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梅花茶室"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Chloelin71 (對話 | 貢獻) |
|||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 |||
行 3: | 行 3: | ||
世界各地,有碼頭的地方就有紅燈區,這已是地理人文不變的定律。淡水從清代初期以來,就一直有紅燈戶聚結在碼頭和船頭行附近。根據現有極少的文史資料及現況調查顯示,國民政府遷台以後的淡水地區老人茶室聚集於三個集結區,分別是:[[馬偕街]]教堂附近、[[竹竿厝]]和[[長興街]]、[[水源街]]一帶。 | 世界各地,有碼頭的地方就有紅燈區,這已是地理人文不變的定律。淡水從清代初期以來,就一直有紅燈戶聚結在碼頭和船頭行附近。根據現有極少的文史資料及現況調查顯示,國民政府遷台以後的淡水地區老人茶室聚集於三個集結區,分別是:[[馬偕街]]教堂附近、[[竹竿厝]]和[[長興街]]、[[水源街]]一帶。 | ||
− | + | 六零年代中期,「梅花茶室」附近的老人茶室生意已達鼎盛時期,從三民街金福茶室(現[[滬尾文物展示中心]]對面空地)到重建街永全旅社(50號)、大方旅社(54號)等的陸續開張,不僅帶動淡水地區茶室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那卡西]]走唱文化的流行,原本投靠淡水教會抓龍維生的[[李炳輝]],也拿起了他的口琴在各茶室之間遊走,邊唱邊抓龍討生活。當時[[馬偕街]]一帶鶯聲燕語、夜夜笙歌的景象,正好與[[淡水教會]]做禮拜、唱詩歌形成了強烈對比,也成為當時淡水令人稱奇且津津樂道的特殊人文景觀。 | |
到了六零年代末期,這裡好景不再熱潮漸退,獨留下梅花茶室和禮拜堂後方的「玫瑰旅社」(建設街5號,現為金紙佛具店),因生意不順,再合併到梅花茶室,又更名為'''「夜梅花茶室」'''。但到了八零年代後期,榮景已不復,數度轉型無效後,終於在2008年賣給教會並改建為「宣教中心」,現一樓分別為[[松年大學淡水分校]]、[[淡水婦學堂]]和[[台灣婦女展業協會]]所經營的[[淡水魚的店]]。 | 到了六零年代末期,這裡好景不再熱潮漸退,獨留下梅花茶室和禮拜堂後方的「玫瑰旅社」(建設街5號,現為金紙佛具店),因生意不順,再合併到梅花茶室,又更名為'''「夜梅花茶室」'''。但到了八零年代後期,榮景已不復,數度轉型無效後,終於在2008年賣給教會並改建為「宣教中心」,現一樓分別為[[松年大學淡水分校]]、[[淡水婦學堂]]和[[台灣婦女展業協會]]所經營的[[淡水魚的店]]。 | ||
行 15: | 行 15: | ||
*[http://tamsui.wikia.com/wiki/%E6%B7%A1%E6%B0%B4%E8%80%81%E4%BA%BA%E8%8C%B6%E5%AE%A4%E6%AD%B7%E5%8F%B2%E6%A6%82%E8%AA%AA 淡水老人茶室歷史概說]【開放淡水】 | *[http://tamsui.wikia.com/wiki/%E6%B7%A1%E6%B0%B4%E8%80%81%E4%BA%BA%E8%8C%B6%E5%AE%A4%E6%AD%B7%E5%8F%B2%E6%A6%82%E8%AA%AA 淡水老人茶室歷史概說]【開放淡水】 | ||
*[http://tamsui.wikia.com/wiki/%E6%B7%A1%E6%B0%B4%E8%80%81%E4%BA%BA%E8%8C%B6%E5%AE%A4%E5%8D%80%E5%9F%9F%E5%88%86%E4%BD%88%E5%88%9D%E6%8E%A2 淡水老人茶室區域分佈初探]【開放淡水】 | *[http://tamsui.wikia.com/wiki/%E6%B7%A1%E6%B0%B4%E8%80%81%E4%BA%BA%E8%8C%B6%E5%AE%A4%E5%8D%80%E5%9F%9F%E5%88%86%E4%BD%88%E5%88%9D%E6%8E%A2 淡水老人茶室區域分佈初探]【開放淡水】 | ||
+ | {{淡水店鋪導覽盒}} |
於 2024年9月15日 (日) 09:55 的最新修訂
簡介[編輯]
世界各地,有碼頭的地方就有紅燈區,這已是地理人文不變的定律。淡水從清代初期以來,就一直有紅燈戶聚結在碼頭和船頭行附近。根據現有極少的文史資料及現況調查顯示,國民政府遷台以後的淡水地區老人茶室聚集於三個集結區,分別是:馬偕街教堂附近、竹竿厝和長興街、水源街一帶。
六零年代中期,「梅花茶室」附近的老人茶室生意已達鼎盛時期,從三民街金福茶室(現滬尾文物展示中心對面空地)到重建街永全旅社(50號)、大方旅社(54號)等的陸續開張,不僅帶動淡水地區茶室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那卡西走唱文化的流行,原本投靠淡水教會抓龍維生的李炳輝,也拿起了他的口琴在各茶室之間遊走,邊唱邊抓龍討生活。當時馬偕街一帶鶯聲燕語、夜夜笙歌的景象,正好與淡水教會做禮拜、唱詩歌形成了強烈對比,也成為當時淡水令人稱奇且津津樂道的特殊人文景觀。
到了六零年代末期,這裡好景不再熱潮漸退,獨留下梅花茶室和禮拜堂後方的「玫瑰旅社」(建設街5號,現為金紙佛具店),因生意不順,再合併到梅花茶室,又更名為「夜梅花茶室」。但到了八零年代後期,榮景已不復,數度轉型無效後,終於在2008年賣給教會並改建為「宣教中心」,現一樓分別為松年大學淡水分校、淡水婦學堂和台灣婦女展業協會所經營的淡水魚的店。
相關頁面[編輯]
參考來源[編輯]
- 淡水老人茶室歷史概說【開放淡水】
- 淡水老人茶室區域分佈初探【開放淡水】