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路" 修訂間的差異
Yingcircle (對話 | 貢獻) (→地圖/資訊) |
Yingcircle (對話 | 貢獻) (→地圖/資訊)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 |||
行 37: | 行 37: | ||
{{#display_map: | {{#display_map: | ||
|lines= | |lines= | ||
− | 25. | + | 25.17337135922488,121.4355126890581: |
− | 25. | + | 25.173276688022643,121.43559986085108: |
− | 25. | + | 25.173201436501767,121.43570446700267: |
− | 25. | + | 25.173060643208892,121.43598609894923: |
− | 25. | + | 25.172856735393005,121.43634685606173: |
− | 25. | + | 25.17275478135716,121.43654533952883: |
− | 25. | + | 25.172474407318955,121.43708178133181: |
− | 25. | + | 25.17203688436857,121.43759005994013: |
− | 25. | + | 25.171857249802063,121.4377831789892: |
− | 25. | + | 25.171618141218456,121.43810236186198: |
− | 25. | + | 25.171366894638044,121.43852480978182: |
− | 25. | + | 25.17131348950109,121.4386106404703: |
− | 25. | + | 25.171221851086568,121.438781631295: |
− | 25. | + | 25.171069524827896,121.43885338038615: |
− | 25. | + | 25.170835876611104,121.43898480862788: |
− | 25. | + | 25.170629537553822,121.43911958963088: |
− | 25. | + | 25.170542146789,121.43918530375174: |
− | 25. | + | 25.170465679818392,121.4392583939474: |
− | 25. | + | 25.17039164032495,121.4393408718746: |
− | 25. | + | 25.17032549024772,121.43942804366759: |
− | 25. | + | 25.170266015835697,121.43951990932635: |
− | 25. | + | 25.17017862481033,121.43968419462851: |
− | 25. | + | 25.17005178633567,121.44001142412833: |
− | 25. | + | 25.16984908725534,121.44039900333098: |
− | 25. | + | 25.16978354376803,121.44054322568873: |
− | 25. | + | 25.16971071762971,121.44072896866301: |
− | 25. | + | 25.169675722039422,121.4408460854675: |
− | 25. | + | 25.169651446643343,121.44095136217133: |
− | 25. | + | 25.16962871976384,121.44105925189773: |
− | 25. | + | 25.16961112009538,121.4411712341241: |
− | 25. | + | 25.169594127309626,121.44128455745498: |
− | 25. | + | 25.169591092883365,121.44131741451541: |
− | 25. | + | 25.169581989604076,121.44139519857684: |
− | 25. | + | 25.169549824678505,121.44167884218017: |
− | 25. | + | 25.16954254205268,121.44186056184093: |
− | 25. | + | 25.169543148938185,121.44201076554576: |
− | 25. | + | 25.169560141731044,121.44234738277713: |
− | 25. | + | 25.169594734194877,121.44241980242053: |
− | 25. | + | 25.169613547636004,121.44253513740817: |
− | ~中正路~ | + | 25.169621437142702,121.44260018097678: |
+ | 25.16962447156825,121.44274032639781: | ||
+ | 25.169625078453322,121.44286773132602: | ||
+ | 25.16962386468312,121.44298373686591: | ||
+ | 25.169605658128802,121.44313192891399: | ||
+ | 25.169481246601325,121.4434316657714: | ||
+ | 25.169313139116234,121.44376023637572: | ||
+ | 25.169141996961912,121.44412635790626: | ||
