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恩"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簡介==
李彤恩(出生年不詳-1888年),字迪臣,福建省閩縣人。僅知活躍時間為
+
  李彤恩(出生年不詳-[[1888年]]),字迪臣,福建省閩縣人。僅知其活躍時間為[[1861年]]~[[1888年]],深根北臺灣長達27年。
  
 +
  [[1858年]]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簽訂天津條約,臺灣開放四座通商口岸分別為安平、打狗、滬尾、基隆。1862年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由福州將軍文清指派,渡臺協助首任監督區天民開設海關,並擬定臺灣通商章程。李彤恩也扮演著華洋糾紛的調停者,如[[喬治‧勒斯萊‧馬偕|馬偕博士]]、英商[[約翰‧陶德]],都曾在他的調停之下,解決在臺灣所面臨的衝突事件。
  
 +
  李彤恩的職涯經歷淡水開港、開山撫番、清法戰爭、臺灣建省、洋務新政,是清末臺灣史中,少數在任時間長達27年的歷史人物。1884年[[清法戰爭]]時期,李彤恩向劉銘傳獻策,將[[淡水港]]封閉,進行填石塞港、安設水雷,以防法軍長驅直入臺北城。最後在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法軍於灘岸。[[清法戰爭]]後臺灣建省,由[[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命李彤恩與耶穌教會傳教士[[馬偕]],協調戰爭期間淡北七座教堂遭拆毀賠償一案。[[馬偕博士]]稱其公正友善,李彤恩也是他在臺灣最好的朋友之一。臺灣建省後李彤恩也協助推行多項新政,如開禁硫磺出口、水陸電報線之設立、鐵路招商募股(在他死後紳商對鐵道保持疑慮,[[劉銘傳]]只好挪用閩省協銀之庫存),在他的努力之下各項工作陸續進行。
  
咸豐十一年由閩海關福州將軍文清選任,以海關書吏身分 渡臺辦理滬尾開港事宜,籌議臺灣海關通商章程,同治元年協助 首任滬尾海關監督區天民開設滬尾海關,開港後多次護解稅銀回 閩·前後九涉重洋,並參與淡水廳志採訪工作,同治七年調停英 商陶德寶順洋行艋舺租屋事件,同治十一年受福州將軍兼署閩浙 總督文煜嘉獎,辦理中外交涉事務,迄今已歷十載,辦公勤勉, 勞粹不辭,同治十三年赴奇來調查日人成富清風失銀案,同年協 助羅大春調度北路開山撫番軍械洋槍四百桿。
+
  光緒14年(1888年)10月15日,李彤恩病逝於[[大稻埕]],李彤恩辦理淡水港通商事務,調停華洋糾紛27年,臺灣商民信服,巡撫[[劉銘傳]]稱其勇於任事,素有幹才,英稅務司李華達稱其聰明過人,傳教士[[馬偕]]博士為李彤恩多年好友,稱其公正且誠信,李彤恩病逝之時領事館亦降半旗致意。
 
 
光緒元年與洋礦師翟薩勘查北臺灣礦脈,協助開設基隆官煤 礦,光緒三年調停耶穌聖教艋舺草店尾租屋設教堂一案,光緒七 年辦理臺北通商稅務認真經理,均臻妥協,尤為得力,閩浙總督 何環為其獎敘,光緒八年助臺灣道劉環推行洋藥重金改革,光緒 九年負責滬尾口官船驗輪工作,光緒十年調停法艦樓打兵船基隆 換煤事件,同年法將孤拔率艦隊攻淡水、基隆,李彤恩招募臺北 內山土勇張李成,募勇五百名助戰有功,戰爭期間堅辭薪水,獻 策劉銘傳於淡水河口施行填石塞港、以阻法艦,時至秋茶上市, 洋商阻擾恫嚇,李彤恩與英國領事往復辯論,始得填石塞港,法 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攻基隆亦派副司令李士卑斯攻淡水,李彤恩 八百里排單告急淡水軍情,劉爵帥回防臺北致失基隆,朝野抨擊
 
 
 
 
 
棄基保滬遭革職,法軍艦隊封鎖海口,劉銘傳餉項支細,李彤恩 向臺北城鄉股戶籌款募得二十萬兩,並報解滬尾海關五萬兩,以 解燃眉之急。
 
 
 
