變能力與體力。 | ||
+ | |||
+ | |||
+ | |||
==奇聞軼事== | ==奇聞軼事== | ||
{{Youtube|j5vd_kxcHUc|400|right|基隆委託行的前世今生}} | {{Youtube|j5vd_kxcHUc|400|right|基隆委託行的前世今生}} | ||
− | |||
#曾經在大小只有四坪的店面裡面請了四位員工,且每位員工都月入100萬,由此可知當時有多興盛。 | #曾經在大小只有四坪的店面裡面請了四位員工,且每位員工都月入100萬,由此可知當時有多興盛。 | ||
#曾經有店舖光是賣絲襪一個月就可以賺40萬。 | #曾經有店舖光是賣絲襪一個月就可以賺40萬。 | ||
行 120: | 行 136: | ||
==相關參考資料== | ==相關參考資料== | ||
+ | *圖片集錦 | ||
+ | |||
+ | [[檔案:委託行街道01.jpg]] | ||
+ | |||
+ | [[檔案:委託行街道4.jpg]] | ||
+ | |||
+ | [[檔案:委託行街道5.jpg]] | ||
+ | {{基隆地區導覽盒}} |
於 2022年6月18日 (六) 17:33 的最新修訂
前言[編輯]
在基隆有一座街巷,曾引領一整世代人的時尚。在最風光的年代,有人在這裡日進斗金,一天的生意抵得過一般人十倍的月俸;商人、船員爭相至此,獻上最珍貴的奇貨,這裡也吸引名媛、貴婦流連駐足,是個可以媲美台北信義區的神秘地方。這裡是基隆「委託行」,一個沒有招牌,但卻在基隆是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秘街巷。
簡介[編輯]
時下台灣消費者,可以隨時上網買全世界商品,可能很難想像,曾有一段時間,為了買從外國來的舶來品,來自台灣各地的買家全湧入基隆,擠滿孝一路、孝二路、忠三路、忠四路那一帶兩百多家的委託行。在戒嚴時代,外國商品進口困難,委託行是國人接觸洋貨的重要窗口。從民國五十年到七十年代,是委託行最輝煌的年代。自從一九七九年開放觀光,委託行開始自己帶貨,那時委託行主要賣東洋百貨,從吃的、穿的到各種日用品都有。
基隆港與委託行之相關盛衰[編輯]
- 1895 年馬關條約
割讓給日本後,日本人將其視為重要的聯繫港埠,並對基隆港的建設不曾間斷。
- 1950 年韓戰爆發
基隆港成為美軍的資源的補集站。
- 1970 年貨櫃大型化
碼頭開始大大的改變。原本的散雜貨貨輪的倉庫逐漸被拆除。
- 1980 年逐漸被取代
基隆港近年來在市場規模、貨源腹地、貨櫃碼頭及深水港埠不足的影響下,逐漸被高雄取代。
歷史發展[編輯]
基隆自日治時期開港之後,已為臺灣第一大港,自1949年國民政府撥遷來臺後,工商薈萃、地位益見重要,不僅是臺灣第一大國際商港,且在經貿、軍事上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地形來講,每當外敵攻進臺灣時,基隆港重大的使命是負責軍事防衛,早在大航海時代起,基隆就已因航運地位的重要。無論在人員進出關或商品進出口,它均是對外連結的一個重要樞紐站。 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海峽兩岸的緊張情勢並未解除、物質緊縮,為因應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無論是對外貿易和國民對外交流上,政府採取的是嚴格的管制政策。然而,臺灣畢竟是一個海島,透過船隻航行國內外和進出港口的機會,尤其是國內對物資的渴求,對應於船隻與船員的牽線,舶來品與走私就在這般時空背景之下,強勢進入臺灣消費市場達數十年,此種鋪貨物流的所在即是俗稱的「委託行」或「舶來品洋行」。
民國五十年到七十年代:委託行最輝煌的年代[編輯]
委託行或舶來品洋行最盛行的城市也就是在港口城市。基隆港早在日治時期建港完成後,數年間躍升為全臺第一大港,二次大戰前,基隆港有與東北亞、香港和歐美連結的密集航線。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時,基隆港因為靠近政治中心——臺北,因此,更是個重要的登陸港口。接下來東亞情勢的變化,韓戰的爆發與越戰的發生,使得基隆港在對外連結上,沾染上戰爭的色彩。同時,也激化對外國物資的需求,催化了委託行在此城市的誕生。
民國七十年代後委託行逐漸沒落[編輯]
而後隨著台灣解嚴、通訊網路興起,尤其二○○二年加入WTO後,關稅大幅降低,外國商品大量進口,舶來品不再稀有,加上大型進口商與品牌代理商興起,委託行逐漸失去它的獨特性與競爭力,面臨沒落或轉型。
現今發展[編輯]
- 歷史建物再利用
許多在地居民因對老建物對基隆委推行曾經的過往繁榮依舊有些許的期待,以都更、老建物活化等方法試圖找出振興基隆港邊曾經繁華的過往。
- 文化創意
因為現下年輕人流行的個性服飾小物店,例如:古著,其實可視為是委託行的一種演變。而現在的個性商店,不僅奠基在店主對於時尚潮流、生活品味的敏感直覺而已,現在的店家,會強調自己親自到日本或是韓國挑貨,以傳遞零時差的流行風格和獨特商品,運作著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個性商店仍然擁有許多厭倦、排斥大型量販店大量出現的公版服飾的客戶。
地理位置[編輯]
- 地圖讀取地圖中...
