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基隆 > 古蹟
*描述: 役政公園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出處: 基隆市政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圖庫、方思堯先生提供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基隆市役政公園 app tripbds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編輯]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發布的「基隆市文化資產列表」網頁記載的基本資料顯示此砲台為一級古物,並且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役政公園內,公告日期為2012年3月27日。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被登錄為一級古物的理由有五種:

  • 一、為近代火砲的先驅,因為當時的火炮幾乎為前膛砲,因此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為當時第一尊用後膛裝填彈藥的砲;
  • 二、使用當時為英國獨門的專利技術——螺紋閉鎖(軍用術語為斷隔螺絲炮閂);
  • 三、使用液壓減震系統,此系統為阿姆斯脫朗公司自己設計製造的;
  • 四、以多層的炮箍套來抵抗大炮發射的爆炸壓力,降低膛炸的機率;
  • 五、清朝時期,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的製造公司——英國的阿姆斯脫朗公司曾經與德國的克魯伯公司一同競爭清朝的軍火生意。[1]

歷史[編輯]

  • 清朝時期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台灣巡撫劉銘傳積極建設台灣的防務工作,包含建造10座砲台,而且向英商「怡和洋行」購置31座的阿姆斯脱朗新式後膛鋼砲,而其中的9尊位於基隆。現在基隆梅園的「8吋阿姆斯脫朗後膛鋼砲」,是當時劉銘傳買下的其中一個,不過在日本軍隊佔領基隆後,將其移至白米甕砲台[2]
  • 日本時期
在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後,由於很多大砲經歷戰鬥後已經殘破不堪。而其中一座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也不例外,連同其餘6座火砲交由日本陸軍部作處理。一部分交到兵工廠用作修復,另一些則提供到基隆神社作奉納的獻納品。但其餘遺留下來的7座砲台也慢慢遭到淘汰,被改換成新式砲台。[3]
  • 民國時期
二戰結束,原在白米甕砲台的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又改放置於基隆忠烈祠附近,後來被送到位於台南市的砲兵學校(現為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過一段時間後才再度回到基隆。[4]

建築特色[編輯]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主要是由火砲和炮架組成的,火砲是用來發射砲彈的主體,主要是由炮口、炮膛、炮耳、彈室、藥室以及炮閂組成的,炮口是炮膛的出口,而炮膛的功用為減緩炮壓、防止炸膛,也是提供炮彈滑行的通道。炮耳的功用是將火炮固定在炮架上面,讓其可以做俯、仰等操作,而炮閂的功用是用來推送炮彈,並且將炮腔鎖緊方便點火、發射。

炮架的功用為固定火炮以方便調整方位,而炮架的高度通常會與炮台前方用來防禦的牆之高度有關。如平射炮的炮架會比較高是為了要讓炮軸超出強的高度;而榴彈炮或過山炮則因為炮軸需低於牆高,才能隱藏炮身作仰角發射,所以在炮架下都有設置滑輪以及齒輪,並且在輪的下方還有設置圓弧形的滑軌和齒軌,方便滑輪和齒輪運行。[5]

地圖[編輯]

讀取地圖中...


相關頁面[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人物 葉俊麟鈴置良一
文化資產 市定古蹟 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基隆市長官邸許梓桑古厝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劉銘傳隧道七堵前站社寮砲台
國定古蹟 槓子寮砲台大武崙砲台
古物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歷史建築 海港大樓旭丘指揮所阿根納造船廠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建港紀念碑頂石閣砲台瑪陵坑石頭厝靈泉禪寺大沙灣石圍遺構
文化景觀 暖暖淨水場仙洞巖
交通 港口 正濱漁港
地方機構 公共建設 潮境公園
博物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自然景觀 湖泊 大武崙情人湖
宗教場所 中式廟宇 奠濟宮
店鋪 市集 委託行
活動 戰役 雞籠之戰
已不存在 三沙灣漁港基隆神社北部火力發電廠
  1. 基隆市一般古物 (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炮 ) 保存維護計畫
  2. 國家文化記憶庫:8吋阿姆斯脫朗後膛鋼砲
  3. 基隆市一般古物 (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炮 ) 保存維護計畫
  4. 國家文化記憶庫:8吋阿姆斯脫朗後膛鋼砲
  5. 基隆市一般古物 (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炮 ) 保存維護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