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食貨志/慶銨按摩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頁面: <noinclude>{{導覽條2|學術研究|淡水食貨志}}</noinclude> {{淡水食貨志模板|慶銨按摩店|{{Youtube2|eExQIet_lBA|450|center|《淡水食貨志》6 2014年 淡江大學...)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3: 行 3:
 
*編撰:蔡依庭、謝宛君、許閔翔、林欣儀、李昱君、羅 靓
 
*編撰:蔡依庭、謝宛君、許閔翔、林欣儀、李昱君、羅 靓
 
  為視障者及弱勢者創造待遇優渥的工作機會,也是他們溫暖的家,是他們能夠散發自信、展現技能的工作場所,更是用來開創自己新人生的起點。
 
  為視障者及弱勢者創造待遇優渥的工作機會,也是他們溫暖的家,是他們能夠散發自信、展現技能的工作場所,更是用來開創自己新人生的起點。
<!--
+
<br>
====起點====
+
----
  這份堅持讓他陸續在[[1984年]]和[[1990年]]分別創立了[[滬尾文教促進會]]及[[淡水史田野工作室]],滬尾文教基金會的成立是由於在美麗島事件後,民主運動一時受挫,所以張建隆等人將他們的熱情轉向投入文史工作,藉由關懷在地文化,試圖喚起民眾的鄉土意識和愛鄉護土的決心;而淡水史田野工作室則是張建隆有感於淡水的地方史長期以來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且出現歷史斷層危機,決心守護這塊養育他生長的土地,讓更多人了解它歷史淵源。
 
  
  對淡水文史以及環境的關心不曾減少,於[[1993年]]3月發行的鎮刊「[[金色淡水]]」,是淡水第一份文史刊物,由張建隆擔任第一任總編輯,淡水的人、事、物還有文化的議題都有詳細的介紹,大家對淡水的印象,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但是淡水小鎮的發展是充滿抗爭的,面對都市化加上台北市的發展,不少學者挺身而出和公部門爭鬥,淡水歷史發展的背後,充滿著經濟快速發展下,到底是經濟還是文化重要?金色淡水這份刊物可以看見他對淡水最真誠的關懷。
+
<center>
 +
為視障者及弱勢者創造待遇優渥的工作機會
  
  由於這份刊物的發行,讓淡水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也加深了對於這片土地的歸屬感。豐富的田野調查成為淡水居民的資料庫,面對政府的都市改革,鼓勵居民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家鄉,有啟迪民智的重要性。
+
也是他們溫暖的家
  
====搶救淡水河====
+
是他們能夠散發自信、展現技能的工作場所
  1997年底,《聯合報》刊載,行政院於日前通過「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建設計畫」,將於1998年7月動工,預計2000年完成。此消息一出,震驚了許多關心淡水的人,不論是關心政治的群眾,或是文史工作者,都擔心這個計劃將會破壞淡水原本最有魅力的景色。也因此,這些人集結自己的力量,再加上到處尋找資源,決定不管結果如何,要和政府說出心裡的聲音,絕不會讓這樣荒唐的計畫進入淡水。
 
  
  計畫緣起是因為淡水民意代表組成「淡水環河快速道路促進會」向省府請願,要求興建環河快速道路。這個組團請願事件,發生於1995年元月9日,陣容相當龐大,包括淡水地區的兩位縣議員李文德和呂子昌,以及由鎮代會主席蔡錦賢所率領的全體鎮民代表和各里里長等,共有六十多人。此案是為解決淡水聯外交通問題,但許多關心淡水交通議題的人認為,最直接有效的應該是台二線竹圍路段的拓寬改善計畫,但當局的決策卻是捨近求遠,採行爭議較大、無直接幫助,而且是「後來居上」的沿河快速道路,其動機實在啟人疑竇。
+
更是用來開創自己新人生的起點
 +
</center>
  
  「交通建設可以帶來地方繁榮」也許是地方政商共同的迷思,但交通建設不應該是殺雞取卵式的唯利是圖。尤其在發現所謂的「沿河快速道路」行經淡水,將以路堤把淡水河完全阻絕起來時,簡直無法接受。於是淡水在地文化工作者、文史團體和長期關注淡水的朋友,很快地發起組成聯盟,投入搶救行動。[[1997年]]年底,[[淡水文化基金會]]邀請各界參加一場名為「淡水河邊快速道路政策檢討」的座談會。當晚邀請除了邀請文史工作者之外,甚至還邀請推動此道路計畫的議員,希望藉由討論交流,能使大家獲得共識,但當晚並沒有什麼火花,最重要的決議就是發起組成「全民搶救淡水河岸行動聯盟」,並簽署共同聯署書。
+
  在台灣,約有五成以上的視障者是後天失明。從接受失明的事實,到盲人重建院接受訓練,再到從事按摩作為職業,他們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時間。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環境,視障按摩師謀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慶銨按摩店]]」給了一群視障按摩師就業的機會,使他們不放棄希望,並利用自己的雙手、專業的按摩技術,使自己的收入更穩定。
  
  這個聯署書,在當天僅有少部分的人簽屬,而這群人便開始展開這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奮鬥。到了[[1998年]],聯盟名稱確定為「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一直延用至最後。而在這個公民行動中,最主要的幾個角色是,[[淡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許慧明擔任聯盟召集人,發言人由[[淡水史田野工作室]][[張建隆]]擔任,專業協助由[[淡水社區工作室]][[黃瑞茂]]擔綱,財務管理由[[滬尾文史工作室]]宋宏一擔任,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許多文史工作者,但許、張、黃儼然成為聯盟的鐵三角,並且一直並肩作戰到最後一刻。
+
===從「信安」到「慶銨」的經營之道===
 +
  隨著[[淡水老街]]上各式按摩店爭相開業,慶銨按摩店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七年前,那時的「慶銨」還叫「信安」,當時的老闆楊福浩先生考慮將[[淡水]]店收掉,將事業重心轉移到台北。然而很多師傅已經在此工作多年,在淡水安了家,如果關掉店面,他們又將何去何從?經過了再三考慮,楊老闆將[[淡水]]店保留,無償地送給了當時店內的張店長。
  