光緒十一年劉銘傳力保李彤恩留臺善後,同年調停淡水教 案與傳教士馬偕協調賠償教堂事宜,光緒十二年臺灣建省,劉銘 傳為首任巡撫,李彤恩奏請樟腦、硫磺官辦並開禁硫磺出口,以 增財源,李彤恩建議臺地孤懸海外,而南北袤長千餘里,倘無輪 船之便,信息經句莫通,電報線應剋日舉辦,馳赴上海購買水陸 電線並飛捷輪水線船,光緒十三年與稅務司法來格協調威利輪船 官商並用案,同年臺北府設臺灣鐵路商務總局,李彤恩任商務局 委員,助劉銘傳辦理鐵路招商募股,商民信服招集商股一百萬, 兩月之間即招股七十萬股,收到現銀三十餘萬,購置快船二隻, 斯美、駕時,並招南洋閩商合辦臺灣商務,光緒十四年完成全臺 水、陸電報線,巡撫劉銘傳請加道員以三品銜浙江補用知府留臺 灣省補用,光緒十四年九月十一日(1888年10月15日),李彤恩病逝大稻埕,李彤恩辦理淡水港通商事務,調停華洋糾紛二十七年,臺灣商民信服,巡撫劉銘傳稱其勇於任事,素有幹才,英稅務司李華達稱其聰明過人,傳教士馬偕博士為李彤恩多年好友, 稱其公正且誠信,李彤恩病逝之時,領事館亦降半旗致意。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淡水
+
:*[https://www.facebook.com/vincentnex7?locale=zh_TW 李秉樺](2023)。[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9463 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與滬尾戰役]。致出版。
:*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
人物
 +
:*[[馬偕]]
 +
:*[[劉銘傳]]
 +
:*[[孫開華]]
 +
 
 +
事件
 
:*[[西仔反]]
 
:*[[西仔反]]
 
:*[[滬尾之役]]
 
:*[[滬尾之役]]
 
:*[[滬尾礮臺]]
 
:*[[滬尾礮臺]]
  
==相關連結==
+
書籍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9463 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與滬尾戰役]
  
[[Category:人物]][[Category:1840年出生]][[Category:1893年逝世]]
+
[[Category:人物]][[Category:出生年不詳]][[Category:1888年逝世]]
  
[[zh:孫開華]]
+
[[en:Li Tongen]]
[[en:Sun Kaihua]]
 
 
{{淡水19世紀人物導覽盒}}
 
{{淡水19世紀人物導覽盒}}

於 2024年5月10日 (五) 00:04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編輯]

  李彤恩(出生年不詳-1888年),字迪臣,福建省閩縣人。僅知其活躍時間為1861年1888年,深根北臺灣長達27年。

  1858年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簽訂天津條約,臺灣開放四座通商口岸分別為安平、打狗、滬尾、基隆。1862年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由福州將軍文清指派,渡臺協助首任監督區天民開設海關,並擬定臺灣通商章程。李彤恩也扮演著華洋糾紛的調停者,如馬偕博士、英商約翰‧陶德,都曾在他的調停之下,解決在臺灣所面臨的衝突事件。

  李彤恩的職涯經歷淡水開港、開山撫番、清法戰爭、臺灣建省、洋務新政,是清末臺灣史中,少數在任時間長達27年的歷史人物。1884年清法戰爭時期,李彤恩向劉銘傳獻策,將淡水港封閉,進行填石塞港、安設水雷,以防法軍長驅直入臺北城。最後在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法軍於灘岸。清法戰爭後臺灣建省,由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命李彤恩與耶穌教會傳教士馬偕,協調戰爭期間淡北七座教堂遭拆毀賠償一案。馬偕博士稱其公正友善,李彤恩也是他在臺灣最好的朋友之一。臺灣建省後李彤恩也協助推行多項新政,如開禁硫磺出口、水陸電報線之設立、鐵路招商募股(在他死後紳商對鐵道保持疑慮,劉銘傳只好挪用閩省協銀之庫存),在他的努力之下各項工作陸續進行。

  光緒14年(1888年)10月15日,李彤恩病逝於大稻埕,李彤恩辦理淡水港通商事務,調停華洋糾紛27年,臺灣商民信服,巡撫劉銘傳稱其勇於任事,素有幹才,英稅務司李華達稱其聰明過人,傳教士馬偕博士為李彤恩多年好友,稱其公正且誠信,李彤恩病逝之時領事館亦降半旗致意。

參考資源[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人物

事件

書籍

文學家 詩人 洪以南洪騰雲
台灣之最 乞丐之父 施乾
台灣烏龍茶之父 約翰‧陶德
自來水之父 巴爾頓
匠師 燕樓匠派洪泉李璋瑜黃仔樹
改革人士 抗日 簡大獅
政治人物 官員 陳培桂李彤恩
稅關長 野村才二
街長 武田駒吉
鎮長 李木榮杜家齊
其他 小副川猛居正鳥井勝治林金鐘沈葆楨曾四安黃寶成雷俊臣
軍人 孫開華張李成章高元巴恩士李應辰李應時林朝棟
航海人物 水手 畢金桂Pedro Florentino
馬偕家族 馬偕家族馬偕數位博物館
商人 張媽進陳樹木李貽和汪天生洪成敷盧阿山多田榮吉許能黃東茂許木生許丙James Davidson林百鍊林義禮張園施論鄭榮記
基督徒 牧師 陳榮輝李庥
信徒 柯清泰
傳教士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德明利姑娘華雅各葉順莊天能
教育家 校長 小竹德吉羅虔益洪炳南
教師 張聰明杜生財
助教 柯維思
其他 蔡以倫
望族 淡水李家李應東
畫家 台灣 陳澄波
日本 木下靜涯
舞蹈家 林明德
醫生 蔡阿信鄭木筆盧秋桂陳水泉陳江山杜聰明洪長庚
警界人物 警察 施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