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勝營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
擢勝營是由湘軍名將孫開華所募,後來隨孫開華東征西討,防務臺灣。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臺灣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下令加強海防,並招募鄉勇組成擢勝營,由孫開華分統前、後、左、右、中五營,由龔占鰲、孫得友、蔡定成、孫開榮、張兆連為營官。牡丹社事件後擢勝營前往蘇澳開山撫番。1876年(清光緒二年)屯駐基隆,隔年平定花蓮瑞穗的奇密社事件。1878年(清光緒四年)孫開華再度來臺駐於艋舺以便調度戍防基隆,並在1880年(清光緒六年)於基隆、滬尾一帶開墾並建築砲臺。次年由福建巡撫岑毓英帶領黔軍駐紮臺北,孫開華的擢勝營調回泉州。
1883年(清光緒九年)清法關係惡化,清廷再次將其調回臺北駐紮於滬尾並建築砲臺。1884年(清光緒十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爆發,法國船艦砲擊滬尾,法軍搶灘登陸被孫開華軍擊退。孫開華因功獲賜騎都尉世職,並賞白玉翎管等物,慈禧太后還賞給出力兵勇內帑銀一萬兩。孫開華及其擢勝營不但與臺灣關係極為密切,其令譽更耀然青史。
孫開華所統領的擢勝營為湖南勇營之一,目前於淡水中正東路與竿蓁一街交叉口斜坡上仍保有滬尾湖南勇古墓六座、墓碑六方,碑額皆刻有「擢勝左營」四字,六名兵勇姓名如下:故勇李有章,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袁致和,湖南善化縣人;故勇張月升,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胡芳之,湖南善化縣人;故甬嚴洪勝,湖南善化縣人;胡勇李佑佺,湖南永定縣人。此一歷經百年滄桑之營勇古墓,於1998年8月,正式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
[折疊]
|
|||
古物 | 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望高樓碑誌 | ||
古蹟 | 市定古蹟 | 滬尾水道.馬偕墓.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淡水氣候觀測所.淡水禮拜堂.擢勝營.淡水外僑墓園.振文社.淡水福佑宮.淡水海關碼頭.淡水水上機場.淡水龍山寺.淡水臺銀日式宿舍.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滬尾湖南勇古墓.滬尾小學校禮堂.滬尾偕醫館 | |
國定古蹟 | 淡水紅毛城.理學堂大書院.鄞山寺.聖安東尼奧城.滬尾礮臺 | ||
考古遺址 | 長濱文化.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水碓尾遺址.油車口遺址.大田寮遺址 | ||
歷史建築 | 淡水紅樓.木下靜涯故居.梁實秋故居.馬偕故居.馬偕租屋處.淡水日本警官宿舍.駱家古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