  [[張建隆]]擔任的發言人尤其重要,因為對於淡水文化及淡水歷史的了解,讓他除了情感之外,還有知識當作基礎,更能夠在許多大型會議中,向政府發聲、與官員爭論,而他的性格樸實剛烈,對於自己認定的事情,完全不害怕,勇往直前地希望能夠突破難關,張建隆也發揮自己過去曾在許多單位時所學及人脈,串聯起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邀請著名的文化人林懷民、環保團體及許多非營利組織一起加入這個公民行動的行列,後來甚至還有大學生一起投入這個行動,可見這項行動聯盟已經產生了它的影響力。
+
  如今已經成為慶銨按摩店老闆的張店長打趣說,那時候自己還年輕,做事很勤快,按摩之餘經常整理店面的衛生,幫著老闆忙前忙後,所以得到了楊老闆信任。
  
  與[[張建隆]]老師相處過後,其實不難發現他的熱情與創意,他對於事情的投入以及專注,真的是非常難得。因此,當我們團隊在蒐集過去的資料時,也能夠看見許多報章雜誌中,當初「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在阻擋快速道路進到淡水的許多巧思,這些都是張建隆老師花費心思設計出來的,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份海報文宣上,原本淡水河岸美麗的風景,變成了路堤共構的高牆,那可怕的畫面真的是現在生長在淡水無法想像的一件事情。然而,當我們與張建隆老師談論這件事情時,他並沒有著重於自身的投入,反而將一切歸功於「運氣」,他說:「當初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就只知道悶著頭做就對了」,回想起來,張建隆只認為還好自己做了一件對得起後人的事情,那種謙虛的心,讓我們格外感動。
+
  回憶起楊老闆,張店長流露出了敬佩之情,稱讚楊老闆是非常有魄力的生意人。當年楊老闆只是在騎樓用幾把板凳擺了個按摩小攤,而現今竟有這麼多間連鎖店開張,這靠的是楊老闆紮實的手藝和精明的生意頭腦,還有他一直堅持的原則-'''為視障者及弱勢者創造待遇優渥的工作機會'''。這個原則,楊老闆把店傳給張店長時特別交待過,張店長說,這是他的承諾,也是他這些年一直堅持下來的,店內只招收視障按摩師傅,保障了視障按摩師的權益。
  
====淡水社區大學====
+
  接手淡水信安按摩店後,張店長坦誠壓力很大,要照顧的事情很多又很瑣碎,比如每天工作結束後要統一收帳,到吃午飯、晚飯時間要給師傅們叫便當,淡季要搞促銷,平時要照顧客人,還常常被熟客拖住閒聊,生意不好要安排師傅放假,衛生要找清潔人員按時打掃,店裡有什麼東西壞了也要請人來修……特別是賠錢的時候,賠的就是自己的錢。原本[[淡水]]只有信安一間按摩店,但後來其他業者爭相模仿,還會拼裝潢、拼特色,比起那些裝潢風格多元,又請非視障師傅的店家,信安似乎顯得比較弱勢。競爭壓力大這點,似乎總是難以克服。
  將「淡水河北側快速道路建設計畫」擋下後的這群人,除了認為是幸運之外,他們也開始思考,應該如何讓這個申報為古蹟的[[殼牌倉庫]]進行有效利用,因此在[[2001年]],這群淡水文史工作者決定要活化這樣的場所,成立「[[淡水社區大學]]」,用在地的方式耕耘在地教育,讓淡水文化城的風味繼續維持下去,甚至希望藉此使它揮發出更大的能量。
 
  
  起初,只是希望能夠進行一種對於淡水地區公益的行為,希望透過這樣的教育方式,讓更多淡水民眾能夠藉此獲得一些價值。第一屆的淡水社區大學校長是由淡江大學甫退休的校長林雲山擔任,而在古蹟裡辦學,除了感受十分特別之外,第一年的成績也獲得好評,然而,卻因為[[淡水社區大學]]與[[淡水文化基金會]]因為一些認知上的分歧,在[[2002年]]中時,發生了總辭事件,淡水社區大學瞬間搖搖欲墜,這個危機可能使得原本辛苦被催生出來的淡水社區大學面臨關閉的可能,就在這時候,[[張建隆]]決定接下淡水社區大學校長一職,這對他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他曾說過:「我沒有過行政工作的經驗,所以我真的很掙扎,也認為一定還有更好的人選」。最後,張建隆還是決定接下這個任務,帶領淡水社區大學重新開始,因為這對他來說不僅僅是一項「任務」,這是他對於淡水這片故鄉土地的承諾,他希望自己能夠藉此回饋給故鄉。
+
  面對種種壓力,張店長還是堅持著一貫經營的理念,他希望顧客過來這邊按摩可以好好的釋放壓力;希望師傅在這邊能夠有穩定的客源,能安心工作,賺錢養家,也不會太辛苦、太累,按摩之間休息的空檔可以玩玩手機、平板、電腦,或者聽廣播,或是聽書,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放鬆。店內管理很寬鬆,師傅們的相處也頗為和諧,沒有客人的時候,師傅們都會兩三人聚為一團聊天,或者一起玩遊戲。
  
  張建隆接下淡水社區大學校長後,這一接就是10年,在他任內的這十年,他除了安排許多有趣的課程,還邀請了各界有名的學者來開設講座,甚至連他自己都場場出席,「能夠聽到這些學者的課,真的很難得,也因為這樣我更要邀請他們來為淡水居民開課」,張建隆說。淡水社區大學也開始進入了發展期,不斷地創新課程,有紀錄片、紀實攝影、無毒農耕、國民美術、在地文史等課程,這也吸引到許多居民加入學員行列,甚至突破千人。除了開創了與在地相關性十足的課程,張建隆還特別注意到「公民意識」的重要性,因此還安排了公民論壇,培訓了淡水居民公共意識,並且進行討論或辯論等等活動,倡導議題的重要性,這等於是將教育、生活、社會串聯在一起了!
+
  張店長對師傅們是非常信任的,收帳也不會特別的去計算,都是靠師傅們的自覺性。他對大家一視同仁,希望師傅們有錢一起賺,不要互相搶客人;因為視力程度不同,經常需要視力相對好的師傅幫助視力較弱的師傅。
  