- 交通資訊:
- 火車:從台北火車站出發,行駛40分鐘,41元,再步行6分鐘。
- 自小客車:行駛國道一號,下交流道往基隆港行駛。
影響[編輯]
- 當時的外來品只能在委託行買到,因此以前大家都會坐火車來委託行批貨,故基隆以前的發展比台北好很多。
- 因為洋行的東西更貴,所以口袋沒那麼深的人就會去委託行買較便宜的舶來品。因此有種說法是:會去洋行買東西的才是真的有錢,去委託行買的都是偏想炫富或者趕流行。
- 當時委託行的繁榮促成附近的其他商圈例如布染街、崁仔頂商圈的發展。
商品介紹[編輯]
委託行 — 集貨[編輯]
1. 船員帶貨 2.美國大兵 3.集團帶貨 4.跑單幫 5.地下工廠
隨港口興起的貿易行、報關行、貨運行及委託行,是許多台灣港口的商業特色,而跑單幫與走私,則是港口商品流通的方式之一。
跑單商業模式[編輯]
早期臺灣市面上的外來商品相當稀少,遠洋商船的船員帶下船的外國貨,常常會交由特定或是熟識的店家寄賣。由於奇貨可居且往往都能賣得不錯的價錢,一來一往的差價利潤相當可觀,因此興起一股以跑單幫方式,由個人攜帶貨物來臺販賣的熱潮,專門販賣這類商品的店家就被稱為「委託行」。
商品歷史背景[編輯]
〈返國大拍賣〉[編輯]
在 1860 年代開港後,臺灣人就已有機會接觸到舶來品,但長達五十年殖民的統治,日人不斷將新事物與商品引進的互動下,才真正使臺灣人,更加習慣消費與購買包含日貨在內的「舶來品」。二戰結束後,在高砂公園(大約在現今基隆港南側忠三路、孝一路、忠四路所圍繞的區域)與崁仔頂一帶,有許多將被遣返的日本人,將未能帶走的家具與生活用品,擺放於此處拍賣,希望能在遣返前,稍微換些許現金返日。
〈黑市地攤〉[編輯]
戰後初期,基隆人會在港邊搭設簡陋棚架擺攤,販賣船員帶來委託寄賣的海外新貨或二手物品,偏向檯面下的「黑市交易」的形式。
〈水手帶貨〉[編輯]
1950 年代韓戰爆發,駐紮基隆港的美軍士兵與水手帶來了大量的舶來品後,與日俱增的委託販售,才讓買賣舶來品得以規模化。委託行的舶來品主要來源是以「美國大兵」和「水手船員」帶貨為主,當時船員們會特別去訂製用牛仔褲布料做成的大風衣,因為這種布料可以承受較重的物品重量,大衣後面再多縫製五、六個大口袋,才可以多塞一些布料、襯衫或其他物品。
經濟起飛鉑來品成首選[編輯]
「早期美國商品來源」[編輯]
各種洋酒、雪茄、甚至是Levi's牛仔褲都是熱門商品
「早期日本商品來源」[編輯]
各種洋裁(洋裝)、清酒、米或零食為主,甚至還有些店會提供代購以貴婦人時裝為內容的雜誌上,各種與日本同步流行的潮流衣物。
「後期香港與泰國」[編輯]
成為另一個熱門的進貨點,這時主要就以服飾相關為主力商品。
知識小錦囊[編輯]
現在便利商店或市面上隨處可見的曼秀雷敦,你知道三四十年前,是一定要來基隆委託行才買得到的東西嗎?現在就算掉在地上可能都不會特別有人想撿。
整座城市都是你的百貨公司[編輯]
隨著國際戰事的結束,美軍撤離臺灣;原本專作洋人生意各種商行跟著沒落,唯獨委託行卻順著臺灣經濟起飛,進入另一個階段的輝煌年代。許多在國內辛苦打拼或藉由土地增值而累積起財富的有錢人,也開始熱衷於購買來自世界各國的舶來品,以標誌自己已經晉升上流社會的一份子。且隨著不同時代氛圍的帶動,委託行流行的商品也會有不同的趨勢。
