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流域"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歷史沿革)
(流經行政區)
行 50: 行 50:
 
==流經行政區==
 
==流經行政區==
 
[[臺北市]]:[[大同區]]、[[萬華區]]、[[中正區]]、[[文山區]]、[[南港區]]、[[內湖區]]、[[松山區]]、[[中山區]]、[[士林區]]、[[北投區]]
 
[[臺北市]]:[[大同區]]、[[萬華區]]、[[中正區]]、[[文山區]]、[[南港區]]、[[內湖區]]、[[松山區]]、[[中山區]]、[[士林區]]、[[北投區]]
 +
 
[[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板橋區]]、[[三重區]]、[[新莊區]]、[[蘆洲區]]、[[五股區]]、[[八里區]]、[[淡水區]]、[[新店區]]、[[深坑區]]、[[汐止區]]、[[瑞芳區]]、[[平溪區]]、[[泰山區]]、[[石碇區]]、[[坪林區]]、[[中和區]]、[[永和區]]
 
[[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板橋區]]、[[三重區]]、[[新莊區]]、[[蘆洲區]]、[[五股區]]、[[八里區]]、[[淡水區]]、[[新店區]]、[[深坑區]]、[[汐止區]]、[[瑞芳區]]、[[平溪區]]、[[泰山區]]、[[石碇區]]、[[坪林區]]、[[中和區]]、[[永和區]]
 
[[基隆市]]:[[暖暖區]]、[[七堵區]]、[[安樂區]]、[[信義區]]
 
[[基隆市]]:[[暖暖區]]、[[七堵區]]、[[安樂區]]、[[信義區]]
 +
 
[[桃園市]]:[[復興區]]、[[龍潭區]]、[[大溪區]]、[[龜山區]]
 
[[桃園市]]:[[復興區]]、[[龍潭區]]、[[大溪區]]、[[龜山區]]
 +
 
[[新竹縣]]:[[尖石鄉]]、[[關西鎮]]
 
[[新竹縣]]:[[尖石鄉]]、[[關西鎮]]
 +
 
[[宜蘭縣]]:[[大同鄉]]
 
[[宜蘭縣]]:[[大同鄉]]
  

於 2021年5月28日 (五) 10:40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河川
圖檔描述:淡水河一隅
拍攝日期:2013.10.10
拍攝地點:淡水河畔
所有人:LiaoWS
攝影者:LiaoWS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淡水河流域發源於中央山脈北端標高3,529公尺的品田山,由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條支流共同匯集而成,其主流長度為159公里,包括本流與大漢溪,流域面積達2,726平方公里,佔全臺灣面積的7.6%,為臺灣第三大河川、北部第一大河川。

  其支流大漢溪新店溪江子翠匯流後下游稱為淡水河主流,淡水河主流於關渡再與基隆河匯流,最後由淡水區油車口附近流入臺灣海峽,下游自關渡隘口流出臺北盆地,經淡水向西北流入臺灣海峽。

淡水河流域地理

  在古新店溪與古大漢溪剛形成時,出海口附近仍是一片汪洋,六萬年前的一場地質構造運動,使得古新店溪口的三角洲隆起,形成林口臺地台北盆地陷落,原本朝桃園台地出海的古大漢溪失去了源頭成了斷頭河。而古新店溪轉往北流,同時加速了上游的向源侵蝕作用,源頭逐漸向南切割山谷,於是越來越靠近山谷另一邊的古大漢溪。

  大約在三萬年前,於石門發生河川襲奪,古新店溪切穿山谷,地勢較低的古新店溪將古大漢溪襲奪,大漢溪於石門附近直角轉彎,下游的大漢溪改道北流,轉向北北東流入台北盆地臺北盆地下陷形成後,從今日的士林基隆一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該地區的河流也朝低處往士林而去,附近新店溪的支流順勢將基隆河引進了臺北盆地,河流向源侵蝕,新店溪襲奪了基隆河,形成今日淡水河水系的大致輪廓。