  在張建隆擔任淡水社區大學過程中,也獲得「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的肯定,這些獎項的鼓勵,這更能說明張建隆在社區大學這部分所花費的心血。但是,提起另外一面,張建隆也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說:「其實我很慚愧,對於帶領社區大學的同仁們,有時候都覺得自己太逼迫他們了」。社大校長的這個職位,其實張建隆也是第一次接觸,他認為這對他來說的確是份挑戰,他也因此開啟了「團隊與管理」的視野,在這樣實務的過程上,也是他學習的過程,他不斷地加強自己在管理上的能力與彈性,希望自己在團隊中不能僅有以往的衝勁,還要有許多軟性的管理方式,才能讓社區大學的工作夥伴一起成長、前進。這十年來,從社大的發展來看,張建隆的確將淡水社區大學成功的扶植起來了,甚至還超過他所預期的,而相信張建隆是用自己對於故鄉的關懷來灌溉這件事,另一方面,他絕對也在這十年中跟著社大一起茁壯了。
+
  秉持著包容的原則,張店長很少拒絕來應聘的視障按摩師傅,基本上有拿到證書就會錄取,馬上就能來工作。「就算技術不好,也可以進來慢慢磨練和切磋。」張店長這樣說。事實也的確如此,師傅們工作的時候都特別認真,閒時會相互切磋技藝,小師傅會主動向老師傅求教,老師傅也常常會提點著小師傅。
  
====現今的淡水====
+
  師傅們用心按摩,自然就會贏得客人的信任,張店長最自豪的就是店裡的回頭客和熟客很多。十多年積累的回頭客認為[[淡水]]這間店的師傅手藝最專業,就算後來搬家到了台北、新竹、台中,或是更遠的地方,也還是常常回來[[淡水]]店裡做客。
  近年來淡水的觀光發展驚人的成長,觀光客的湧入,經過政府不斷推廣下,讓淡水發展成了現在的樣貌,但是要了解真正的老淡水,那些觀光名勝恐怕還只是一小部分。走在老街的巷弄中,我們到了[[滬尾街]],張建隆老師摸著紅磚對我們說著清朝時的淡水,那是在老街內一條人煙稀少的小徑,老房子留了下來,但是並沒有好好的保存,淡水的文史古蹟之豐富令人驚嘆,但不是每一件都讓大家看到,有些甚至還成為經濟發展下的犧牲品。
 
  
  依傍在淡水河旁的老街,每到周末假日必定湧進觀光人潮,近幾年可以發現,淡水老街的路拓寬了,甚至有了公園,這麼多的土地都來自淡水河的填河造陸計畫,進行這項計畫的公部門雖出自美意抑或是想要使淡水成為更加繁榮的觀光勝地,卻沒有顧慮到環境,當天災發生時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張建隆老師擔憂地指出。既然這些路都已經成形了,他上書提醒政府做完這項建設應該做好維護工作,可以看到他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淡水的一草一木。
+
===店家特色===
 +
  一走進入位於[[淡水老街]]的[[慶銨按摩店]]就發覺和一般大眾所熟悉的按摩店不太相同,這裡的師傅都是眼睛看不見的盲人,但即使他們眼睛不方便,卻還是可以很專業地為客人提供服務。
  
  「'''自然就是最好'''」張建隆強調,在淡水捷運站後方的新碼頭,才剛完工沒多久。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也沒有詢問當地的漁民習慣,就這樣完工了。沒有什麼比自然更好的,這些建設就算決定要動工了,也應該經過完整的設計以及對環境的考量,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下取得最好的平衡。
+
  店內的設計是採一樓與地下一樓作分層,用意是要區別顧客,在一樓的師傅平均而言年齡層比較高,而在地下一樓按摩的則是屬於比較年輕的師傅。
  
  有老街就一定有廟,在淡水老街內的[[聖江廟]]是座私人廟宇,經過日治時期差一點面臨拆毀的命運,淡水居民同心協力,將這座廟宇保存了下來,這是淡水居民的信仰中心,在傳統農耕漁牧的時代,居民在這裡虔誠的祈求上蒼。聖江廟前有一座石碑,說明關於北港糖以及聖江廟的歷史,上頭有著張建隆老師的名字,一直以來致力於淡水環境與文史古蹟保存的老師,沒有因為隨著時代的轉移,減少他對淡水的關心,看著淡水的變化,他仍然堅持著對淡水保護。
+
  大部分的時候,客人會想要指定年齡層和自己較為接近的師傅按摩,因為這樣會感覺比較親切、比較有話聊。
 +
一樓內部空間寬大、動線簡單並沒有過多的華麗裝潢,放眼望去是一個個整齊並排的按摩躺椅,供客人使用;而每個按摩師的位置旁都附有一個小櫃子,讓他們能夠放置自己的個人物品或是他們休息時能夠放鬆、娛樂的東西。
  
  另一座也是淡水的老廟[[福佑宮]],於乾隆四十七年至今擁有豐富歷史,現在的外貌可以看得出來經過重新整修,外頭貼上的是現在的紅磁磚,有些地方裹上了水泥,張建隆老師為此向上級機關檢舉,這些老舊的古蹟,怎麼能硬生生地塗上了不屬於當代的東西呢?這樣的保存保存文物也許會變成一種傷害。
+
  最特別的是店內沒有設置櫃台,這是因為張店長交由師傅他們自己收帳,到了當天晚上再結帳,他完全信任師傅們的操守,從來不會去懷疑他們。而地下一樓則有設置了個人獨立包廂,讓客人在紓壓的同時,可以安安靜靜的睡個小覺,完全不用擔心會被其他人打擾。整體空間給予簡單大方、樸實近人的感覺,讓每位蒞臨的客人,能夠感覺像回到家一樣的舒適自在。
  
