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已重新導向自 板橋區)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板橋 > 地名

  • 影片描述:【紀錄新發現】發現板橋之美(20150425)
  • 影片來源:YouTube

地名由來[編輯]

板橋舊名「枋橋」,是臺語發音,意思為「木板所做的橋」。其由來是因為在清朝乾隆年間,曾在今天板橋西方的一條小溪上,蓋了一座木橋,以利行人的來往,久而久之,此地便被命名為「枋橋」。民國九年,日本政府將「枋橋」改為「板橋」,光復後沿用,並於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改為板橋區。

歷史[編輯]

板橋區昔日叫做『擺接』,來源自在此地區生活的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擺接社音譯而來,到了清朝雍正年間才開始有漢人足跡,乾隆年間廖啟樁、林成祖以入墾擺接平原,隨著漢人移住人口數量漸漸增長逐漸成為擺接堡,遍及今日板橋區、中和區、土城區和大迦納、新莊西盛等地區,至道光年間林本源家族自大溪遷居於此更使板橋成為宗教、商業、文化中心;之後擺接一詞以閩南語同音字雅化為枋橋,日據時代依日式地名改為板橋,讀法為itabashi或itahashi,第二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改制為板橋鎮,並於1972年升格縣轄市。

名勝古蹟[編輯]

大觀義學[編輯]

緣起

大觀義學位於臺灣新北市板橋區,是板橋林本源家族為了促進漳泉和諧而成立的書院。該建築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的直轄市定古蹟。目前大觀義學同時也是大觀幼稚園的所在地,仍具有教育機構的功能。

建築

大觀義學坐南朝北,為兩進兩護龍的格局,屬於漳州式建築。中軸線上依序是門廳、內埕與講堂門廳,兩邊與左右廂以過水廊相連。門廳面寬三開間,四柱深,而第二進的講堂現為供奉孔子與文昌帝君之處。建築風格比鄰近的林本源園邸相對樸實許多,磚紅色外觀屋頂上有燕尾翹脊,象徵興建主事的地位,屋脊色彩豐富,大門上掛著大觀義學的門牌,門板兩側各有雕工細緻的螭虎團爐木刻圖案,這種透雕常見於廟宇和古厝,寓有螭虎團爐,團結興盛的意義。

林本源園邸[編輯]

緣起

板橋林本源園邸(俗稱林家花園),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古時候的豪門富商,為了追求居住的生活享受,或是希望利用精緻的園林建築來招待官家或生意往來的巨賈,往往不惜鉅資,興建精緻優美的園林庭園。但是由於天災或戰亂,以及時代的遞移,這些中國式園林庭園現在多已殘破不堪,有的早已消失,僅存於文人筆墨或歷史紀錄之中。板橋的林本源園邸,從民國三十八年後屢遭破壞而日益傾頹,歷經多位文物專家根據考據,多次整飭修建,現在恢復了昔日的部分舊貌。板橋林本源園邸可以說是先人所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遺產,是一座認識臺灣歷史與傳統建築的寶庫。

園邸的興建

最早林家居新莊時,除了開闢林公館之外,也在擺接堡(即今板橋)開墾。約在道光25年至27年間,林家在板橋興建了弼益館,主要作為點收田租所得的稻穀,弼益館占地約150坪,是一座簡單的四合院。後為避漳泉械鬥,在咸豐3年建成舊大厝(即三落大厝)。此大厝構築方式特殊,面向北方,不設大門而設左右兩門,並有防禦性高的銃眼以供架槍而成今貌。建材有來自中國也有臺灣本地的珍貴高級木材,裝修十分富麗堂皇,是當時臺灣最佳的建築。光緒4年(西元1878年)起,林家為擴充家居,開始著手興建新大厝(又稱五落大厝),占地1200餘坪,是當時少有的大型建築。據信是因應當年林家的社會地位所興建的。當年有能力興建園林庭園的,除了官衙之外,就是社會具有名望與地位的顯貴。為了追求居住的生活享受,或是希望利用精緻的園林建築來招待官家或生意往來的巨賈,往往不惜鉅資,興建精緻優美的園林庭園。臺灣南北各地都有建築優美的園林,其中以臺南吳園、新竹北郭園、板橋林本源園邸、霧峰萊園最為有名,並稱「臺灣四大名園」。   林本源園邸的興建時間,到目前並沒有考據出一個最精確的證據。一般來說,林本源園邸是隨著林家主厝興建而陸續完工的。興建時間,根據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的報告指出,約在光緒初年,於光緒14年增修,至光緒19年全部完工。林本源園邸的設計者究竟為何人呢?由於中國式傳統建築的工匠鮮少有人以大名流傳後世,但是傳統建築的概念、設計、施工大多由下列四組人士貢獻:1.主人;2.文人墨客;3.風水先生;4.建造工匠。至於修園所花費的金額,自然不在少數。根據多位專家的考證,林本源園邸的興建費用,至少有30萬兩,有學者更大膽推估為50萬兩。這是相當驚人的一筆金錢。

在地美食[編輯]

黃石市場[編輯]

在板橋,有美食與蔬果肉攤商大熔爐之稱的黃石市場內,擁有著好幾家超人氣的小吃店攤,例如「高記生炒魷魚」、「王家黃石肉羹」、「林員肉圓」、「老曹餛飩」、「邱家油飯肉羹」等店家,名氣響亮來品嘗的人潮眾多,常座無虛席。

教育[編輯]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編輯]

歷史沿革[編輯]

臺灣藝術大學前身為「國立藝術學校」,成立於民國44年10月31日,49 年改制「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83年8月升格「國立臺灣藝術學院」,90年8月1日改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為國內歷史最悠久、學門分流最專精的藝術高等學府,許多當代執牛耳的名家大師等的知名導演、音樂家、美術家、設計家皆出於此。

學校特色[編輯]

臺灣藝術大學共有美術、設計、傳播、表演藝術、人文五大學院,共設14系所、3個獨立研究所,2個教學中心等單位,架構出14系、20碩士班、6博士班、2個學位學程的教學系統。

國立華僑高級中等學校[編輯]

歷史沿革[編輯]

於民國44年秋創辦「國立華僑實驗中學」於前台北縣公園之舊址,校地面積廣達14.67公頃,民國68年本校更名為「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民國104年02月01日本校更名為「國立華僑高級中等學校」。

學校特色[編輯]

在地域上,除海外歸國僑生外,尚有大陸來台學生、他國地區學生及本地之學生,本於71學年度復奉令辦理國民中學教育實驗,兼收學校所在地板橋浮洲地區學生,直至民國81年才停收浮洲地區國中本地學生。民國85年奉教育部指示,進行綜合高中的課程實驗,增設資訊應用、應用外語學程。不僅集海內外青年於一堂,更具有多元化發展的特色。

參考資料[編輯]

相關影片[編輯]

  • 影片描述:板橋林家花園~全紀錄
  • 影片來源:YouTube
  • 影片描述:台灣誌 停留在新板橋的舊時人家 走入板橋林家花園
  • 影片來源:YouTube
  • 影片描述:台灣誌 板橋林家 霧峰林家 天下二林 風雲崛起
  • 影片來源:YouTube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