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明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已重新導向自 偕張聰明)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描述: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

簡介[編輯]

  張聰明1860年1925年),原名張蔥仔,原籍五股坑(今五股淡水對岸觀音山腳),出身窮困、從小遠離家庭,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原為童養媳,但在她十二歲時,她尚未成親的小丈夫染疾而終。1873年馬偕在蔥仔的故鄉──五股坑建立臺灣北部第一間禮拜堂五股坑教會,蔥仔的養祖母陳塔嫂成為臺灣第一位女信徒。教會也開始招收12歲以上小孩到教堂學習羅馬字,祖母帶領著蔥仔進入教會,從此改變了蔥仔,蔥仔參加後開始會讀聖經,成績優良常得第一名並得獎學金。

  1878年(光緒4年)2月,蔥仔受洗,馬偕為她取名「聰明」。馬偕博士經學生陳雲騰作媒,徵得養祖母陳塔嫂及其家人同意後,於1878年5月27日與張聰明女士在淡水英國領事館領事的見證下結為夫妻,張聰明並於婚後為馬偕育有二女一男。

  張聰明女士與同時代之婦女一樣,未經戀愛即結婚,婚後追隨夫婿的傳教工作,不但讓馬偕博士打破了臺灣漢人社會中對女性傳教的僵局,因夫人熟知本地風俗習慣,因此更能將聖經的含意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讓各地的婦女有機會參加聚會,也增加婦女接受教育的機會。聰明女士早年雖未受過正式教育,但是她非常聰明,婚後認真學習,不斷地自我成長,不但學會羅馬字,也會說英語,在牛津學堂開校時,她即是六位老師中唯一女性教師,可說是北部臺灣一位本地籍的女宣教師。

  1901年(明治34年)馬偕辭世,1925年(大正14年)張聰明將馬偕留給家族的五千多坪土地,捐給1914年開辦的淡水中學,做為運動場,日後培育出知名的橄欖球校隊。同年9月15日,張聰明辭世。

相片集[編輯]

資料來源[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文學家 詩人 洪以南洪騰雲
台灣之最 乞丐之父 施乾
台灣烏龍茶之父 約翰‧陶德
自來水之父 巴爾頓
匠師 燕樓匠派洪泉李璋瑜黃仔樹
改革人士 抗日 簡大獅
政治人物 官員 陳培桂李彤恩
稅關長 野村才二
街長 武田駒吉
鎮長 李木榮杜家齊
其他 小副川猛居正鳥井勝治林金鐘沈葆楨曾四安黃寶成雷俊臣
軍人 孫開華張李成章高元巴恩士李應辰李應時林朝棟
航海人物 水手 畢金桂Pedro Florentino
馬偕家族 馬偕家族馬偕數位博物館
商人 張媽進陳樹木李貽和汪天生洪成敷盧阿山多田榮吉許能黃東茂許木生許丙James Davidson林百鍊林義禮張園施論鄭榮記
基督徒 牧師 陳榮輝李庥
信徒 柯清泰
傳教士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德明利姑娘華雅各葉順莊天能
教育家 校長 小竹德吉羅虔益洪炳南
教師 張聰明杜生財
助教 柯維思
其他 蔡以倫
望族 淡水李家李應東
畫家 台灣 陳澄波
日本 木下靜涯
舞蹈家 林明德
醫生 蔡阿信鄭木筆盧秋桂陳水泉陳江山杜聰明洪長庚
警界人物 警察 施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