  淡水還有許多需要被保護的文物以及古蹟,張建隆老師用他的力量,讓這些事情被世人看見,不論是淡水刊物的發行或是聯合所有學者的力量進行抗爭。也許淡水已經不是從前那個老淡水了,但是在許多人的努力下,至少還有些古早時期的樣子,至少來淡水的人能夠覺得這是有別於其他城市,能夠體會到鄉土的情懷還有過去歲月的時光。
+
===親切熱情、服務專業===
 +
  慶銨按摩店的服務可以說是專業化又客製化,客人一走進門,不必接受一些消費式的詢問或推銷,也不會有店員拿著DM來向你介紹最新產品並說服你購買。客人一踏進店內,師傅就會詢問說要按摩嗎?讓客人感到他們的熱情與親切。
  
  淡水老街最珍貴的就是巷道,他一邊走一邊說著,帶著我們穿越老街裡一條又一條老巷口,要我們停下腳步,回頭看看那淡水河,撒上金色的夕陽,不可言喻的美,只要靜靜坐在河畔,就能撫慰心靈,沒有什麼比自然更好的,對環境友善就應該付出真誠的關心,這是我看到老師持續在做的事情,就算已經退休,仍然持續著淡水文史的研究及保存,沒有停下過他的腳步。
+
  也有客人一進店內就會開口呼喊熟悉的號碼,原來這意思是在詢問平常替自己按摩的師傅現在有沒有空?想要指定他幫自己按摩。店內的按摩師傅都有一個代表自己的代號,通常都是數字,以便於顧客記憶,由此可以看出顧客對師傅們的信任。當客人走到熟悉的位置上坐下,師傅便會依據客人個別的需求開始按摩;在接受按摩服務時,只要客人清楚的告知師傅自己的感受與症狀,以及向師傅反應調整力道,他們便能帶給客人更專業的按摩服務。<br>
  
====他心中的,淡水====
+
  店內的按摩師傅都很樂觀,且喜好與客人交談,在按摩的過程中也會和熟客們有說有笑地聊天,或是告訴他們按壓的地方功效是什麼,非常具有人情味。一邊為客人按摩的同時,我們也詢問師傅按摩有什麼好處?原來正是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緊張壓力大,又缺乏運動;身體與精神常緊繃,而感到疲勞痠痛。這些現象均可經由「按摩」來達到放鬆身心緊張的效果;再加上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迅速消除疲勞,讓人神清氣爽。聽完師傅的回答,我們對於「按摩」這方面有進一步的認識,更讓我們上了一課。
  張建隆,仍舊關心著這片土地,他在乎土地與居民的關係,他相信土地是人民不可剝奪的一塊,他也始終認為人不能夠侵擾這片土地。也就因為這種種的一切,他在乎淡水的一切,到底是他將淡水視為自己一部份,還是將自己視為淡水一部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真心愛這片故土。
 
  
  一路以來,他去研究淡水的文化、歷史,他主張保存淡水的古蹟,他提倡要維護淡水的環境,尤其是在「淡水河北側快速道路建設計畫」上的拼鬥,以及他關心的「重建街拆遷問題」等,這都能看見他將真摯的情感化作力量,保護他心中的淡水。在[[重建街]]議題上,甚至比快速道路計畫投入時間還要久,張建隆老師曾帶我們團隊到重建街,敘述著這條淡水第一條的街道,滿是濃情古味的老街,卻已經被外力侵入,沒辦法回到過去那個充滿價值的畫面,我們從張建隆老師的言談中聽得出不滿,但是更刻骨銘心的是他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心疼。
+
===價格公道實在===
 +
  慶銨按摩店的價格算是比較公開、透明、平民化,這裡的收費不高,因為以現今的情況而言,在淡水做按摩業可以說是非常的競爭,同一條街就有好幾家同業在對打。雖然生意不好做,但師傅們還是用心的替每一個光顧的客人按摩,一次幾百塊,一天下來也能累積為數不少的數目,足夠養活自己。
  
  若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種使命,張建隆對於淡水,像是一生中的使命,他注定與這片美麗土地發生那麼多美麗的故事。
+
  店內省去了華麗的裝潢費用,將客人付出的每一分錢完全回饋在這些靠自己專業技術賺取工資的按摩師傅身上。「慶銨按摩店」對於這些視障師傅們而言,就像帶給他們溫暖的家,也是能夠散發自信、展現技能的工作場所,更是用來開創自己新人生的起點。
-->
+
 
 +
===值得大家鼓勵與喝采的生命鬥士===
 +
  這裡的師傅很多是從惠明學校畢業,每個人雖然視力都不好,但其實他們眼睛盲的程度並不太一樣,有的全盲、有的半盲……。
 +
 
 +
  有些師傅並不是天生就什麼都看不見,而是屬於後天失明,因為生病或是一些意外的狀況而傷害到眼睛。在來到慶銨按摩店之前,很多師傅都經歷過不少挫折與打擊,原本擁有穩定的工作、美滿的家庭,卻在眼睛失明之後從此改變了人生。在現實的壓力下,為了養活自己而進入惠明學校接受相關訓練,然後再到社會上找工作……。這些不好的人生經歷並沒有打敗他們,由於按摩業的利潤並不高,許多師傅們都是在顛沛流離、失業的情況下繼續尋找工作,換過許多不同的店才輾轉來到淡水,並在這裡落地生根。
 +
 
 +
  店內的師傅在沒有客人的時候,也有自己的休閒娛樂活動,像是打電動、聽音樂之類的。幫客人們按摩服務完之後的空閒時間,師傅們會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開始沉澱心靈。
 +
 
