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長官邸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已重新導向自 林蕃王古厝)
簡介[編輯]
基隆市長官邸,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其舊稱為松浦社宅、基隆關稅務司官舍或林蕃王古厝。 官邸選址坐高望遠,從前可以遠眺到基隆大沙灣、已經消失的大沙灣海水浴場及基隆港,倚山傍海的環境,居家休閒追求典雅的生活風格,反映了前屋主松浦新平的地位之高。松浦家族作為地方精英,所以居住地點選擇真砂町,也滿足了松浦家族日漸洋化的居住功能,也希望藉由山海風景,能讓松浦家族的親友共享生活雅致,因此成為獨具殖民色彩的松浦社宅。
歷史[編輯]
現在的基隆市長官邸在歷史上主要分為4個時期:松浦社宅時期、戰後市長官邸時期、林番王遺孀分租時期、以及市府員工宿舍時期。
- 松浦社宅時期(1932~1944)
- 1932年(昭和7年)建成,位於真砂町,目的是給松浦家族居住,且必須顯露出松浦支店長的地位,甚至作為支店長舉辦的雅賞交誼活動場所。
- 戰後市長官邸時期(1948~1965)
- 在二戰之後成為了鄧伯粹、謝貫一與林番王的市長官邸,因此又稱之為基隆關稅務司官舍(林番王古厝)。當時市長官邸附近也陸續新建許多重要的軍官眷舍,也可說明當時的公務活動非常繁榮,奠定了基隆地方政治史的基礎。
- 林番王遺孀分租時期(1965~1975)
- 市長林番王離世後,遺孀林朱鳳娥成為戶長,曾與市府打官司,最後敗訴退出。她在續住期間,因房屋空曠不利於居家安全,因此進行分租。
- 市府員工宿舍時期(1975~2006)
- 當時有四戶以市府員工的名義入住,當時除了延續林番王遺孀分租時期的間隔外,還增建至九戶變成一個大雜院。
- 現況(2006~ )
- 2006年(民國95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最終在民國99年3月的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暨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第一次臨時通過更名為「市長官邸」。後來由於原木建材損壞,自2011年(民國100年)開始進行修建工程,總共花費3100萬元修建,2013年12月修復完成,隔年1月開放參觀。
建築特色[編輯]
建築為日本傳統風及西洋風的混合建築風格,整體風格看起來比較偏向和風,不過屋內遍佈許多西洋擺設和用具;屋內原有西式壁爐,建築內部構造為採雙主柱、雙緣側,雙主柱的用意為鞏固整棟建築物,室內採合式和洋式的空間,讓人一眼望進去有種穿越到早期日本人居住的環境一樣,在搭配上洋式的風格,形成一種高貴但又不失日本傳統文化的氣息。但於2011年(民國100年)開始的重建工程中未有重現,還有與許多其他位於台灣的日式建築一樣,進內參觀時要脫鞋換成棉拖。
官邸的座敷、居間、次間與食堂以「田」字配置方式圍繞著官邸的正中央,再以真壁、障子完成房間的間隔。屋內最具特色的物品莫過於是作為以九芎木建成的「床之間」及「違棚」的空間,既能突顯屋主的地位,更能彰顯到松浦新平對於家庭的重視性,因而立下九芎木作為官邸的精神之柱。
相片集[編輯]
地圖[編輯]
- 地址:202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261號
- 前往: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料[編輯]
政府網站[編輯]
|
|||
人物 | 葉俊麟.鈴置良一 | ||
文化資產 | 市定古蹟 | 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基隆市長官邸.許梓桑古厝.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劉銘傳隧道.七堵前站.社寮砲台 | |
國定古蹟 | 槓子寮砲台.大武崙砲台 | ||
古物 | 阿姆斯脫朗後膛8吋砲 | ||
歷史建築 | 海港大樓.旭丘指揮所.阿根納造船廠.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建港紀念碑.頂石閣砲台.瑪陵坑石頭厝.靈泉禪寺.大沙灣石圍遺構 | ||
文化景觀 | 暖暖淨水場.仙洞巖 | ||
交通 | 港口 | 正濱漁港 | |
地方機構 | 公共建設 | 潮境公園 | |
博物館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
自然景觀 | 湖泊 | 大武崙情人湖 | |
宗教場所 | 中式廟宇 | 奠濟宮 | |
店鋪 | 市集 | 委託行 | |
活動 | 戰役 | 雞籠之戰 | |
已不存在 | 三沙灣漁港.基隆神社.北部火力發電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