委託行的店面大部分都不大,小一點店面更只能讓人側身進入,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要你想得到的商品,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到──除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汽車、棺材與活體以外,小到「小護士」曼秀雷敦軟膏、口香糖、巧克力、皮鞋、洋酒,大到連雕刻的佛像或聖母像、或留聲機等,委託行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透過委託行販售各種新潮的物品,委託行無形中亦將世界的文化資訊帶入戒嚴體制下的臺灣。例如當時委託行老闆會盡可能地將店內販賣的商品,展示在透明的櫥窗,吸引來往顧客,這種 window shopping 的體驗,某種程度上,讓消費不起奢侈品、資訊管道封閉的一般群眾,得以認識「舶來品」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奇事物。此外,有別於陳列隨性、人群擁擠及地板潮濕的傳統市場,委託行透過乾淨明亮的空間,建構並營造出一種「高級」、「現代化」的形象,尤其代表著時尚文化的流行趨勢。畢竟委託行賣的日用品與服裝,與一般商家相比並不算便宜,亦是常人不易負擔得起的程度,將舶來品穿搭在身上,在當時儼然是一種「你看!我走在時代尖端,很潮吧?」的表態與地位象徵。
開發各種獨門來源[編輯]
經營委託行最關鍵的地方,除了開店之初要有雄厚的資本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辦法開發各種獨門的進貨來源,並且盡量與眾不同且盡可能的隱密不被同行發覺。而且,如何在有限的帶貨量中挑選最具賣相且利潤高的商品,往往是一間店能否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同時,接受熟客的委託找各種指定物品,更是考驗店家找貨的功力還有應變能力與體力。
奇聞軼事[編輯]
- 曾經在大小只有四坪的店面裡面請了四位員工,且每位員工都月入100萬,由此可知當時有多興盛。
- 曾經有店舖光是賣絲襪一個月就可以賺40萬。
- 原本都是由船員批貨進來,後來有了公司行號後,即使在戒嚴時期,店家還是能自行去國外批貨。
- 當時美軍常常去基隆港附近喝酒,因為他們身上沒有現金,所以會拿自己的外套或手錶到委託行變賣。
- 以前將商品賣到委託行,委託行會以較高的價格收購,因此民眾偏好來這裡典當商品。
相關參考資料[編輯]
- 圖片集錦
Error code: 1
Error code: 1
|
|||
人物 | 葉俊麟.鈴置良一 | ||
文化資產 | 市定古蹟 | 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基隆市長官邸.許梓桑古厝.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劉銘傳隧道.七堵前站.社寮砲台 | |
國定古蹟 | 槓子寮砲台.大武崙砲台 | ||
古物 |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 ||
歷史建築 | 海港大樓.旭丘指揮所.阿根納造船廠.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建港紀念碑.頂石閣砲台.瑪陵坑石頭厝.靈泉禪寺.大沙灣石圍遺構 | ||
文化景觀 | 暖暖淨水場.仙洞巖 | ||
交通 | 港口 | 正濱漁港 | |
地方機構 | 公共建設 | 潮境公園 | |
博物館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
自然景觀 | 湖泊 | 大武崙情人湖 | |
宗教場所 | 中式廟宇 | 奠濟宮 | |
店鋪 | 市集 | 委託行 | |
活動 | 戰役 | 雞籠之戰 | |
已不存在 | 三沙灣漁港.基隆神社.北部火力發電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