+ | 25.16907038421612,121.44431277143279: | ||
+ | 25.169038826043607,121.44443615304748: | ||
+ | 25.16903639849156,121.44448577391425: | ||
+ | 25.16905399824297,121.44456825184146~中正路~中正路(滬尾街主要道路)~ ~ ~2 | ||
|width=750px | |width=750px | ||
|zoom=16 | |zoom=16 | ||
− | |centre=25. | + | |centre=25.170812, 121.439202 |
}}<br> | }}<br> | ||
於 2024年12月2日 (一) 17:03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街道簡介[編輯]
中正路老街,一般稱為淡水老街,舊稱「下街」、清朝末年稱「滬尾街」、日治時期稱「大街」,同時是淡水金融機構集中區,每一小段距離就會有小巷道通往淡水河邊。早期的中正路可分為五段,由東往西分別為「火車吃水」、「東興街」、「公館口」、「新店」、「烽火段」。在渡船頭附近的某一處民房牆上,可看見為數不少清楚的彈痕,這些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空襲淡水所遺留的砲痕,後來旁邊的房子蓋起來,就遮擋住了。
福佑宮是背風凹岸所在,依山面海形勢最佳,前有碼頭和航道對外可與唐山外埠往來,對內可和臺北內港交通,廟後有路徑連接附近農村腹地,即是物產的集散地,也是民眾進出之門廊,因此以福佑宮為樞紐,發展成滬尾莊的聚落。乾嘉年間在福佑宮東側形成公館口市集,道光年後發展出東興街(淡信以東)以及後來的後街仔(公明街口以東),成為現在的中正路前段。淡水開港後,從福佑宮西側發展出新店街,朝西發展到今三角公園(馬偕藝術銅像)一帶。洋商與官署在新興的海埔地、官地上形成龍目井和烽火段,成為今日中正路的後段。
早期淡水街受地形影響,道路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汽車引進後老舊街道不利車行,1934年10月總督府要求進行整頓改正中正路,公告「淡水是古老港街,街路過於狹小,街衢亦沒有整備,依照市區改正最基本需求的情形,這條路(即今中正路)是本街唯一重要的幹線,現有寬度太窄,擴張工事的實行可使交通更為圓滑」,1934年11月開始動工,從淡水車站到油車口的中山牆為止,全長2,545.2公尺,寬度由4公尺拓寬為9.09公尺。
火車吃水[編輯]
靠近火車站(今捷運淡水站的位置)的地方,以前的火車是蒸氣火車,水燒乾了需要補充水,便是在這個地方加水,於是就出現了「火車吃水」的這個名稱。
菜園頂[編輯]
菜園頂段是今日中正路前段靠近淡水捷運站的一部份,二十世紀初,北淡線火車通車後,菜園頂成為進入淡水的門戶地段,其中位於中正路15號的「觀宗寺」舊稱「義應間」,1896年日本政府在此設立淡水國語傳習所,開啟淡水近代教育的發展。觀宗寺一旁的海風餐廳,則是淡水最著名的海產餐廳,一道炒螃蟹是外地饕客最喜歡的美食。
東興街[編輯]
公館口以東的一段,也是較公館口晚一點發展的商業地區,意指公館口向東發展的興盛街市,中正路從淡水信用合作社到公明街口的路,以前是行郊船頭行林立的商舖,尤其中正路112號曾是安溪籍紳商翁有來、翁有麟的產業,開設過「濟生」、「濟美」商號,是淡水信仰中心清水祖師最早奉祀的地點。
公館口[編輯]
中正路中段,約是中正路10巷(俗稱公館巷)以西,迄福佑宮東側巷道(即重建街),從屎礐渡頭到福佑宮一帶,是以當時的柯姓商人在此建立一座「公館」辦事處所命名。是中正路上最早興起的一段。
淡水的政治、金融機構都集中在此地,淡信、一信總社、鎮公所、代表會都在此地。且此地也是中藥行最密集的地段,許多中藥行都是成立數十年、甚至近百年的老店,保安堂的茶飲、萬寶堂的龜鹿二仙膠,都是遠近馳名的老字號品牌。公館巷、重建街口都是階梯小徑可通往後側崎仔頂,是瞭解淡水山城風味最佳捷徑。而淡信總社旁的小巷,可通往著名的屎礜仔渡頭。三協成餅店也是遊客必來的名店,附設的小型糕餅博物館頗具在地特色。
新店[編輯]
是福佑宮西側到三民街口,顧名思義就是較公館口後開發的地方,以前洋人在這裡建立商行。新店段的淡水一信中正分社舊時為一信總社,是著名的地標,也是此段的分道點(於今阿婆鐵蛋隔壁,目前一信中正分社已遷走)。往山坡走可通往著名的淡水紅樓,往河邊走,則走向淡水、八里對渡的渡船頭。斜對面則有淡水鎮公所在2004年「展藝飛揚──2004年淡水藝術節」邀請淡水在地藝術家所創作製成的15公尺燒陶藝術牆(今中正路230號旁牆面)。
龍目井[編輯]
中正路自三民街口起後段靠山的一側,舊屬龍目井,因馬偕博士在此行醫、傳教而留下偕醫館、淡水禮拜堂的洋樓古蹟,為紀念他的奉獻而特別命名此街道為馬偕街,路口三角公園所立的馬偕雕像,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標。
烽火段[編輯]
位於最西邊,三民街口一直延伸到砲台埔下的一段,據說是因為當時的大木材行「施合發」的貨輪進到淡水河時,要燃放烽火,通知上游的工人準備卸貨,因此稱之。烽火段為十九世紀中葉淡水開港後大力發展的地區,濱河地區本是洋商買辦租借建造的商行、倉庫,日本統治後,則變為郡役所、郵局、電信局等行政辦公的場地。
臨河地帶有數棵大榕樹,形成榕堤景觀,是淡水河邊約會談情最浪漫的地點。烽火段尾端的淡水舊漁港,原為淡水第一漁港,因漁業沒落而曾蕭條一段時間,但整個烽火段河岸自然恬靜的氛圍,吸引許多咖啡簡餐的業者進駐,近年來漁會撥款整修舊有的漁具倉庫,舊漁港一帶是淡水河岸欣賞夕陽、聽潮、看山最好的地段,已成為地標性的著名遊憩景點。
地圖/資訊[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 周宗賢,「淡水日籍企業家多田榮吉」,淡江史學 第二十二期(2010年),128。
- 淡水街役場《淡水街要覽》,1938年(昭和13年),p.13。
- 永遠的滬尾大街──中正路
- 社區營造 重建街【淡水清旅行】
- 中正路總介【淡水鎮新興國小-滬尾老街尋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