 +
  有的人熟練的拿出隨身聽,將想聽的CD放入,之後便隨意地跟著旋律擺動。有的師傅則拿起電動,憑著靈敏的觸覺屢獲高分,讓拍攝小組的每一個人不禁大開眼界。還有些師傅會選擇坐在門外的騎樓下抽根菸,吹吹風,順便和其他同事或是隔壁做生意的老闆談天說地。有些時候,店內幾個比較熟悉的師傅也會一起相約出去玩,去淡水河邊散步,或是到餐廳吃個飯等等,就和一般店裡的員工沒什麼兩樣。不僅能打發下班的空閒時間,也讓彼此間的感情更好了。
 +
 
 +
  店裡最健談的按摩師是黃先生,不論是客人還是同事都說他最愛給大家講故事,性格也最開朗。初次和他見面,他就與我們侃侃而談,從我們上學讀書聊到他的女兒,滔滔不絕地聊了半個多小時。黃先生與店裡大多先天視障的師傅不同,失明是因為車禍,動手術時視神經受到傷害,因此無法再看到光明。那時他才二十四歲,是個身強體壯的青年,受到的打擊想必相當大,然而他在講述失明和求醫的經過時卻非常平靜,彷彿是在講著別人的故事,讓所有人都非常佩服。
 +
     
 +
  此外,聽說我們這組有位是從北京過來台灣的陸生,他還跟她聊起了十多年前他去北京求醫的故事,說他覺得北京話腔調很特別,那時聽別人講太快都會聽不懂,可是跟她聊天卻覺得沒什麼障礙。
 +
 
 +
  有一次在醫院求醫的時候,黃先生偶然得知了有關啟明學校的訊息,便嘗試去啟明學校與其他有視覺障礙的人一起學習新的技能。那時候他覺得即使失明了也必須要有一技之長,不能總靠著家人的照顧,他的話語令拍攝小組的每一個人都相當感動。
 +
 
 +
  黃先生剛開始學習按摩的時候,每天都按到手指非常痠痛,覺得特別辛苦,然而做這行的也沒有別的辦法。這種的狀況持續了兩到三年才漸漸好轉,黃先生逐漸習慣了手指的痠痛和體力上的負荷。他一邊笑呵呵地說著,一邊攤開手掌,手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繭子,還有幾個繭子幾乎連成一行,全都是付出苦功後留下的證明。
 +
 
 +
  一開始黃先生在雲林的按摩店工作,那是他按摩技術提升的時期,跟著老師傅學了不少手藝,也攢下了一些錢。於是他回到北投成了家,在社區的按摩店繼續工作。六年前,社區的店因為收益不好而關閉,他透過朋友的介紹來了淡水慶銨工作。在[[淡水]]的工作穩定,人潮帶來錢潮,原本在社區按摩,每天客人只有一兩位,現在在淡水,平日能按十來個客人,節慶、假日客人更是多到忙不過來。相比之下收入增加了許多,妻子女兒的生活都能照顧得過來。
 +
 
 +
  黃先生為人開朗,朋友自然不少,他也告訴我們,人生在世要廣結良緣─每天上班,他搭捷運從北投到淡水,捷運站的工作人員都會扶他走上月台、走出車站,每次都向工作人員問好、閒聊幾句,幾年下來,捷運站的警衛和清潔人員都成了他的朋友,有時候甚至到按摩店來等著他下班,扶著他去搭捷運。黃先生也有很多熟客,常常到店裡給他按摩,同時和他聊聊最近的生活,談天說地。最令黃先生開心的是,有個香港的熟客,每年都會來台北旅遊,每次都來找他按摩,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
 
 +
  除了在按摩店工作,去年黃先生加入了盲人協會,參與探討盲人相關的議題。他希望勞保法適當修改以保護視障者,比如將退休年齡提前到55歲,因為視障者比起一般人,年老後工作的危險性要大得多,如果一視同仁地65歲退休,對於視障者來說會非常辛苦和困難。另外他也希望社會各方面都能更加關心視障者,尤其是交通方面,每次搭公車都令黃先生覺得非常苦惱,若公車站牌均有語音播報,對視障者將是一大福音。
 +
   
 +
  雖然他們的眼睛較為不便,但在生活上卻非常的獨立,師傅們幾乎都是獨自一人來到店裡上班,下班了也是自己一個人走路或是搭乘捷運回家。有些人是在慶銨工作之後,才在老街找房子安定下來,也有師傅是每天搭乘捷運通勤,辛苦的來回兩地。即使生活起居沒有家人照顧,他們仍學習自己照顧自己,自給自足的過每一天。
 +
 
 +
===顧客情‧在地味===
 +
  [[淡水]],一個富有歷史、風景秀麗的美好地方。每逢假日,遊客絡繹不絕,許多人會選擇到此地觀光休閒、放鬆心情,把平時累積的壓力一併消除。
 +
 
 +
  來到淡水不由自主地便會想到「[[淡水老街]]」,[[淡水老街]]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觀光街,每天都有許多外地人來到淡水遊玩、消費,大量人口的往來促進了這裡的觀光與繁榮。人文氣息薈萃的老街,慶銨按摩店位處在這樣一個地方,卻一點也不顯得突兀。
 +
 
 +
  對於觀光客而言,一邊看看那些古早時期的磚造建築,感受牆上的每一磚一瓦,都讓人聯想到先人在此生活的景象;一邊沿著淡水河岸欣賞落日美景,嘴裡品嘗著特色小吃是再平凡不過的一件事了,淡水的盲人按摩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成了一項新興體驗,但對本地人而言,這是一種情感的連結與依賴。慶銨按摩的許多客人其實都是老顧客,對他們來說,到這裡就好像是來找老朋友聊天那般的輕鬆自然。這家位於老街的傳統按摩店沒有其他按摩店那些華麗的裝潢、誇張的宣傳與最新型的儀器,但這裡濃濃的人情味、親切感與專注認真的師傅卻是別家店所無法比擬的。
 +
 