  淡水河水系主要由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匯集而成,並以大漢溪為幹流,大漢溪同時也是最大的支流,三大支流分別由北、東、南三個方向流進臺北盆地。新店溪大漢溪合流點位於板橋區江子翠,匯合後以下河段稱為淡水河本流,也就是狹義的淡水河

  大漢溪新店溪匯流後,河面相當寬廣,由上游至下游依序分別經過中興橋忠孝橋台北大橋中山高速公路淡水河橋重陽橋,右岸經過臺北市萬華區大同區士林區社子等地,而左岸則經過三重區蘆洲區等地。其中,一座被稱為「台北島」、約30多公頃(10萬坪)大的沙洲島位於淡水河中興橋及忠孝橋之間。

  淡水河流至關渡五股附近再匯入右方的基隆河,五股獅子頭附近河寬約550公尺。過了關渡與獅子頭隘口後,淡水河河床豁然寬廣,於淡水一帶寬度達1,250公尺,直至河口。淡水河下游呈弧狀向西北方流去,下游右岸為淡水區,境內源自大屯火山群之諸溪流中,竿蓁林溪、黃高溪、鼻頭溪、庄子內溪及米粉寮溪等小型溪流注入淡水河。

  下游左岸為八里區,境內有發源自觀音山並注入淡水河的短淺小溪溝,包括西門溝、烏山頭溝、蛇子形溝、艋舺溪等,均屬於小溪溝,大多溪短而水少。出海口右岸位於淡水區沙崙油車口附近,出海口左岸位於八里區挖子尾,最後注入臺灣海峽。從江子翠油車口的淡水河主流長度約為23.7公里,若由發源地品田山到出海口長約158公里,出海口年平均逕流量約為66億立方公尺。

洪水防治計畫

  由於淡水河流域匯集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各種水流,注入面積僅約240平方公里的臺北盆地,故臺北盆地於豪雨來臨時洪患特多,必須沿著淡水河及其支流兩岸興建堤防以防止洪水流入臺北都會區,也必須興建排水溝、抽水站等水利工程設施以防止市區積水、淹水。然而由於因為潮汐地層下陷以及關渡台北大橋中山橋等水流瓶頸,洪水無法順利流出臺北盆地,因而又須闢建二重疏洪道員山子分洪道大台北地區防洪計畫,藉以維持臺北都會區正常運作。

  1980年(民國69年)以前,淡水河中上游河道無明顯人工控制防洪結構物,河道主要沖淤現象係由天然流量、暴雨洪水所形成。1980年開始,依照「台北地區防洪計畫建議方案」內容執行淡水河流域洪水防治計畫,至1999年工程完成。淡水河沿岸堤防亦大致完成200年重現期洪水防治目標,此後淡水河整體河道沖淤特性明顯受兩岸堤防束限,洪水不再自由漫溢。另2004年完成基隆河上游「員山子分洪工程」,自此淡水河防洪體系更趨於完整。

山嶽森林資源豐富

  淡水河流域內海拔起伏,自南勢溪的五百餘公尺,到大漢溪的三千餘公尺不等。著名的山嶽有11座,分別是:四堵山(海拔933公尺)、烘爐地山(海拔1166公尺)、阿玉山(海拔1419公尺)、棲蘭山(海拔1942公尺)、巴博庫魯山(海拔2101公尺)、塔曼山(海拔2130公尺)、拉拉山(海拔2030公尺)、北插天山(海拔1740公尺)、南插天山(海拔1907公尺)、李棟山(海拔1913公尺)、及大霸尖山(海拔3505公尺)等,綠意盎然,森林資源豐富。