 +
  你曾想過看不見之後的日子嗎?若哪天突然失明了,你是否還有勇氣面對未來的人生?實際給師傅們按摩完畢,讓我們更加地體會到他們是如何用心的看待工作。他們小心翼翼的問客人這樣力道可不可以?力量需不需要再調整?也會隨時提醒顧客注意毛巾的溫度、姿勢舒不舒服……。甚至有的時候師傅只要一摸到筋骨,就知道客人的問題是什麼,馬上準確的按到重點處,讓客人滿意而歸。慶銨按摩店的師傅眼盲,心卻不盲,他們克服重重的障礙成為了專業的視障按摩師,開啟了生命的另一個可能。
 +
 
 +
  若是有機會來到淡水遊玩,就去「慶銨按摩」體驗一下吧!讓平時上班的壓力、遊玩一整天的疲憊感一消而散!
 +
----
 +
===專訪相片:===
 +
<gallery widths="200px" heights="300px">
 +
檔案:慶銨按摩店-1.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2.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3.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4.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5.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6.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7.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8.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9.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10.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11.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12.jpg
 +
檔案:慶銨按摩店-13.jpg
 +
</gallery>
 
}}
 
}}
  
 
[[Category:紀錄片]]
 
[[Category:紀錄片]]

於 2016年5月10日 (二) 16:45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食貨志

紀錄片慶銨按摩店

  • 影片描述:《淡水食貨志》6 2014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專訪

  • 編撰:蔡依庭、謝宛君、許閔翔、林欣儀、李昱君、羅 靓

  為視障者及弱勢者創造待遇優渥的工作機會,也是他們溫暖的家,是他們能夠散發自信、展現技能的工作場所,更是用來開創自己新人生的起點。


為視障者及弱勢者創造待遇優渥的工作機會

也是他們溫暖的家

是他們能夠散發自信、展現技能的工作場所

更是用來開創自己新人生的起點

  在台灣,約有五成以上的視障者是後天失明。從接受失明的事實,到盲人重建院接受訓練,再到從事按摩作為職業,他們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時間。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環境,視障按摩師謀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慶銨按摩店」給了一群視障按摩師就業的機會,使他們不放棄希望,並利用自己的雙手、專業的按摩技術,使自己的收入更穩定。

從「信安」到「慶銨」的經營之道

  隨著淡水老街上各式按摩店爭相開業,慶銨按摩店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七年前,那時的「慶銨」還叫「信安」,當時的老闆楊福浩先生考慮將淡水店收掉,將事業重心轉移到台北。然而很多師傅已經在此工作多年,在淡水安了家,如果關掉店面,他們又將何去何從?經過了再三考慮,楊老闆將淡水店保留,無償地送給了當時店內的張店長。

  如今已經成為慶銨按摩店老闆的張店長打趣說,那時候自己還年輕,做事很勤快,按摩之餘經常整理店面的衛生,幫著老闆忙前忙後,所以得到了楊老闆信任。

  回憶起楊老闆,張店長流露出了敬佩之情,稱讚楊老闆是非常有魄力的生意人。當年楊老闆只是在騎樓用幾把板凳擺了個按摩小攤,而現今竟有這麼多間連鎖店開張,這靠的是楊老闆紮實的手藝和精明的生意頭腦,還有他一直堅持的原則-為視障者及弱勢者創造待遇優渥的工作機會。這個原則,楊老闆把店傳給張店長時特別交待過,張店長說,這是他的承諾,也是他這些年一直堅持下來的,店內只招收視障按摩師傅,保障了視障按摩師的權益。

  接手淡水信安按摩店後,張店長坦誠壓力很大,要照顧的事情很多又很瑣碎,比如每天工作結束後要統一收帳,到吃午飯、晚飯時間要給師傅們叫便當,淡季要搞促銷,平時要照顧客人,還常常被熟客拖住閒聊,生意不好要安排師傅放假,衛生要找清潔人員按時打掃,店裡有什麼東西壞了也要請人來修……特別是賠錢的時候,賠的就是自己的錢。原本淡水只有信安一間按摩店,但後來其他業者爭相模仿,還會拼裝潢、拼特色,比起那些裝潢風格多元,又請非視障師傅的店家,信安似乎顯得比較弱勢。競爭壓力大這點,似乎總是難以克服。

  面對種種壓力,張店長還是堅持著一貫經營的理念,他希望顧客過來這邊按摩可以好好的釋放壓力;希望師傅在這邊能夠有穩定的客源,能安心工作,賺錢養家,也不會太辛苦、太累,按摩之間休息的空檔可以玩玩手機、平板、電腦,或者聽廣播,或是聽書,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放鬆。店內管理很寬鬆,師傅們的相處也頗為和諧,沒有客人的時候,師傅們都會兩三人聚為一團聊天,或者一起玩遊戲。

  張店長對師傅們是非常信任的,收帳也不會特別的去計算,都是靠師傅們的自覺性。他對大家一視同仁,希望師傅們有錢一起賺,不要互相搶客人;因為視力程度不同,經常需要視力相對好的師傅幫助視力較弱的師傅。

  秉持著包容的原則,張店長很少拒絕來應聘的視障按摩師傅,基本上有拿到證書就會錄取,馬上就能來工作。「就算技術不好,也可以進來慢慢磨練和切磋。」張店長這樣說。事實也的確如此,師傅們工作的時候都特別認真,閒時會相互切磋技藝,小師傅會主動向老師傅求教,老師傅也常常會提點著小師傅。

  師傅們用心按摩,自然就會贏得客人的信任,張店長最自豪的就是店裡的回頭客和熟客很多。十多年積累的回頭客認為淡水這間店的師傅手藝最專業,就算後來搬家到了台北、新竹、台中,或是更遠的地方,也還是常常回來淡水店裡做客。

店家特色

  一走進入位於淡水老街慶銨按摩店就發覺和一般大眾所熟悉的按摩店不太相同,這裡的師傅都是眼睛看不見的盲人,但即使他們眼睛不方便,卻還是可以很專業地為客人提供服務。

  店內的設計是採一樓與地下一樓作分層,用意是要區別顧客,在一樓的師傅平均而言年齡層比較高,而在地下一樓按摩的則是屬於比較年輕的師傅。

  大部分的時候,客人會想要指定年齡層和自己較為接近的師傅按摩,因為這樣會感覺比較親切、比較有話聊。 一樓內部空間寬大、動線簡單並沒有過多的華麗裝潢,放眼望去是一個個整齊並排的按摩躺椅,供客人使用;而每個按摩師的位置旁都附有一個小櫃子,讓他們能夠放置自己的個人物品或是他們休息時能夠放鬆、娛樂的東西。

  最特別的是店內沒有設置櫃台,這是因為張店長交由師傅他們自己收帳,到了當天晚上再結帳,他完全信任師傅們的操守,從來不會去懷疑他們。而地下一樓則有設置了個人獨立包廂,讓客人在紓壓的同時,可以安安靜靜的睡個小覺,完全不用擔心會被其他人打擾。整體空間給予簡單大方、樸實近人的感覺,讓每位蒞臨的客人,能夠感覺像回到家一樣的舒適自在。

親切熱情、服務專業

  慶銨按摩店的服務可以說是專業化又客製化,客人一走進門,不必接受一些消費式的詢問或推銷,也不會有店員拿著DM來向你介紹最新產品並說服你購買。客人一踏進店內,師傅就會詢問說要按摩嗎?讓客人感到他們的熱情與親切。

  也有客人一進店內就會開口呼喊熟悉的號碼,原來這意思是在詢問平常替自己按摩的師傅現在有沒有空?想要指定他幫自己按摩。店內的按摩師傅都有一個代表自己的代號,通常都是數字,以便於顧客記憶,由此可以看出顧客對師傅們的信任。當客人走到熟悉的位置上坐下,師傅便會依據客人個別的需求開始按摩;在接受按摩服務時,只要客人清楚的告知師傅自己的感受與症狀,以及向師傅反應調整力道,他們便能帶給客人更專業的按摩服務。

  店內的按摩師傅都很樂觀,且喜好與客人交談,在按摩的過程中也會和熟客們有說有笑地聊天,或是告訴他們按壓的地方功效是什麼,非常具有人情味。一邊為客人按摩的同時,我們也詢問師傅按摩有什麼好處?原來正是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緊張壓力大,又缺乏運動;身體與精神常緊繃,而感到疲勞痠痛。這些現象均可經由「按摩」來達到放鬆身心緊張的效果;再加上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迅速消除疲勞,讓人神清氣爽。聽完師傅的回答,我們對於「按摩」這方面有進一步的認識,更讓我們上了一課。

價格公道實在

  慶銨按摩店的價格算是比較公開、透明、平民化,這裡的收費不高,因為以現今的情況而言,在淡水做按摩業可以說是非常的競爭,同一條街就有好幾家同業在對打。雖然生意不好做,但師傅們還是用心的替每一個光顧的客人按摩,一次幾百塊,一天下來也能累積為數不少的數目,足夠養活自己。

  店內省去了華麗的裝潢費用,將客人付出的每一分錢完全回饋在這些靠自己專業技術賺取工資的按摩師傅身上。「慶銨按摩店」對於這些視障師傅們而言,就像帶給他們溫暖的家,也是能夠散發自信、展現技能的工作場所,更是用來開創自己新人生的起點。

值得大家鼓勵與喝采的生命鬥士

  這裡的師傅很多是從惠明學校畢業,每個人雖然視力都不好,但其實他們眼睛盲的程度並不太一樣,有的全盲、有的半盲……。

  有些師傅並不是天生就什麼都看不見,而是屬於後天失明,因為生病或是一些意外的狀況而傷害到眼睛。在來到慶銨按摩店之前,很多師傅都經歷過不少挫折與打擊,原本擁有穩定的工作、美滿的家庭,卻在眼睛失明之後從此改變了人生。在現實的壓力下,為了養活自己而進入惠明學校接受相關訓練,然後再到社會上找工作……。這些不好的人生經歷並沒有打敗他們,由於按摩業的利潤並不高,許多師傅們都是在顛沛流離、失業的情況下繼續尋找工作,換過許多不同的店才輾轉來到淡水,並在這裡落地生根。

  店內的師傅在沒有客人的時候,也有自己的休閒娛樂活動,像是打電動、聽音樂之類的。幫客人們按摩服務完之後的空閒時間,師傅們會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開始沉澱心靈。

  有的人熟練的拿出隨身聽,將想聽的CD放入,之後便隨意地跟著旋律擺動。有的師傅則拿起電動,憑著靈敏的觸覺屢獲高分,讓拍攝小組的每一個人不禁大開眼界。還有些師傅會選擇坐在門外的騎樓下抽根菸,吹吹風,順便和其他同事或是隔壁做生意的老闆談天說地。有些時候,店內幾個比較熟悉的師傅也會一起相約出去玩,去淡水河邊散步,或是到餐廳吃個飯等等,就和一般店裡的員工沒什麼兩樣。不僅能打發下班的空閒時間,也讓彼此間的感情更好了。

  店裡最健談的按摩師是黃先生,不論是客人還是同事都說他最愛給大家講故事,性格也最開朗。初次和他見面,他就與我們侃侃而談,從我們上學讀書聊到他的女兒,滔滔不絕地聊了半個多小時。黃先生與店裡大多先天視障的師傅不同,失明是因為車禍,動手術時視神經受到傷害,因此無法再看到光明。那時他才二十四歲,是個身強體壯的青年,受到的打擊想必相當大,然而他在講述失明和求醫的經過時卻非常平靜,彷彿是在講著別人的故事,讓所有人都非常佩服。

  此外,聽說我們這組有位是從北京過來台灣的陸生,他還跟她聊起了十多年前他去北京求醫的故事,說他覺得北京話腔調很特別,那時聽別人講太快都會聽不懂,可是跟她聊天卻覺得沒什麼障礙。