穩定流量降雨充沛

  流域之平均年雨量為2966.1mm,豐水期為每年的五至十月,雨量約為1883.5mm,佔全年總雨量之63.5%;枯水期十一至四月,雨量約1082.6mm,佔全年總雨量之36.5%,各月雨量分配相當均勻。由於降雨充沛,季節分配穩定,全年無明顯的乾旱季節,故造就了淡水河全年穩定的流量的景觀。


歷史沿革

淡水河流域周圍的原住民凱達格蘭族,早在漢人未移住臺灣之前,即已開始利用「艋舺」(獨木舟之類的小船)往來於河流之上。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大清帝國統治台灣台北盆地長期屬於諸羅縣管轄,未派駐官府管理,1708年始由漳、泉移民墾殖大加蚋堡松山八芝蘭等地區。18世紀淡水河及其支流的舟楫之利、民生灌溉與漁獲,使得許多沿岸聚落因此得以發展,如當時北台灣首埠滬尾與沿岸的艋舺大稻埕八里坌三腳渡中港街與內陸的枋橋大姑陷等城鎮的興起。

清領初期,整個臺北盆地對外連繫,都是倚賴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運系統,船隻可上溯直達新莊頭前埔。1767年以後,因為淡水河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淤積河床,大漢溪河床漸高,新莊水岸淤積,船隻航行不便,開發及貿易重心逐漸移到艋舺大稻埕

1857年英法聯軍攻擊下,清廷被迫開放淡水基隆等五口通商。1882年(光緒八年)建立台北府城。當時除了臺灣巡撫衙門、布政使司衙門、文武廟、巡檢司等官府建築之外,台北城內仍大多為稻田,尚未開發。城外僅有艋舺(台北西門至淡水河右岸)較多人為活動。後來,艋舺也因為淡水河沙淤積日益嚴重而無法泊船,市況漸衰而沒落,台北物資集散地的通商機會讓給了大稻埕,形成所謂的「沉艋舺、浮大稻埕」。

日本依照馬關條約於1895年接收台灣,開始了臺灣日治時期,根據1906年日治初期繪製的臺灣堡圖,當時淡水河流域農耕普遍,除台北城與艋舺大稻埕大口岸商業繁盛外,還有滬尾街士林街錫口街水返腳街暖暖街大龍峒街枋橋街大嵙崁街新莊海山口)、三角湧鶯歌石樹林景尾木柵深坑新店仔港仔嘴瑞芳等水岸聚落點,交易農村的生產、生活必需品,至於聚落點之外的河濱土地仍大多為農耕使用。1912年,台灣總督府成立「河川調查委員會」,對包括淡水河在內的九大河川進行調查,開啟淡水河治水工程

19世紀末期,淡水河航道逐漸淤塞,水利運輸逐漸被鐵路橋樑取代,渡口因此沒落;直到戰後初期的淡水河已幾無航運功能。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人口驟增,新店溪大漢溪中下游發展出永和板橋等密集的住宅區,農業灌溉水圳逐漸淤積加蓋與陸地化,新店板橋新莊三重等市鎮逐漸發展為民生工業區。60年代開始,隨城市發展,大量廢水往河裡排泄,淡水河開始遭受汙染,最嚴重時更有「黑龍江」之惡名。

1980年代末期,淡水河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整治工程。現今,河水品質雖未全面恢復,但已持續改善中。流經都會區的淡水河沿岸設均有大型的河濱公園自然保留區藍色公路水上巴士的開闢,使河面上再度點綴著航行的舟船。讓淡水河成為更加完善的環境教育、生態基地是未來永續發展的方向。


流經行政區

臺北市大同區萬華區中正區文山區南港區內湖區松山區中山區士林區北投區

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板橋區三重區新莊區蘆洲區五股區八里區淡水區新店區深坑區汐止區瑞芳區平溪區泰山區石碇區坪林區中和區永和區 基隆市暖暖區七堵區安樂區信義區

桃園市復興區龍潭區大溪區龜山區

新竹縣尖石鄉關西鎮

宜蘭縣大同鄉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