  有一次在醫院求醫的時候,黃先生偶然得知了有關啟明學校的訊息,便嘗試去啟明學校與其他有視覺障礙的人一起學習新的技能。那時候他覺得即使失明了也必須要有一技之長,不能總靠著家人的照顧,他的話語令拍攝小組的每一個人都相當感動。

  黃先生剛開始學習按摩的時候,每天都按到手指非常痠痛,覺得特別辛苦,然而做這行的也沒有別的辦法。這種的狀況持續了兩到三年才漸漸好轉,黃先生逐漸習慣了手指的痠痛和體力上的負荷。他一邊笑呵呵地說著,一邊攤開手掌,手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繭子,還有幾個繭子幾乎連成一行,全都是付出苦功後留下的證明。

  一開始黃先生在雲林的按摩店工作,那是他按摩技術提升的時期,跟著老師傅學了不少手藝,也攢下了一些錢。於是他回到北投成了家,在社區的按摩店繼續工作。六年前,社區的店因為收益不好而關閉,他透過朋友的介紹來了淡水慶銨工作。在淡水的工作穩定,人潮帶來錢潮,原本在社區按摩,每天客人只有一兩位,現在在淡水,平日能按十來個客人,節慶、假日客人更是多到忙不過來。相比之下收入增加了許多,妻子女兒的生活都能照顧得過來。

  黃先生為人開朗,朋友自然不少,他也告訴我們,人生在世要廣結良緣─每天上班,他搭捷運從北投到淡水,捷運站的工作人員都會扶他走上月台、走出車站,每次都向工作人員問好、閒聊幾句,幾年下來,捷運站的警衛和清潔人員都成了他的朋友,有時候甚至到按摩店來等著他下班,扶著他去搭捷運。黃先生也有很多熟客,常常到店裡給他按摩,同時和他聊聊最近的生活,談天說地。最令黃先生開心的是,有個香港的熟客,每年都會來台北旅遊,每次都來找他按摩,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除了在按摩店工作,去年黃先生加入了盲人協會,參與探討盲人相關的議題。他希望勞保法適當修改以保護視障者,比如將退休年齡提前到55歲,因為視障者比起一般人,年老後工作的危險性要大得多,如果一視同仁地65歲退休,對於視障者來說會非常辛苦和困難。另外他也希望社會各方面都能更加關心視障者,尤其是交通方面,每次搭公車都令黃先生覺得非常苦惱,若公車站牌均有語音播報,對視障者將是一大福音。

  雖然他們的眼睛較為不便,但在生活上卻非常的獨立,師傅們幾乎都是獨自一人來到店裡上班,下班了也是自己一個人走路或是搭乘捷運回家。有些人是在慶銨工作之後,才在老街找房子安定下來,也有師傅是每天搭乘捷運通勤,辛苦的來回兩地。即使生活起居沒有家人照顧,他們仍學習自己照顧自己,自給自足的過每一天。

顧客情‧在地味

  淡水,一個富有歷史、風景秀麗的美好地方。每逢假日,遊客絡繹不絕,許多人會選擇到此地觀光休閒、放鬆心情,把平時累積的壓力一併消除。

  來到淡水不由自主地便會想到「淡水老街」,淡水老街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觀光街,每天都有許多外地人來到淡水遊玩、消費,大量人口的往來促進了這裡的觀光與繁榮。人文氣息薈萃的老街,慶銨按摩店位處在這樣一個地方,卻一點也不顯得突兀。

  對於觀光客而言,一邊看看那些古早時期的磚造建築,感受牆上的每一磚一瓦,都讓人聯想到先人在此生活的景象;一邊沿著淡水河岸欣賞落日美景,嘴裡品嘗著特色小吃是再平凡不過的一件事了,淡水的盲人按摩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成了一項新興體驗,但對本地人而言,這是一種情感的連結與依賴。慶銨按摩的許多客人其實都是老顧客,對他們來說,到這裡就好像是來找老朋友聊天那般的輕鬆自然。這家位於老街的傳統按摩店沒有其他按摩店那些華麗的裝潢、誇張的宣傳與最新型的儀器,但這裡濃濃的人情味、親切感與專注認真的師傅卻是別家店所無法比擬的。

  你曾想過看不見之後的日子嗎?若哪天突然失明了,你是否還有勇氣面對未來的人生?實際給師傅們按摩完畢,讓我們更加地體會到他們是如何用心的看待工作。他們小心翼翼的問客人這樣力道可不可以?力量需不需要再調整?也會隨時提醒顧客注意毛巾的溫度、姿勢舒不舒服……。甚至有的時候師傅只要一摸到筋骨,就知道客人的問題是什麼,馬上準確的按到重點處,讓客人滿意而歸。慶銨按摩店的師傅眼盲,心卻不盲,他們克服重重的障礙成為了專業的視障按摩師,開啟了生命的另一個可能。

  若是有機會來到淡水遊玩,就去「慶銨按摩」體驗一下吧!讓平時上班的壓力、遊玩一整天的疲憊感一消而散!


專訪相片:



淡水食貨志簡介

  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二期的子計畫一,於2013年8月1日起至2014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周彥文老師共同執行。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淡水具有歷史之9家工商團體: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保安堂淡水長老教會工研益壽多文化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金枝演社琉傳天下藝術館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淡水食貨志列表

  1. 慶銨按摩店
  2. 永吉蔴油行
  3. 保安堂參藥行
  4. 淡水長老教會
  5. 工研益壽多文化館
  6.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7. 金枝演社
  8. 琉傳天下藝術館
  9. 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版權資訊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整合計畫案
  • 策  劃: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淡江大學大傳系三年級
  • 行政指導:曾小玲
  • 行政專員:林丞殷、黃詩容
  • 執行單位:大眾傳播學系
  • 編  輯:何姿穎
  • 封面設計:陳彥銓
  • 發 行 人:林信成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傳  真:(02)26209925
  • 電  話:(02)26215656-2305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21日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